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發明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英漢對照)(簡體書)
滿額折

發明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英漢對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為了生存,人類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明了第一件衣服、第一根繩子
、第一座橋,第一只玩等。
發明使人類的手、腳、嘴、眼、耳等基本器官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大,使用棍

使人手的力量變得更有效了,借助車輪使人們“走”得更快,借助飛行器可

將人的身體牽引到空中……人類又足如何從簡單的發明到發明機械、建造房
屋、
發明飛機的呢?《發明的故事》將對這些奇跡的產生娓娓道來。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浩瀚、最遼闊的大洋,它給予人類的不僅是湛藍的、
深不可測的景觀
或者具有摧毀性威力的風暴,而且還有無數寶藏和資源。房龍以其深厚的學

和語言功底,在《太平洋的故事》中,將幾百年來航海家們的偉大功績娓娓
道來,告訴我們太平洋的一個
又一個奧秘是怎樣被發現的,不但充滿了綺麗的異國情調,而且蘊涵著豐富
的人
生哲理。
本書《發明的故事 太平洋的故事》收錄的就是房龍的《發明的故事》
和《太平洋的故事》兩書,為英漢對照讀本。

作者簡介

作者:(美)房龍 譯者:袁敏娟、潘飛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1882-1944),荷裔美國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他善于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歷史、文化、文明和科學等方面的通俗著作,一生出版了三十多種著作,單槍匹馬將人類各方面的歷史幾乎全都復述一遍。其代表作《寬容》、《人類的故事》、《圣經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人類的藝術》、《倫勃朗的人生苦旅》等,幾乎本本暢銷,影響了幾代人。

房龍的作品基本圍繞人類生存發展的最本質問題,向人類的無知和偏見挑戰,將知識和真理普及為人所共知的常識。

郁達夫曾說,房龍的筆有一種魅力,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目次

發明的故事
序言 人,神奇的發明家
第1章 人,發明者
第2章 從獸皮到摩天大樓
第3章 馴服自然的手
第4章 從腳到飛行器
第5章 形形色色的嘴
第6章 鼻子
第7章 耳朵
第8章 眼睛
太平洋的故事
第1章 巴拿馬運河
第2章 達連山凳子上的靜思
第3章 史前太平洋
第4章 更多的猜測
第5章 波利尼西亞的早期歷史
第6章 第二次發現太平洋
第7章 尋找南方未知的大陸
第8章 艾貝爾·塔斯曼把新荷蘭加在地圖上
第9章 雅各布·羅格文
第10章 詹姆斯·庫克船長

序言

人,神奇的發明家
起初,人們認為一切都平淡無奇,地球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天空宛如
一塊碩
大而美麗的藍玻璃做成的圓頂。
當夜幕降臨時,一些小天使會在那圓頂上刺出些洞眼。看!那就是星星

直到有一天,一位勇士帶著一個花三便士買來的望遠鏡,爬到一座高塔
的頂
端,意味深長地觀察了一番。
從那時起,這個世界就波瀾起伏了。
一開始,人們發現原來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隨后又發現我們聲名遠播
的太陽
系并不是“宇宙”的全部,它只不過是一個神秘而巨大的物系中微不足道的
細枝末
節。而那個神秘而巨大的物系,又是另一個更神秘、更巨大的物系中更微不
足道的
細枝末節。同樣,這個更神秘、更巨大的物系也被假定為偏離銀河系的某個
角落中
的一個完全不起眼的枝節。
這些驚人的發現不僅對神學家產生了巨大震動,也震驚了數學家和文學
家。一
直以來,他們都用公里和英里作為單位來計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甚至計量
地球到
離它最近的行星的距離。
然而現在,人們發現這位著名的“宇宙”老人出其不意地高大起來,而
不再是
某本東方圣書某個章節中的合宜的舞臺背景。人們逐漸發現,還存在大得令
人難以
置信的星球,即使它們把比我們太陽系還大的物系吞到肚子里,也不會有絲
毫的消
化不良。人們發現,從前足夠我們祖先用來應付簡單計算的零,也已翻了上
億倍或
者上百萬億倍。因此人們感到該是制定一套新的幾何標準的時候了,以免天
文學家
在進行數量級計算時磨破胳膊。
為此,規定9290萬英里為1個“天文單位”。這個數字是地球公轉軌道
半徑的平
均值。而且,只要一個人離家不遠,這就是一個合適的標尺。
可是對于大的星球(這里指的是大星體,而不是像我們周圍的這些小星
粒),
這個“天文單位”又顯得不實用了。于是有必要設計出一個比9290萬英里更
為適用
的單位來。
這時,阿伯特·麥克遜正在進行光學實驗,并發現了一束光線(當然,
用“光
線”這個詞是有些荒謬的,但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仍然無可救藥地局
限于浪
漫主義時代的詩詞。也許還需要經歷幾百年,我們才能用上科學時代的術語
)。我
所說的是,此時阿伯特·麥克遜發現光是一種能以每秒299,820公里速度移
動的物
質。這個發現給人們帶來一絲靈感。他用60秒乘以60分鐘,再乘以24小時,
然后乘
以365天,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那就是光在一年中的傳播路程是
10,418,623,400,000
公里,這個距離被定義為“1光年”,成為現在天文學中的計量單位。
起初,看起來該皆大歡喜了。在引進“光年”之前,半人馬座——眾星
中離我
們最近的鄰居,與我們相距25,000,000,000,000英里。后
來,人們可能會漫不經心地說:“半人馬座?哦,不錯,
離我們只有4.35光年。如此近的距離真讓人感到不安!”
但是,哎喲!天文學家對距離的胃口是永遠不會滿
足的。他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可愛的小星球,離地球2萬-37萬光年之遙。隨后
他們又一
次大膽沖向星云,這片星云由那些閃爍的小星球構成,讓我們聯想到顯微鏡
下看到
的微生物,并發現小星球與地球的距離已經變成了200萬-3007萬光年。
然而不久,就連“光年”也變得荒謬了。
但是有誰會給我們提供更好的標尺呢?
現在,我說這些可能會讓你投來羨慕的目光。但我并不是在向你炫耀我
學識淵
博,也不想炫耀我有幸通過分期付款買到一本《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正相
反,我
在“永恒”這件樂器上彈出這幾根和弦,旨在引出下文。
當地球被粗魯地奪走了作為“宇宙中心”的優越地位時,有些人認為人
類也會
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摔下來。人類告別四肢行走時,就十分傲慢地把自己設
在這個
位置上了。當然,在宇宙中有幾萬顆星體,每一顆的直截面積都超過200萬
平方光
年。于是,人類會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從此不再自詡是神授生靈,轉而
看清自
己的真實本性——種很聰明的動物。
但不久人們就發現,要使自己的思想觀念發生這樣的變化是不可能的。
這好比
自家后院著火對他的影響和緊張程度,比赤紅的天蝎座(它的直徑是
640,000,000公
里)上的火山噴發要大得多。這也好比自己汽車的汽缸中
傳出的異常聲響,比獵戶座(由于它重而大,成了刊登在
周日增刊中的唯一一顆恒星)遭受毀滅的謠言更讓人緊張。
不要忘了人類伶牙俐齒時那可怕的抽痛,這說明人類已經對
不遠的將來充滿憂慮。相比之下,有關諸如忠實而古老的月
球不久也將追隨她五位姐妹一起香消玉殞之類的信息,人們
卻不會太以為然。
或許,本該如此吧。
當文學家早對宇宙進行更深、更廣地探索,直到發現
它離譜到漫無邊際時,另一些科學家卻在研究原子,把那
個可憐的小家伙分割得越來越小,最終發現一個由無限小
的粒子構成的世界。這些微粒的直徑大都規則而精確地定
位在1×10*-14毫米的數量級。其精確程度如同完全成熟、極
其微小的太陽系。它們還上演了短暫的平衡和再平衡的絕活,以致一個正常
人的腦
子都會變得極度眩暈,要么索性不相信真有此事,要么就直接瘋掉。
不,就讓人類繼續做宇宙之主吧。至少把這個位置保留到人類獲得真正
大腦的
那天。
然而,這類發現必定會對人類的人生觀產生一些影響,不管影響多么小
。本書
中的主人公與古時候的族長完全不同。族長認為人類是天命的眾生之主,可
以掠奪、
殘害其他動物,而宇宙的存在只是為滿足人類的多種欲望,供給人類的各樣
需求。
人類或許就是萬物之源(這個觀念已流傳了千萬年)。但是,在內心深處
,人
們開始表示懷疑。人們覺得宇宙的存在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100萬年的“
此時此
地”與今天的“此時此地”,以及10億年后的“此時此地”是完全相同的。
人類或許是所有生命中最絕妙的一種。但人們不想立即定論,而是先去
探索寄
生在其他幾十億顆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那些生命形式是同人類一起在宇宙中
遨游的
伙伴。
簡而言之,經過幾千年的輾轉,人類敢于又一次體味那崇高的理想。這
條人生
哲理可以用一句豪邁的話來概括:
“我們都只不過是人。但同宇宙有關的事物,都值得我們去關注。”
本書的主人公把人類探索的權力寄托在某位王族身上,因為此人具有崇
高的、
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希望探索每一個角落,探索每一片地區,研究符合人
類理性
的每一個現象。他要做這些事,但絕不崇拜任何人、任何事,而是立足于可
證實的
真理,這些真理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基石。
一旦探索成功了,他會謙虛地讓鄰居們知道。如果(暫時)發現自己被眼
前的難
題所阻撓,他也會毫無顧慮地坦白,把未了的事業留給比自己更卓越的人繼
續努力。
最重要的是,他能正視人生,具備耐心、寬容和善意的幽默。他會不屈
不撓地
邁向未知的領域,直到原本為短暫的人生而借用的一小滴能量需用在別處,
這時他
也會毫無怨言地歸還。因為他知道,生和死都是同一思想的表現方式,在這
個世界
上,除了勇氣任何事都不足為道。有了勇氣,一個人就敢于挑戰那些還未得
到徹底
解決的問題。
我知道這一切聽起來相當復雜。
但事實上并沒有你想的一半復雜,只要你仔細品味,反復讀幾遍。
如果有人認為這個任務太繁重,那么最好現在就放棄。因為他們不久會
感到枯
燥、煩悶,會覺得這書寫的是什么呀?目的何在?還不如把時間花在看電影
上更合算。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他們已經猜到此書的目的,無須我進一步介紹了
。他們
明白,盡管我不能實實在在地解決任何問題,但我已經非常非常努力地在揭
示特定
事情的發生方式,因為只有這唯一的方式。沿著這種方式,我們有望從殘酷
的暴政
中獲得人類的最終解放。千萬年來,這些暴政把地球攪得亂成一鍋粥。這也
是致使
人們不敢面對自己的偏見和無知的直接、必然的罪魁禍首。
最后再說一句——
沒有小部分先驅者堅貞無私的奉獻,這一偉大的解放事業也永遠不可能
完成。
有些讀者甚至會懷疑我是想要他們為本書做宣傳。
他們猜對了。
因為,總而言之,這就是我寫作此書的目的。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1928年8月31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