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追想五斷章
滿額折

追想五斷章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我期待著,只要收集到父親的斷章,
就能夠找到充滿疑問的那一天的真相……

菅生芳光為了能重回大學唸書,而在叔叔經營的舊書店打工賺學費。某天,名叫北里可南子的女子來到店裡,以重金委託芳光,找尋她父親北里參吾生前以筆名「叶黑白」在同人誌發表的五篇小說。

這五篇小說全都是沒有結局的故事(由讀者自行想像),而北里參吾在留給女兒的遺物中,有著像是寫有每篇結局的原稿。打算賺取外快的芳光瞞著叔叔著手調查,每當找到一篇斷章小說時,芳光就跟可南子拿最後一段的文字,以將這沒有結局的故事補完。

只是在調查的過程當中,芳光得知,北里參吾實際上是某起殺人案件的嫌疑犯,而事情的真相似乎就隱藏在這些沒有結局的故事裡……

*補充:
1. 追想,回憶往事的意思;斷章為割裂、摘取他人的文章、句子之意。
2.沒有結局的故事(Riddle Story),在故事中留下謎題卻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就此結束,而結局交由讀者想像或去推理的類型小說,例如: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

本書特色:
1. 以劇情的分歧,或是謎團的提示做為高潮,卻不會給予對應的明確結局,而留待讀者自行補完,有名的例子便是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
2. 運用結尾的末行補足故事最後一塊碎片,甚至有所逆轉的寫法,更利用riddle story末行分離的特性,結合「作中作」的寫作法形成另類的故事趣味,甚至還運用此種體裁設計出小巧精緻的詭計。
3. 在現代發現的「遺物」成為過去案件的「線索」,形成某種典型的歷史推理模式,此類模式在日本稱為「Sleeping Murder」──該名詞源自克莉絲蒂的同名作《死亡不長眠》──故事案件的「發生」與「開始調查」的時點相隔甚遠,調查者只能根據過往僅存的些微線索破案。
4.透過五篇作中作的隱喻,拼湊角色的心境與案件真相,進行「暗號」的解析。

作者寫作風格的轉變:

米澤穗信的作品風格主要是處理「日常之謎」的青春推理派,因為帶有比較明顯的輕小説特徵,作者受到了大量讀者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追捧,其聲望直逼櫻庭一樹。近幾年發表的作品,開始出現風格上的變化,「青春推理」的特點越來越不明顯,重口味的内容和話語時有出現,特別是非系列作品《瓶頸》(2006)和《算計》(2007),陰暗元素糾結。隨着劇情的深入,讀者將越發感受到人生的那分無奈和殘酷,直至最終的痛徹心扉。

作者簡介

米澤穗信(1978- )

1978年生於岐阜縣,大學時代即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創作,23歲時以《冰果》榮獲第5屆角川學園小說大賞「青春推理&恐怖部門」獎正式出道。繼《愚者的落幕》後,第三本出版的長篇小說《再見,妖精》入選2005年度「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TOP20以及2004年度「這本輕小說真厲害!」TOP25,從此受到讀者的肯定,也奠定名聲,2007年並以短篇作品〈有心的人〉獲選為第60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短篇部門候選作。2008年以《算計》獲選為第8屆本格推理大獎小說部門候補作,同名作品於2010年改編成電影上映。
其他作品包括有《夏季限定熱帶水果聖代事件》、《秋季限定糖漬栗子事件》、《尋狗事務所》、《愚者的落幕》、《萊卡的順序「十文字」事件》等。米澤穗信的作品兼具青春小說的魅力與解謎的趣味性,深受年輕世代的歡迎,近年幾乎每本書都名列年度排行榜前二十名。

譯者簡介
江裕真

輔大管研所、中央資管系畢。譯有石田衣良《G少年冬戰爭:池袋西口公園7》、《灰色的彼得潘:池袋西口公園6》、《非正規反抗:池袋西口公園10》、《波上的魔術師》,秦建日子《推理小說》、《不公平的月》,黑武洋 《肅清之門》,米澤穗信《算計》等小說;大前研一《M型社會》、《旅行與人生的奧義》、《新.企業參謀》,以及《一本讀通杜拉克》、《再貴也能賣到翻》、《今天經濟學了沒》、《弘兼憲史經濟學入門圖解》、《壽司幹嘛轉來轉去?!》、《100元理髮店與美髮沙龍,哪個比較賺錢?》等商管書;以及《日本創意.萌經濟》、《瞄準御宅族》、《圖解力》、漫畫名著系列之《浮士德》等其他作品。最近很著迷於 「可愛」的「河童」。

名人/編輯推薦

另類閱讀法──一睹寫作者的心智活動
文/冬陽(推理評論人)

對我而言,米澤穗信的《追想五斷章》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作品。

初接觸推理小說時,我深深著迷於「犯罪的巧思」,也就是詭計(trick),喜與名偵探(正確來說應該是凶手)鬥智,破解遂行犯罪的精妙手段,例如牢不可破的密室、完美無缺的不在場證明云云,認為這才是「正統的」(也就是日文「本格」)推理小說醍醐味,其餘不值一哂。

多年後,我轉而好奇「犯罪的理由」,也就是動機(motive),欲理解犯罪者心理的變化與行動的因果,不可預知的人心埋藏了無盡的謎團,閱讀推理小說的趣味來自於複雜多變的人性。

近來,我則試著拉開與作品間的距離,著眼於「寫作」一事,企圖探問作者的書寫緣由。為什麼選擇了這個主題?為什麼創造出這樣的偵探/角色性格?作品的結構與敘事手法是否別具意義?作者是否期待或嘗試藉此解決某個命題?

之所以說「《追想五斷章》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作品」,正是因為作者從「寫作」切入,對一樁當事人選擇閉口不談、形同懸案的死亡事件,透過五篇形式特殊的「謎題故事」(riddle story)揭示真相。這種「作中作」的小說結構雖非新創,可是當故事中的小說家北里參吾(筆名叶黑白)與本書作者米澤穗信的「寫作動機」互有呼應之時,整部作品就顯得十分耐人尋味了。

由於事涉謎底,請容我暫行筆至此,讀者諸君可待閱畢全書後,再來細細思索。

推理小說的魅力或說閱讀樂趣,若只被簡化為「邏輯解謎的趣味」、「揭發社會與人性黑暗」之流,未免太過單調狹隘。透過本書,讀者可跟隨偵探追索寫作者的心智活動,推敲出隱而未現的多層意涵。
一部巧思獨具的傑作,在此推薦。

導讀
寵物先生 推薦文人生的斷簡殘編

想像一種情形:你正在閱讀一篇故事,該故事主角正涉入險地,隨著劇情的發展,主角逐漸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面臨的狀況越來越緊迫,被逼得不得不作出抉擇。眼看就要到了結局,你屏息以待翻開下一頁,然後……
然後書頁一片空白──故事結束了。
你的心情會是如何?是非常憤怒,還是覺得「啊,結局這樣留白或許是最好的」?劇情進入分歧的高潮即戛然而止──這樣的「斷章」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創作形式,在日本稱為「謎題故事」(riddle story)。這樣寫的目的,有時是為了將結尾交由讀者的想像力自行補足,有時則是因為「分歧」的那一刻即是故事的最高峰,寫出結局會減損小說力道,因此作者才刻意留白。
米澤穗信的《追想五斷章》就是由「謎題故事」觸發的作品。主角在舊書店打工,某日遇上一位女顧客,她千里迢迢來到東京,更不惜出重金委託主角,找出所有刊載亡父極短篇小說的同人誌。這些小說的共同點,就在於它們都是「謎題故事」。
表面上,《追想五斷章》僅是敘述主角找尋斷簡殘編的小說,小說內容與找尋的過程本身並沒有關聯;但敏銳的讀者會發現,所謂的「創作」是會體現作者經驗的,即便是「斷章」,那也是作者某部分的人生象徵。
於是那些失落的「謎題故事」斷章經由主角一一的撿拾、拼湊,逐漸繪出作者(女顧客亡父)的人生構圖,而那些刻意被刪去的結局,也象徵著作者人生謎團的留白。因此,這故事升格成了「人生解謎」的小說,五部佚失的極短篇,連繫了創作者與搜尋者,搜尋者不僅得找出作品,也得解開創作者的人生之謎。
《追想五斷章》的故事背景是平成四年,是日本正值泡沫經濟崩潰的時期,大量裁員、公司倒閉、就職困難的問題相繼浮現,那種景象是沉鬱的,彷彿蒙上一層灰,掩蓋未來的社會菁英自內在所應展現的光芒。學生們畢業後的出路,本該是輝煌、青春的故事結尾,卻像「謎題故事」的結局一樣,被時代給奪走了。
那樣追尋著他人人生斷簡殘編的主角,是否也在找尋自己青春的結局呢?米澤穗信過去寫的,都是身處在青春時期人們的故事,但這回他筆下的角色,則是被掠奪了青春,還得藉由追尋他人人生的波瀾壯闊,以逃避自己的「斷章」。
這樣的反差,更為滯悶而苦澀,像是喝了一杯濃縮咖啡。想品嚐如此餘味的讀者,請一定要試試《追想五斷章》。

目次

導讀
序章 我的夢
第一章 奇蹟女孩
第二章 轉世之地
第三章 世傳小碑
第四章 安特衛普的槍聲
第五章 他自己的斷章
第六章 黑暗隧道
第七章 追想五斷章
終章 雪之花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奇蹟女孩
明明不到一百頁,卻是平釘裝訂。明明紙看起來很廉價,標題的毛筆字跡卻寫得很漂亮,因此在他的記憶中留下了印象。
這裡是武藏野的公車道,往來的車子很多,但經過這裡的人不是那麼多。二手書店「菅生書店」,依照常見的做法朝北設置了入口處。店裡,菅生芳光正不停地撫摸著自己的下巴。他手掌上感受到的些許粗糙感,是沒剃乾淨的鬍鬚。此時的他,懶洋洋地從椅子上伸出腿,看著昏暗的店內。在平日午後還比較早的時間,店裡沒有客人。
「芳光君。」
有人出聲從隔著一道布簾的書店後方叫他。
「你要不要標價看看?這很簡單,我可以教你。」
芳光轉身往肩頭的那邊一看,布簾不知何時已經打開。久瀨笙子穿著給人骯髒感的圍裙,露出似乎並不期待的眼神朝這邊看來。他知道笙子是對一整天只在那兒坐著的自己感到擔心,因此並沒有不高興,一如往常地答道:
「不用了,伯父他會弄。」
「哦。……已經三點了,那我先走了。」
笙子一面說,一面脫起圍裙。她是做到三點為止的工讀生,想必原本就沒打算要教他工作方法吧。
「辛苦了。」
「嗯。」
笙子把以橡皮筋簡單綁住的頭髮放下來後,就回復了她這個年齡該有的年輕感覺。由於做的是灰塵很多的工作,因此穿橄欖色的卡其長褲與黃灰色的襯衫,就不怕弄髒了。之前芳光曾經在街上看到笙子過一次,她全身上下充滿的嬌豔感,不同於在這間店裡看到時的感覺。
芳光與笙子只差一歲,到去年為止兩人都同樣還是學生,但由於芳光付不出學費,變成跑到菅生書店來借住。笙子則是利用求職活動、寫畢業論文與社團活動的空檔,到二手書店來打工。
「已開箱的部份,我已經整理好了。這邊是標好價的,這邊是還沒標價的,我想大部份是要那個掉的。」
笙子用的是「那個」這種迂迴的說法,仔細一看,是一座由舊經濟雜誌堆成的山。笙子看了覺得不行的書,就不會標價。它們只能當成廢紙丟掉,只是笙子並沒有用「把書丟掉」這種說法。
「問過伯父後,我會拿去丟掉的。」
笙子沒有答腔,一穿好運動鞋就說:
「那,明天是下午一點開始嘛。」
確認過後,她就走出店外離開了。
笙子每次一做完工作,幾乎都會買本書再離開。之所以唯獨今天馬上就回去,如果不是因為有什麼別的要事在,或許是因為芳光故意講了「丟掉」這個字,讓她感到生氣吧。
菅生書店的老闆菅生廣一郎沒怎麼教姪子芳光工作方法,而是去教工讀生笙子。笙子已經懂得標價到某種程度了,但芳光還只會按收銀機和身體勞動而已。對此,芳光並不覺得伯父有什麼不對。笙子很愛書,也是個有知識的人。芳光雖然也是愛書人,但他之所以會待在這兒,不過是因為在大學休學後還想巴在東京不走而已。
來這裡叨擾的第一天,芳光不小心用了「我會姑且在這裡幫忙,打擾一陣子。」的說法,但伯父只對他說「既然要姑且幫忙,那櫃台就交給你顧了」,卻什麼也沒打算教他。他覺得那時用了「姑且幫忙」這幾個字是敗筆,但由於自己也只是照實講,因此也無意主動學習什麼。
後來才進店裡的笙子已漸漸學會了工作,芳光卻一直在摸著自己那個鬍鬚沒剃乾淨的下巴。請伯父家收留是去年四月時的事,後來季節流轉、到了新的一年,現在連新年期間都已經結束了。今年是平成四年(譯按:即西元一九九二年),原本大家以為會永遠持續下去的絕佳景氣,像泡沫般啪地一聲破滅,好消息突然間都消失無蹤了。無論電視或報紙,沒有一天不出現「工作難找」的話題。
芳光維持著坐在椅子上的姿勢伸直了手臂,左右扭動著腰。就在他抬頭朝灰色的天花板大大打了個呵欠時,他察覺到有一陣冷風吹了進來──入口處有人影。
是一個穿著鮮艷的橙色大衣、提著白色手提包的女子。菅生書店的客人多為學生或學者,這種客人很少見。兩人略為對到眼後,芳光的呵欠縮了回去。他把手肘靠在桌上去摸下巴,手上果然還是留有一種粗粗的感覺。
菅生書店的光線昏暗、滿是灰塵、入口又狹窄,很難稱得上是讓人很想走進來的店。很多客人的腳步都會停留在排在店門口的花車處,但不太會有人走到裡店裡來。就算進了店,收銀機是設在書架深處中的深處、一個光線暗淡的地方,大部份客人都是這樣就走了。
不過,這個女的雖然略顯猶豫,還是穿過了店門。他看也不看書架,直接往芳光這裡走近。她的手上只拿著手提包,看不到花車上賤價出售的那種書。如果她是想找什麼書,芳光可沒辦法扮演幫她找書的角色。他沒有主動出聲,眼睛也沒有抬起來。
女子的聲音,似乎略帶一點鼻音。
「不好意思,我有點事想問你。」
「好的,什麼事呢?」
「你們這裡就是昨天到甲野十藏先生的府上買回一些書的菅生書店,沒錯吧?」
芳光總算抬起頭來了,他看到的是一個很有血色的嘴唇。女子的年紀,和自己差不了多少。她化了淡妝,眼睛四周看得出略感緊張。
「……嗯,沒錯。」
芳光並沒有連對方是不是叫十藏這個名字都記得,但自己確實去了一個姓甲野的家裡。
一個據說和伯父認識很久的學者,幾天前死了。伯父說「這樣子就壽終正寢是嫌早了點,不過,他算是活得很充實的那種人吧。」由於對方要把他的藏書一次賣掉,芳光與伯父開著店裡的小型貨車,出門到世田谷去。
甲野家位於地價看來昂貴的住宅區,是一棟紅磚房。房裡的用品都很有品味又好看。不過,藏書的品質似乎稱不上是頂好,伯父從頭到尾都是那張愁眉苦臉的表情。芳光從早到晚都在把書堆到紙箱裡,再搬到貨車上。
笙子一直到剛才都還在埋首做的,就是在幫甲野家的藏書訂價。就算伯父和笙子全力做這件事,都還估算不出得花幾個星期才能把所有書都標完價。
「是那批藏書中有什麼你要找的嗎?」
在甲野家迎接芳光他們的是個年輕男子,看起來就是一副對書沒興趣的樣子。年輕是年輕,但是也超過四十了吧。那個人一面斥責芳光「不要把我這裡弄得那亂」,一面又不停地對著伯父廣一郎咕噥著「不可能只有這個價錢」。
畢竟還是因為收購價太低,所以才來要求把東西還回去的嗎?芳光偷瞄了一下客人的臉,實在沒有那樣的感覺。
「嗯。其實,我正在尋找的雜誌,似乎混到那裡面去了。」
「雜誌是嗎?我們確實收購了很多雜誌。」
「雖說是雜誌,卻不是普通的雜誌。」
客人從手提包中拿出一本薄薄的書。
「就是這個。」
明明不到一百頁,卻是平釘裝訂。不知道是因為老舊還是因為用紙廉價,在有好像沒有一樣的書口處,已經變得很黃了。
刊名是《壺天》。
「這讀做『Koten』嗎?」
客人點點頭。
「對,大約二十年前左右,這本雜誌曾以同人誌之姿出版了幾年。」
「是哦。」
「甲野老師據說曾經幫助過出這本雜誌的同好。我想說如果他們沒有扔掉,該不會是在賣書給你們的時候混到裡面去了。」
甲野的藏書不下一兩千本,芳光只把它們當成貨物搬過來而已,連封面都沒仔細看過。他給了個含糊的回答:
「這個,我也不清楚耶。」
「您沒有印象嗎?」
「……啊,這個嘛。」
雖然芳光並沒有因為客人這種情急般的聲音而心生憐憫,但他還是重新看了看標題。對方順勢遞了過來,他拿到了手上。雜誌的紙已經變得很脆弱,甚至給人一種「拿在手上如果一個不小心,好像就會碎掉」的感覺。
如果問自己「有沒有印象」,確實有印象。昨天,自己也曾有過這種「拿在手上如果一個不小心,好像就會碎掉」的感覺。回想起來,這種毛筆字跡也有印象。芳光眼睛略抬,告訴對方「我覺得好像有耶」。客人一聽,露出了特別的表情。那不是開心的表情,而是破涕為笑的表情。
但那只是一瞬間而已,她馬上就變回了正經的表情。
「請您務必把它賣給我。」
「噢。」
芳光結巴起來。
「當然可以賣給妳,不過,我們昨天才把東西帶回來而已,箱子幾乎都還沒打開唷。我會幫妳找,請妳以後再來。」
「以後是何時?」
「這個嘛……要是有一星期的時間,我想也就夠了。」
這次,客人的表情明顯沉了下來。
「一星期是嗎?……」
「而且還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找到。也有可能是我看錯。」
隔了一段略事思考般的時間。客人一面試探 著這邊的情況,一面緩緩說道:
「其實,我是從松本來這裡找那本雜誌的。」
「妳說松本,是長野縣那個松本嗎?」
「是的。由於我要工作,只能待到後天而已。你能不能設法趕快幫我找到呢?」
「為了一本同人誌,特地跑來這裡嗎?真是失敬。不過,大老遠跑來,還真是辛苦呢。」
芳光眼睛還是看著客人,手伸到桌子裡去找,找到了便條紙與油性原子筆。
「唔,那我就找看看。」
「如果我在這裡稍等,你可以幫我找嗎?」
「今天?」
芳光揮了揮手。
「今天沒辦法。就算找到了,也不知道要訂多少價格。我不過是個顧店的,老闆今天去進貨了。」
「我是準備好錢才過來的。」
芳光的表情變得有點愁苦起來。
「這種事不要講比較好吧,會被人家趁機敲竹槓的。」
「噢……」
客人給了個曖昧的回答後,像是要掩飾自己的難為情一樣,笑了。
「說得對呀。可是,你都已經這麼講,我就會提防了。」
「不用擔心,反正我無意向妳漫天喊價。」
芳光在便條紙上以特殊風格的筆跡寫下《壺天》。
「只要是《壺天》,妳全都要嗎?」
「不,不是的。」
芳光拿著原子筆的手停了下來,吊起眼珠子往上看。
「其中應該可以找到哪一期刊載著以『叶黑白』這個筆名寫的短篇小說,我需要的是小說。叶是『如願以償』的那個叶 ,然後是黑與白。」
「叶、黑白是吧。妳知道是第幾期或是刊載的時期之類的嗎?」
「不知道。」
客人剛才拿出來的《壺天》,上頭寫著「昭和四十九年 春季號」,也就是說,首先它是一本季刊,數量並不多。一箱一箱找固然費事,但確認內容並不困難吧。
「那麼,小說的標題是?」
「是不是標題要明確一點比較好?」
對於她這種聽來滿懷歉意的口吻,芳光充耳不聞。
「只要知道雜誌名與作者名,應該就夠了。找到的話,我再聯絡妳吧。」
「啊,好,拜託你了。」
客人在包包裡翻找,拿出一張飯店的明細單,是一家商務飯店。她在上頭寫下電話與房號。
「我知道了。妳的大名是?」
芳光覺得她似乎略感猶豫。客人嘆氣般地報上了姓名:
「……我叫北里可南子。」
把名字也寫下來後,芳光放下原子筆。
「我叫菅生芳光,如果有什麼事要聯絡,請打到我們店裡。先講好,妳就說自己是『請芳光幫忙調書的北里小姐』,我就懂了。」
可南子說了句「請多指教」後,深深鞠了個躬。最後,芳光也沒忘了再補上一句「也有可能是我記錯了,因此等待時請不要抱著太大的期望。」

得獎作品

本書得獎紀錄:
2010「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四名
2009「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BEST 10」第五名
2010「本格推理BEST10」第四名
2010「我想讀推理小說!」第三名
第6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長篇和系列短篇部門候選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