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哥特建築與英國哥特小說互文性研究1764-1820(簡體書)
滿額折

哥特建築與英國哥特小說互文性研究1764-1820(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哥特建筑與英國哥特小說互文性研究:1764-1820》主要內容包括: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傳統:哥特與野蠻、英國民族主義的源頭:哥特與民主自由、趣味與審美標準之轉變:哥特美學價值重審、哥特復興:時尚與時代精神、余波:哥特概念的抽象與泛化、哥特藝術與當代哥特文化、哥特建筑、哥特雕塑、哥特繪畫、哥特小說和當代哥特文化等。

作者簡介

劉怡,女,漢族,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博士;現任教于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

目次

代序哥特藝術語境下的文字編碼緒論一、研究對象的界定二、互文性研究的合理性三、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一章 “哥特”與哥特文化第一節 作為概念的“哥特”一、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傳統:哥特與野蠻二、英國民族主義的源頭:哥特與民主自由三、趣味與審美標準之轉變:哥特美學價值重審四、哥特復興:時尚與時代精神五、余波:哥特概念的抽象與泛化第二節 哥特藝術與當代哥特文化一、哥特建筑二、哥特雕塑三、哥特繪畫四、哥特小說五、當代哥特文化第二章 “哥特”在英國第一節 哥特建筑的復興一、關注建筑二、選擇哥特第二節 哥特小說的興起一、《關于騎士制度與傳奇的信札》二、傳奇與小說三、超自然與恐怖四、感傷小說與墓園詩歌第三節 建筑師與小說家一、沃波爾與草莓山莊二、草莓山莊與《奧特朗托城堡》三、貝克福特的方特希爾寺與《瓦塞克》第三章 文學中的“哥特”空間第一節 城堡一、城堡與哥特小說的流行二、城堡在哥特小說中的表征三、城堡的多重隱喻第二節 修道院與教堂一、18世紀文化語境中的修道院二、文學語境中的修道院三、地理空間與天主教他者第一節“哥特”空間的文學功能一、“哥特”空間與敘事二、“哥特”空間與人物第四章 建筑與文學的“哥特”對話第一節 “哥特”的浪漫之本……結語附錄 世界知名哥特教學圖示參考文獻後記

書摘/試閱

哥特小說概念的無限擴張體現了哥特形式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哥特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批判性與革命性。我們看到無論是建筑、雕刻還是繪畫,哥特形式都背離了先前的古典主義藝術目的與范式。在18世紀,“哥特”概念被賦予了更為強烈的批評色彩,它代表了與新古典主義、理性主義、啟蒙思想相對立的價值體系與美學取向。在與這些占主流地位的意識形態的對立沖突中,哥特一開始便具有一種叛逆性和顛覆性。 哥特小說作為哥特形式在文學中的表達,秉承了哥特的夸張與怪誕并進一步放大了它的“恐怖”。哥特小說通過“恐懼”以及對制造恐懼的文化機制的剖析來揭示隱蔽在光明視像下的陰暗與罪惡。恐懼來自深層的文化焦慮,在哥特小說中恐怖被具象化,以形形色色的幽靈鬼怪、超自然力量以及獨特的空間形式出現,尤其是18世紀末哥特小說中反復出現的城堡與修道院。這些陰暗、恐怖、神秘的中世紀建筑構成了哥特小說的黑暗心臟,而它們所象征的政治、宗教與性別上的專制與壓迫乃是這一時代的恐懼之源。幽靈城堡在文學中的泛濫不可避免地使其成為嘲諷與戲謔的對象,簡·奧斯丁(JaneAusten)的《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1817)便是對以安·拉德克利夫作品為代表的哥特小說的極大諷刺。19世紀初,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為哥特小說注入了新的活力。小說中沒有廢棄城堡,沒有妖魔鬼怪,取而代之的是異化的實驗室與科學怪胎。瑪麗·雪萊為哥特小說引入了科學怪人這一人物原型,并深化了哥特小說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小說突出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掙扎、負罪、偏執、自我分裂以及妄想的破滅。《弗蘭肯斯坦》的發表也標志著傳統意義上的哥特小說時代的結束,它對科技文明高度發展所帶來的倫理問題的探討,開啟了科幻小說這一新領域。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哥特與現實主義相結合成為宣泄恐懼與焦慮的新通道。狄更斯的作品表明在繁華的帝國大都市里,在進步與文明的表象下仍有如此之多的陰暗角落與地下通道。這些彌漫著腐臭的陰暗地帶隱藏著現代機械化大生產制造的罪惡與腐敗,也潛伏著原始的破壞力量。哥特故事的背景也由遙遠的古堡搬到了工業化大都市。而勃朗特姐妹的愛情故事則將安·拉德克利夫的模式移植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莊園和宅邸,并將這一時代的恐懼以壓抑的性與瘋癲的形式表現出來。恐懼并非來自外部而是來自熟悉的家園,這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哥特。 推動恐懼進一步內化的是哥特與美國文化的接壤。19世紀初美國小說的崛起正值哥特小說在英國與歐洲廣為流行之際,因此美國小說天然承襲了哥特的風格。哥特形式與該國的拓疆歷史、清教主義傳統以及復雜的民族與種族沖突相結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美國哥特并在其南方文學中大放異彩。以愛倫·坡、霍桑等為代表的美國作家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畸形、變態、分裂等心理疾患來展示“心靈的恐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