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地球:從美麗到滄桑
滿額折

地球:從美麗到滄桑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宛若科學版的《創世紀》,如《盲眼鐘錶匠》般迷人,如《深奧的簡潔》般恢弘!
冶地球科學、演化生物學、宗教於一爐,一本不熟悉地科的人也能捧讀的科普佳作。
且看一位寫詩又寫小說的生物學家,如何揭露地球的真實身世,以及生物演化的繽紛樣貌。

地球如何造就今日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有著什麼樣的驚人力量?
生物共生、性擇與利他行為,為大地之母織起一張綿密而美麗的生命網絡,
她卻又為何顯得淒滄?同是演化產物的人類,挽救得了蓋婭和自身的文明嗎?

這本書是為地球--美麗的蓋婭(Gaia)女神--所寫的傳記。她已經四十六億歲了,在她身上,一部精采絕倫的演化劇始終上演著,劇中的演員一邊演,一邊改變這座舞臺。生物共生(如螞蟻與蚜蟲、你與細菌)、性擇(如雄偉的鹿角、華麗的孔雀羽)與利他行為(如工蜂的自我犧牲、草原犬鼠的哨兵制度)等,是最常見的戲碼,給演化帶來創新的契機,打造出了令人亮眼的生物多樣性。人類得天獨厚,擁有其他物種望塵莫及的兩項能力--宗教信仰與科學理性,成為劇中的關鍵主角,一舉一動深深影響著蓋婭。

如今,生物在備受威脅的環境下掙扎生存。人類社會因著經濟體系的運作,使得原本就逐漸凋零的利他行為更加崩壞瓦解,這對地球帶來的衝擊,絕對不亞於二疊紀的物種大滅絕,以及白堊紀的隕石撞擊。人類造就的溫室效應,極有可能因正回饋作用的發生,導致蓋婭失衡。地球,已不再是個適宜居住的地方。

還好,光合作用的存在,給了我們一線生機;文化基因的傳遞,讓我們能夠形塑道德認知,約束自身的行為。然而,我們對蓋婭的傷害已然難以挽回,蓋婭或許不會以人類滅絕作為報復,但她能否讓人類的文明繼續演遞下去?

本書特色

不熟悉地球科學也能捧讀!
全觀式地從多個面向講演地球上諸多生物(包含人類)及文化的演化,給讀者既深且廣的認識。
不同於一般地球科普書!
不採編年方式階段性講述地球的生成,而從生物演化與人類行為的改變中,審視地球繽然紛呈的面貌。
以生物學家的觀點,觀看地球生命的演化!
作者從生物共生、性擇與互利關係,探討地球生物行為的複雜與交織,及其對地球帶來的深刻影響。

作者簡介

Stanley A. Rice

美國東南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Southeaster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生物科學系教授,撰寫的書籍主題涵括植物、演化與自然環境,作品兼具知性、權威性與易讀性,著作包括Green Planet: How Plants Keep the Earth Alive, The Encyclopedia of Evolution(本書榮獲國際學校圖書館員協會榮譽選書〔Society of School Librarians International Honor Book〕),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ncyclopedia of Biodiversity(即將出版)。

譯者簡介
王惟芬(一至三章)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任職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總統府與臺大海洋所。譯著包括《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普魯斯特與烏賊》(以上均為商周出版)等書。

楊仕音(四至九章)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動物學研究所碩士,主修病毒遺傳。美國長春藤達特茅斯學院科技管理學碩士。曾獲臺大郭光雄教授研究獎學金以及Roger F. Naill研究獎學金。現於中研院負責生物多樣性網站的翻譯工作,譯有《半顆腦袋就夠了》、《普魯斯特與烏賊》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臺大地理系名譽教授 王鑫
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李培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論調清晰,見解深廣,這本書給了我們這座星球最生動的鑑賞。—《科學美國人》讀書俱樂部
發人深省且有趣,這是一本不熟悉科學的人也能捧讀的科普書。-《書單》雜誌
比《創世紀》還要好讀。這是我們的母親--地球的情史。-約翰.波林(John Perlin),《森林之旅》(A Forest Journey)作者

推薦
氣候變遷 —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環境災難與挑戰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面臨很多環境議題的挑戰,其中最嚴重的,當然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潛在災難。這種因為人類的行為,造成大氣層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多,過度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氣候極端化,對地球上人類的永續發展,形成威脅。在美國好萊塢電影「明天過後」中,我們看到它的恐怖,雖然,也許有點(或許應該用「很」)誇張,但是,環境的改變絕對是未來的趨勢。世界各國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已開始進行研究、研擬減輕衝擊對策,並著手執行。

不過,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仍有許多的障礙。以美國為例、美國民眾相信有氣候變遷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五十,許多的政治人物為了自身短期的利益,選擇不承認有氣候變遷,甚至鼓吹氣候變遷是假議題、不存在的議題,在政策上,採取不支持作法,造成溫室氣體持續高量地排放。美國是目前地球上溫室氣體排放非常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但是美國的共和黨反對推動改善氣候變遷的各項政策,因為眼前的近利,比較重要。在美國的無作為下,雖然有其他地區的努力,整體的問題仍然存在。

本書可以說是一位生物學家對於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反省,也許這麼說有點偏頗,事實上,作者的觸角還包括互利共生、利他主義、有性生殖、人類的宗教和科學等課題。作者從演化的觀點,談發生在地球的生命世界,介紹生命的起源(第一章),從單細胞生物演化到多細胞生物,從一株植物到一片森林,生物多樣性在演化中逐漸複雜化,互相關聯。在這過程中,看起來「生命並沒有固定的演化方向」(第二章),但是藉由不斷地「軍備競賽」,產生分化,適應成功的生物留存下來,演化成多樣化的生命世界。演化無法被阻止,在生命裡,一切都不可避免地進行演化。演化中許多創新又成功的例子,不僅增加生命結構的複雜度,也增加了生物間的新型態和交互作用(第三章)。在演化下,地球上各類型生物的逐漸出現,由簡到繁,形成今日繽紛的生命,地球也因為擁有牠們,變成美麗的新世界。而要演化成功,當然有其必要條件,生物間的互惠合作(或稱共生關係),就是生物演化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之一(第四章)。此外,有性生殖更讓讓演化走上驚人的新方向(第五章),生物藉由這種生殖方式,交換遺傳組成,製造更多適合環境挑戰的個體。利他主義(第六章)更為生物帶來全新的適應機會,簡言之,利他主義是動物演化出和種內其他成員間的合作方式,藉由幫助其他的個體,而得到實質的「好處」。

不可免俗地,作者將在生物世界的觀察,用來說明人類社會的行為。第七章的宗教和第八章的科學,都是作者對於人類社會的仔細觀察。演化賦予人類兩種特殊的能力:宗教和科學,這是其他物種沒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獲得爆炸性的成功,但也使我們成為環境問題肇事者,使地球不勝負荷。對人類而言,宗教是一種同時混合「遺傳」及「文化模仿」的特殊適應能力(第七章),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類發展出宗教;宗教可說是隨著大腦的演化而誕生,人類能主宰地球,宗教的貢獻很大。今日,宗教仍是許多團體或政權的基礎,西方宗教的信眾相信《聖經.創世紀》的內容—賦予人類主宰地球的權利,因此,可以將森林改造為充滿教堂的城市。

在科學的討論中(第八章),作者認為人類的科學對於地球上生物的發展,影響甚大。科學是「系統化的常識」,科學改善了人類的生活,但是,也因此影響了地球上的生命;科學的進步,讓人類擁有破壞地球的力量。要如何與地球共存,也必須仰賴科學。雖然科學不足以協助人類對抗各種災難,拯救所有地球的生命,但是,少了科學,面臨未來的天災或人禍,人類將束手無策。

對於一般大眾來說,生物學是一個大學問,除非有很高的興趣,不會深入了解。本書挑出地球上生命演化的課題,從介紹地球上生物演化的故事,談到目前人類所面臨的挑戰—氣候變遷。最後,以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方式,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第九章)。光合作用約出現於三十五億年前,它賦予地球生命、能量和美麗的樣貌,並促成共生作用、利他主義與性的演化。對於地球的生物來說,植物必需不受打擾地持續運作,否則生物系統將會垮台,這是一項事實,很可惜也常被忽視。藉由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為我們提供改善氣候變遷的保證。因此,人類應將土地和植物的保育納入經濟系統中,避免無止境的開發,讓植物有機會為人類修復環境。

對人類而言,氣候變遷不會殺死我們,但會使我們「破產」,人類真正會面臨的危機不是生存,而是文明和經濟體系的崩解。氣候變遷使得大城市因海平面上升,而遭到洪水威脅,也有可能造成區域性的饑荒、食物價格的飆漲,許多國家可能為了爭奪資源或土地相互攻伐,戰爭將難以避免。

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火災或暴風雨等天災將造成生態干擾現象,受到干擾的地區,將可以見到那些生長快速、繁殖力強的物種,很不幸的,這些物種很可能是野草和害蟲,不是我們所樂見的種類。因此,未來地球到處都可能被現今的野草和害蟲演化後代所佔領。相對的,繁殖效率差的大型動物和千年老樹,將失去生存的優勢。可以預見的,我們的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會變差!

若想要避免氣候變遷對地球上的生命和人類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人類必須改變自我中心的態度。本書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打開人的眼界,見到更真實、更廣闊的一面。我們必須善用智慧,將利他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妥善地保護地球,讓未來的生活品質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也許您不一定贊成作者在本書中的一些觀點,不過,氣候變遷的問題確實存在,也需要我們努力去改善。目前,對人類永續發展最具有威脅性的環境問題,當然就是過度的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變遷,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改善這個問題的萬能丹。從美國人對待氣候變遷的態度來看,許多的個人可能想要減少對地球的破壞,但是這些努力卻被集體的貪婪和浪費所淹沒。目前,沒有單一的手段可以快速解決地氣候變遷的課題,但是從人類過去改善南極臭氧層破洞的努力來看,相信可以改善這個危機。對抗氣候變遷,需要利用科學技術、由小處著手和大家參與。

地球是美麗的,但是,由於人類的興盛,對地球產生壓倒性的影響,使得地球成為一個飽受威脅的星球。現在的許多未來預測都認為氣候變遷的衝擊,將在數十年後達到巔峰,也許我們這一代不會經歷非常嚴重的挑戰,然而等到問題嚴重了才處理,不僅不吻合世代正義,而且,下一代所需付出的成本,將會更高,甚至無法挽救。因此,我們不應選擇拖延,現在開始努力,才是比較合理的解決之道。做一個有責任的地球人吧!

目次

出版緣起 開創科學新視野
推薦序 氣候變遷-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環境災難與挑戰
導論 堪薩斯州中部的石座
第一章 見見大地之母
第二章 不可避免的演化
第三章 創新
第四章 互利共生 
第五章 性
第六章 利他主義
第七章 宗教
第八章 科學
第九章 光合作用的保證與承諾
註釋 NOTES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