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滿額折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內容簡介:讀文學、說藝術、論翻譯,《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集林文月近幾年來之書寫為主體:既能訪幽探微,汲文藝英華;復又追憶人事,覺察有情,無所不在。文章淡筆優雅,略帶古拙之趣,最能作為散文與論著兼得閑適、敏銳和廣闊的典范。《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之于林文月,正如同《饗宴》之于柏拉圖、《十日談》之于薄伽丘,也如同《蒙田筆記》之于蒙田──最見深入、完整和體系。

作者簡介

林文月,臺灣彰化縣人,曾執教于臺灣大學,擔任美國華盛頓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捷克查爾斯大學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學創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她的散文《京都一年》《讀中文系的人》《午後書房》《交談》《擬古》《飲膳札記》等作品在臺灣影響很大,多次獲獎,部分篇章還被編入臺灣語文教材;翻譯的《源氏物語》目前為華語世界最優秀版本。曾獲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等文學獎項。

名人/編輯推薦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編輯推薦: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從自我對世情的慧心體察而發,用細致閑適的筆調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質而自有膏腴,似樸而自有華采”之風格。

這一生和文字結下了深緣,讀書,教書,也寫書、譯書。
這一本小書所收錄的,大部分是我近年來的文章。其中,《擬古》《游于譯》和《平岡武夫教授的(白居易)》三篇,是去春三四月間,接受“2008年簡靜惠人文講座”的演講稿。簡靜惠是多年前我初登教壇時,“大一國文”課的學生,如今她熱心文化公益。
這三個演講,“擬古”本來是我自己的一本散文集名稱,在臺大文學院的會議室演講。所談的內容是關于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之結合,聽講的人,多數是臺大的學生,也就是我的學弟學妹們。而主持人何寄澎教授,是我從前在研究所的課程班的學生,當時他主持系務。 《游于譯》,是在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敏隆講堂的一場對外公開演講,那天靜惠也來了,她還送了我一大捧百合花。主持人朱秋而教授,也是我多年前中文系的學生,其後留學于日本京都大學,專攻日本古典文學,如今在臺大日文系執教。我的演講內容是日本文學的中文翻譯問題,由秋而主持十分恰當。至于《平岡武夫教授的(自居易>》,則為“第五屆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題演講而寫,原稿準備了中、日兩種文章,當天是在臺大文學院演講廳舉辦研討會,所以我選用了中文講稿。主持人鄭清茂教授,是我的老同學。我們是同一年考取臺大中文系的。他在臺大中文研究所畢業後,留學于美國,又赴日本研究日本漢學。我們二人多年來互相切磋勉勵。清茂自己是第一屆研討會的專題講者,由他做主持人十分有意義,也為我壯膽不少。
《“歸烏”幾只》,是談論古典詩的欣賞和研究之際,參考外文資料的種種反省,于成功大學的文學院演講廳講話的底稿。當天的主持人是文學院長陳昌明教授,也曾是臺大中文研究所班上的優秀學生。
如此補述幾篇講稿的寫就與發表,競發現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單純。不過,我習慣于這種簡單的生活,滿足于純善的人際關系。我和我的學生們一直維系著這種純善美的情誼,或許是緣起于我在臺大中文系求學時期的一種傳統吧。在我們那個時代,中文系并不是熱門科系,錄取的學生卻都是唯一志愿的少數,教授的陣容十分堅強。師生之間不僅止于學問的授受,更及于為人處世生活的各種層面,那真是美好溫馨的人際關系。
《始經喪亂》,是臺大中文系主持系務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大家長臺靜農教授所撰寫的一篇散文題目。美國漢學界的學志邀約我介紹臺先生,我襲用了臺先生自己的題目,改易一個字為《身經喪亂》,恭敬緬懷寫成先生的傳略。臺先生的學問藝術、人格典范,無法于有限的篇幅內盡述。這篇文章只是我對老師粗淺的認識罷了。撰寫此文時,對我而言,最困難之處在于有關臺先生在書法篆刻方面的造詣,非我所能深刻了解把握的,需要參閱求助于專家的意見。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為莊靈攝影集和孫家勤畫集所寫的兩篇序文。我平時甚少為他人書籍寫序,自己出書也甚少求序于人,但莊靈和家勤兩位是多年來的朋友,我非常欣賞他們的才華和作品。《視靈七十》與《美好的記憶》二文,與其說是為影集和畫集寫序,毋寧是透過文字追敘與兩位藝術家的認識,以及對藝術如此熱烈執著的朋友表達了我衷心的敬意。
由于生長在比較特殊的時空背景,我自然習得日文和中文兩種語言。平時的思維談話,在卞意識里似乎總是在內心進行著互譯。而實際上,我也譯過一些書,參與過一些討論翻譯的會議。《千載難逢競逢》和《中日翻譯界小型座談會追記》,前者是記去年歲暮在京都舉行的《源氏物語》于年紀,後者則是1993年初夏在臺北的一次規模很小的座談會。時間相差十五載,文章長短有別,但是,翻譯是我最關心的事情之一,而在書寫之際,我總無法停留于表象客觀的記錄,往往難免帶一些意見、批評,或者感慨、緬懷。
林以亮是香港翻譯界可敬的前輩,本名為宋淇。我初識宋先生是在1978年譯競《源氏物語》,受邀于香港中文大學的《譯叢》學志之邀,赴港演講我翻譯此書的經驗與心得。那一年我四十五歲,大概是全世界外文翻譯《源氏物語》最年輕者。在坐滿學者專家、譯界名流的聽眾之間,我談自己五六年以來的譯事困難和解決的諸問題,難免有些心悸。那種情緒,至今記得。宋先生以《譯叢》的主持人身份,坐在前排中央,他清?儒雅而表情嚴肅,卻仿佛有時也微笑頷首。餐敘時,以鄰座之便,宋先生頻頻問及我上午未提及諸事,對于晚輩的勉勵關懷之情,溢于言表。其後多年,常有書信往來。他的信內容多與譯事相關,字跡小而工整,往往密密寫滿數頁之長。其後因公赴港之際,也總是登門拜訪,得與英文造詣甚高而同樣熱心譯道的夫人鄺文美女士相識。
1987年,我成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員。頒贈會員資格的典禮上,宋先生意外地出現。那時他肺疾惡化,謝絕外務應酬已多時,當天不僅’出席了上午的典禮,并且還參加午宴,坐在我的鄰座,一如往昔。他舉起開水替代酒的杯子為我祝賀,又帶了幾本早期大陸出版的古典論文集子,說: “你留著有用。”并小聲透露了一個秘密:“我關于《紅樓夢》的文章,最後一個集子的名稱想好了。叫做《紅樓夢醒》。”說罷,競笑出聲音。我也提早告訴他:“我的下一本散文集,也已經有眉目了,書名是‘擬古’。”“很別致,有意思。”宋先生說話時聲音小,但充滿真摯的表情,我清楚記得。
宋淇先生,人稱他傲岸嚴峻,但他對我的譯事,于嚴格中有一分策勉和期許,令我敬佩感激。在編排這集子之際,我特別將收藏多年紙面已泛黃的剪報《翻譯和國民外交》,附系于此以為緬懷志念。
何寄澎,先是論述唐宋古文,其後逐漸擴大范圍,更及于近、現代,在散文研究里自成體系。我每每看到他在論著里提到我的文字,觀察細膩,縷析翔實,深得我心。這里借用了他寫的一篇《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謝謝寄澎慨允。
這本書自計劃至形成,從無到有,端賴許悔之熱心鼓勵催促安排,終于簽下了悔之與他的年輕合作群新組成的有鹿文化公司的第一份出版合同。在此表示謝忱,并祝福對文化有理想愿景的他們前途無量。
2009年初夏

目次

自序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談文藝欣賞的一種態度
視靈七十——莊靈攝影展序
美好的記憶——為孫家勤八十回顧展書
《擬古》——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之結合
游于譯——回首譯途
“歸鳥”幾只——談外文資料對古典文學研究的影響
平岡武夫教授的《白居易》
中日翻譯界小型座談會追記——兼介日譯本《殺夫》之誕生
千載難逢竟逢——《源氏物語》千年紀大會追記
身經喪亂——臺靜農教授傳略

附錄
翻譯和國民外交 林以亮
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 何寄澎
林文月著作年表

書摘/試閱

蒙娜麗莎微笑的嘴角
——談文藝欣賞的一種態度
米勒田園主題的畫作展出已接近尾期,這一天剛好女兒的金工展覽也告一段落,便兩人相約起早,決心要去參加這個世紀之美展的盛會。
車抵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門前時,還不到十點鐘,已然一片人海。我們故意選了一個周日平時,以為可以避開群眾,沒有想到這周日平時竟也有許多人懷著與我們同樣的想法,而且比我們起得更早。8月初的臺北,不到十點鐘已經艷陽炙人。除了門口站著許多許多人,右側沿著鐵欄桿邊的紅磚人行道上又排列著一長排的隊伍。男女老少大家都規規矩矩整整齊齊排成一列,打著傘戴著遮陽帽,沒人喧嘩吵鬧,看來是相當有文化修養的人群。
我們走過去問隊伍中洋傘下的婦人:“請問這是買票的隊伍嗎?”“買票在那邊。”她指向左側另一個比較短的隊伍說:“這邊是等著進展覽會場的隊伍。”她後面的人群至少有百余人。“你來了多久?”“哦,快一個鐘頭了呢。會場要控制人數,所以大家得排隊。你們要先去那邊排隊買票,再來這邊排隊進場。”她好心地對我們解說。
買票的隊伍比較短,大約十數人。但是,如果買票、加上等待進場,可能需要花費兩小時,到中午都未必能進場看到畫。烈日下排隊兩小時,進場又受到觀覽的時間限制,恐怕體力和精神都不適宜。我和女兒商量,最後只在臨時搭蓋的帳篷下賣店瀏覽一下,便回家了。
其實,《拾穗》和《晚禱》許多年以前歐洲旅行時曾經看過,只因當時參觀美術館是許多行色匆匆的景點之一,想借此次展覽再度仔細欣賞,竟不得其門而入,未免感到遺憾。不過,我又忽然想起許多年以前讀到的一則故事來了。
約是在二十年以前,日本東京的美術館向巴黎盧浮宮美術館借租到一些名畫,包括了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在內。這個消息轟動了全日本。展出期間萬人空巷,全日本的人扶老攜幼爭相賞覽。
美術館為了怕太過擁擠而調度館內的人數,不得不對持票入場的民眾設限。至于《蒙娜麗莎》,更是眾多人所久仰,即使未曾親睹,也必然在各種畫冊或其他印刷品上見過;而關于其畫的主題,乃至于畫者的故事,則是數百年來一再傳說,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所以館方早已警覺,對于《蒙娜麗莎》的欣賞時間便也特別設限;畫前暫設繩索纜圍,觀者列隊成排循序前進,不得停駐。每人觀賞時間為二十秒鐘,不可任意推遲。大概館方為了維護觀眾的公平權益,恐有人霸占那幅名畫前的特殊空間,故而不得不定下了那樣的規矩的吧?
不過,那消息一經披露後,參觀畫展的人不免感到緊張。限時二十秒鐘,未免太短促,但是礙于保持館內人潮的流通,館方自有規矩對策。而日本的百姓是很守規矩的,便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想出了維護自我權益的一些對策。其中之一是攜帶放大鏡入場。
關于《蒙娜麗莎》的傳說,最著稱的大概屬畫中婦人的微笑吧。“蒙娜麗莎的微笑”,甚至成為後世約定俗成的一種說法。其間牽涉到美術史上的一些討論和一般人紛紜的流言,遂加深了一層神秘的氛圍。而那個謎一樣神秘氛圍的嘴角,大概也是眾人觀畫時最感興趣的吧;何況,而今千載難逢,名畫當前!攜帶放大鏡的心理,蓋即緣此。
據說,排隊兩小時,觀看名畫二十秒鐘的人,輪到自己循序前進時,莫不把握寶貴的時限,舉起放大鏡仔細端詳那久聞素仰的微笑嘴角。他們近距離面對名畫,借助于放大鏡的特殊效果,把那有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看個清楚,而在警衛監督催促之下,二十秒鐘太匆匆,竟不及兼顧嘴角以外的部分,便隨著移動的隊伍而不覺地走出了畫作的欣賞范圍之外了。
事後,被問到:“如何?《蒙娜麗莎》果真那么好嗎?”出乎意料的,回答往往是:“哦,什么也沒看清楚,除了斑剝的裂痕以外!”
我是在日本的報紙上讀到這一則故事。讀來頗令人啼笑皆非。那內容或者有些夸大諷刺,但是并非全無道理。欣賞一幅畫,本來應該是在自自然然的環境里從從容容的心態下,無所為而為受畫的內容和技巧感動才對。想象日本人民滿懷期待苦候美術館外,進場輪到名作當前又受圍纜和時限,難免亢奮焦急,何自然從容之有?宜其二十秒鐘觀賞《蒙娜麗莎》,只看到微笑嘴角斑剝的裂痕了。
實則,欣賞一幅畫應該是整體性的。即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再神秘優美,也得配置在其整張面龐上、神態上,乃至于整個背景襯托而出的畫面上,所以觀畫需要距離。所謂“距離”,是包括時間的從容和心靈的自在,更亦包括實際的空間距離。觀畫時,常常會近距離仔細端詳畫作的各部分,其後又退幾步以便欣賞畫作的全部。
書法欣賞的道理,也與觀畫相同。尤其是行書和草書,無論看字帖或覽原作,都得于各個的單字以外,從整體全幅欣賞其神韻氣勢,才能掌握到美。
文學,何嘗不然。
我想起從前教“陶謝詩”課的時候,對學生說過的一些話。陶淵明與謝靈運生存的時代相若,都經歷了晉、宋兩朝交替之世,而家世背景不同,文學風格有別,但是關于他們二人的詩句,後世卻有特別標出一句而予以特別推崇贊誦的。便即是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之五的“悠然見南山”,及謝靈運《登池上樓》的“池塘生春草”。二詩的全貌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
潛?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謝靈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