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三教九流大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三教九流大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翟文明編著的《三教九流大全集》全面而細致地介紹了儒、釋、道三教的起源、教義、重要人物及其影響’,詳細介紹了幫會、商賈、娼妓、宦官、賭徒、優伶、風水先生與算命先生、師爺、乞丐、土匪盜賊、流氓、私塾先生、郎中、畫工、武俠與鏢師等十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封建社會職業。《三教九流大全集》中擯棄了將三教與九流截然分開、舊九流分等級的觀點,詳細地闡述了中國傳統三大宗教的起源、教義、重要人物及其影響;同時,選取了十幾個最典型的古代職業,描述了這些職業的產生、發展、主要職業特征以及這一行當的著名人物,以客觀的態度來探討社會職業的文化內涵,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雅俗共賞。另外,編者還精選了100余幅契合文意的插圖,圖文并茂,讓讀者耳目一新,既學到了知識,又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體驗。本書力求通過通俗流暢的敘述語言,結合科學的體例、豐富的圖片、簡約的版式以及別具匠心的設計,呈現給讀者一份新鮮的文化大餐,希望能對讀者的人生有所助益。

名人/編輯推薦

翟文明編著的《三教九流大全集》內容介紹:“三教九流”是“三教”與“九流”的合稱。“三教”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指的是儒、釋、道三教派。儒教,孔子所創,并非宗教,只是其教化民眾的社會功能與宗教相通。釋,即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于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年深日久,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演變成為中國佛教。道教于東漢時創立,是中國真正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以黃老學說為基礎,博采各家之長,融合神仙方術、陰陽五行學說為一體。

“三教九流”是“三教”與“九流”的合稱。“三教”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指的是儒、釋、道三教派。儒教,孔子所創,并非宗教,只是其教化民眾的社會功能與宗教相通。釋,即佛教,發源于古印度,于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年深日久,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演變成為中國佛教。道教于東漢時創立,是中國真正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以黃老學說為基礎,博采各家之長,融合神仙方術、陰陽五行學說為一體。
在中國長達兩千五百多年的社會發展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儒、釋、道三教地位非常重要。儒是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和基礎,而且成為國家管理和人們生活依照的原理、原則和規范,對社會結構、典章制度、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道教和釋教都曾在中國歷史上得到過統治階級的官方尊崇,深入中國民眾內心,是傳統文化多元結構中的重要部分。
“九流”的說法,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雜家、’農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等學術流派。在春秋戰國風起云涌的社會變革中,各種思想紛紛走上歷史舞臺交相爭鋒,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儒家、道家、墨家、縱橫家、雜家、陰陽家等傳統文化思想在辯駁交鋒的過程中優勢互補,融合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與根基。
後來,“三教九流”逐漸演變為對古代社會階層和職業的拆分。這時候,“三教九流”的內涵發生了變化,特指封建社會各個階層從事不同職業的人。人們把“九流”分為三等: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郎中、巫士、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古代職業的形成源遠流長,個個都有一個獨特的發展歷程,蘊含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一種超越時空、貫通古今的文化現象,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三教九流”呈現給我們一幅鮮活的社會歷史畫卷,反映出中華文化中的平民色彩和士人特色相互交融的獨特風貌。通過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多元融合的特征,獲得更多的社會文化知識。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為了滿足讀者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求,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三教九流大全集》。
本書全面而細致地介紹了儒、釋、道三教的起源、教義、重要人物及其影響’,詳細介紹了幫會、商賈、娼妓、宦官、賭徒、優伶、風水先生與算命先生、師爺、乞丐、土匪盜賊、流氓、私塾先生、郎中、畫工、武俠與鏢師等十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封建社會職業。書中擯棄了將三教與九流截然分開、舊九流分等級的觀點,詳細地闡述了中國傳統三大宗教的起源、教義、重要人物及其影響;同時,選取了十幾個最典型的古代職業,描述了這些職業的產生、發展、主要職業特征以及這一行當的著名人物,以客觀的態度來探討社會職業的文化內涵,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雅俗共賞。另外,編者還精選了100余幅契合文意的插圖,圖文并茂,讓讀者耳目一新,既學到了知識,又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體驗。本書力求通過通俗流暢的敘述語言,結合科學的體例、豐富的圖片、簡約的版式以及別具匠心的設計,呈現給讀者一份新鮮的文化大餐,希望能對讀者的人生有所助益。

目次

第一章 道冠古今,德牟天地——儒教
“三教之首”遭遇的尷尬
儒教文化的源頭——周公制禮
儒教的創始與繼承
儒教的祖師——孔子
儒教真正的創立者——董仲舒
儒教的最後完善——宋明理學
影響深遠的儒教倫理觀
宗教思想和修養方法
獨具特色的儒教教義
神道設教
儒教諸神
形式各異的祀神廟壇
儒教的祭祀場所——孔廟
儒教的宗教儀禮——祭孔大典
皇帝祭天的最高典禮一泰山封禪
虔誠信徒的典范——孝子、忠臣、節婦
十三經:萬世尊奉的儒教經典
儒家代表人物
歷代統治者對儒家的態度
第二章 轉迷成悟,普度眾生——佛教
中國佛教
中國佛教宗派的產生
中土禪宗
中國律宗
法相宗
中原密宗
尊崇佛教的帝王
貶抑佛教的帝王
佛教的宗教理念
佛教教義
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五蘊
三界諸天與可怕的地獄
因果報應與六道輪回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佛教的修行方法
森嚴整飭的佛教戒律
佛教的禮儀
佛教法會
恢宏莊嚴的佛教節日
佛教諸神
佛祖釋迦牟尼
眾生欽仰的四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中國彌勒布袋和尚
九華山的金地藏
佛徒稱謂及內涵
漢族僧服
佛教法器
和尚的由來
當和尚不容易
佛門中人的日常生活
佛教的寺院格局
漢語中的佛教因素
“卍”的含義及其來源
佛教與中國民間喪葬習俗
佛教與中華飲食習俗
少林武術
中國歷代名僧
佛山名寺和石窟
佛祖舍利在中國
第三章 土生土長,別有洞天——道教
博采眾家的道教淵源
枝繁葉茂的道教派別
老子其人其書
從老子到太上老君
張道陵創五斗米道
太平道與黃巾起義
篤信道教的歷代帝王
道教教義
道教的人生理想
道教的人生準則
道教的社會理想
道教的神仙崇拜
道教的太極與陰陽
道教的修煉與養生
道教的符咒
道教占卜的術數
祈福迎祥的道術
以內養名世的道功
道教的煉養方技——嘯法
皈依道教的途徑
道教的清規戒律
道教的修持
道教名山、仙觀
道教人物
道教經典
道士是干什么的
道教弟子的日常生活
道士的稱謂與服飾
道教的重要節日
道教的慶典與民間風俗
兼濟天下的道教醫學
道教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 黑白江湖,草莽風云——幫會
幫會的起源
古代幫會的發展
近代幫會的興盛
近代幫會的歸宿
幫會的思想基礎和倫理觀念
幫規和獎懲制度
幫會的開山儀式和入會程序
幫會的組織結構
幫會組織——堂口
幫會組織——幫規
幫會組織——隱語
幫會組織——進退
幫會的日常活動和生財之術
幫會內訌
歷史上著名的幫會
第五章 墻里開花墻外香一洪門
洪門的歷史傳說
“海底”與“三把半香”
洪門的支派
洪門的組織制度
洪門開立山堂和入會儀式
洪門隱語
洪門家法
洪門暗號
洪門與太平天國
哥老會起源
湘軍遣散與哥老會的發展
李豐密購軍火案
龍華會
三合會的起兵
孫中山與洪門
秋瑾與洪門
共進會與武昌起義
海外洪門
海外洪門與辛亥革命
民國初年的洪門
抗日戰爭時期的洪門
抗戰勝利後洪門的分化
傳奇人物司徒美堂
王亞樵血灑梧州
向海潛遺恨綿綿
第六章 勢力籠罩上海灘——青幫
金、羅、陸前三祖
翁、錢、潘後三祖
“安清”歟“安慶”歟
輩分與師徒
青幫的組織
青幫的幫規幫紀
風云東南
宋教仁案與湖州幫
“張老太爺”與“仁社”
“無冕之帝”張樹聲
齊聚上海灘
“麻皮”黃金榮
“諸葛”杜月笙
漢奸張嘯林
青幫建立的新型社團
青幫首領袁克文、顧竹軒、萬墨林
第七章 與子同袍,親如同胞——袍哥
袍哥幫會
茶館:袍哥活動的舞臺
投身辛亥革命
田德勝其人
唐紹武滾嗎啡案
石孝先:袍哥“嗨”到意大利
“嗨”得開的馮什竹
袍哥軍閥——范紹增
和袍哥糾纏不清的劉航琛
陳子莊的袍哥生涯
曾成武與“揚子江大劫案”
楊滄白與唐廉江
較場口事件中的袍哥打手
袍哥在陪都選舉中的丑惡表演
乞丐袍哥洋袍哥女袍哥
戴笠與重慶袍哥
張群取締袍哥記
醫圃當宗教被人利用——會道門
小刀會
紅槍會
一貫道
白蓮教
理門
八卦教
九宮道
羅教系統
同善社
皈一道
一心天道
古佛道
皇極收元道
天津的“混混兒”
包頭流氓組織“梁山”
迷信詐財的集團“江相派”
新中國取締會道門
第九章 日進斗金通天下——商賈
商人與商業的起源
歷代商業政策
歷代商業狀況
商人的分類
官商和儒商
經商的規矩
商賈的經商哲學
商賈的經營技巧
奸商種種
商人的倫理
商賈的義舉
行商之難
春秋第一巨賈管仲
杰出的大商人范蠡
亦官亦商的呂不韋
白圭的經營思想
“紅頂商人”胡雪巖
“狀元商人”張謇
皇商蕭宏及其斂財之道
中國社會的十大商幫
第十章 中國十大商幫之首——晉商
從鹽政說起
晉商的歷史機遇
令人驚嘆的晉商業績
晉商經營理念
晉商的精神氣質與追求
不同尋常的經營智謀
晉商的商風——端木風
晉商的管理制度
遍布全國的山西商幫會館
山西商幫與官府的關系
山西商幫的家族文化
風姿不同的商幫家族
縱橫漠北的大盛魁
“天字第一號”日昇昌票號
四百年歷史的六必居
著名的晉商大佬
山西商幫的衰落
第十一章 賣笑送歡,遺恨青樓——娼妓
從管仲設置女閭開始的娼妓業
“公娼制”的興起與普及
官妓制度的補充——家妓
私妓的產生
清朝私妓的鼎盛時期
民國時期香港的娼妓
民國時期娼妓的畸形繁榮
歷代禁娼制度
廢娼運動與娼妓制度消亡
娼妓業的經營方式
林林總總的妓院
妓院的組織形式
青樓楚館的清規戒律
娼妓業的隱話行話
老鴇與妓鴇傭互動
妓女的來源和種類
清代之男風
嫖客:粉陣花叢買風流
叫局出局
茶圍酒局牌局
上海花榜
妓女的才藝
青樓名妓與文學藝術的關系
風流雅士與妓女
妓女的悲慘生活
文學中的青樓風情和妓女形象
第十二章 天生麗質,風華絕代——歷代名妓
梁綠珠魂斷金谷園
西泠橋畔的蘇小小
紅拂女慧眼識英雄
李季蘭詩會天下友
霍小玉生死酬情郎
薛濤紅箋傳情
關盼盼魂斷燕子樓
魚玄機艷幟高豎
王朝云患難相隨蘇東坡
李師師色藝壓群芳
梁紅玉擊鼓抗金
柳如是紅顏戀白發
顧橫波眉眼傾進士
李香君桃花扇里見真情
陳圓圓紅顏傾倒“大順國”
董小宛從名妓到賢妾
賽金花孽海沉浮
小鳳仙高山流水識知音
第十三章 殘缺的人,陰暗的心——宦官
什么是宦官
中國宦官制度生存原因
宦官的稱謂
宦官的職責
宦官的日常生活
宦官的閑暇娛樂
宦官的私生活
宦官的婚姻與家庭
宦官的悲慘命運
宦官人格及心理行為
宦官畸變的社會心理
超越常人的貪財欲
令人發指的兇殘太監
廢人亦有垂名青史者
清廉敢諫的正直宦官
亦正亦邪難以評論的宦官
第十四章 無常世界,極端宣泄——賭徒
賭博的緣起
各種賭戲和賭場騙術
賭場和賭博工具
骰子:最早的賭具
紙牌:智者的游戲
百家樂:富豪的游戲
老虎機:貧民的游戲
輪盤賭:與魔鬼的對弈
賭馬:國王的運動
斗雞:好斗者的賭局
麻將:中國最盛行的游戲
彩票:賭博的文明發展
害人的“白鴿票”和“字膽”
科場外的賭博
規模浩大的賭博——會局
花會賭博種種
賭場:最奢侈的消費
設賭局斂財內幕
舊時賭場見聞
跑馬廳的騙人把戲
賭徒心理分析
賭博對社會的危害
第十五章 絲竹聲聲,長袖善舞一優伶
優伶的祖師:優孟
優伶的產生與發展
梨園行的興起
夾縫中掙扎的宋代優伶
走向職業化,博得天下名
優伶的角色:生旦凈末丑
優伶的表演:唱念做打
優伶的面部化妝
優伶的舞臺服飾
戲班的日常管理和訓練
拜師學藝與收徒傳藝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古代戲館:勾欄瓦肆
北京的天橋和天津的“三不管”
優伶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怪圈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男扮女裝與女戲班
伶人的悲歡離合
辛酸的優伶童
歷代名伶和名角
第十六章 勘測陰陽,神算未知——風水先生和算命先生
什么是風水
風水學的產生與流派
風水先生的工作內容
風水先生的工具
如何用表、土圭和尺子相地
“卜宅”年口“相宅”
風水學的始祖——“風水聖姑”
歷代風水大師逸聞
看相算命業的發展
神乎其技的觀相大師袁珙一
算命術的起源流變
徐居易與《淵海子平》
算命術的基礎理論
四柱算命的具體方法
算命先生的工作內容
算命術的批判
近代滬上命理大師
扶乩術的流變
第十七章 來自體制外的操盤手——師爺
師爺的來源和流變
明代的聘幕之風
學幕、游幕和幕里乾坤
清代為何師爺大盛
師爺們五花八門的來歷
諳熟律法的刑名師爺
被州縣官倚重的錢谷師爺
其他類型的師爺
師爺的地位、生活和出路
為師爺們所遵守的行規
龍騰虎躍的曾氏幕
李鴻章 幕府人才濟濟
民國幕府,師爺逐漸淡出
袁世凱幕府精英云集
中西薈萃“張閣府”
無紹不成衙:紹興師爺
良幕、劣幕與滑吏
師爺筆法
那些著名師爺的逸事
第十八章 另類職業,簡單人生——乞丐
乞丐產生的社會背景
乞丐的類型和稱呼
乞討的“禁忌”與“行規”
乞丐行頭和眾生相
變相的勒索:丐捐
乞丐手法
丐幫的興衰
流氓與乞丐的關聯
形形色色的丐幫組織
天下第一幫
丐幫“花子”頭
乞丐名流
善良仗義的丐中君子
作惡多端的乞丐
一個另類的乞丐:武訓
“詩丐”與乞丐歌謠
淪為乞丐的奇人異士
第十九章 反社會者的別樣人生——土匪盜賊
亂世生匪患
兵匪一家
匪患無窮
等級森嚴,各司其職
土匪黑話
土匪的活動方式
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伸向洋票的黑手
貪圖不義之財的拐匪
“搬石頭”與“摘桑葉”
喪盡天良的人販子
梁上君子,并非君子
善能利用人性弱點的騙子
馳名江湖的大騙子
匪夷所思的輕功
為匪盜們鐘愛的迷藥
不可思議的易容術
第二十章 絕對反叛的惡之花——流氓
流氓的含義
流氓的類型
流氓的不同身份
流氓慣用的手段
流氓團伙的形成
流氓的社會活動
各時期的流氓行為
從惡少到漢代的輕俠
魏晉無賴們的流氓習氣
坊市惡少與閑子妙客
訟師、閑人與流氓集團
政治流氓化和流氓多樣化
各類棍徒泛濫社會
上海“白相人”
第二十一章 九流中的文化人——私塾先生、郎中、畫工
家塾、村塾和義塾
私塾與識字教育
什么人能做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的生活
現代醫學的前身——巫醫
郎中稱呼的由來
江湖郎中
為婦女看病的禁忌
牙醫
畫工的種類
畫工的業務與報酬
畫工的行會組織——畫行
第二十二章 豪客俠士的職業——武俠與鏢師
武俠與武俠的興起
游俠精神與任俠之風
春秋戰國時期的刺客
戰國四公子養士
豪俠力折公侯
豪強與俠客并起
大俠客沈光、?髯客與昆侖奴
鏢行行規
武行天下
與匪為友
鏢師與匪徒的恩怨
大刀王五
孫中山的保鏢杜心武
鏢師李堯臣

書摘/試閱

儒學自漢代成為官學後,由于其學說中維護宗法制度的本質內涵從根本上適應封建統治者的需要,經過不斷的繼承與發展,儒學逐漸演變成為儒教,成為國家宗教。在此後兩千余年里,儒教思想成為了中國的正統思想,儒教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并超過佛教、道教,成為位居第一位的宗教。
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位居“三教之首”的儒教也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學術界有很多學者認為儒教不能算作是一種宗教,而只能算作一種學說派別。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么是宗教?宗教有很多定義,比較復雜。但一般認為,相信且信仰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就是宗教。宗教本身有許多特點,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個本質特點,就是承認并且信仰神,認為世上萬物由他創造和主宰。人們對神只能虔誠崇拜,一切依賴、聽命于他,不能有任何不敬和違逆。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儒教不能算是一種宗教,因為儒家并沒有受到崇拜的人格神,沒有一個類似基督教的“天國”或者佛教的“極樂凈土”那樣的彼岸世界,也沒有超脫凡俗的出世思想。儒教信奉的是“天地君親師”,天地是君權神授的神學依據,君親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師相當于解釋經典、代天地君親立言的神職人員。也有人說儒教的“教主”是孔子,這也不符合實際,魯迅就說過:“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其實在中國,無論是傳授儒家學說的教師或是學習儒家經典的生徒,雖然敬仰孔聖人,但自覺地認知孔子是人而不是神,絕沒有像一般宗教徒那樣,把孔子視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靈、上帝。
除了上述條件,這些學者還列舉其他一些特點以證明儒教不是宗教。第一,沒有神仙派系。道教除有“三清”、“四御”等天神之外,還有天仙、地仙、散仙,等等;佛教的神靈更為復雜;儒教廟宇中雖然也有“四配”、“十二哲”等,但其作用類似于今天的紀念堂。第二,神秘成分少。佛教有天堂、地獄、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之說,相比之下,儒教的神秘成分少得多。第三,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佛教寺廟、道教宮觀、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都有專門的神職人員,還有嚴格的等級和不同稱謂,入教有一定的程序、儀式。儒教信徒則無須舉行儀式,也沒有專職祭司的神職人員。
當然,相對于不承認儒教是宗教的學者們,更多的學者認為儒教就是一種宗教,這也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正統的一個共識。儒教之所以可以稱為宗教,是因為有如下幾條:
首先,儒教有自己的宗教儀禮。宗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有一套祭祀的禮規儀式。兩千年來,儒教最重要的宗教典禮是天子祭祀天地的郊社,其中又以泰山封禪級別最高、最隆重。再者,儒教有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和祭祀社稷為代表的諸物百神祭祀。在祭孔大典中,東漢時期章帝還專門制“六代之樂”,作為祭孔的專用樂章,現在人們在祭孔大典中逐漸加入佛教、道教的宗教儀式,使祭孔大典在發展中日臻完善,宗教色彩也愈加濃厚。此外,儒教還有祭祀祖先的宗廟祭祀及其他忠烈志士等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
其次,儒教有祭祀的場所。凡是宗教,均有供教徒活動的祭祀場所,儒教也不例外。天子舉行郊社時,會在國都南郊筑圓形祭壇,稱“圓丘”;在北郊筑方形祭壇,稱“方丘”。北京的天壇和地壇,就是明清時期天子舉行南北郊社的場所。而儒教最高的宗教典禮封禪的場所位于山東泰山,在泰山上筑壇祭天,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筑壇祭地。祭孔的場所則更多,在孔子去世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就將孔子的三間故宅保護下來,作為祭祀場所。從漢代起,孔廟不斷增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到了20世紀初,中國幾乎每個縣都有一座孔廟,總數達到兩千左右。不僅在中國,在外國,隨著儒教的傳播也出現了許多祭祀孔子的孔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均有祭祀孔子的孔廟,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深受儒教的影響,在其禮堂中放置孔子的畫像,朝夕禮拜。此外,儒教祭祀的土地廟、海神廟、山神廟等百神廟,以及為忠烈之士、節義之士所立的專祠更是遍地開花。
再次,儒教有自己的教義。儒教以“三綱”、“五常”為教義,提倡“存天理、滅人欲”,“十三經”(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是儒教經典。儒教實際上是把儒家學說當成宗教來信仰,這種信仰體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中,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得以長期延續的重要因素。儒教把封建宗法制度與神秘的宗教觀念融為一體,如在《論語》中就承認人死為鬼,要人敬事鬼神,這也更容易使儒家學說宗教化。
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出,儒教的教義,或者說儒學的觀念主張,已經深深植根于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土壤之中,成為了所有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根基所在。無論是王侯將相、平民百姓,還是現在那些不承認儒教是宗教的人,都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由于儒教已經滲透到了每個家庭,所以再爭論儒教是不是宗教已經沒有任何意義。P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