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親歷考古:燦爛佛宮(簡體書)
滿額折

親歷考古:燦爛佛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燦爛佛宮》的作者樊錦詩、趙聲良身處戈壁,靜守敦煌,青春流逝有
他們的守護。《燦爛佛宮》記錄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石窟,全面介紹了
依舊光鮮、更加璀璨的敦煌藝術。讓我們跟隨這本書走進佛宮,領略飛天諸
佛,東方神韻。

作者簡介

樊錦詩 浙江杭州人。1963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後,即來到地處西北戈壁的敦煌遺址工作至今。現為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她一生致力于敦煌遺址的保護和研究,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敦煌學者。在她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全體科研人員在石窟考古、佛教美術、文獻研究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改變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國外”的歷史。著作有《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壁畫全集·敦煌·3·北周卷》、《敦煌石窟全集·佛傳故事畫卷》,主編《敦煌石窟全集》、《敦煌石窟》等。趙聲良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198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6-1998年受聘為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2003年畢業于日本成城大學研究生院美術史專業,獲博士學位。對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佛教故事畫、飛天以及敦煌寫卷書法有專門研究。著有《敦煌石窟全集·山水畫卷》、《飛天史話》、《敦煌壁畫風景研究》、《敦煌藝術五十講》等,并主編《敦煌石窟鑒賞叢書》、《敦煌書法庫》等。

名人/編輯推薦

樊錦詩、趙聲良所著的《燦爛佛宮》是在考古發掘報告的基礎上,寫出的科學性和可讀性兼備的考古普及讀物,有助于讀者通過出土的實物資料了解我國古代的物質文明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這本簡明而通俗的書把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介紹給普通的讀者,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人類文明的瑰寶。

目次

敦煌的歷史與文化
絲路重鎮——敦煌
佛教的傳播與石窟的營建
盛世敦煌
由極盛到衰微
敦煌的衰落
藏經洞與敦煌學
石室現寶
可恥的盜寶者
洞中的瑰寶
拯救敦煌
石窟與彩塑
佛教藝術的殿堂
卓越的彩塑藝術
壁畫瑰寶
佛國世界
佛經故事畫
經變畫藝術
裝飾的藝術
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絲路重鎮——敦煌
敦煌位于中國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西面是與塔克拉瑪干大
沙漠相接的庫穆塔格沙漠,北面是戈壁,南面是祁連山脈。
祁連山終年積雪,冰雪融化時,便形成了許多小河。在三危山和鳴沙山
之間就有一條這樣的小河。也許是這條河歷經曲折,當地的人就把它稱做宕
泉;後來叫訛了,就叫成了大泉。宕泉從山中流出,在接近敦煌的地方消失
在沙漠中。宕泉下游把地勢分成了兩部分,東面是三危山,山石堅硬,道路
崎嶇;西側是由沙漠形成的鳴沙山,山勢平緩,常有流沙。
公元366年的一天,一個叫樂傅的和尚從中原云游到了敦煌。他見城東
南地勢開闊,便信步來到宕泉河畔的一處高地,面對三危山參禪入定。當他
睜開眼睛時,忽見對面的三危山上出現了萬道金光,在金光中仿佛有千佛化
現而出。雖說是轉瞬即逝的光景,卻使樂傅感到十分奇異,他想一定是虔誠
修行得到的感應,于是決定在這里住下來修行。他請來工匠,在宕泉西岸的
巖壁上開鑿了一個石窟,用于坐禪修行。不久,一個叫法良的和尚也從東方
來到這里,在樂傅的禪窟旁又開鑿了一個石窟。此後,石窟開鑿得越來越多
,有的是和尚們坐禪用的禪窟,更多的是世俗的人用來禮拜的洞窟。
到了唐代,石窟已達1000多座,于是這一片石窟被稱為“莫高窟”,也
叫千佛洞。
以上的故事,來自唐代一塊石碑的記錄。
敦煌作為中國西部一個小城市,在一千多年以前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石窟
群,創造了豐富而精湛的壁畫、彩塑藝術。如果沒有雄厚的文化基礎,這一
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要了解敦煌石窟藝術,就不能不對敦煌的歷史作一番考
察。
據考古研究,敦煌的歷史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在《左傳·昭公
九年》中記載:“允姓之戎,居于瓜州。”這個瓜州可能就是現在的敦煌。
據《史記》記載,戰國至秦朝時期,瓜州一帶住著塞種人、烏孫人和月氏人
。塞種人就是《左傳》記載的“允姓之戎”的後代。後來由于月氏人逐漸強
大起來,打敗了烏孫,又把塞種人趕到了帕米爾一帶。
西漢初年,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匈奴強大起來,發兵征服了月氏,將大部
分月氏人遷移到了中亞的阿姆河流域,稱為大月氏;而另一部分仍居住在祁
連山一帶,稱做小月氏。在此期間,漢高祖曾與匈奴爭戰,結果大敗,不得
不采取和親的辦法,以金銀布帛來換取邊境的安寧。這樣過了六七十年,到
了漢武帝的時代,漢朝有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就改變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采取了抗擊匈奴的戰略。為了聯合曾被匈奴打敗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武帝
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但經過河西走廊時就被匈奴俘獲
,拘留了10多年才伺機逃走。等他繼續西進,歷盡艱辛到達大月氏後,此時
的大月氏已居住在中亞水草豐茂的地方,生活富足,無意東歸。張騫雖然沒
有達到目的,但他對西域的地理、物產和民族風俗習慣都作了仔細的調查,
為漢武帝打通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就在張騫出使西域的同時,漢武帝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打擊,占領
了河西走廊,于公元前121年設置了酒泉、武威兩郡。公元前111年又從兩郡
中分出張掖、敦煌兩郡,歷史上稱為河西四郡,敦煌之名才得以問世。敦煌
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在敦煌城西設立了陽關
和玉門關,敦煌郡便成了中國西面的門戶。
公元前119年至前115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與烏孫國建立了友好關
系,他的副使又分別訪問了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盆地)、康居(今中
亞巴爾喀什湖與咸海之間地區)、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興都庫什山與
阿姆河上游之間)等國。隨著漢朝政治與經濟的發展,朝廷不斷向西域諸國
派遣使節,中國與安息(今伊朗)、奄蔡(今咸海里海一帶)、條支(今敘利亞
和伊拉克一帶)、身毒(今印度)等國有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西漢的絲織品、
麻織品、漆器、鐵器等先進的手工業品不斷地輸出到西域各國,而外國的葡
萄、石榴、胡蘿卜、橄欖等土特產及琉璃、西海布(呢絨)等手工業品也傳人
了中國。由西漢首都長安經河西走廊而通向中亞、西亞的這條交通要道,被
中外歷史學家稱作“絲綢之路”。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聯結東西經濟文化的國
際交流通道。
一般來說,絲綢之路包括三條,除了上述的一條外,還有北方的草原之
路(即經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亞而達中亞、西亞及歐洲),以及南方的海上絲綢
之路。草原的絲綢之路雖說也可到達西方國家,但由于路途較遠,且沿途極
少有城市,不利于商貿往來;海上絲綢之路產生較晚,隨著航海技術的提高
而在宋代以後才發展繁榮起來。因此,沒有特別說明時,絲綢之路通常是指
陸上的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路線為:由長安或洛陽出發,經河西走廊而到敦煌
,出敦煌城西的陽關和玉門關後,沿沙漠兩側分為南北兩道,南道從敦煌經
樓蘭、于闐、莎車等地,越蔥嶺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內)、安息(即波斯,
今伊朗),再往西可達條支(今伊拉克及阿拉伯)、大秦(古羅馬帝國,今地中
海沿岸)。北道從敦煌經車師前王庭(今吐魯番)、龜茲(今庫車)、疏勒(今喀
什)等而越蔥嶺,到大宛(今俄國費爾干納)、康居(今撒馬爾罕),再往西南
經安息,達大秦。兩漢以後,在南北兩道以北,又辟新道,從而形成了敦煌
以西分三道的路線,但無論怎樣變化,絲綢之路都要經過敦煌。
隨著絲綢之路的不斷繁榮,敦煌這個地處絲綢之路要道的小小綠洲在文
化經濟上取得了飛速發展。漢王朝在敦煌長期屯田,向敦煌移民,在開發西
部的同時,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再加上歷代地方官又注重水利
建設工程。至西漢末年,敦煌管轄六縣(敦煌、冥安、效谷、淵泉、廣至、
龍勒),人口達3.8萬多人,生活富足,社會穩定,成為“華戎所交一都會
也”。
在農業和商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敦煌地方文化的快速發展。
P2-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