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羅素談人生智慧(簡體書)
滿額折

羅素談人生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8 元
定價
:NT$ 137 元
優惠價
8711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羅素談人生智慧》本著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哲理性強、寓意深刻的原則,圍繞著“人生”、“人生智慧”這一主題,在羅素的作品中,選取相關內容向讀者進行介紹,涵蓋了羅素早中晚期的經典作品。羅素的一生多產而長壽,以巨大的熱情關注人類命運和社會問題。他思想龐雜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書及小冊子。他對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的研究,則創立了邏輯原子主義,成為邏輯實證主義的先聲;以他命名的“羅素悖論”對二十世紀數學基礎發生過重大的影響,導致了第三次數學革命。他還是最早推行數理邏輯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反映在政治上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一二次世界大戰中,他都因反戰,為和平吶喊被囚禁和關押。他青年時追求過自由主義,後傾向社會主義;他贊成社會進步,對社會弊病提出尖銳、獨到的批評,同時又對該文明的發展感到隱憂。(《社會改造理論》)他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很看重個人利益、自由和幸福,強調身心的和諧與快樂,(《自由之路》)他認為“任何一種對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樂都應得到珍視”,因而沒有必要過分壓制性欲。(《幸福之路》)出于對個人幸福和身心健康的關懷,他甚至贊成試婚或簡便的結合與離婚。(《婚姻與道德》)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編者:丹明子

羅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也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主要著作有重要著作有《哲學原理》《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學史》《論教育》等。

名人/編輯推薦

羅素的一生多產而長壽,以巨大的熱情關注人類命運和社會問題。他思想龐雜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書及小冊子。丹明子主編的《羅素談人生智慧》圍繞著“人生”、“人生智慧”這一主題,在羅素的作品中,選取相關內容向讀者進行介紹,涵蓋了羅素早中晚期的經典作品。
婚姻應該是兩方面的伴侶友誼,存心要長久,至少要支持到兒女長大的時候,不能認為是一種臨時的私情,隨完隨了的。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父親們一個普遍的缺點,就是要孩子替他們爭氣。人的真實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飯,而在藝術、思想和愛,在于美的創造和冥想以及對于世界的合乎科學的了解。使事業成為喜悅,使喜悅成為事業。幸福的生活是一種由愛鼓舞,由知識指導的生活。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幸福這東西不像成熟的果子那樣,僅僅靠機遇就會掉到你的嘴里……幸福必須是一種追求。人生不幸福的兩大原因:社會制度與個人的不健康心理。
羅素多產而長壽,以巨大的熱情關注人類命運和社會問題。他思想龐雜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書及小冊子。羅素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很看重個人利益、自由和幸福,強調身心的和諧與快樂在,《幸福之路》中他認為,任何…種對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樂都應得到珍視,因而沒有必要過分壓制性欲。出于對個人幸福和身心健康的關懷,他甚至贊成試婚或簡便的結合與離婚。

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學是高高在上、遠離大眾、遠離社會生活的,這是不正常的。造成這種不正常的原因有許多,既有人們的誤解,認為哲學思想過于艱深;也有從事哲學工作的人把哲學本身哲學化了。不錯,在現代社會中,哲學像其他專業學科一樣,也是一門學科,需要專門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學與其他專業學科又有所不同,它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密切相關,因為哲學乃是廣義的人生哲學。
我們經常說“哲學是世界觀”,其實也可以說哲學是人生觀——廣義的人生觀。人生觀或人生哲學看起來涉及的范圍好像比較小,只與人有關,甚至僅僅與個人有關,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與世界相關,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歸根結底會影響我們對人生的看法。而且更進一步說,我們之所以要認識世界,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認識人生。哲學家帕斯卡爾曾有一句名言:“對于人沒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狀態更為重要的了。”這也許可以說是哲學智慧關照人生,與人生關照自我具有內在同一性的又一證明。因而對人生進行哲學思考,首先必須對自我的人生存在進行哲學思考,于是,我們把人生哲學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與發展的現實境遇。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僅僅是生活著,那么,我們就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樣,世界上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個自我在展開自己人生歷程的過程中無疑會顯示其不同的個性風采。這似乎是對哲學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則的一個否定。但哲學的理性與智慧卻可以舍棄這其中的個性而抽取其共性的東西進行思考,這其中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我們可以從邏輯上把自我人生作“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這樣一個三階段的劃分,而哲學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則貫穿于其中。
我們每個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論化的人生觀。人生觀是經過理論提煉和升華了的人生態度,而一般的人生態度是本能的、經驗的,不成體系的。與一般的人生態度相比,人生觀具有全面、系統、高超、透徹、自覺等特點。我們有時候說某人說的話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說他們的話深刻、透徹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啟發性。因為人生觀不是從某個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從古往今來的歷史中(時間)和國家、社會、世界乃至宇宙(空間)中自覺地理解人生。
人生哲學的問題很多,主要有:
1.哲學與人生有什么關系?
2.人生的意義問題。(人生有意義嗎?人生為什么需要意義?)
3.自由與必然的關系問題。(人生究竟是由命運決定,還是由自己決定?)
4.如果人是自由的,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5.假如明天不再來臨,你將如何度過今天?(人終有一死,很可能只此一生。我們有必要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的意義。)
6.蘇格拉底的座右銘:認識你自己。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7.人生有不同的境界,我們如何提升我們的境界?
8.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無悔”。如何能夠“人生無悔”?
人生有沒有意義?如果這是從普遍一般的角度說“人”有沒有意義,那我會說人生沒有意義。但也正因為如此,人生需要有意義。人需要意義才能像人一樣活著而不是本能地活著。所以說哲學與人生歸根結底說的就是人生哲學的問題。人們往往把人生哲學看做是道德說教,居高臨下說應該如何如何,這是不對的,哲學沒有這個權利。但是我們其實也有誤解人生哲學的地方,因為我們也總是想問出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心中所想的是存在著永恒的意義和價值。希望人們打破對哲學的成見以及哲學自己的成見,把哲學看做是對人生永恒的探索而不是說教。
本叢書收集了叔本華、弗洛伊德以及笛卡爾等外國哲學大師,原作中對人生的精辟見解,基本表明了他對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看法,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哲學和人生的關系,以及人生哲學對我們一生的重要意義,使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待人生、更明確自己的人生態度,最終走向人生成功的頂峰!

目次

一、西方的智慧
1.哲學家的工作
2.哲學說了什么
二、我的信仰
1.自然與人
2.美好的人生
3.道德的準則
三、社會改造原理
1.生長的原理
?沖動與愿望
?足夠的自由
2.我們所能夠做的
?最近的將來
?一個人的生長
?生活的統一
四、自由之路
1.工作與報酬
2.理想的世界
?生活本不該這樣
?什么樣的制度最好
3.政治欲望
?基本欲望
?無窮的欲望
?其他的動機
4.社會中的自由
?自由的定義
?社會的定義
五、幸福之路
1.你為什么不幸福
2.生存競爭的壓力
3.厭煩與興奮
4.過度疲勞

書摘/試閱

一、西方的智慧
1.哲學家的工作
當哲學家們在工作時,他們在干什么?這確實是一個奇妙的問題,而我們也許可從他們不干些什么著手來解答這個問題。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里,對許多事物已有非常清楚地了解,譬如,蒸汽引擎的運作,這屬于機械與熱力學的范圍;又譬如,我們知道很多人體構造和作用的方式,這些是解剖學和生理學研究的內容;再者如星球的運轉,我們也懂得很多,這屬于天文學的課題,所以這些界定清晰的知識片斷,都屬于科學中的某一部分。
但所有這些知識領域都和一塊圍繞著它們的未知領域接界。當一個人進入了邊界地區又往前跨越時,他便是離開科學而進入思辨的領域。這思辨的活動是一種探險,而且在各種事物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哲學。正如往後我們會看到的,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是從這種意義下的哲學思辨出發的。一門科學一旦有了堅固的基礎,除了邊界問題和方法問題之外,它或多或少都能獨立展開。但是就某方面而言,探險的過程并沒有往前推展,它只是繼續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同時,我們必需把哲學和其他種類的思辨分開。就本質上而言,哲學既不是為我們解決麻煩,也不是為拯救我們的靈魂。正如希臘人所認為的,它是為了自身的緣故而從事的一種觀光的冒險。因此,即使個別的哲學家可能被證實是冥頑獨斷的,但原則上,哲學中沒有教條、儀式,或任何種類的神聖實體。而對未知,我們可以采取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接受旁人的意見,他們說他們根據書本、神跡或其他方式而能知;另外一種是走出去獨自去看看、去觀察,而這就是科學和哲學所采取的態度。
最後,我們也許會注意到哲學的一項特征。如果有人問什么是數學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字典上的定義;為了論證的緣故,我們且說它是數的科學。這可稱得上是一個不會有什么爭議的說法,而且提問題的人即使是對數學一無所知,也能輕易的了解。對于任何一種具有確定知識體系的學科范圍,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為它下定義,可是對哲學卻不能如此。因為對哲學的任何一種定義都會引起爭議,而且此定義本身即體現了一種對待哲學的態度。因此,欲了解哲學是什么的唯一方法,便是從事哲學活動。而本書的主要目的則在于展示過去人們曾如何從事這種活動。
許多問題是有思想的人遲早會捫心自問的。這些問題卻是科學家無法解答的,而那些嘗試自行思考的人又不愿意聽信占卜者所提供的現成答案。哲學的任務就是發掘這些問題并處理它們。
因此,我們或可自問如下的問題:如果生命真有意義的話,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個世界可有其目的?歷史的開展究竟歸向何處?或者這些都是無意義的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