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起點(簡體書)
滿額折

起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杜涌濤主編的《起點》結集在中匡近代化進程中,各個新職業、新學科、新社會領域的八十多名創始人或代表人物,如中國第一個律師曹汝霖、中國最早的物理學博士李復幾等,通過尋訪後人與選取史料,展示這些先驅者們的人生側面,折射出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艱難。一起來翻閱《起點》吧!

作者簡介

杜涌濤,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冰點周刊》主編。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原《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記者,現為《中國周刊》總編助理。

名人/編輯推薦

杜涌濤主編的《起點》內容介紹:朱啟鈐(1872~1964年),字桂辛,貴州紫江人,著名實業家,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
6月13日下午,一場大雨過後,正陽門箭樓被帶著水霧的腳手架包裹得嚴嚴實實。北京舊城中軸線上的這座標志性建筑,正經歷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

目次

一、文化藝術
1.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
2.夏瑞芳:溫和的力量
3.張石川:用膠片講故事
4.鄭正秋:電影“伯樂”
5.趙竹光:中國強健之象征
6.鄭文光:輪椅上的“預言家”
7.鐘敬文:耕作民俗園地的“農夫”
8.易培基:守護故宮
9.譚抒真:琴弦上的人生
10.焦菊隱:藝術滿分,政治20分
二、實業
1.孫越崎:抗日戰爭里的“汽油桶”
2.范旭東:倔強的抵抗
3.穆藕初:實業界“一線光明”
4.胡西園:照亮中國
5.馬應彪:貴乎誠實
6.周祥生:從黑車司機到“出租車大王”
7.項松茂:貪生怕死,算什么總經理
8.唐廷樞:中國可無李鴻章,不可無唐廷樞
9.吳羹梅:用鉛筆抗日
三、科技
1.湯飛凡:湯飛凡若在,何至于此
2.高魯:讓天文回歸科學
3.余青松:讓天空記下中國人的名字
4.張鈺哲:“追星”60載
5.陳遵媯:上知天文。不夠!
6.蔣丙然:為天空涂抹理陛光芒
7.高平子:名字銘刻在月球上
8.謝家榮:像礦脈一樣被掩埋
9.胡剛復:教給中國真正的物理
10.胡明復:數學家的糊涂賬
11.徐壽:農具匠人推開科學大門
12.談家楨:有生物學的地方,就有談家楨
13.李復幾:被掩埋的起點
14.李善邦:為地震而生
15.A.W.葛利普:死後也要葬在中國
16.裴文中:把75歲當做57歲
17.賈蘭坡:考古為了什么?
18.華蘅芳:科技史上的第一顆星
四、教育
1.鄭錦:以美感育人
2.胡敦復:破碎的“大同”夢
3.陸禮華:欲強中華,先壯體質
4.鐘榮光:大學校長溫而厲
5.馬君武:勇武校長
6.胡元倓:叩頭校長昂首拒官
五、職業
1.楊秀瓊:泳池內外的沉浮
2.梁培基:愿為醫學坐牢
3.王助:凋落的機翼
4.支秉淵:顛簸的車輪
5.趙秉鈞:成也警察,敗也警察
6.劉紀文:要拆先拆司令部
7.潘序倫:從浪子到大師
8.李忍濤:壯志未酬身先死
9.馮如:為中國龍插上翅膀
10.張瑞芬:闖入美軍禁區的中國女人
11.鄭毓秀:以玫瑰為槍
12.曹汝霖:民國第1號律師
六、新聞
1.沙飛:新聞攝影不新聞
2.馮有真:盛會中的孤獨
3.王韜:中國第一報人
4.呂碧城:中國第一女報人
5.英斂之:傲骨為大公
6.沈藎:君死之日猶生之
7.汪康年:為報而生為報而死

書摘/試閱

朱啟鈐(1872~1964年),字桂辛,貴州紫江人,著名實業家,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中國營造學社創始人。
6月13日下午,一場大雨過後,正陽門箭樓被帶著水霧的腳手架包裹得嚴嚴實實。北京舊城中軸線上的這座標志性建筑,正經歷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
由正陽門箭樓北望,長安街車水馬龍,它與城樓左右兩側的南北長街、南北池街,一同構成了北京舊城東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我問同行的一個記者:“你知道改造北京舊城,使其具有現代城市雛形的第一人是誰?”
“梁思成?”她答道。
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卻并不讓人意外。隨著北京舊城改造不斷進入媒體視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學家已被大眾熟知。但少有人知曉的是,從1915年起,北京已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市政工程建設,正陽門箭樓、東西長安街、南北長街與南北池街,都是在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的主持之下改造與打通的。
同樣少有人知曉的是,1925年,25歲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生梁思成,收到父親梁啟超從國內寄來北宋匠人李誡撰寫的《營造法式》一書,“興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國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在那里撰寫了《中國建筑史》,成為建筑學一代宗師。而《營造法式》一書的發現者,與“中國營造學社”韻創始人,正是朱啟鈐。
“朱啟鈐是中國古建筑研究工作的開拓者與奠基人,沒有他,就不可能在上個世紀30年代出現像梁思成這樣的建筑學領軍人物,我們讀到《中國建筑史》的年份,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崔勇這樣評價朱啟鈐。
崔勇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為《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寫于2000個年。但他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除十多篇後人回憶外,再無與朱啟鈐相關的研究資料,“由于歷史的原因,朱啟鈐被新中國成立後的研究者們有意無意地抹掉了。”
何為歷史原因?崔勇并沒有詳談。但翻開史冊,卻能驚奇地發現,在中國上個世紀前半葉的政局動蕩中,朱啟鈐留下這些痕跡:北京巡警廳廳丞,北洋政府五任交通總長、三任內務總長,袁世凱稱帝大典籌備處處長(後曾因此被通緝),北洋政府代理國務總理,南北議和北方總代表,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約代表……
宦海沉浮,毀譽交織,朱啟鈐的身影,就在這一次次的身份更換中變得日益模糊。但依然清晰的,是他所創下的“累累實業”。
朱啟鈐督辦修筑的津浦鐵路,至今仍是我國最繁忙的鐵路大動脈之一。他任董事長的中興煤礦公司,是其時僅次于撫順、開灤的全國第三大煤礦。他在上海創建的中興輪船公司,是我國首家以民族資本興辦的遠洋輪船公司,解放後成為新中國遠洋運輸事業的基礎力量……《華盛頓郵報》曾熱情洋溢地贊道,朱啟鈐“成績斐然,在遠東罕有其匹!”
而在崔勇看來,朱啟鈐于1930年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更是將他的籌劃與組織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朱啟鈐為學社請來當時最為優秀的學術精英: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劉敦禎,著名建筑師楊廷寶、趙深,史學家陳垣,地質學家李四光,考古學家李濟……
朱啟鈐還以其深厚的社會人脈,動員許多財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學社,直接從經費上支持營造學社的研究工作。 曾有建筑史家這樣評價朱啟鈐:“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能把這方方面面的人事統籌起來,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啟鈐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個研究所行政部門做的事。”P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