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1955-2005(簡體書)
滿額折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 1955-2005(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有關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歷史。1954年,哈佛大學中國學教授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與著名經濟學家艾克斯坦(Alexander Eckstein)等學者提出了一項有關中國的研究和出版計劃,該項目集聚了現代中國研究領域的專家。1955年,';中國經濟和政治研究項目';啟動,費正清中心即肇始于此。
此後二十年,費正清培養了他能找到的最有才華的學生,指導他們出版學術專著,并幫助他們在美國的一流大學找到職位。1977年,從哈佛大學榮休的時候,人們公認費正清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美國的現代中國研究領域,并使他的眾多學生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學術骨干。 自1955年成立以來,眾多學者為費正清中心的成長作出了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曾擔任該中心主任的哈佛大學的學者們。自1973年費正清卸任以來,已經有九位學者擔任過中心主任,其中每一位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推動了中心的發展。本書對費正清中心五十年學術史的研究即以各位主任的任期為線索,以把握費正清中心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學術事件。 幾十年來,費正清中心一直是美國最令人興奮的、最活躍的、最有創造力的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經常訪問該中心,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結果。在中心享有研究工作室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也積極加入他們的學術活動。中心面向整個哈佛大學舉辦了大量的研討會和專題討論會。與較為正式的學術研討會相比,費正清中心特聘研究員(associates)之間非正式的學術交流也同樣重要。多年來,每到午餐時間,費正清中心的學者們聚集在柯立芝樓(Coolidge Hall)咖啡廳的一張長桌周圍,圍繞中國話題,展開廣泛的、非正式的討論。難以數計的學生和學者受到邀請,帶上午餐,圍在長桌旁加入討論。經常變換的話題豐富了他們的思想,也激發了他們的研究熱情。 2005年夏天,費正清中心搬到新建成的哈佛大學政府和國際研究中心(CGIS)南樓。該樓位于劍橋街的南側,就在曾經作為中心辦公場所四十多年之久的原柯立芝樓對面,此舉標志著中心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現在,中心的學者們可以到中國旅行和研究,而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早期這還是不可能的。有關中國的英文研究成果在立論的嚴謹性、對史料的運用和分析的力度等方面都已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由哈佛以及波士頓地區各高校中與費正清中心關系密切的教授們取得的。今天,哈佛費正清中心可以說已經成為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最為卓著的現代中國研究機構。

作者簡介

薛龍(Ronald Suleski)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代中國史研究專家,主要從事對中國東北(滿洲)的研究。他曾旅居東京多年,并在亞洲各地旅行,曾擔任費正清中心助理主任。現為波士頓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
2003年,薛龍加入費正清中心,擔任助理主任。從1980到1997年,薛龍在東京生活,在那里他說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并擔任了一個國際出版項目的主管。他的工作是管理專門出版英文期刊和參考書的出版商在亞洲各地的市場。因為這項工作,薛龍經常要在東亞各地旅行,拜訪散布于東亞各地的業務代表辦公室。對于像他這樣對中國文化、朝鮮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很感興趣的人而言,這種旅行也是一項福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最早在阿靈頓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任教;決定重返學術界後,他于1997年回到美國并加入哈佛大學。 他最近的著作《中國軍閥時代的文治政府:傳統、現代化與滿洲》2002年由朗格出版社出版。該書重新探討了二戰前中國在滿洲的政治經濟活動,提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中,但是滿洲地區仍然有著驚人的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名人/編輯推薦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美國東亞研究、近現代中國學研究的先驅
它的研究影響著美國的對華決策
第一手資料首次披露 五十載歷史詳盡敘述
費正清 傅高義 珀金斯 霍夫亨茲 孔飛力 史華慈 馬若德 華 琛 裴宜理 伊維德 柯偉林賴世和 狄百瑞 海陶瑋 宇文所安 杜維明 余英時 李歐梵 入江昭 歐立德 施堅雅 巫 鴻
全面展示費正清中心的重要事件 知名學者和權威著作

目次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中文版序言(柯偉林)
中文版自序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英文版序言(馬若德)
英文版自序
縮略語
引言
第一章·費正清(中心創立者和第一任主任)時期
(1955-1973)
中國經濟和政治研究項目(1955-1957)
東亞中心(1957-1961)
敦斯特街16號的辦公室
東亞研究中心(1961-1977)
培養學生和師資
遷入柯立芝樓(Coolidge Hall)
越戰風云中的哈佛
第二章·傅高義主任時期(1973-1975,第一任期)
費正清中心圖書館
賴世和日本研究所
珀金斯代理主任時期(1975-1976)
第三章·霍夫亨茲主任時期(1976-1979)
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1977至今)
第四章·孔飛力主任時期(1980-1986)
韓國研究所
費正清中心的博士後項目
哈佛當代中國書系
費正清中心的資金保障
史華慈代理主任時期(1983-1984)
第五章·馬若德主任時期(1986-1992,第一任期)
籌資達到新高
為當代中國研究招兵買馬
賴世和和紐豪瑟年度講座系列
第六章·華琛主任時期(1992-1995)
重組中心執委會
支持研究生參與中心學術活動
第七章·傅高義主任時期(1995-1999,第二任期)
1996年慶祝中心四十周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訪問哈佛
新的出版項目合約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
第八章·裴宜理主任時期(1999-2002)
拓展博士後項目
遷出柯立芝樓
第九章·伊維德主任時期(2002-2005)
位于中央廣場的費正清中心
費正清中心舉辦的主要研討會
哈佛大學的越南研究
費正清中心執行委員會
費正清中心的職員
結束語
附錄
A.費正清的學生
B.哈佛當代中國書系
C.賴世和系列講座
D.哈佛大學出版社賴世和講座系列出版物
E.查爾斯·紐豪瑟紀念系列講座
F.費正清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2005年)
G.哈佛東亞專著叢書
H.費正清中心的博士後

書摘/試閱

越戰風云中的哈佛
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的時候,美國學生的反戰行動也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暴力。哈佛學生加入了那些激進分子中——;例如,參與了1969年10月全國范圍的罷課。身為亞洲研究專家,大部分與東亞研究中心有聯系的教授——;包括費正清在內——;都花了大量時間與學生團體會談。表面上,他們是要為學生們提供與時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期引導學生們的討論,讓他們得出的結論更站得住腳。但實際上,這些亞洲研究專家們也竭盡全力將一些年輕的活躍分子鼓吹的種種具有潛在暴力性或破壞性的活動化解于無形。問題是費正清堅持對活躍分子向他提出的挑戰性問題給出思想深刻和客觀理性的回答,結果學生認定他實際上是當權派的一員,不能信任。很多費正清的學生批評他是個軟弱的自由派分子,沒有明確的反戰立場。學生們覺得,就他們提出的有關戰爭的種種問題,費正清做出的回答細致入微、四平八穩,這只是讓政府繼續其聲名敗壞的政策、讓軍事工業集團繼續從戰爭中牟利,而置越南人和美國人的生命于不顧的一種手段。哈佛和其他地方的反戰研究生組織了一個關心亞洲問題學者委員會(CCAS,Committee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呼吁以一種新的方式理解亞洲。在他的研究生韋斯特(Philip West)和其他人的安排下,費正清本人協助并出席了該委員會的第一次組織大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費正清和哈佛學派受到關心亞洲問題學者委員會成員們的嚴厲批評。費正清是東亞研究中心曝光率最高的人物。他經常與學生們會面討論越南問題,他打心眼里樂意這樣做,也覺得自己有責任這樣做。傅高義和東亞研究中心執委會的其他委員也同樣盡力規勸學生中的積極分子。 越戰讓哈佛在1969和1970兩年處境艱難。隨著學生們的反戰示威蔓延,所有日常活動都受到了干擾。1969年,學生們占領了大學樓(University Hall),這里是哈佛文理學院的行政中心,也是文理學院院長辦公室的所在。1970年暴力甚至在離柯立芝樓更近的地方發生了。這年的四五月份,熱烈的討論轉變成了肢體沖突。4月份,在哈佛廣場發生了約一千五百人參加的騷亂,高峰時騷亂的人數一度達到3000人。一個名為';十一月行動聯盟';(November Action Coalition)的組織從波士頓公共綠地(Boston Common)一路游行到哈佛廣場,沿途焚燒了兩棟樓,打劫了多家商店,還燒毀了兩輛警車。劍橋市的防暴警察對廣場上的人群使用了警棍并發射了催淚瓦斯,同時由2000人組成的馬薩諸塞州國民衛隊進入待命狀態,準備增援警方。同樣的情形在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伯克利、底特律都有發生。戰爭議題充斥了哈佛校園,氣氛十分緊張。 1970年5月5日,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國民衛隊鎮壓了一次反戰示威,造成四名學生遇難、十一名學生受傷。殘忍動用武力,鎮壓手無寸鐵的反戰學生刺激了很多美國公眾,導致輿論沸騰。在大學生中尤其如此,他們在此之前就已經因首都華盛頓的政府領導人拒絕承認他們反戰的合法性而備感憤怒和沮喪了。肯特州立大學射殺學生的消息一傳來,波士頓地區各主要大學的學生立即開始罷課抗議。第二天的晚上,大約200名';爭取民主社會學生聯盟';(SDS,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的成員決心攻擊香農樓(Shannon Hall)。這棟樓位于哈佛校園的東北角,與梵瑟樓(Vanserg Hall)相鄰,在弗朗西斯街上,夾在哈佛神學院的建筑物中間。香農樓和梵瑟樓都是美軍在1943年前後建造的,二戰中他們在此進行軍事培訓。至今這兩棟樓仍在使用,也還保留了一些軍事氣氛。20世紀70年代,香農樓用于大學儲備軍官項目(ROTC)。當爭取民主社會學生聯盟的那些學生向香農樓進發,途經神學街(Divinity Avenue)時,他們遭到一群哈佛學生的阻撓。這群哈佛學生大約有三百五十人,他們反對襲擊香農樓。他們主張,抗議必須保持在辯論和用語言交流思想的范圍內。 這兩個相互對立的隊伍旗鼓相當。他們在神學街上發生了摩擦,互扔石頭。當晚在場的學生中有很多人也對國際事務中心(CFIA,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持批評態度。此前,當學生們質問該中心的教授是否為美國政府提供外交政策方面的建議時,該中心的回答模棱兩可、語焉不詳。該中心的一些教授確實與政府簽了合同,為政府提供咨詢,但是,在當時那種代溝存在的情況下,很多國際事務中心的成員,以至哈佛老師都普遍認為,那些抗議學生的做法已經超出了學術討論的適當范圍。 當時,國際事務中心位于神學街4號的一棟紅磚樓內,就是今天中東研究中心所在的那棟樓。民主社會學生聯盟的那些學生,被阻擋在前往香農樓的路上,開始向他們認為是國際事務中心的樓投擲石塊。但實際上他們襲擊的是哈佛燕京學社,哈佛燕京學社也在一棟紅磚樓內,位于神學街2號,與神學街4號緊鄰。這些學生打碎了哈佛燕京學社所有的玻璃,使得哈佛燕京圖書館內的無價文獻陷入險境。神學街2號的保安措施從此升級了,這在其後的6個月里讓大家覺得這里遭到了威脅,盡管實際上這里再也沒有發生任何實質性的襲擊事件。不過,那年的12月,一顆炸彈在神學街4號國際事務中心的圖書館附近爆炸,炸毀了3個相鄰的辦公室。所幸無人受傷。就在那個時候,國際事務中心把它的簡稱從CIA?改為了CFIA,而神學街2號的紅磚樓上也貼了一個路標,指向國際事務中心,避免有人把哈佛燕京學社的財產誤認為是國際事務中心的而加以破壞。 學生們在1970年5月那天晚上的行動讓東亞研究中心的教授們十分錯愕,也讓他們感覺受到了威脅。執委會中的大多數委員覺得盡管東亞研究中心沒有遭到襲擊,但它就在劍橋街上,和事發地點僅隔一個街區,很容易遭到襲擊。炸彈恐慌籠罩著整個校園,東亞研究中心遭到襲擊的可能性也讓人感覺越來越大了。但威脅沒有嚇倒費正清。盡管他也會和大家一起從大樓內疏散出去,但只在路邊等待十分鐘後,他就會宣布大樓安然無恙,接著回到樓內繼續工作。 就在學生們襲擊哈佛燕京學社的第二天,傅高義給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說:';我寫信給您表達我對我們國家前途命運的急切憂慮。我從未經歷過這么嚴重的危機。我無法告訴您,學生們現在的情緒離徹底暴動推翻華府還有多遠。';在東亞研究中心的很多人看來——;事實上,對整個亞洲研究領域的很多人看來,越戰給哈佛校園帶來的緊張氣氛直到幾年後美國從越南撤軍才開始緩和。 ?CIA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的縮寫。——;譯者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