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心律失常:心系病證醫家臨證精華(簡體書)
滿額折

心律失常:心系病證醫家臨證精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4 元
定價
:NT$ 444 元
優惠價
8738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心律失常》內容分為心律失常的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名醫經驗與醫方醫案選析三部分。上篇介紹了現代醫學對心律失常的認識、古代文獻中對心律失常(心悸)的記載、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及治療原則;中篇介紹了心律失常的單味藥治療、成方成藥治療、心律失常的辨證論治、針灸推拿療法、其他療法與護理;下篇為當代名醫對心律失常的論治經驗、心律失常名醫驗方選析、歷代名醫治療心律失常醫案選析。全書緊密結合心律失常的中醫研究與臨床實踐,集資料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內容豐富翔實,全面反映了歷代醫家論治心律失常的理論與臨床經驗。可供心律失常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參考,適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閱讀。

作者簡介

嚴季瀾,1955年生,上海市人。北京中醫藥學大學醫學人文系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文獻分會副主任委員。
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與臨床工作近30年,臨床主治內科心腦血管、呼吸、消化系統疾病,研究領域為中醫文獻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內科臨床文獻。主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和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文獻學》及北京市精品教材項目《中醫藥信息檢索》。先後主持與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6項。主要獲獎成果有:主編《十部醫經類編》獲中華中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主編《中醫文獻檢索》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編《中醫藥信息檢索》獲北京市精品教材;《近代中醫珍本集》(主要編寫者)獲浙江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礎研究三等獎《二續名醫類案》(主編之一)獲臺灣立夫優秀著作獎。出版著作16部(其中獨著、主編10部),發表論文40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心律失常》是心系病證醫家臨證精華叢書之一。

目次

上篇 理論研究
第1章 現代醫學對心律失常的認識
一、病因
二、發病機制
三、分類
四、診斷和鑒別診斷
五、治療
六、預後

第2章 古代文獻對心律失常(心悸)的記載
第一節 概述
一、心悸病名的歷史沿革
二、心悸病名內涵認識與辨析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秦漢時期對心悸的認識
一、早期文獻中的有關記載
二、《黃帝內經》
三、《難經》
四、《神農本草經》
五、《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
六、《華氏中藏經》
第三節 晉隋唐時期對心悸的認識
一、晉隋唐時期對心悸的認識特點
二、《針灸甲乙經》
三、《脈經》
四、《肘後備急方》
五、《小品方》
六、《諸病源候論》
七、《千金方》
八、《外臺秘要》
第四節 宋金元時期對心悸的認識
一、宋金元時期對心悸的認識特點
二、《太平聖惠方》
三、《聖濟總錄》
四、《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五、劉完素著作
六、張從正著作
七、李杲著作
八、朱震亨著作
第五節 明清時期對心悸的認識
一、明清時期對心悸的認識特點
二、《推求師意》《證治要訣》及類方
三、《醫學正傳》
四、《證治準繩》
五、張介賓著作
六、《四明心法》
七、《證治百問》
八、《證治匯補》
九、《辨證錄》
十、《臨證指南醫案》
十一、《醫林改錯》
十二、《醫法圓通》
十三、《醫學衷中參西錄》
第3章 心律失常(心悸)的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病機
一、 本虛為主
……
中篇 臨床研究
下篇 名醫經驗與醫方醫案選析

書摘/試閱

心臟本身的因素包括各種器質性心臟病,這是引發心律失常的最常見病因,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多見,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時。心肌缺血、缺氧、炎癥、損傷、壞死和瘢痕形成等均可導致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異常,從而產生相關心律失常,其中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較易引發嚴重的心律失常,可導致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甚至死亡。
全身性因素包括各種感染、中毒、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癥、高鉀血癥)、酸堿平衡失調、內分泌失調、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以及藥物影響、焦慮等。如有機磷農藥、動物毒素(如蛇毒)和有毒植物(如烏頭)均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其他器官障礙因素:除了循環系統疾病以外,幾乎內科其他系統的嚴重疾病,甚至外科、婦產科、兒科和耳鼻喉科的某些疾病,均可引發心律失常。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腦血管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均可引發心律失常。
此外,其他因素如麻醉、低溫、胸腔或心臟手術等也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現代基礎研究和臨床觀察還發現,心理社會因素如心理應激、負性事件、性格、情緒、行為以及環境均能引發室性心律失常,其發生機制可能為中樞神經系統存在調節應激導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特殊通路,還可能與血漿兒茶酚胺、自主神經支配失衡、冠狀動脈痙攣和血小板激活等因素所致的心肌電不穩定有關。
二、發病機制
現代大量單細胞、離體和在體動物以及人體心臟電生理研究結果均顯示心律失常有多種不同機制,如折返、自律性改變、觸發激動(後除極引起)等。目前臨床尚不能判斷大多數心律失常的確切機制,但隨著細胞電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進展,越來越多的心律失常機制將被闡明。
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機制主要包括沖動形成的異常及沖動傳導的異常。
(一)沖動形成異常
竇房結、結間束、冠狀竇口附近、房室結遠端和希氏束一浦肯野系統等處的心肌細胞均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經系統興奮性改變或其內在病變,均可導致不適當的沖動發放。此外,原來無自律性的心肌細胞,如心房、心室肌細胞,亦可在病理狀態下出現異常自律性,如心肌缺血、藥物、電解質紊亂、兒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導致異常自律性的形成。
竇性心律失常: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竇房結有規律地每分鐘發出60~100次激動,產生正常竇性心律。當竇房結自律性異常增高、減低或不規則時,即可分別產生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心律不齊等心律失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8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