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全三冊)(簡體書)
滿額折

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全三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8 元
定價
:NT$ 1428 元
優惠價
87124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這套《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共3冊)》由郭聲波主編,努力探討在青藏高原特殊環境下藏文化特別是藏傳佛教文化起源、發展和成型的空間機理及其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系,探討藏彝走廊的歷史空間環境與民族流動的關系,以較為清晰完整的邊疆地區歷史地理發展全景,對全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這一地區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

目次

康區藏傳佛教歷史地理研究 緒論 一、選題緣起、主要研究內容及其意義 二、與本課題相關的學界研究成果 三、主要研究資料述評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及方法 五、本課題主要研究設想 六、主要創新及不足 第一章 形成、發展期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與主要寺院時空分布(公元8世紀中葉—17世紀中葉) 第一節 8世紀中葉一13世紀中葉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 一、前弘期佛教初入康區的過程 二、“黑暗時代”佛教從衛藏到康區的轉移(朗達瑪滅佛至978年) 三、後弘初期康區佛教的進一步傳播及初步教派化(978年後弘期開始至元朝建立) 第二節 元明時期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 一、元代康區藏傳佛教的發展及地域化的初顯 二、明代康區藏傳佛教傳播的政教背景 三、明代康區的藏傳佛教傳播 第三節 17世紀中葉以前康區主要藏傳佛教寺院的時空分布 一、本期康區主要藏傳佛教寺院的時空分布 二、本期康區主要藏傳佛教寺院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三、本期康區藏傳佛教主要寺院簡介 第二章 成熟、定型期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與寺院時空分布(公元17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第一節 成熟、定型期康區藏傳佛教進一步發展的時代背景 一、格魯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權的建立 二、明末清初康區政教格局的演變 三、成熟、定型期中央政府藏傳佛教政策的奠定——清初的藏傳佛教政策 第二節 清代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 一、本期康區主要教派的傳播概況 二、本期康區新建的主要寺院 第三節 民國時期康區藏傳佛教寺院的空間分布 一、統計資料的來源 二、定型期康區藏傳佛教寺院的空間分布 第三章 歷史時期康區其他主要藏傳佛教文化因子的分布 第一節 歷史時期康區藏傳佛教傳播及寺院空間分布的 一般模式 一、歷史時期康區藏傳佛教的傳播模式 二、歷史時期康區藏傳佛教寺院空間分布的模式 第二節 康區歷代高僧的分布狀況 一、高僧與佛教歷史地理研究 二、康區歷代高僧的分布 三、歷史時期康區主要藏傳佛教高僧簡介 第三節 康區佛教石刻的分布 一、藏傳佛教石刻文化的主要類型 二、康區主要佛教石刻的分布 三、康區佛教石刻的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第四節 康區藏傳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德格印經院 一、德格印經院的發展概況 二、德格印經院對藏傳佛教在康區發展的貢獻 三、德格印經院成為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傳播中心的原因 第四章 康區地理環境與藏傳佛教 第一節 地理環境與藏傳佛教的相互影響 一、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環境 二、地理環境對藏傳佛教的影響 三、藏傳佛教對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專題之一:生態文明視野下的藏傳佛教 一、生態文明的界定 二、藏傳佛教干預生態環境的主要途徑 三、藏傳佛教對藏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評價 第三節 專題之二:藏傳佛教影響下的康區人地關系 一、藏傳佛教對康區土著人地觀的影響 二、漢藏民族不同人地觀在康區的沖突 三、點滴認識 第五章 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劃分及其特點 第一節 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劃分 一、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劃分原則 二、對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具體劃分 三、有關康區藏傳佛教文化的文化中心問題 四、康區藏傳佛教文化區的特點及其成因 第二節 康區藏傳佛教在藏傳佛教文化圈中的地位 一、藏傳佛教文化圈的劃分 二、康區藏傳佛教在藏傳佛教文化圈發展、傳播過程中 的作用及意義 三、漢藏佛教文化分界于大渡河一線的原因 結語 附錄:定型期康區藏傳佛教寺院一覽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濟地理研究 緒論 一、選題意義及資料概況 二、研究狀況之回顧 三、研究思路、方法與本冊大致結構 第一章 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濟發展條件 第一節 自然條件 一、高山、高原、谷地、盆地相間的地貌 二、以高寒為主的氣候特點 三、分布嚴重不勻的水資源 四、豐富多彩的植被 第二節 社會條件 一、人口狀況 二、政區及政治形勢概況 第二章 農業的發展和布局 第一節 耕作農業的發展與布局 一、農地開發與農業規模 二、水利興修 三、農業技術的發展及地域差異 四、農作物的經營狀況及地域分布 第二節 森林的經營與破壞概況及其地域特色 一、青海的森林經營與破壞 二、甘南的森林經營與破壞 三、西藏地方的森林經營與破壞概況 四、川西北的森林開發與破壞 五、康屬的森林經營與破壞概況及其地域特點 六、川滇邊林業經營與破壞簡況 七、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森林經營與破壞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三節 畜牧業的發展與布局 一、牧區分布及其萎縮 二、牲畜分布及畜產品生產概況 三、畜牧技術發展概況及其地域差異 四、畜牧業發展與布局的特點 第四節 副業的發展和區域特點 一、副業生產及地域分布概況 二、經濟林木生產概況及地域分布 三、藥材的生產概況及地域分布 四、狩獵生產及分布概況 第五節 處于萌芽狀態的漁業 一、漁業生產及分布概況 二、漁業生產特點 第三章 工礦業的發展與布局 第一節 手工業的發展與布局 一、青海手工業的發展與格局 二、甘南手工業生產概況及布局 三、西藏地方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 四、川西北手工業發展概況及其地域特點 五、康屬手工業發展概況及布局 六、川滇邊手工業發展概況 七、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手工業發展與布局之特點 第二節 近代工業的發展與布局 一、青甘藏川區近代工業發展和分布概況 二、康屬近代工業發展與布局 三、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近代工業發展和布局之特點 第三節 礦業的發展與布局 一、金礦開采概況與布局 二、其他礦產的開發與分布 三、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礦業開發與分布之特點 第四章 商業和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第一節 商業的發展與格局 一、青海商業的發展及其地域特色 二、甘南商業的發展和布局 三、西藏地方商業的發展與布局 四、川西北商業的發展與布局 五、康屬地區商業的發展與布局 六、川滇邊商業概況 七、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商業發展與布局之特點 第二節 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一、青海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二、甘南城鎮發展和分布 三、西藏地方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四、川西北城鎮的發展 五、康屬城鎮的發展與布局 六、川滇邊城鎮的發展與分布 七、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城鎮的發展與布局之特點 第五章 交通的發展與變遷 第一節 道路交通的發展與變遷 一、青海主要道路交通的發展與變遷 二、甘南主要道路交通的發展與變遷 三、西藏地方主要道路交通的發展與變遷 四、川西北主要道路交通線路 五、康屬主要道路交通線路 第二節 道路交通的改造與建設 一、青海道路交通的改造與建設 二、甘南道路交通的改造與建設概況 三、西藏地方道路改造與建設概況 四、川西北道路交通改造與建設概況 五、康屬道路交通改造與建設概況 第三節 其他交通方式的發展與變遷 一、水路交通發展概況 二、航空發展概況 第四節 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主要交通道路發展與變遷之特點余論 一、承繼與變異:經濟發展與布局的總體特征 二、前進還是倒退:對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濟發展與布局的再評估 三、民國時期青藏高原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 附錄 附錄一:民國時期西藏地方政區宗谿分布情況簡表 附錄二: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區戰亂大事簡編 參考文獻 後記青海地區歷史經濟地理研究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相關研究回顧 三、主要研究資料述評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第一章 青海地區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青海地區的位置和面積 第二節 青海地區的自然環境與特征 一、年輕的高原 二、寒冷干旱多風的氣候 三、暴漲暴落,含沙量大的河流 四、深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植被 五、發育遲緩、類型多樣的土壤 第二章 漢代以前青海地區的環境與經濟 第一節 從考古、文獻資料看青海環境之初始狀況 第二節 漢代以前的青海經濟與環境 第三章 青海農業經濟的興起與衰退——西漢至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西漢時期湟水流域的屯田 一、漢民族進入河湟地區的環境背景 二、河湟地區漢民族的來源 三、屯田形式的農業經濟 第二節 東漢時期青海東部地區農田的先盈後縮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青海東部地區農業的衰退 第四節 青海農業經濟的興起與環境 第四章 青海農業經濟的恢復——隋唐宋元時期 第一節 隋唐時期青海的民田蠡測 第二節 隋唐時期青海的屯田 第三節 宋元時期青海農業的蕭條 第四節 青海農業經濟的恢復與環境 第五章 青海農業經濟的發展——明清時期 第一節 明代農業的恢復與發展 第二節 清代農業開發的持續發展 第三節 番地 第六章 青海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 第一節 農田的墾殖與山地植被 第二節 河湟牧場的衰退 第三節 河湟地區的人口與土地資源 第七章 青海城鎮的初步發展 第一節 青海城鎮的產生 第二節 青海城鎮的初步發展 第三節 青海城鎮發展初期的體系特征 一、沿河流、交通線分布的空間結構 二、不穩定的城鎮等級結構 三、以行政中心為主的城鎮職能結構 四、青海城鎮的形制與規模 第四節 青海地區?廝噦政權的都城——青唐城 一、屏護河隴的地理形勢 二、良好的農業基礎h 三、西城東郭的布局特征 四、都城結構中的部落聯盟特點 五、尚佛與都城佛寺景觀 第八章 青海城鎮的發展與環境 第一節 城鎮建設 一、城址的選擇 二、城鎮形狀及規模 三、城鎮的內部布局 第二節 城鎮的經濟發展 第三節 青海城鎮體系 一、城鎮職能組合結構多樣性 二、城鎮等級結構調整,中心城市形成 三、城鎮空間分布趨于均衡 第四節 城鎮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城鎮儒學文化 二、城鎮宗教、習俗文化 第五節 城鎮的發展建設與環境 第九章 青海地區的游牧部族與畜牧業經濟 第一節 羌族部落的變遷 一、羌族部落的地域分布 二、羌族部落地域分布的變遷 三、羌族部落的人口及變遷 四、羌族的畜牧業經濟 第二節 青海地區的吐谷渾與白蘭羌 一、草原王國——吐谷渾 二、白蘭羌 第三節 青海地區的黨項諸羌與吐蕃諸部 一、黨項諸羌 二、吐蕃諸部 三、黨項與吐蕃諸部的畜牧業 第四節 明清時期青海畜牧部落與畜牧業 一、明代青海蒙藏部落與畜牧業 二、清代青海蒙藏部落與畜牧業 三、清末青海畜牧業發展與草場承載力 第五節 環湖地區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 一、農業人口在青海湖地區的活動及影響 二、清代青海湖地區的畜牧業與環境 三、近30年來青海湖地區的環境變化 第十章 青海災異狀況的整理與研究 第一節 青海古代災異的整理 第二節 青海古代災異的初步研究 一、清代青海地區自然災害的時空特征 二、自然災害的烈度 三、政府的賑災與百姓祈福禳災 四、自然災害成因的初步分析 結語 主要引用書目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