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簡體書)
滿額折

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內容簡介:這是一本高學術價值高、現實針對性強的力作。《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從地緣政治學和依附經濟學角度,對現階段世界變局條件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與此相聯系的全球地緣政治矛盾進行了較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礎上分析揭示了現階段中國貿易、金融和國家安全領域存在的矛盾和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主題重大,立意高遠,視野宏闊,內容厚重,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許多地方能高屋建瓴,且能言人之所未能言,未敢言,讀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頗受啟發,表現出作者厚實的學術功底、強烈的現實關注和深刻的洞察力。無論專業人士還是一般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作者簡介

鄭彪,浙江金華人。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杭州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國際問題和軟實力研究,在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地緣政治學和中國軟實力等學科領域提出較系統的理論、創新性觀點、方法和有關政策思路。主要專著:《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2012)、《中國軟實力:決定中國命運的兩種思路》(2010)、《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學》(2008)。主要譯著:《蘇聯經濟史》(1989)。

名人/編輯推薦

《世界變局與中國前沿》是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第一章 全球地緣經濟政治格局演變分析
第一節 探索世界格局演變的真相/2
一、“西方中心”是一個被歷史進程顛覆的神話(3)
二、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基本脈絡(11)
三、西方“影子政府”和“世界內幕”(21)
第二節 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演變的若干基本態勢/35
一、20世紀全球地緣政治變局(37)
二、“大博弈”:全球地緣政治的兩種基本趨勢(48)
三、世界格局遽變與合縱抗“秦”(51)
四、2050:全球若干主要地緣政治態勢和基本思路分析(55)
第三節 中國的人類使命和國際定位/76
一、中美地緣政治關系的雙重性質和中國的人類使命(77)
二、確定中國國際定位的兩種思路(85)
三、中國國內兩種地緣政治勢力的博弈(106)
第四節 創建中國地緣政治學/111
一、西方地緣政治學的定義、性質和功能(112)
二、創建中國地緣政治學的緊迫性和若干基本原則(116)
三、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地緣政治學解讀(125)

第二章 當代世界和中國的基本矛盾分析
第一節 當代世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分析/134
一、戰後西方國家經濟繁榮時期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136)
二、信息經濟條件下的世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140)
三、世界新時代的主要矛盾(145)
第二節 重讀列寧的“帝國主義論”/157
一、關于帝國主義的基本理論(159)
二、關于對帝國主義的批評(170)
三、“文明沖突”和“第四次世界大戰”(175)
第三節 現階段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分析/187
一、當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若干理論難點探討(188)
二、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問題探討(196)
三、對近三十年中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分析(203)

第三章 當代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的若干理論和實踐分析
第一節 當代世界經濟結構變動/215
一、世界政治結構與經濟結構的互動(215)
二、戰後國際分工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動(223)
三、共濟會對戰後美國發展和世界政治的影響(237)
第二節 當代世界貿易的地緣政治分析/245
一、美國地緣政治思路和實踐演變的基本脈絡(246)
二、當代經濟全球化與“文明沖突”(263)
三、“碳交易”的地緣政治學分析(272)
第三節 當代國際貿易的“依附”經濟學分析/278
一、關于薩米爾·阿明對中國經濟發展基本判斷的探討(278)
二、陷入“壞的貿易”陷阱的基本背景和理論根源(284)
三、當代國際生產價格與不等價交換探討(292)

第四章 當代資本積累、國際金融的理論和實踐分析
第一節 金融爆炸和資本積累/300
一、金融爆炸的原因、表現和資本積累(300)
二、信息經濟條件下剩余價值的來源和分配(320)
第二節 國際金融的地緣政治分析/329
一、金融的地緣政治意義(329)
二、關英圍繞國際金融的地緣政治爭奪(335)
三、當代國際金融和地緣政治(341)
第三節 美元霸權的地緣政治分析/351
一、美元霸權形成、機制及其實質(351)
二、美元霸權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362)
三、美蓄意對華發動“新鴉片戰爭”(378)

書摘/試閱

從13世紀30-40年代開始了蒙古人對羅斯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殘暴統治,而幾乎是同一時期,西歐正遭遇長達200年之久的黑死病、大饑荒和兵連禍結的社會經濟危機。擺脫這場大危機是推動西歐國家從15世紀末開始通過發動殖民戰爭和大航海運動進行大規模海外擴張的地緣政治動因。而羅斯遭受蒙古人的長期統治,也經歷了一場災難深重的民族危機。東西歐幾乎同時經歷一場地緣政治危機,又都是通過地緣政治擴張找到了擺脫危機的出口。西歐是海洋國家,一開始就能向非洲和美洲擴張,後轉向東南亞,都得益于海路;俄羅斯是內陸國家,出海口成為地緣政治的生命線,沙皇俄國于是先後向西、東兩個地緣方向擴張。向西是通過發動對波蘭、瑞典、立陶宛和克里米亞的戰爭,打開波羅的海的門戶,追趕西方文明,向東則越過烏拉爾山(1581年),一直打到太平洋東岸和黑龍江,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控制東方”),這是從俄國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也稱伊凡雷帝)就開始的事業。由于西歐領先于東歐崛起,沙皇俄國向西方的擴張受到限制,而且一直承受著西歐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帶來的巨大地緣政治壓力。而18世紀俄羅斯流行“西化”,大力引進西方文明,“上流社會、教育系統(甚至神學系統)都嘲笑自己本民族最健康的東西,貶低自己‘落後的’農奴制下的人民。拿破侖的入侵,實際上是他在1812年聯合起來的整個歐洲的入侵,使俄羅斯‘文明’社會部分地清醒過來”。在這種條件下,到19世紀俄國表現出對全盤西化的地緣政治覺醒,學者達尼列夫斯基(著有《俄羅斯與歐洲》)認識到由于俄羅斯規模巨大和強悍,西歐列強無法像對待非洲、印度和中國清政府那樣攫取好處,故俄羅斯與西歐的地緣政治關系具有對抗性,因此俄國的文明發展(現代化)道路具有獨特性。這種觀點經過20世紀歷史證明是正確的,在全球主要以東西方關系為主軸的地緣政治結構中俄羅斯存在著特殊的地緣政治矛盾和地位,這個矛盾客觀上決定了它要么追隨西方文化,最後融化在西方文化中,結果必然是俄羅斯作為地緣政治主體不復存在;要么俄羅斯必須確立自己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特殊的地緣政治定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