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簡體書)
滿額折

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對傳統針灸理論的關鍵概念術語進行了考證分析。概念術語是構成和理解學科理論的基本單元,書中甄選對認識針灸理論至關重要的概念術語213個,基于300余部先秦至清代醫籍、出土醫學文獻及先秦兩漢文化典籍中的有關載述,綜合分析其淵源、本義、觀念、演變,用法及影響因素等,為正確認識和理解針灸概念術語提供了客觀、全面的解釋與依據。
《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資料豐富,考證深入,視野開闊,系首次系統的針灸概念術語文獻考證,在針灸的概念術語、理論體系、學術發展演變等的認識和研究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可供從事針灸文獻、理論、學術史研究,標準化擬訂研究,及工具書編撰等參考,也可供研究生和本科生參閱。

目次


血脈
經脈
絡脈
經絡
經隧
十二經脈(十二經、十二脈)
十四經(十四經脈)
六經
三陰
三陽
三陰三陽
三陽三陰
太陰
太陽
手三陰經
手三陽經
足三陰經
足三陽經
少陰脈
少陽脈
陽明脈
手太陰肺經(肺手太陰之脈)
手厥陰
手心主
外經
正經
經別(十二經別、六合)
奇經(奇經八脈)
任脈
督脈
沖脈
帶脈
蹻脈(陰蹯、陽蹯)
維脈(陰維、陽維)
血絡
陽絡、陰絡
十五絡
脾之大絡
三百六十五絡
三百六十五脈
孫絡(孫脈)
心包絡
經筋
皮部(十二皮部)
脈度
經氣(脈氣)
宗氣
營氣
衛氣
五十營
經脈標本(六經標本、十二經標本)
根結(四根三結)
氣街(四街)
四海(氣海、血海、水谷之海、髓海、經脈之海、十二經之海、五臟六腑之海)
是動所生病
腎間動氣


骨空
氣穴
腧穴(俞穴、輸穴)
孔穴
三百六十五會
三百六十五節
三百六十五穴
經穴
十四經穴(十二經穴)
手太陰肺經穴
十二原
五輸穴(五腧、本輸、井滎俞經合)
絡穴(十五絡穴)
背俞
臟俞(臟腧、臟輸)
腑俞
十二俞
募穴(募)
下合穴(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
八會穴
?穴(十六?穴)
八脈交會穴(交經八穴、流注八穴)
髂穴(?穴)
八醪(八?)
六十六穴
會穴(交會穴)
夾脊(夾脊穴)
奇穴(經外奇穴、經外穴)
八風
八邪
阿是穴(阿是法)
天應穴(不定穴)
同身寸(指寸、一夫)

身形
骨度
十二節
本節
支節
四關
大椎
分肉
宗筋

刺法灸法
砭石
九針
鋒針
毫針
火針
艾炷
艾火
艾條(雷火針、太乙神針)
艾絨
壯數
隨年壯
刺灸(灸刺)
刺法(針法、刺灸法)
經刺
繆刺
刺絡(刺血、放血)
押手
行針
留針
點穴
針游于巷
得氣(氣至)
氣至病所
守氣
候氣
調氣(調氣法)
催氣
治神
三部(天部、地部、人部)
導氣
迎隨
徐疾補瀉(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
瀉圓補方,瀉方補圓
呼吸補瀉
開闔補瀉
從衛取氣,從榮置氣(推而納之,動而伸之)
子母補瀉
平補平瀉
治則、選穴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熱則疾之,寒則留之(寒則留之,熱則疾之)
陷下則灸之
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治痿獨取陽明
上病下取(遠道刺)
中病傍取
近道法
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
以痛為輸
阿是法
主客原絡
子午流注
參考書目
古代文獻
現代文獻
概念術語索引

書摘/試閱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涉及經隧和血、凝澀、痹、經絡等概念的論述,可助理解:
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于身皆為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故日:氣有余于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
總體來說,在《內經》中,經隧所指即經絡,多指經脈,後者有時以大經隧表示;較之經絡、經脈等術語,經隧出現的不多,集中于《靈樞》,說明該術語的使用及影響還是有限的。
《難經》將經隧作經脈理解,第二十三難解釋《靈樞·脈度》經文作“凡脈長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謂經脈長短之數也”。
《內經》《難經》之後,現存最早對經隧概念做出解釋并有重大影響的是唐代楊上善和王冰兩位注家。楊氏《太素》認為經隧同于經絡,“……身之所貴,莫先于血,故得行于十二經絡之道,以營于身,故日營氣也。隧,道也”(卷十二《營衛氣別》)。又說:“人之血脈,上下縱者為經,支而橫者為緯。□□足左右各有十二,合二十四脈、陰需、陽需、任脈、□□□二十八脈,在膚肉之里,皆上下行,名曰經脈。十五絡脈及□絡見于皮表,橫絡如緯,名日絡脈。皆是血氣所□□□稱為隧也”(卷十三《身度·脈度》。所缺之字,蕭延平按:“‘所’下原缺三字,擬作‘貫注故’三字。”可參)。都表明了這一點。楊氏以絡脈(別絡)解釋《靈樞·官能》、《素問·調經論》中的經隧,并不合于經文原義,但突出反映楊氏從行血角度的理解,《太素》注云:“經,正經、奇經也。隧,諸絡也。故日瀉其經隧,無傷其經,即其信也”(卷十九《知官能》);“經隧者,手太陰之別,從手太陰走手陽明,乃是手太陰向手陽明之道,故日經隧。隧,道也。欲通臟腑陰陽,故補瀉之,皆取其正經別走之絡也”(卷二十四《虛實補瀉》)。王冰雖然只通注《素問》,而經隧多出現在《靈樞》,但他對經隧含義的理解是準確的,“隧,潛道也。經脈伏行而不見,故謂之經隧焉”(《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血流之道,大經隧也”(《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從其注文引用的文獻可知,王氏不但參考《靈樞》,還包括其他文獻,如:“《正理論》曰:谷人于胃,脈道乃行,水人于經,其血乃成。又《靈樞經》曰:榮氣之道,內谷為實,谷入于胃,氣傳與肺,精專者上行經隧。由此故水谷精氣,合榮氣遠行,而人于脈也”(《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痹論》)。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