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周易擇吉全書(簡體書)
滿額折

周易擇吉全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毛上文,原名毛中文,字屯,在職工商管理研究生,姓名文化學者、執業法律顧問、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員、人力資源管理師、多家出版社特約撰稿人,其著作有《陰陽宅風水文化談》、《寶寶吉祥起名大全》、《起名技巧大全》、《中國起名經典》等10余部。

毛上文與溫芳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匯,在中國首創了多項第一;中國第一個研究出姓名“NISS”與品牌“BISS”策劃系統;中國第一個創立了“以個人生涯控制為基礎的人生管理模式”,中國第一個建立吉祥宅地風水策劃系統。溫芳,別名言心,內蒙古電大法律專業,中國資深起名標志設計師、人生策劃專家、心理咨詢師,其代表作有《寶寶起名全書》、《起名通書》、《寶寶取名實用指南》、《周易與人生策劃》、《八宅風水學用一本通》等。

毛上文與溫芳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匯,在中國首創了多項第一;中國第一個研究出姓名“NISS”與品牌“BISS”策劃系統;中國第一個創立了“以個人生涯控制為基礎的人生管理模式”,中國第一個建立吉祥宅地風水策劃系統。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周易擇吉全書》由毛上文、溫芳編著。
著名風水大師、人生策劃顧問毛上文說:學《周易》增長智慧,使人聰明;會《周易》能握待機,教人進退;用《周易》能避風險,名利雙收。
·害怕門店不興旺,開業要選好日子
·人生老走下坡路,看看“八字”找答案
·求職相親出“岔子”,服飾顏色有毛病
·財路官路不暢通,調整風水就有效
·孩子淘氣學習差,換個名字便oK
·婚姻家庭不順當,命理合婚少不了
·生意是好是壞,算卦一測便知

占卦是超理性智慧之術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根據河姆渡文化遺址推算,中華文明從遠古一直傳承到現在,已延綿了七千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看法,我們認為不能用“精華”和“糟粕”進行簡單評價,中華文化一般都是二者的糅合,只不過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罷了。這應該是我們審視傳統文化遺產的基本觀點。比如《周易》(古稱《易》,後來又名《易經》)是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書,是群經之首、民俗之根、百家之脈、萬法之宗,一直被當成一部不朽的聖典,仰之彌高,傳之彌久。然而因《周易》里有卜筮、算卦的內容,今天人們一提起《周易》,有些人立即就說它是一部算卦的書。誠然,《周易》確實可用于卜筮、占卦,但就它的內容講,應當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象、數、理、占。“象、數、理”闡述的是“易道”(天道、地道、人道),“占”講的是怎樣卜筮、算卦。前人常常把卜筮、算卦與易道的關系分為體用。就是說,易道是《周易》之體,占卜是《周易》之用,簡單地把《周易》看成一本算卦的書,不能不說是一種僅知其表的淺見。《周易》揭示天、地、人的自然規律,講究人與天、地的和諧平衡,提倡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人的思考再怎么周密都會有疏漏,都會有盲點,當靠理性不能決策問題時,人們往往求助于算卦占卜,也就是借助超理性智慧,所以算卦一直沿用到今。《周易》的應用在夏、商、周、春秋、戰同時代都是被官方壟斷的,官府里設置占人、筮人、卜師等,所以說占卜最初是古代王公專用的決策之術。到秦代,《周易》占卜術從官方普及到民間,官民都能用它卜筮吉兇,為此秦始皇“焚書”時允許民間保留《周易》。到西漢初期,民間占卜者的水平甚至超過了官府里的《易》學博士(古代官府封給專掌經學傳授的人或專精占卜技術者的官稱)。據《史記·日者列傳》記載,西漢初期的經學博士、文學家賈誼說:“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賈誼非常有才華,漢文帝在未央宮宣室召見咨詢過他,他跟當時的三公九卿以及士大夫交談卜筮、占卦,他還常跟在大街小巷設館算卦的民間高人司馬季主探討占卜。《史記》載:“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長安東市。”因此,賈誼非常明白民間占卜與中醫領域才有真正的大師(即“聖人”)。在漢文帝時期下葬的馬王堆3號墓(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里出土的帛書《周易》也旁證了賈誼的話。西漢初期,繼承孑L子“易學”的田何及其弟子王同子中、周王孫、服生等都是民間占卜大師。《漢書·藝文志》說:“及秦燔(fan,焚燒)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絕。漢興(指漢高祖興起時期),田何傳之。”《漢書·儒林傳》中還有一條重要線索:“漢興,田何以齊田徙杜陵,號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皆著《易傳》數篇。”
在古代,有許多政治家、軍事家、學者、商人、術士專研《周易》。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今人通過研讀《周易》,起碼也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大錯誤。晉代郭璞不僅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更是占卜易學家。《晉書》卷七十二說:“(郭)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于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陰陽算歷。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于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中國隋唐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虞永興(即虞世南)無限感慨地說:“不讀《易經》不可為將相。”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皇室就宣布“不知《易經》者不得入閣”。可見《周易》里面大有學問。今天許多政界、商界、學界的人物喜歡專研《周易》,并希望求助《周易》中的預測方法,解決自己棘手的問題。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里稱:“《易》道深矣,人更三聖(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聖人),世歷三古(指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期)。”由“三古”時期的“三聖”逐步完成的《易》非常深奧,其文辭本身就很難懂,再加上今天讀《周易》的人大多數又不會占卜算卦,為此我們寫作了這本淺顯易懂的書,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周易》原理及其應用,重點講解古今各種占卜卦例,通過卦例讓讀者品味預測的奧秘。
司馬遷在《史記·日者列傳》記載司馬季主的話:“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于仁義。”算卦應遵守三條原則:第一條法天地,不能逆天地行事;第二條根據四時節氣,看看占卜的事情合不合歲時節令;第三條順應仁義,言外之意,對違背仁義的事情,一般不算卦,不占卜。這三條可以說是占卜應注意的事項。
由《周易》延伸出來的擇吉術在中國傳承幾千年依然興盛不衰,必然有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與理由。至少,擇吉術能夠趨吉避兇,符合了人們追求成功、吉祥、平安、健康、富貴的心理,并且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需要。研究擇吉術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將有助于我們逐步揭開覆蓋于擇吉術之上的神秘面紗,去偽存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本書可能存在瑕疵與不足,讀者如有建言,請和我們聯系,手機13013576514,我們盡力再版時修正。
作者
2011.9

目次

第一章 中國歷法全知道
一、陽歷
二、陰歷
三、陰陽合歷和農歷
四、節氣歷
五、干支歷
六、“黃歷”和“皇歷”并不是一回事
七、中國少數民族歷法
第二章 打開《周易》寶典的鑰匙
一、六十四卦一目了然
二、爻名很有趣
三、學用爻辭并不難
四、如何應用與理解卦辭
五、實用卦象詳解
六、預測時如何立卦與解卦
七、陰陽五行原理
八、《周易》內容的大致構成
九、不可不知的《易經》八大法門
十、《周易》應用——人生策劃實例
第三章 天干、地支、八卦的應用
一、干支與方位
二、干支與五行
三、干支與時間模型
四、地支與十二生肖
五、干支與古代氣候預測
六、干支與風水
七、干支與中醫學
八、八卦與城鄉布局建設
第四章 趨吉避兇實例
一、占卜算卦5例
二、算命運12例
三、看吉日3例
四、看風水1例
五、看姓名2例
第五章 《易經·系辭傳》釋義及其原文
一、《系辭傳》釋義
二、《系辭傳》原文
第六章 怎樣挑選吉日吉時
一、十二建星擇日法
二、二十八星宿擇日法
三、奇門遁甲推算黃黑道日時法
四、嫁娶吉兇擇日法
五、天月德擇日法
六、法師擇日法
七、“楊公忌日”是怎么回事
八、民間有哪些事項約定“看日子”
第七章 擇吉婚——怎樣選擇佳偶
第八章 擇吉名——如何選擇吉祥名字
第九章 擇吉地——選擇風水寶地
第十章 擇吉房——選擇健康旺家的住宅
第十一章 擇吉位——怎么利用方位優勢
第十二章 擇吉色——利用色彩養生開運
第十三章 擇吉祥物——充分發揮吉物誘導作用
一、風水吉祥物
二、旺財吉祥物
三、辟邪吉祥物
四、開運吉祥物
五、養生吉祥物
第十四章 擇吉術的實質與擇吉總則
一、擇吉術的神煞實質
二、擇吉總則
第十五章 通用吉祥歷速查表(2010一2017年)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聯系方式以及調查卷

書摘/試閱

學習研究《周易》,尤其是用《周易》占卜算命,不懂中國歷法不行,所以本書開篇先講中國歷法。在幾千年之間,中國先後沿用了四分歷、太初歷、三統歷、太玄歷、大衍歷、顯得通天歷、康節歷、陰歷、陽歷、農歷等歷法。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太史公《歷書》是說《太初》,然卻是顓頊《四分歷》。劉歆作《三統歷》。唐一行《大衍歷》最詳備。五代王樸《司天考》亦簡嚴。然一行、王樸之歷,皆止用之二三年即差。王樸歷是七百二十加去。季通所用,卻依康節三百六十數。(《朱子語類》卷二)”對此,《天原發微》作者鮑云龍(公元1226-1296年,南宋經師,字景翔,號魯齋,博通經史,尤精易學)解釋說:“謹疏前代歷法于後。四分歷者,顓帝本《連山》首艮之《易》而作也;祖‘河圖’數十衍為百,百分四個二十五,以應天數四分之一度也。秦用此歷,建亥為正。至漢武帝改為太初。《太初歷》者,武帝即位,唐都(西漢天文學家)、洛下閎(復姓‘洛下’又寫作‘落下’,名閎,字長公,天文學家)等所作也。以建寅為正,改元封七年丁丑為太初元年(漢武帝在公元前104年亦即丁丑年把年號改名叫太初,不再用‘元封’年號),而日歲名‘焉逢攝提格’(并給太初元年又起歲名叫‘焉逢攝提格’。焉逢,亦作‘閼逢’、‘閼蓬’,十干中‘甲’的別稱。攝提格,簡稱‘攝提’,十二地支中的‘寅’的別稱。這是一種古老的紀年法,後來演變為干支紀年法),月名‘畢聚’(給太初元年十一月亦即甲子月起了個月名叫‘畢聚’),日甲子夜半朔(日期為甲子,夜半指夜的中間,特指夜里子時,甲子日是從半夜子時開始的,朔,起始之意),旦冬至者(甲子日天亮時交冬至節氣,月、日、節氣都是改換歷法的好時機,于是漢武帝祭祀諸神,推行《太初歷》),謂武帝改元,上合顓帝甲歲起歷之元,以應合璧連珠(據唐初歷史學家、經學家顏師古《漢書注》,漢武帝推行太初歷時的天象是:從甲子日半夜子時一直到天剛亮交冬至,天上‘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合璧連珠比喻美好的事物會聚一起)之瑞爾(瑞指祥瑞的征兆),非其年即甲寅也(不是說太初元年是甲寅年)。《三統歷》者,劉歆改《太初歷》而作也。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是為統母。黃鐘為天統一甲子元首,林鐘為地統二甲辰元首,太簇為人統三甲申元首。元與太初同起黃鐘之律(詳見前玄圖注)。《太玄歷》者,漢揚雄(西漢學者、辭賦家、語言學家)所作也,與《太初》、《顓歷》相應,《太初》以九九衍數,四分之‘洛書’,總實之數也。《顓歷》以十十衍數,四分之‘河圖’,虛中之數也。《太初》以八十一為日法者,九九也。《太玄》以七十二為日法者,八九也。《太初》以三十二為秒法者,八四也。《太玄》以三十六為秒法者,九四也。以《玄》比《初》,分于九而減一秒,于九而加一,同得二千五百九十二秒,始雖異而終則同。《大衍歷》者,唐一行(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本名張遂)之所作也。自漢至隋,歷皆從律,一行專倚大衍,本乎卦氣,即‘河圖’虛中之數,取四方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合,以象四時,取虛中五與十合,以為衍母,取九、六、七、八之老少為用爻數,通乎六十策數,行乎四百二十,是大衍為天地之樞,後之作者,不能易也。顯德《通天歷》者,五代王樸(天文學家)之所作也。歐公(即歐陽修)筆之于《司天考》,斬然自立一家,陽三十六策,陰二十四策,陰陽數合而化成,同得七十二,重之得七百二十,又重之得七十二萬,又重之得七千二百萬,而元紀生元,則歲月日時皆甲子,日月五星合,在于當盈縮,先後之中而七政齊矣。愚謂古今歷法,前莫如漢《太初》,後莫如唐《大衍》,二歷同。起‘河圖’中間諸家之歷法不過損益之而已。六律用‘洛書’數起奇,八卦用‘河圖’數起偶,取用雖不同,率皆後天《易》也,時則《先天圖》隱而未出。《先天歷》者,邵子(即宋朝的邵康節,名雍,字堯夫,謚為康節,著名卜士)《皇極經世》之所由作也。其法本于天干地支相乘,日甲月子、星甲辰子,謂之四象。大數則謂之元會運世,小數則謂之歲月日辰。日甲一統月子十二,星甲三百六十統辰子四千三百二十。凡三十六甲,均布于二十辰,每辰皆得三百六十。《先天歷》與《後天歷》不同,除閏計之,一元十二會、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此朱子所以極稱康節之歷。愚序諸家之歷以此終焉。”
南宋易學經師鮑云龍簡明系統地介紹了中國諸代不同歷法的特點,以此觀之可洞悉其中來龍去脈。
歷法就是確定年、月、日的長度及其關系,通常采用自然數或者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法則。歷法不是某個人的發明創造,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對天文氣象觀察、統計、總結的集體結晶。為了使一年所含的月數和每月所含的日數都是整數,也為方便人們使用,在歷法中采取去零頭積整數的辦法,這就出現了閏年、閏月、大月和小月。
古今中外,人們使用過的歷法很多,在此僅介紹五種:陽歷、陰歷、陰陽合歷、節氣歷、干支歷。
一、陽歷
“陽歷”是中國歷法使用的名字,《漢英詞典》上沒有與之相應的英語名詞,只有“格里歷”即公歷。中國人習慣上把“公歷”稱為“陽歷”。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是公歷,它是經過了約4000年的實踐和多次修改才制定的精確、實用歷法。我國先民在春秋時期也算出了兩個夏至之間相隔365天。古人能推算出一年等于365天,已是相當了不起的。
陽歷是根據太陽直射點的運行周期而制定的,其歷年有兩種,一種是平年,一種是閏年,閏年和平年僅差一天。陽歷的平均年長近似等于一個回歸年,只是陽歷的年長以整數日計算。回歸年(又稱為太陽年)是制定各種陽歷(含現行公歷)和陰陽歷的基礎。回歸年:由地球上觀察,太陽繞黃道(在天球上太陽行進的軌道)一周的時間,比如太陽從黃道上春分點開始到再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為365.24219天。1回歸年:365.24219日=365天5小時48分46秒。但是,由于生產及人類生活的需要,一年的天數須為整數,所以規定為一年365日,這樣每年余下5小時48分46秒,積至4年約滿1日,即四年合計多出23小時15分4秒(5小時48分46秒×4),幾乎是一天的時間,多出一天的這年即為閏年,多出的這一天加在當年的2月份,即閏年2月為29天。所以每4年在2月份置一閏日,也就是逢閏年2月份為29日,全年為366日。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四年一閏”。在實際使用中發現,上面的計算還不夠精確,因為把23小時15分4秒當作一天了,事實上還差44分56秒。時間越久遠,誤差越大,經過400年,差74小時53分20秒,即差3天多,這就需要減少一些閏年來補救:每隔400年需要減去3日(減去72小時),亦即去掉3個閏年,滿100年,就要廢置一閏,亦即百年停閏,而到第400年又不停閏。為了統一起見,世界有關組織規定:普通年份的公元年數以4除盡者為閏年,但每逢一個世紀的最後一年即個位和十位數都是零的世紀年,只有既被4除盡又能被400除盡的世紀年才算是閏年。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