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什麼是快樂的人生(新版)(簡體書)
滿額折

什麼是快樂的人生(新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羅素人生哲學和生活思考的通俗彙編,全書主要側重選取羅素思考人生、幸福、家庭、社會和個人修養等方面的隨筆和散文。

; 羅素——一位追尋青鳥的智者 環顧世界蕓蕓眾生,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職位高低、財富多寡,本質上其 實都是最為真實的一致:同樣毫無選擇地降臨人世,同樣在有限的生命周期 里固執地追尋著快樂。 快樂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寒窗苦讀的學子說:快 樂是金榜題名、衣錦還鄉的喜悅;分隔兩地的戀人說:快樂是執子之手、傾 訴相思的團聚;年逾花甲的老人說:快樂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滿足。每 一個生命個體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里都會有他快樂的理由。快樂可能會唾 手可得,也可能是千金難求;快樂可以是簡單的衣食溫飽,也可以是高尚的 精神饗宴。快樂如此簡單,又如此深奧,再高明的科學家也無法用精確的分 子式來描述它的結構,用嚴密的邏輯演算來推演它的生成。如何擁有快樂的 人生?面對著這個永遠無法破解的謎團,我們每個人就像是古希臘神話里執 著的西緒福斯,周而復始地叩問,不辭辛苦地追尋。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 的人生在大多數時候注定是不快樂的,但這絲毫不會阻止我們向快樂之峰攀 登的腳步,只會愈加激發我們的斗志和勇氣。 英國的思想家羅素就是這樣一個敢于直面人生、勇于思考的偉人,他用 哲學家的思維和文學家的語言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快樂的人生以及如何獲取 快樂的人生。當你在為生存而奔波、為前途而迷茫、為挫折而難過時,就請 讀讀羅素的這些關于快樂人生的美妙文字吧。這將是一次走近智慧大師的心 靈之旅。如同一位失散多年的摯友,偉大的思想家羅素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 ,與我們暢談人生、追問快樂。他把人生的真諦向我們娓娓道來,親切而充 滿智慧,明白曉暢而又妙語連珠。在這場心靈之旅中,我們會變得更加理性 ,也會更有力量,因為他教會我們克服對黑夜和絕望的恐懼,帶領我們走出 塵世的喧囂,使我們的內心永遠充滿了快樂的激情和力量。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eeiam Russel,1872 —1970),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文學家,無疑也是世 界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學者之一,他成功地駕駛著哲學、數學和文學這三駕馬 車,走過了他漫長而輝煌的人生歷程。他是最早推行數理邏輯的哲學家,是 邏輯原子論和新實在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并以此為基礎開創了西方近代哲 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分析哲學。作為數學家,以他命名的“羅素悖論 ”對二十世紀基礎數學產生重大影響,導致了第三次數學革命。作為社會活 動家,他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追求真理與正義,反對侵略戰爭,對社會 的弊病提出尖銳而獨到的批評,二戰期間因為反對戰爭、呼吁和平而遭受了 六個月的囚禁,但仍不改此衷。羅素還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散文家,他的哲學 和社會思想在他優美流暢的隨筆里深入淺出、自由流淌,正如1950年諾貝爾 文學獎給他的授獎辭:“他擁護人道主義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寫下了多姿 多彩而意義深遠的著作。”他一生長壽而多產,思想龐雜而又著作等身,始 終以巨大的熱情關注人類命運和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羅素十分看重個人追求快樂的自由,“任何一種 對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樂都應得到珍視”。因為在他看來,快樂是個人身心 的和諧,是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個體的快樂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都是有意義 的,因此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快樂的人——“以客觀態度安身立命,具有 坦蕩寬厚的情愛和豐富廣泛的興趣”的幸福人,都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由愛所喚起、為知識所引導”的“美好人生”。 羅素還告誡我們,人生的快樂不是僅僅靠機遇便會掉進嘴里的“成熟的 果子”,而是“一種追求”。人有不幸,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會制度, 部分在于個人的心理素質”,因此他一方面寄希望于社會改造來增進人類的 幸福,另一方面又希望人們認清悲觀、厭煩、憂慮、嫉妒、犯罪感等種種不 健康心理的根源及其危害,培養健康的心靈,安度快樂的一生。羅素認為人 們不快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分地自我專注,為此他提煉出了很多快樂的箴 言:“根本的幸福來源于對人和物的友善關懷”、“愛情是快樂的源泉”、 “幸福的生活猶如善良的生活”、“不為占有、只求創造的生活是根本的幸 福”、“通向幸福的惟一的道路就是內在修養”。 雖然在通往快樂人生的道路上有著許許多多社會和我們自身所設置的障 礙要去超越,但羅素始終堅信快樂和幸福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爭取的,所 以他畢生致力于用真誠優美的文字為人類抒寫快樂的福音。愿我們每一個讀 到他文字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智慧的啟發,獲得心靈的寧靜,找到一條屬于 自己的快樂之路!

目次

羅素——一位追尋青鳥的智者 第一輯 什么是快樂的人生 快樂的生活 美好的人生 你可以獲得快樂 快樂的世界 第二輯 我們為什么不快樂 你為什么不快樂 拜倫式的情緒 生存競爭的壓力 厭煩與興奮 過度疲勞 妒忌 犯罪感 虐待傾向 金錢的崇拜 無窮的欲望 第三輯 怎樣擁有快樂人生 渴望的熱情 取舍的智慧 和諧的人格 友好的環境 道德的約束 完美的情愛 美滿的婚姻(上) 美滿的婚姻(下) 幸福的家庭 充實的工作 休閑的娛樂 科學的力量 自由的社會

書摘/試閱

; 快樂的生活 很多人以為,如果沒有一種多少帶有宗教成分的信仰,那么幸福是不可 能的。也有許多人以為,他們不幸福,是因為他們的憂傷有著錯綜復雜和高 度理智的根源。我可不相信這些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真正根源,我想它們僅 僅是現象而已。一個不快樂的人通常會采用不快樂的信仰,而一個快樂的人 會采用快樂的信仰,兩者都將其幸福或不幸福歸之于各自的信仰,而真正的 因果關系卻截然相反。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某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但這些東西也很簡單:衣 食住行、健康、愛情、成功的工作和來自同伴的尊敬。對某些人來說,為人 父母也是很必需的。在不付出某些努力就獲得了它們,而他依舊感到不幸福 時,那他必有某種心理上的失調,如果這種失調非常嚴重,他就應該去精神 病醫生那兒治療,但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他把事情安排恰當·那么病人自己 也可以醫好這種失調。 只要外界環境不是絕對地多災多難,一個人應該能夠獲得幸福,只要他 的熱情和興趣向外而不是向內發展。因此在教育和我們適應世界方面,我們 都應極力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盡量獲得那些能阻遏我們的思想永遠專注我 們自身的情愛和興趣。 大多數人在監獄里是不會感到幸福的,這是他們的天性,而將我們鎖閉 在自身內的情欲則構成了一所最糟糕的監獄。在這類情欲中,最常見的有: 恐懼、妒忌、犯罪感、自憐和自我欣賞。在這些情感中,我們的欲望都集中 在我們自己身上,對外界沒有真正的興趣,僅僅擔心它在某方面會傷害我們 或不能滿足我們。 人們極不愿意承認事實,急切地想躲進暖和的謊言長袍里,主要原因不 外是恐懼。然而荊棘撕破了長袍,寒冷的風從裂縫長驅直入,這時已習慣于 溫暖舒適的人,比一個飽經風霜、結實硬朗的人,要遭受更多的苦楚。況且 ,那些自欺者往往心里也知道他們在騙自己,他們整天畏怯疑懼,生怕某件 不利的事情迫使他們沮喪地面對現實。 自私自利的情欲的最大缺陷之一,在于很少使生活豐富多彩。一個只愛 自己的人,當然不能因其情愛的亂雜而受到指責,但到最後他必然會感到煩 悶不堪,因為他熱愛的對象永遠沒有變化。一個因犯罪感而痛苦的人,是受 著一種特殊的自戀之苦。在這茫茫宇宙中,他感到最重要的莫過于自己的品 性高潔。傳統宗教的最嚴重的謬誤,在于鼓勵了這一特殊的自我專注。 一個幸福的人,以客觀的態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蕩寬宏的情愛和豐富 廣泛的興趣,憑借著這些情愛和興趣,又憑借著它們使他成為許多別人的興 趣和情愛的對象,他獲得了幸福。能成為情愛的領受者,這自然是幸福的, 然而索要情愛的人并非就是得到情愛的人。廣義地說,得到情愛的人是給予 情愛的人。不過,倘若像為了利息而放債那樣,一個人在層層盤算之後才給 予他人情愛,這是無用的,因為有算計的情愛不是真誠的,領受者也不會感 到它是真誠的。 那么一個被囚禁于自身內的不幸福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要他總惦記自 己不幸福的原因,他就依然是自私自利的,且無法跳出這一惡性的圈子,如 果他要跳出來,他就得借助真實的興趣,而不是指望那些被當做藥物一般接 受的做作的興趣。 雖然這么做的確有困難,但他畢竟還能做不少,如果他能正確地斷定其 問題之所在,那么他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意識明白,他沒有理由感到罪孽深重 ,然後依照我們討論的方法,把合理的信念植于無意識之中,同時做些多少 是中立的活動。如果他成功地清除了犯罪感,那么真正客觀的興趣大概會自 然而然地產生。要是他的問題源于自憐,那么他首先可以讓自己明白,在他 周圍并沒有什么天大的不幸,然後再用上述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要是他 的問題源于恐懼,那么讓他做一些有助于培養勇氣的練習。 自古以來,沙場上的英勇大膽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且男孩和男青 年的訓練,大部分是用于培養那種視打仗如兒戲的性格。然而道德的勇氣和 智慧的膽略卻不曾引起同樣的重視,不過它們也有自己的培養方法。 每天你至少承認一個令你痛苦的真理。你得學會去如此感受:即便你在 品德上、才智上遠不如你的朋友們,人生依舊值得體驗。這種練習,幾年後 最終能使你面對事實而不畏葸退縮,并因此將你從大范圍的恐懼中解放出來 。 在極大的程度上,幸福的生活猶如善良的生活。職業道德家們太偏重自 我克制,因此他們把重點放在了錯誤的地方。有意識的自我克制,使一個人 變得專注于自己,并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犧牲,結果在當前的目的上,它往 往失敗,在最後的目標上,它幾乎總是落空。人們所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 而是那種向外的興趣,後者能產生自發的、不經雕刻的行為,而相同的行為 ,在一個過分專注于追求自身德性的人那兒,惟有依靠有意識的自我克制才 能做到。 行為的效果可有天淵之別,這取決于行為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你看 見一個孩子即將淹死,你憑著援救的直接沖動去救他,那么待你從水中冒出 來時,你的道德并沒有受到半點損害。在同樣情況下,如果你對自己說:“ 去援救一個無助的人是品德的一部分,而我想做一個有品德的人,所以我必 須救這個孩子。”那么事後的你比起先前的你來,將變得更為敗壞。在這個 極端的例子里能夠適用的東西,同樣適用于許多其他較不明顯的事情。 在我和傳統的道德家們所提倡的人生態度之間,存在著另一種更微妙的 差別。例如,傳統的道德家會說愛情應該是無私的。在某種意義上,他是對 的,也就是說,愛的自私不超過某種程度,但它無疑應具有這種程度的自私 ,即一個人能從成功的愛情中得到幸福。倘若一名男子向一名女子求婚,理 由是他衷心地希望她幸福,同時認為她能給予他自我克制的理想機會。那么 照我看來,那女子能否完全滿意是很成問題的。 我們應該期望我們所愛的人幸福,但不應該將它作為我們自身幸福的一 種替換。事實上,一旦我們對他人或身外之物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時,那么自 我克制學說所包含的自我和他人的全部對立便即刻化為烏有。由于具備了這 種興趣,一個人將感到自己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不再是像撞球那樣,是一個 堅硬獨立的實體,這種撞球,除了撞擊外,不可能與別的撞球發生任何關系 。 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種分裂或不協調: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缺少協作和 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自我和社會的連結要靠客觀興趣和情愛的力 量,由于沒有這種力量,又造成了自我和社會的不和諧。一個幸福的人決不 會遭受這兩種分離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會分裂來對抗自己,也不會分裂來 抵御世界。 這樣的人將會覺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盡情地享受著世界所給予的五光 十色的舒暢快樂,不會因為想到死亡而心神不寧、痛苦萬分,因為,他感到 自己不會真的與後來者分離。惟有在這種與生命之流如此深刻的、本能的結 合中,人們才能找到無與倫比的歡樂。 P3-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