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鑄劍: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紀實(簡體書)
滿額折

鑄劍: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紀實(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鑄劍: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紀實》主要講述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團隊著眼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緊迫需求,在計算機、雷達、光測、無人駕駛技術、高能激光等當代前沿科學方面展開寬正面、大縱深的攻堅克難,為國家研制出一批買不來、引不進的高科技成果:世界排名第一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中國第一臺每秒億次超級計算機;中國第一臺全內腔環型激光器;中國第一臺兩足步行機器人;中國第一臺類人型機器人;中國第一臺高速信息示范網核心路由器;中國第一條磁懸浮列車試驗線;中國最高納米精度;世界最高時速無人車……這些裝備的研制成功為國家、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高技術支撐,為中華民族復興崛起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團隊用青春和汗水在我國國防科技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而又光輝的一筆。

作者簡介

龔盛輝,國防科技大學校報編輯部副編審,199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長篇小說《絕境無淚》,長篇紀實文學《國防之光》,長篇報告文學《路在腳下》,中篇小說《通天橋》、《導師》、《老大》、《與我同行》等10余篇。三次獲得昆侖文學獎,三次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新作品獎中篇小說獎。作者憑借其軍旅作家的優勢,積數十年的之功,深入地采訪相關成員,采用紀實文學的表現形式,不懼困難,調動了除虛構以外的各種文學手法,通過平實的語言,真實的事例,感人的情節寫出了這樣一部滲透著豪爽之氣并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鑄劍:國防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紀實》是一部讓人心靈感動,志氣激勵的作品。它是一首蕩氣回腸的英雄頌歌,也是一首軍魂與國魂的頌歌,它洋溢著崇高和壯烈之氣。它是一道豐盛的軍旅精神大餐,讀者讀完作品,將對那些為了我國國防事業艱苦奮斗的軍人和知識分子,充滿敬意!全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描繪了一個英雄群體的崇高形象。這是軍隊的財富,民族精神的財富。它的出版,對于激勵人們進行自主創新,為實現我國國防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目次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小梁亦能扶棟宇
有人說:國產電子元器件質量差,不可能研制出高水平計算機。慈云桂說:用小梁照樣能建大房子!
鄧小平指示:把“銀河-Ⅰ”巨型機研制任務交給國防科大。慈云桂立下“軍令狀”:6年時間,一天不拖!每秒1億次,一次不少!預算經費,一分不超!
“銀河-Ⅱ”總設計師周興銘想要一枚針閥作紀念。美國公司工作人員斷然拒絕:“NO!”四年後,李鵬總理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國有了自己的每秒10億次巨型機!
美國等西方強國把核競賽演變為超級計算機技術競爭。年僅31歲的總設計師楊學軍,率領創新團隊實現向量并行計算到大規模并行計算重大跨越,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每秒100億次巨型機。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計算機專家說:把所有巨型機原件交給中國人,他們能組裝起來,也是頭號新聞。21世紀初,中國人登上了世界超級計算機技術競賽最高領獎臺!
第一節 “天河一號”超算“一哥”
第二節 十年傲霜鑄“百萬”
第三節 “ 每秒億次”承生命之重
第四節 四年走完十年路
第五節 群星璀璨耀“銀河”

第二章 千萬億次的追問
2007年,世界第一臺1000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問世。大規模并行計算技術路線遇到難以逾越的鴻溝巨壑。
中國與美國、日本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國防科技大學擺開與世界超級計算機強國決戰決勝的戰場。
外國權威專家認為GPU只能用于圖像處理。楊學軍卻開辟了“CPU+GPU”技術路線。
2009年,“天河一號”1000萬億次超級計算機誕生,躋身亞洲第一。2010年,“天河一號”二期系統計算峰值達到4700萬億次,名列世界第一!
第一節 “沖頂”之天地經緯
第二節 “航母艦隊”濟滄海
第三節 “千萬億次”邀天河
第四節 倚天妙算登“珠峰”

第三章 電磁戰場任馳騁
雷達自動目標識別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想都不敢想”。郭桂蓉不僅想了,而且把它變成了現實,讓我軍現代化武器裝備有了“智慧的眼睛”、“靈敏的大腦”。
西方國家運用GPS技術恐嚇、擠兌發展中國家。中國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工程,因為某地面接收系統關鍵技術久攻不破而陷入困境。莊釗文說:“我們來拿下這只‘攔路虎’!”2011年12月28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世界提供全球導航服務。
1992年,世界權威專家預言:數十年內,人類在雷達極化問題上很難有所作為。六年後,王雪松突破“經典極化”理論,建立了嶄新的“瞬態極化”理論體系。
第一節 尋找“慧眼”
第二節 挑戰經典
第三節 搜救福星“北斗星”
第四節 未來戰爭的“火眼金睛”
第五節 新型雷達使萬物“透明”
第六節 有舍才有得

第四章 沖高望遠攬乾坤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國防科技大學集合著一批用生命關注太空的科學家。變推力火箭發動機、新光測技術、氣象火箭、探空火箭……一系列“中國第一”,在這里孕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嫦娥”奔月工程十余名總指揮副總指揮、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從這里出發!
20世紀末,中國的光測技術比別人落後40年。于起峰率領創新團隊,僅用數年便把中國光測技術帶進世界先進行列!
20世紀70年代,日本制備出碳化硅纖維并建成第一條生產線,所有產品被美國據為己有,造出隱形飛機等一系列先進武器裝備。80年代,國防科技大學“紡”出“中國第一絲”。
第一節 航天“人才森林”的沃土
第二節 “織女”巧補氣象盲區
第三節 靜坐觀心知玄妙
第四節 真絲不怕火煉

第五章 軍人走路的姿勢
2011年4月的一天早晨,美軍一架全球鷹無人機,在阿巴邊境山區上空盤旋,執行搜索拉丹的任務。這一天清晨,中國的無人車——一輛黑色第三代“紅旗”(HQ3)轎車,從長沙出發,跑出了“世界無人車第一速度”。
德國、日本研制出磁懸浮列車。常文森說:我一定要造出中國的磁懸浮列車!錢學森說:到了那一天,我一定去做!
美國的機器人獲得了“里根總統獎”,日本的機器人被冠以“日本公民最高獎”。張良起說:既然有美國機器人、日本機器人,就必須有中國機器人!
美國運用世界最高納米精度技術,造出了世界最好的CPU、線寬最小的集成電路。李聖怡、戴一凡率領創新團隊用數年走完別人十幾年走過的路,創造了具有中國標記的世界納米精度。
第一節 世界無人車第一速度
第二節 中華牌“零高度飛行器”
第三節 超精密加工夢之隊
第四節 機器人的“小王國”

第六章 “藝術+科學”破解戰爭迷霧
C3I指揮系統,在第一次海灣戰爭首次投入使用,便發揮出巨大威力。王維明說:我們中國軍隊也要有C3I。他從兄弟單位借來一臺電腦,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探索指揮信息系統技術。
指揮信息系統指揮所設備,別人不賣。老松楊說:別人不賣的東西,我偏做出來給別人看看!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參演演員數萬名、保障崗位上千個,導演還像過去那樣用喇叭喊嗎?張教授巧妙地把音樂變成開幕式現場“導演”。
他們是一支C4ISR技術創新國家隊,曾一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
第一節 現代戰神之顱
第二節 鬧市里寂寞的角落
第三節 未來勝利號角的強勁音符
第四節 軍人知識分子的骨頭
第五節 音樂“導演”奧運會開幕式

第七章 人類文明鏈上的結點
昨天的基礎研究,今天的科學“胚胎”,明天的新興技術。國防科技大學承擔預研基金項目占全國六分之一,名列榜首。
一個數學公式,改變一個兵種的戰斗力生成模式;一個數學公式,挽救一種重大型號武器裝備;一個數學公式,挽回一次重大空間飛行器試驗……這不是神話。它是國防科技大學數據分析技術創新團隊創造的科學奇跡!
第一節 孕育科學“胚胎”
第二節 化繁為簡的“金鑰匙”
第三節 高科技的“孵化器”

第八章 柔軟而堅硬的光
美國人發明了激光,引發了一場國際競賽。20世紀60年代,中國向激光技術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軍,但十幾年未能突破關鍵技術,被迫下馬。80年代,趙伊君帶領創新團隊向強激光技術發起新的沖刺!環型激光器能讓我們的飛機、艦艇保持正確的航向,能引導我們的火箭完成使命任務。高伯龍帶領創新團隊30年臥薪嘗膽,研制出我國第一個環形激光器,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高功率微波技術,是屬于未來的技術。李傳臚和鐘教授在近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創建了“地窩子實驗室”,把中國高功率微波技術領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第一節 光的暢想曲
第二節 地窩子實驗室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小梁亦能扶棟宇
有人說:國產電子元器件質量差,不可能研制出高水平計算機。慈云桂說:用小梁照樣能建大房子!
鄧小平指示:把“銀河-Ⅰ”巨型機研制任務交給國防科大。慈云桂立下“軍令狀”:6年時間,一天不拖!每秒1億次,一次不少!預算經費,一分不超!
“銀河-Ⅱ”總設計師周興銘想要一枚針閥作紀念。美國公司工作人員斷然拒絕:“NO!”四年後,李鵬總理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國有了自己的每秒10億次巨型機!
美國等西方強國把核競賽演變為超級計算機技術競爭。年僅31歲的總設計師楊學軍,率領創新團隊實現向量并行計算到大規模并行計算重大跨越,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每秒100億次巨型機。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計算機專家說:把所有巨型機原件交給中國人,他們能組裝起來,也是頭號新聞。21世紀初,中國人登上了世界超級計算機技術競賽最高領獎臺!
第一節“天河一號”超算“一哥”
2010年11月,溫暖的新奧爾良迎來了世界計算機界的盛會——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TOP500)頒獎大會,TOP500前三名分別是: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一號”、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制的“美洲虎”、中國曙光研制的“曙光星云”。“天河一號”峰值速度是排名第二的“美洲虎”的兩倍多。這無疑是世界計算機技術史上爆出的最大“冷門”。2011年1月25日,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說: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是中國國防科大制造的,這是中國在為未來投資。
瀕臨墨西哥灣的美國第二大港新奧爾良市的初冬,天高云淡,海風拂面,到了晚上,節奏舒緩的爵士樂,在街巷里隨風悠揚。
2010年11月,溫暖的新奧爾良迎來了世界計算機界的盛會——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TOP500)頒獎大會。
會上,將由國際計算機領域著名專家,分析當今超級計算機整體技術情況,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介紹年度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幾名計算機的基本情況,并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計算機研制單位頒獎。
TOP500排名,是1993年由德國曼海姆大學漢斯、埃里克教授等發起創建的全球超級計算機排名榜。目前由德國曼海姆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美國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聯合舉辦,它以超級計算機的持續速度(LINPACK實測值)為基準,每年排名兩次,是全世界最具權威的超級計算機排名榜,也是衡量各國超級計算水平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
因此,TOP500頒獎大會有著“世界計算機奧林匹克”之稱。
TOP500創建後舉行的30余次頒獎大會上,榮膺前三名的全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傳統計算機強國的公司,而冠軍頭銜則幾乎被美國囊括。
16日下午5點30分,頒獎大會拉開序幕。著名計算機專家、德國曼海姆大學教授、TOP500的創始人漢斯·莫爾,在眾人目光和攝影鏡頭聚焦下,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講臺,宣布TOP500前三名分別是: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一號”、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制的“美洲虎”、中國曙光研制的“曙光星云”。
TOP500組織專家對“天河一號”現場評測的性能是:峰值速度4700萬億次、持續速度2566萬億次每秒浮點運算。她運算一小時,相當全國13億人同時計算340年;運算一天,相當于一臺雙核高檔桌面電腦運算620年;總存儲量可容納1000萬億漢字,相當于一個10億冊100萬字書籍的巨大圖書館。
“天河一號”峰值速度是排名第二的“美洲虎”的兩倍多。
這無疑是世界計算機技術史上爆出的最大“冷門”。這也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第一次登上世界科技競賽最高領獎臺。
仿佛天上掉下一塊大隕石,砸進了本就喜歡興風作浪的世界媒體大湖里,立刻激起層層波瀾。
國內媒體一片歡天喜地。《人民日報》一天之內發表《“天河一號”運算速度創紀錄》、《中國速度震驚美國》、《“天河一號”,全球超算“一哥”》等4篇消息、通訊;《解放軍報》先後推出《“天河一號”運算性能躍上世界之巔》、《超越之路》等5篇文章;新華社3天內向全國媒體發出《“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二期系統性能世界領先》、《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邁向世界一流水平》、《中國科技迅猛發展重要標志》等12篇通稿;中央電視臺以《國際超級計算機500強發布,中國“天河一號”奪魁》為題,在11月17日《新聞聯播》頭條推出,并在當日《新聞30分》、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軍事頻道《軍事報道》等欄目滾動播出……從國內權威媒體快節奏、高密度的報道和那一個個醒目的標題里,不難體會這個消息給國人帶來了怎樣的心情。
當天,世界各大媒體無一例外報道了這一消息,其中美國媒體的反應很是耐人尋味。《華爾街日報》在《超級計算機給競爭火上澆油》一文中,引用計算機專家的話說:“這臺機器毫無疑問是高性能計算領域游戲規則改變者,這是一個轉折,標志著經濟競爭力從西方轉向東方。”美國《技術評論》發表題為《為什么說中國的最新超級計算機僅在技術意義上是全世界最快的》,質疑“天河一號”榜首地位;多家媒體直呼“‘天河一號’登上榜首讓美國不安”、“美國絕不會讓中國成為常勝將軍”;一位美國記者在頒獎大會上,公然對TOP500組織當前采用LINPACK測試結果表示不滿……可謂酸咸澀苦辣,五味雜陳。
世界各國專家也紛紛就此發表評論。
英國愛丁堡大學并行計算中心主任阿瑟·特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一個有趣的變化。許多年來,美國以擁有世界上運算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為榮,但現在中國成為這一榮譽的擁有者。”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一位計算機專家稱:這意味著美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支配權已經動搖。這甚至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前景產生沖擊性影響。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數字與模擬信息項目主任讓·戈諾爾認為:“天河一號”運算速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意義遠遠超過計算機本身。這意味著中國科技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表明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增強。
日本東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平塚三好認為“‘天河一號’是一個標志”,說明中國能夠開發電子學領域最尖端的關鍵技術。
德國《明境》周刊評論說:中國在技術研發方面,常被西方扣上“拷貝”的標簽,但中目前已經是個創新國家。
……
“天河一號”的橫空出世,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感到震驚。他在兩天後一次演講中講到科技問題時,用手指著東方說:“不久前,中國造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車,現在中國又造出了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幾天後,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再次提起“天河一號”。
2011年1月25日,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又說: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是中國國防科大制造的,這是中國在為未來投資。
奧巴馬對“天河一號”刻骨銘心、念念不忘,是有充分理由的。當今時代,理論、實驗和計算,是支撐現代科技大廈的三大支柱。美國總統顧問委員會曾在寫給總統的報告中指出,計算科學是確保美國21世紀戰略地位的重要手段,而超級計算機是實現計算科學的最重要的載體。
關于超級計算機的地位作用,國際TOT500排行榜編撰人之一、美國田納西大學杰克·唐納西教授詮釋得很明確:“全球研制運算最快超級計算機的競爭,與國家榮譽密切相關。因為這種超級計算機在處理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國防、經濟、能源、財政與科學等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如今,超級計算機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基礎,在科學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石油勘探數據處理、生物醫藥研究、航空航天裝備研制、資源勘測和衛星遙感數據處理、金融工程數據分析、氣象預報、氣候預測、海洋環境數值模擬、地震預報、新材料開發與設計、土木工程設計、基礎科學理論計算等領域,都有賴于超級計算機的幫助。比如,美國波音公司60%到70%的新型飛機研發工作,就是通過超級計算機的科學計算完成的。
超級計算機還被譽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的“天文望遠鏡”。它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自然規律、發現自然規律、掌握自然規律,推動科學進步。德國科學家彼德·格林貝格爾借助超級計算機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盤的問世成為可能,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物理獎。
而美國的超級計算機,主要是用于國防領域,尤其是核模擬試驗。
眾所周知,現在采用核試爆方法研制核武,會造成很大破壞并面臨巨大國際壓力,運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核模擬試驗,已成為研制核武的主要途徑。比如前些年美國在內華達州地下300米處實施的一次亞臨界核試驗,就是將這種實驗室里得出的數據和以前很多次核試爆得出的數據綜合起來,運用數學模型進行分析,得出的參數與通過核試爆的效果基本相同。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的超級計算機的水平有多高,核武研制水平就有多高。
超級計算機還可以進行精密的作戰模擬,比如可以根據現實情況預設成千上萬種作戰方案,然後通過計算和分析得出最優化的方案。運算能力越強,可以預設的作戰方案越多,計算也就越快,分析結果也就越接近實戰參數。
因此,超級計算機被稱為“科技戰略制高點”。
國防科技大學“天河一號”,成功搶占了這一“制高點”,也同樣引起了共和國領袖們的高度關注。
2010年9月12日,溫家寶興致勃勃走進國防科技大學與天津濱海新區合作建設的天津超級計算中心視察“天河一號”。
學校領導告訴溫總理:“‘天河一號’創新性地采用了CPU+GPU異構融合體系結構,并加入了我們學校自主研制的‘飛騰-1000’高性能CPU。”
溫總理非常高興地說:“我為你們驕傲!”
2011年4月30日下午,胡錦濤主席高興地來到天津超級計算中心,視察“天河一號”系統。胡錦濤仔細聽取了學校領導關于“天河一號”系統的情況匯報,十分關切地詢問了系統采用的CPU、操作系統、高速互聯通信系統等關鍵技術的自主性、安全性和系統應用情況。
胡主席深情地對學校領導說,“天河一號”研制成功,使我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跨入了世界領先行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希望同志們搞好“天河一號”的運營管理,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國防科大要做好超級計算機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保持先進水平,努力攀登新的世界高峰。我們中國人應該有這樣的志氣,要保持我們應有的一些自立。
振興民族科技,為強軍興國多作貢獻、作大貢獻,是共和國領袖們對國防科技大學的深情厚望。
第二節十年傲霜鑄“百萬”
慈云桂把“718”每秒100萬次計算機研制任務,從“別人鍋里舀進了自己碗里”,也把困難與艱辛攬到了自己身上。即使鐘士熙和戰友們玩命地干,即使把地震時間也用上,他們還是用了整十年時間,才完成了“718”每秒100萬次機的研制任務。10年,慈云桂一頭青絲熬成了滿頭霜花。
20世紀60年代末,為粉碎超級大國的核武威脅,中國啟動了運載火箭工程。研制“遠望”號遠洋測量船也隨之成為燃眉之急。
測量船中心計算機,是直接關系能否完成測量任務的關鍵部件。為此,1969年11月,國防科委特意在北京召開專題聽證會。當時,這只是一次平常的科研例會。可現在看來,這卻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會議,它不僅對完成運載火箭工程有著重大意義,而且直接影響著國防科技大學未來的學科走向,并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進程。
這次例常聽證會之所以意義如此重大,與一個人密切相關——我國著名科學家慈云桂。
不過,慈云桂那時還不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中國巨型機之父”,而是一名被關進“牛棚”、白天下地“勞動改造”、晚上接受“專案審查”的“特嫌分子”。
那天,正在地里刨凍土的慈云桂,突然接到國防科委讓他進京參加“遠望”號遠洋測量船中心計算機研制聽證會的通知。
起初,專案組不讓去。後來迫于上級壓力,同意了。但規定他進會場時只能帶耳朵、不能帶嘴巴——只能聽不能講,而且還派了一個人跟著他與會。
臨行時,妻子也囑咐他:會上,你不要點頭,也不要搖頭。
聽證會上,使用方和承研方圍繞機器性能指標發生了激烈的爭辯。
使用方說:“一定要上每秒100萬次的計算機。”
承研方說:“我們只能搞出每秒50萬次的機器。”
使用方說:“跟蹤運載火箭,情況瞬息萬變,信息量大,對中心處理機要求高,50萬次絕對不夠用。”
承研方說:“現在國產集成電路不過關,進口又沒門,能搞出50萬次就不錯了。”
慈云桂聽不下去了。科研的目光怎能不向高看而專往低瞅呢?爬坡固然比走平地難,可不難還叫攻關嗎?他站起來,想說話,但見那個陪會的正瞪著自己,又嘆口氣坐下了。
爭辯在繼續,而且越爭越激烈。會開不下去了,主持會議的國防科委領導望著慈云桂說:“慈教授,你的意見呢?”
慈云桂可不再看專案組成員的眼色了,“呼”地站起來說:“一定要上100萬次的。”
國防科委領導用贊許的目光看著他,問:“用國產元器件能搞出來嗎?”
“沒問題。”慈云桂說,“國產元器件質量差,可以通過系統的優化、工藝上的嚴格把關來彌補。好比建大房子,小梁也同樣能派上大用場,一根太細,把兩根捆在一起不就粗了嗎?”
言之有理。領導輕輕點頭。
但這話讓有些人不高興了,小聲嘀咕起來。
“他站著說話腰不疼。”
“是啊,這‘房子’又不是他去建。”
慈云桂沒理會那些人,把目光轉向國防科委領導:“這個任務我們研究所干,你們給不給?”
“為什么不給?”國防科委領導喜上眉梢,當即拍板,“這100萬次計算機就交給你們了。”
“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慈云桂的底氣和信心,緣自于他超群的智慧和豐富的科研經歷。
1917年10月,慈云桂出生于安徽桐城一個農民知識分子家庭。他的故鄉——外?村,南望一汪清澈的湖水,北倚起伏的山崗,東臨一條滔滔大河,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魚米之鄉。
慈家門前的兩棵梧桐,筆直挺拔,樹高參天,根須如龍臥地,冠似巨傘蔽蔭,每棵樹上長年喜鵲駐窩。因此,周圍人家都說慈家風水佳、門庭好,將來要出名人、發大財。
慈云桂的祖父是清末秀才,父親雖然只念了四年私塾,此後終身務農,但他一生好學,深受村人敬重。賢淑的母親,待人溫厚,遇事克己,教子上進,對慈云桂影響很大。
慈云桂自幼聰穎,5歲讀私塾,7歲會寫文,8歲能作詩。他記憶力超人,《滕王閣序》教讀一遍,便能一字不差背誦下來。9歲上小學後,直至高中畢業,期期考試名列榜首。1938年,他考上西南聯大航空系,依然出類拔萃,每學期期終考試,英文、數學第一名非他莫屬。1942年大學畢業後,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致力于微波理論與雷達技術研究。
1953年“哈軍工”成立後,他被任命為海軍工程系副主任。
1958年,慈云桂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一篇概略介紹數字計算機的文章。不久,他便帶著9名年輕教員拉開了研制中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序幕。
當時,我國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加之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軍事恐嚇,他們不僅沒有原材料,沒有設備,甚至沒有任何有關資料,絕大部分參研人員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近乎一片空白,連“二進制”的運算法則都得從頭學起。
然而壓力催人奮進,困難促人崛起。沒資料,他把學院圖書館和哈爾濱所有院校圖書館的有關計算機的書都借來,然後一手捧著書本,一手拿著萬能表,邊學邊干。沒設備和材料,慈云桂派人住進中科院計算所,既借“窩”:實驗室、住房,又借“雞”:研制設備,還借“米”:原料。憑著這樣一股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的精神,僅用一年時間,他們就向年輕的共和國獻上了一份厚禮——第一臺電子管專用計算機。
緊接著,慈云桂又帶領大伙干開了大型電子管通用計算機,而且研制工作進展神速,設計試驗,制作樣機,很快就完成了。
60年代初,慈云桂隨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代表團出訪英國,發現國外已經推出了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他回國後立刻帶領大伙干起了441B晶體管計算機。
當時,國產晶體管性能極不穩定。他們為了從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的晶體管中篩選出性能相對穩定的產品,在溫控室一天要度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上午,溫控室溫度40多度,如一只大蒸籠,熱氣騰騰,只穿一條褲衩,還是汗流浹背;下午,溫控室驟然降至零下20多度,上午的熱氣在墻上長出白花花的冰凌子,活似一個大冰窟,穿上棉衣、皮夾克,再加上毛皮大衣,身體還是一個勁打哆嗦。最終,他們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讓國產晶體管創造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奇跡,發明了推拉觸發器,僅用三年時間,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爆炸的前夕,成功地研制出“441B”晶體管通用計算機,猛然間把我國落後的計算機科學事業推向了世界先進行列——相當于日、英、法等國的水平。
慈云桂把“718”每秒100萬次計算機研制任務,從“別人鍋里舀進了自己碗里”,也把困難與艱辛攬到了自己身上。
為了避開那個時代喧囂的政治風云,慈云桂帶著20多名科研人員外出調研,然後躲在上海嘉定一個偏僻的旅館,日夜加班、艱苦奮戰兩個多月,完成了總體設計。
接著,又于1970年隨校南遷長沙,住進郊區一所農校的一間沒電沒水、臭氣熏天的養鴨棚。在這里,幾十個科學家和他們的家屬小孩住了幾年,搞了幾年的科研,完成了各種試驗模型和圖紙設計。
然後,慈云桂又帶著大家北上京城,在郊區某廠家監制機器。廠家住房很緊張,一間住房也騰不出。他們就到建材商店買來一些油毛氈,再到木工廠拉來一批邊板子,在空地上搭起一排窩棚住下了。在那個買啥都要憑票的年代,對于這些“客居他鄉”的科學家們來說,難以解決的還有吃飯問題。他們在北京買不到平價的糧油,黑市糧油又吃不起。于是大家每次回家時,都要扛回來一包大米,多的五六十斤,少則三四十斤,還有一大瓶油水稍重的咸菜。
那年冬天,北京奇寒。一入冬,凄厲的西北風就掠向華北大地,揚起漫天塵土。白天的太陽長出了長長的絨毛,晚上的月亮失去了皎潔的光澤。早晨,地上泛起一層厚厚的白霜,把枯草凍得硬硬的,把樹枝凍得僵僵的,直直地指向天空。
那年頭,煤也要憑票。這玩藝,不可能也從家里背來吧。結果,冬天一來就遭罪了,呼呼的西北風從板縫里鉆進來,室內、室外的溫度相差無幾。白天,零下七八度,晚上零下二三十度,身上壓著厚厚的棉被,再加一件軍大衣,依然渾身打寒戰。在這樣的環境里,不說干活,睡覺都成問題。
從不在困難面前唉聲嘆氣的慈云桂,這回抑不住嘆了一口氣,說:“沒辦法了,我厚著臉皮去當‘叫花子’。”第二天一上班,這位老科學家第一個走進廠長辦公室。
廠長見大教授來了,忙請座、上茶。
慈云桂說:“廠長,不好意思啊,我是給你添麻煩來的。”
廠長爽快地說:“慈教授,有什么困難,您直說。”
慈云桂說:“能不能給我們一點煤,在屋子里燒個爐子,這天氣冷的,我們這些南方人扛不住。”
廠長一下子愣了,起身握著慈云桂的手說:“慈教授,該說對不起的,是我們呀。我們工作沒做好,讓你們這些大科學家受凍了。”當即給他們批了幾噸煤。
在那個漫長的冬天里,平時很少喝水的科學家們,一個個突然變成了“開水瓶”。多喝水,一則暖身子,二則晚上多起來小解,順便往爐里添塊煤。
項目運控組組長鐘士熙感冒了。大伙讓他去醫院看看。他拍著結實的胸脯說:“小感冒,小意思。”
他的身體確實很棒,魁梧,健壯,人稱“坦克”。他在工作臺上放一條毛巾,工作一陣揪一下鼻子,把鼻子揪成一只紅辣椒。同事去城里辦事,到藥鋪給你買了一盒牛黃解毒丸。他說我過去感冒從不吃藥,挺幾天就好了。把藥往邊上一擱,一粒也沒吃。
但這回他的感冒拖了兩月也不見好,而且越來越嚴重,人也一天比一天清瘦,還時常眼冒金星,耳朵發鳴。他這才覺得不對勁,趕緊上醫院。
這時,小病已釀成大病,血壓升到了130-200毫米汞柱。醫生說,病到這份上,光吃藥不行了,得住院休息,中西藥結合慢慢調養才行。領導找他談話,準備讓他回長沙治療。他也知道,這病不治不行了,但他更知道,他走了就要影響任務進程。任務組的同志,一個蘿卜一個坑,他的任務誰來接?再說,即使有人接,情況不熟,一時半會也接不上。國家運載火箭工程箭在弦上,等不起啊。
他謝絕了領導的關心。領導耐著性子找他談,他不聽。領導強行指定了一個接替他工作的同志,他死活不肯交任務、交資料。領導只好讓他留下了。
這回他是老老實實吃藥了,不僅堅持吃西藥,還堅持吃中藥。特意到市里買了一只藥罐子,每周去抓一次藥,每天去附近林子里拾一把干柴,在棚室門口擺上三塊磚頭,架上藥罐子熬中藥。嗜好喝茶的他,也不喝茶了,改成喝中藥。但工作還是跟沒生病時一樣,每天天一亮就干,晚上不過12點不睡,和大伙一樣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
這樣熬了一年,任務熬得差不多了,但他的病也熬得更重了,整天眼花耳鳴,頭疼欲裂,腹部開始出現陣陣絞痛,有時連腰都直不起。
這時,他們已從北京回到長沙,任務攻關接近尾音,只剩最後考機了。領導再次動員他住院。
他動情地說:“幾年我都挺過來了,還挺不過這幾天?讓我參加完鑒定,再高高興興地走吧。”
那是考機的最後一天,他和戰友們聚集在機房。最後一道考題輸入機器後,大伙的目光一會兒投向輸出系統,一會兒投向墻上的壁鐘。
終于,輸出系統提前響起了悅耳的聲音。
“成功了!”大伙兒熱烈歡呼、擁抱。
鐘士熙也高興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展開雙臂向大家跑去。但突然一個趔趄,他重重地倒下了。
鐘士熙沒等到參加鑒定會,就被戰友們抬進了醫院。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病房。醫院組織最好的專家為他會診,也沒能讓他的生命走出嚴冬、重返春天。他的病情繼續惡化,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晚,他聽說校俱樂部要放映我國發射運載火箭的紀錄片,便跟妻子說:“我想去看看,你讓孩子背我去吧。”
妻子說:“你都病成這樣,還去看電影?”
他說:“我們研制的那臺機器,就是用于這枚火箭發射的。”
妻子理解他,讓孩子把他背進了俱樂部。
銀幕上,火箭騰空而起,直刺青天。“遠望”號遠洋測量船在茫茫大海上劈波斬浪。他和戰友們研制的機器熒光閃爍。運載火箭準確落入靶區,濺起一朵高高的浪花……
他附在妻子耳畔,輕聲地說:“我們的機器派上了大用場,這輩子值了。”
鐘士熙含笑走完了46年生命歷程的最後一段……
現在,北京人說起1976年唐山大地震,仍心有余悸。那次地震不僅來勢兇猛,而且余震持續半年。這期間,機關疏散,工廠停工,學校放假,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戶外的防震棚。而慈云桂和他的戰友們,這時卻從戶外搬進了工廠車間做實驗,樓房每幾分鐘就搖晃一次,塵土沙沙往下掉。他們一次也沒撤離,拿塊薄膜給機器擋住灰塵,日夜不停地調試機器。
即使鐘士熙和戰友們玩命地干,即使把地震時間也用上,他們還是用了整十年時間,才完成了“718”每秒100萬次機的研制任務。
10年,慈云桂的頭發熬白了。
10年,的確太漫長。國際上每5-6年就更新一代計算機。
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漫長的原因。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