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聲頻信號的儀錶計量(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聲頻信號的儀錶計量(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在這本內容豐富的應用指南手冊中,作者將引領讀者充分理解有關聲頻信號的儀表計量方面復雜而又模糊的概念,使讀者掌握靈活運用信號電平制作高質量聲頻制品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布里克森所著的《聲頻信號的儀表計量(第2版)》所討論的主題涵蓋了各個領域。全書從基本的概念入手(聲頻定義和數字技術),討論了人耳聽覺和心理聲學的有關理論;論述了聲頻信號電平的定義、儀表計量標準和實踐操作等內容,其中有現在采用的有關VU和PPM的AES標準,以及最新的響度儀表計量標準。因此本書不失為聲頻信號儀表計量方面的指南性著作。
本書還包含以下內容:
·有關響度儀表計量的最新信息,其中討論了原有和最新的標準,諸如LU、RLB和LKFS等概念的定義
·對樂聲及其音樂結構的分析
·與音響工程師工作密切相關的心理聲學方面的內容
·對語言可懂度及其測量方面內容的深入討論
·無音質損失的小房間聲學和大房間聲音設計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專業術語表
《聲頻信號的儀表計量(第2版)》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可應用于日常工作各個領域中的有價值的信息,是從事聲學和電聲學設計以及聲頻鑒定方面工作的所有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必備的基礎讀物。本書還為從事揚聲器和大型放大器設計與制造方面工作的所有人員(包括劇場和現場聲頻系統設計的工作人員)提供了有價值的重要基本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何謂動態范圍——這樣的聲音聽上去的響度會是怎樣的呢?這是從事聲音領域實踐工作的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永恒問題。
布里克森編寫的《聲頻信號的儀表計量(第2版)》的目的就是給每位對聲頻感興趣的人一個明確的解釋,以化解他們心中對此問題的疑惑。
本書會對基礎聲學、電聲學和心理聲學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做出解釋,也會涉及許多與數字化技術相關的問題,同時讀者也會從本書中獲取大量用來描述聲音幅度工具的信息。
本書是《聲頻信號的儀表計量》的第2版。本版特別增加了有關響度計量及其儀表指示的內容。另外,本書開始的基礎知識章節中也擴充了一些內容,并增加了全新的室內聲學一章。

目次

1 聲學聲音信號 1
1.1 何謂聲音? 2
1.2 聲速 2
1.3 頻率 3
1.4 波長 3
1.5 聲壓 4
1.6 轉換關系 5
1.7 聲功率 6
1.8 聲強 6
1.9 聲場 6
1.9.1 球面波聲場 6
1.9.2 柱面波聲場 9
1.9.3 平面波聲場 9
2 從聲學聲音信號到電聲信號 11
2.1 電聲信號 12
2.2 速度 12
2.3 波長 12
3 信號的數字化表示方法 15
3.1 防混疊濾波 16
3.2 采樣 17
3.3 量化 17
3.4 二進制數值 18
3.5 A-D 19
3.6 D-A 19
3.7 比特壓縮 20
3.7.1 無損打包處理 20
3.7.2 較低fs和每個樣本較少的比特數 21
3.7.3 非線性量化 21
3.7.4 感知編碼 21
3.7.5 編解碼及其應用 22
3.8 (線性)數字聲頻會占據多大的存儲空間? 22
4 信號類型 25
4.1 純音 26
4.2 復合音 26
4.3 特殊波形信號 27
4.4 噪聲信號 28
4.5 聲源為語聲的信號 30
4.5.1 聲級 30
4.5.2 語音的頻譜 30
4.5.3 共振峰 32
4.5.4 波峰因數 33
4.6 樂器信號 33
樂音 33
4.7 樂器的聲學測量 35
4.8 參考文獻 39
5 聲頻信號有多大? 41
5.1 聲學信號 42
5.2 電信號 42
5.3 峰值 42
5.4 平均值 44
5.5 RMS值 44
5.5.1 波峰因數 46
5.5.2 波形因數 47
6 dB的概念 49
6.1 dB——功率比 50
6.2 dB——幅度比 51
6.3 由dB變換成功率比或振幅比 51
6.4 轉換表 52
6.5 基準參考值 53
6.6 其他相對的單位 54
6.7 加權測量 55
6.8 dB的相加 55
列線圖(求和) 55
6.9 dB的相減 56
列線圖(求差) 57
7 入耳、聽力和聲級感知 59
7.1 外耳 60
7.2 中耳 60
7.3 內耳 61
7.4 入耳的靈敏度 61
7.5 聽力損失 62
7.6 入耳的頻譜分析儀功能 62
7.7 響度與頻率的函數關系 62
7.8 響度與聲場的函數關系 63
7.9 響度與信號持續過程的函數關系 64
7.10 掩蔽 65
7.11 前向掩蔽與後向掩蔽 66
7.12 波峰與波谷的聽感能力 67
7.13 第一波前定律 67
7.14 參考文獻 69
8 時間加權 71
8.1 線性平均 71
8.2 指數平均 72
8.3 沖擊 73
8.4 峰值 73
8.5 節目電平表中的時間因素 73
8.6 等效電平,Leq 74
9 頻率加權和濾波器 75
9.1 入耳響應的加權模擬 76
9.1.1 IEC A 76
9.1.2 IEC B、C和D 77
9.1.3 IEC Z 78
9.1.4 RLB——修訂的低頻B-加權(ITU-R BS.1770) 78
9.1.5 K-加權 78
9.1.6 ITU-R BS.468-1(CCIR) 79
9.1.7 CCIR/ARM 79
9.1.8 其他形式的加權 80
9.2 加重 80
9.2.1 μs概念 81
9.2.2 50/75μs 82
9.2.3 50/15μs 83
9.2.4 磁帶錄音機中的加重 83
9.2.5 J.17 84
9.2.6 RIAA 84
9.3 聲頻中的濾波器 85
9.3.1 截止頻率 85
9.3.2 帶寬 85
9.3.3 分頻頻率 87
9.3.4 衰減量 87
9.3.5 增益 87
9.3.6 斜率曲線 87
9.3.7 拐點頻率/轉折頻率 87
9.3.8 Q值(品質因數) 87
9.4 濾波器類型 87
10 響度的測量 91
10.1 Zwicker的方法 92
10.1.1 處理步驟 93
10.1.2 Zwicker方法的修正 94
10.2 Stevens的方法 94
10.3 Dolby Leq(m)電影響度/煩躁度 95
10.4 ITU-R BS.1770——廣播節目的響度 96
10.5 EBU R-128——門處理 98
10.6 參考文獻 99
11 電平表的特性 101
定義與要求 102
基準參考指示 102
基準參考輸入電壓 102
刻度的劃分 102
幅頻響應 103
動態響應 103
延時時間 103
積分時間 103
過擺 104
恢復時間 104
可逆性誤差 104
輸入阻抗 104
由峰值節目表引入的失真 104
過載特性 104
電源電壓范圍 105
12 標準的音量指示儀(VU表) 107
12.1 基本技術指標 108
12.2 衰減器 108
12.3 阻抗 110
12.4 混淆 110
12.5 SVI與峰值 110
12.6 “現代的”VU表 111
12.7 采用VU表校準 111
12.8 參考文獻 111
13 峰值節目表——PPM 113
13.1 PPM 114
13.2 DIN刻度 114
13.3 Nordic刻度 115
13.4 BBC刻度 115
13.5 檢測電平 115
13.6 其他的性能 116
13.6.1 積分時間:快速 116
13.6.2 峰值保持 116
13.6.3 插入增益 116
13.6.4 峰值指示 117
13.7 參考文獻 117
14 響度表 119
14.1 Dorrough響度表 120
14.2 Dolby 表 121
14.2.1 737型聲軌響度表——Leq(m) 121
14.2.2 LM100廣播響度表 121
14.2.3 Dolby媒體表2 122
14.3 ITU-R BS.1771(2006) 122
ITU響度表 122
14.4 TC Electronic LM5/LM5D 125
14.5 EBU R 128響度表 126
14.5.1 節目響度 127
14.5.2 響度范圍(LAR) 127
14.5.3 最大真實峰值電平 128
14.5.4 EBU模式儀表 128
14.6 參考文獻 130
15 電平表的校準 131
15.1 穩定音調音 131
15.2 猝發音調音 132
15.3 步驟 133
15.3.1 SVI或VU 133
15.3.2 PPM(QPPM) 133
15.4 EBU模式響度表 134
16 計量刻度間的關系 137
16.1 關于刻度的說明 138
16.1.1 伏特 139
16.1.2 dBu 139
16.1.3 IEC I,Nordic刻度 139
16.1.4 IEC IIa, BBC 139
16.1.5 IEC IIb 139
16.1.6 DIN 139
16.1.7 SVI或VU 140
16.1.8 M/S刻度 140
16.1.9 響度刻度 140
16.2 EBU與SMPTE間的關系 140
17 動態刻度 143
17.1 DTV 144
17.2 對白歸一化 145
17.3 K系統 146
18 極性與相位讀取 147
18.1 極性 147
18.2 相位表 148
積分時間 149
18.3 角度計——聲頻矢量表 150
18.4 譜相位顯示 153
19 聲級分布的顯示 155
19.1 電平記錄儀 155
19.2 柱狀圖 157
19.3 過載顯示 158
19.4 累計分布 159
20 多聲道及其環繞聲 161
20.1 矩陣編碼格式 163
20.2 Dolby立體聲與Dolby環繞聲 163
20.2.1 編碼 164
20.2.2 混合與傳聲器 164
20.2.3 解碼,無源 165
20.2.4 解碼,Pro Logic 166
20.2.5 重要細節 166
20.2.6 揚聲器擺放位置——Dolby環繞聲 167
20.2.7 聲學校準 168
20.2.8 Pro Logic解碼器 168
20.3 Circle Surround 168
20.4 Lexicon Logic7TM 169
基于數字化的多聲道系統 169
20.5 5.1格式 169
20.5.1 Dolby立體聲SR·D/Dolby數字 170
20.5.2 環繞聲EX 170
20.5.3 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數字影院系統) 171
20.5.4 DTS-ES(Extended Surround,擴展的環繞聲) 172
20.5.5 SDDS(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索尼動態數字聲) 172
20.6 數字影院 172
20.7 矩陣編碼信號的顯示 172
20.8 虛擬環繞聲 172
20.9 5.1的顯示 173
20.9.1 Jelly Fish 173
20.9.2 相鄰聲道的相位差 175
20.10 多聲道系統的聲學校準 175
20.11 電影院系統的校準 175
20.11.1 光學聲音 175
20.11.2 數字聲音 176
20.12 ITU-775揚聲器排放標準中的5.1校準 177
20.13 環繞聲論壇 177
20.14 SMPTE 178
20.15 低音管理 178
20.16 環繞聲的其他系統 178
20.17 上變換系統 178
21 標準與實踐 179
21.1 模擬磁帶,聲頻 181
21.1.1 1/4in,2軌 181
21.1.2 1/4in,或CC,4軌 181
21.1.3 預成型磁片,4軌(DIN 15.554/ISO162) 181
21.1.4 預成型磁片,6軌(Todd AO) 181
21.1.5 多軌磁帶 182
21.1.6 測試音 182
21.1.7 35mm磁片(附有齒孔) 182
21.1.8 2in,24軌 182
21.1.9 1/4in,帶Dolby SR 2軌 183
21.1.10 1/4in,2軌 183
21.1.11 1/4in,全跡,Nagra 183
21.1.12 盒式磁帶 183
21.2 模擬磁帶,視頻 183
21.2.1 視頻,2軌 183
21.2.2 說明 184
21.2.3 測試音 184
21.2.4 廣播,節目 185
21.2.5 降噪 186
21.3 數字磁帶,聲頻 187
21.3.1 EBU 187
21.3.2 CD母帶 187
21.3.3 後期制作 187
21.4 數字磁帶,視頻 188
21.5 BLITS 188
21.6 硬盤系統/基于文件的系統 189
21.7 聚乙烯母帶 189
21.7.1 模擬母帶 190
21.7.2 數字母帶 190
21.8 膠片,光學 190
21.9 膠片,數字 191
21.10 膠片轉DVD或藍光 191
21.11 衛星 191
21.12 廣播,傳輸 191
21.13 廣播,節目 192
21.13.1 ATSC文件A85:2009 192
21.13.2 EBU建議書R 128 192
21.14 互聯網 193
21.15 參考文獻 193
22 聲頻信號的疊加 195
22.1 電信號疊加,相干信號 196
22.2 電信號疊加,非相干信號 196
22.3 出于單聲道的疊加 197
22.3.1 90°疊加 197
22.3.2 90°相移通路的時間延時 197
22.4 梳狀濾波 199
谷點頻率 199
22.5 信號的聲學疊加 200
23 數字接口 203
23.1 協議 204
23.2 物理連接 204
23.3 AES3 204
23.4 字頭和V、U、C與P 205
23.5 數據幀和數據塊 206
23.6 通道狀態 206
23.6.1 狀態字節0 207
23.6.2 狀態字節1 208
23.6.3 狀態字節2 209
23.6.4 狀態字節3 210
23.6.5 狀態字節4 210
23.7 通用格式的AES3 211
23.8 雙相位調制 211
23.9 IEC 60958-3——2006民用應用 212
23.9.1 通道狀態 212
23.9.2 狀態字節0 212
23.9.3 狀態字節1 213
23.9.4 狀態字節2 213
23.10 其他接口標準 214
23.11 參考文獻 214
24 測量儀表的連接 217
24.1 模擬連接 218
24.2 電壓匹配 218
24.3 阻抗匹配 219
24.4 調音臺 219
24.5 帶加重的輸出 220
24.6 平衡/非平衡 221
24.6.1 非平衡輸出/非平衡輸入 221
24.6.2 非平衡輸出/平衡輸入 222
24.6.3 平衡輸出/非平衡輸入 222
24.6.4 平衡輸出/平衡輸入 224
24.7 通過跳線盤的連接 225
24.8 現場擴聲 225
24.9 測量儀器 225
24.10 數字連接 225
24.10.1 儀表為從屬設備 226
24.10.2 采樣率轉換器 226
24.10.3 時鐘分配 226
24.10.4 網絡化 227
24.11 揚聲器/耳機監聽 227
25 快速傅里葉變換 229
25.1 周期信號 230
25.2 FFT分析 231
25.3 數據窗函數 233
25.4 交疊 234
25.5 基于FFT的其他分析 234
25.6 逆向FFT 234
25.7 數字濾波器 235
25.8 背景 235
26 頻譜分析 237
26.1 1/1或1/3倍頻程 238
26.2 模擬或數字 240
27 其他測量系統 241
27.1 TDS 242
27.2 MLSSA/MLS 243
27.3 聲譜儀 243
27.4 瞬態分析 244
27.5 語言傳輸指數,STI 245
27.5.1 主觀尺度 247
27.5.2 RASTI 247
27.5.3 STI-PA 247
27.5.4 仿STI測量 248
27.5.5 標準 248
27.6 日志系統 249
28 測量信號 251
28.1 正弦音調音 251
28.2 猝發音 252
28.3 噪聲 252
28.4 嘀嗒發生器 252
28.5 爆破聲/爆炸聲 253
28.6 其他信號 253
29 聲級計 255
29.1 傳聲器 256
29.2 平均 256
29.3 頻率加權 256
29.4 讀取 257
29.5 輸出 257
29.6 聲級計的分類 257
29.7 分析 257
30 NR和NC曲線 259
30.1 標稱噪聲 259
30.2 噪聲標準 261
30.3 NR要求與建議 262
30.4 NC要求與建議 262
31 室內聲學測量 265
31.1 良好聲學環境的一般原則 266
31.2 Schroeder頻率 266
31.3 混響時間 268
31.4 混響時間的計算 272
31.5 吸聲體 273
31.5.1 多孔吸聲體 273
31.5.2 共振吸聲體 275
31.5.3 膜式吸聲體 275
31.6 聲音分布 276
31.7 背景噪聲 278
31.8 回聲與顫動回聲 278
31.9 早期反射 278
31.9.1 小房間的早期反射 278
31.9.2 大房間的早期反射 279
31.10 大房間的參量 279
31.10.1 D/R比 280
31.10.2 混響半徑與臨界距離 280
31.10.3 清晰度,C80、C50、C7 280
31.10.4 強度,G 281
31.11 參考文獻 281
專業術語 28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