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眾傳媒視閾下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轉型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大眾傳媒視閾下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轉型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大眾傳媒視閾下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轉型研究》從傳媒視角切入,以當代兒童文學尤其是1978年之后的兒童文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傳媒語境的形成、當代兒童文學生產機制的轉型、兒童文學生產方式和存在形式的轉變、兒童文學審美品性的嬗變和跨媒介傳播以及兒童受眾“期待視野”的轉向與重塑等問題的考察,探討大眾傳媒與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發展和轉型之間的關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后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大眾傳媒視閾下中國當代兒童文學轉型研究》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大眾傳媒與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發展、轉型之間的緊密聯系,對包括紙質傳媒、電子傳媒、網絡等新媒介在內的傳媒文化與當代兒童文學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理論探討和總結,梳理當代兒童文學史上重要的傳媒文化現象,揭示傳媒文化之于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發展與轉型的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胡麗娜,浙江金華人,1979年生。文學博士,現為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專職研究員,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傳媒文化以及比較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項,在《文藝爭鳴》、《中國出版》、《中國編輯》、《當代文壇》《中國圖書評論》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次

緒論
一 語境意識與問題意識
二 研究現狀:梳理與反思
三 研究思路、對象和方法

第一章 大眾傳媒場域下的童年與兒童文學
第一節 大眾傳媒場域的形成
一 電視、網絡的發展與兒童生活
二 當代兒童的媒介參與
第二節 域外視野:大眾傳媒與童年變遷
一 西方童年研究的媒介化趨勢
二 童年變遷中的媒介力量
第三節 本土境遇:兒童觀的世紀變遷與傳媒時代的兒童文學
一 中國兒童觀的世紀變遷
二 傳媒時代兒童文學的境遇

第二章 大眾傳媒與當代兒童文學生產機制的轉型
第一節 計劃與激情--五六十年代的傳媒與兒童文學生產機制
一 五六十年代的兒童傳媒機制--基于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的考察
二 傳媒工具論與兒童文學的教育性和工具性
三 個案啟示--兒童文藝評獎與《劉文學》
第二節 復歸與探索--紙媒黃金時代與七八十年代的兒童文學生產機制
一 紙質傳媒的黃金時代
二 文學性的復歸--以《少年文藝》為個案
三 兒童文學批評體系的構建
第三節 市場與改革一0年代末以來的兒童文學生產機制
一 傳媒體制的市場化轉向
二 市場化與兒童文學生產格局的多元化

第三章 大眾傳媒與當代兒童文學生產轉型
第一節 傳媒機構與兒童文學生產的轉型
一 “把關人理論對兒童文學生產轉型的啟示
二 傳媒機構轉型與兒童文學生產的分化
第二節 傳媒轉型與作家主體的變化
一 作家創作觀念的變化
二 網絡興起與創作主體的泛化
第三節 商業導向下的兒童文學類型化寫作:實踐與思考
一 原創兒童文學的類型化寫作實踐
二 境外類型化作品的引進和出版
三 立場與聲音:兒童文學類型化寫作的思考

第四章 媒介形態嬗變與兒童文學存在形態的轉變
第一節 兒童文學形式與內容的新變:影視網絡力量的滲透
一 媒介發展與兒童文學存在方式的變化
二 有意味的嘗試--雙媒互動與互動參與的文本方式
三 傳媒文化與兒童文學創作內容的新變
第二節 影像力量的崛起:動漫書刊與圖畫書出版
一 動漫傳播與動漫書刊
二 讀圖時代的圖畫書出版
第三節 傳媒文化與兒童文學美學特質的嬗變
一 多元作品對兒童文學概念的沖擊
二 傳媒文化與兒童文學美學新探

第五章 媒介形態變化與兒童文學的跨媒介傳播
第一節 兒童文學的跨媒介傳播
一 發生期兒童文學的傳播智慧
二 影視與兒童文學的多渠道傳播
三 兒童文學的網絡傳播
第二節 媒介融合與兒童文學整合傳播
一 《哈利·波特》整合傳播的啟示
二 國內童書傳播的新方向
第三節 新媒體背景下兒童文學的分眾傳播
一 兒童文學分眾傳播的實踐
二 新媒體背景下兒童文學分化傳播的發展

第六章 傳媒導向與兒童期待視野的重塑
第一節 受眾理論視閾中的兒童與兒童的文學參與
一 受眾理論:兒童受眾的能動性
二 兒童受眾對兒童文學的主動參與
第二節 從讀者到創作者的轉變--從自畫青春到低齡化寫作
一 低齡化寫作軌跡
二 低齡化寫作的背后:童年話語書寫與媒介的同謀合歡
第三節 兒童閱讀期待的轉變與重塑
一 兒童閱讀傾向的轉變:來自傳播理論的啟示
二 兒童閱讀傾向的轉變:來自三次全國五城市兒童閱讀情況的調查
三 兒童閱讀期待視野的重塑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一)兒童文學的電影傳播之旅
1922年上海影戲公司首次拍攝了表現六歲男童在室外頑皮戲耍情景的故事片,成為中國兒童故事片的萌芽。此后,但杜宇、鄭正秋等電影人相繼拍攝了《孤兒救祖記》、《迷途的羔羊》、《三毛流浪記》、《表》等優秀影片。兒童電影這一新的藝術形式賦予兒童文學傳播以更為豐富的傳播渠道。反顧現代兒童電影創作,改編是其內容生產的重要方式,尤其以對兒童文學的改編為主。1925年的《小朋友》電影改編自包天笑翻譯的法國兒童小說《苦兒流浪記》。現代兒童電影發展的內容資源對文學的依賴程度相當高。包括《小朋友》在內,經由文學作品改編的五部兒童電影中,有四部改編自外國兒童文學名著:《飛行鞋》根據德國童話集《羅侖》的《五月鳥》改編;《中國白雪公主》改編自德國格林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表》根據蘇聯同名兒童小說改編?。此外,家喻戶曉的兒童電影《三毛流浪記》則由陽翰笙改編自張樂平的漫畫。這種改編移植的創作方式實現了兒童文學的影像傳播,并積極推動了現代兒童電影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兒童電影重視文學改編的傳統。
當代兒童文學傳播繼承并發揚影視傳播這一傳統,通過改編的方式,兒童文學成為兒童電影創作的“源頭活水”。日漸豐富兒童文學創作與兒童電影創作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傳播的局面。秦兆陽《為孩子們祝福》、華山《雞毛信》、張天翼《羅文應的故事》、任大星《呂小鋼和他的妹妹》、白小文《劉士海爸爸的皮包》、劉真《小伙伴》、胡奇《五彩路》、徐光耀《小兵張嘎》、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李心田《閃閃紅星》、徐瑛《向陽院的故事》,還有任德耀《馬蘭花》、《小足球隊》等兒童話劇都被改編成為兒童電影。其中《小兵張嘎》、《寶葫蘆的秘密》、《閃閃紅星》、《馬蘭花》等都成為經典之作。新時期以來,《紅衣少女》、《哦,香雪》、《“下次開船”港游記》、《男生賈里》、《人之初》、《我的九月》、《花季·雨季》、《草房子》、《女生日記》、《一個都不能少》、《再見,我的1948》、《危險智能》等作品在紙質圖書傳播的同時,都通過電影的方式進入兒童視野。這些作品從紙質文本轉換為影像文本之后,依然有著不俗的藝術魅力,有些還獲得“童牛獎”、“華表獎”等重要獎項。如1990年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普萊維梯徹公司》。作家曹文軒親自擔任編劇的《草房子》被認為是能感動今天和明天小觀眾的“美麗的人性的詩篇”,獲得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兒童片獎、1999年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
總結兒童文學的電影改編,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對當下性作品的改編:如《紅衣少女》、《霹靂貝貝》、《豆蔻年華》、《哦,香雪》、《男生賈里》、《紅發卡》、《花季·雨季》、《草房子》、《足球大俠》、《危險智能》、《女生日記》、《男生日記》、《烏龜也上網》、《男生賈里新傳》等;另一類是對此前改編過的兒童文學進行再次開發,如《“下次開船”港》、《三毛從軍記》、《寶葫蘆的秘密》、《小英雄雨來》等。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已經成為兒童電影二度開發的重要對象。如張天翼的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在20世紀60年代被改編為電影,而在2007年又推出新版《寶葫蘆的秘密》。此外,《閃閃紅星》、《小兵張嘎》等也推出動畫電影版。《男生賈里》也相繼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淘氣包馬小跳》更是被改編為動畫片、動畫電影等。以上兒童電影的改編實踐,一方面說明了兒童文學是當代兒童電影創作的不可或缺的內容資源,另一方面也顯露出當代兒童電影改編中的問題所在,即兒童文學的電影之旅,尚需要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更為深入的對話和溝通,以更好地形成互惠互利的發展態勢,推動兒童文學傳播和兒童電影創作的良性發展。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