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她們的自由歷險(簡體書)
滿額折

她們的自由歷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方向真編著的《她們的自由歷險》內容介紹:那些偉大的女性作家們,以她們更敏慧的生命直覺,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神秘的大陸――賦予生命、孕育生命的領地,人類的愛欲與理性從這里閃耀出最初的亮光,這里也是所有的文化形態得以展開的根系所在。這神秘的大陸里洋溢著天然的芬芳和激情。猶如大地上的樹木和花朵,女性作家的生命與天上的日月,地上的萬物更為親密地融為一體,甚至本來就是完整的一體。女性作家的生命形態與她們的講述帶著天然的魔性――單純的詩意,美的芬芳,激情,毀滅……以及那被壓抑的渴望而散放的抑郁之風,幽暗之火。一起來翻閱《她們的自由歷險》吧!

如果說,創造是一種歷險,那么對心智、對情感、甚至對體能都極具挑 戰的寫 作,無疑是最具自由空間的精神歷險。文字,更是為女性提供了自由的創造 空 間。那些豐盈的心靈涌動著創造渴望的女性用她們的文字去歷險,不停地尋 求 又不停地否定,在無限的文字中展開她們的欲求。她們的人生也在其歷險中 放 射出炫目的光彩。 那些偉大的女性作家們,以她們更敏慧的生命直覺,引領我們進入一個 神秘 的大陸——賦予生命、孕育生命的領地,人類的愛欲與理性從這里閃耀出最 初的 亮光,這里也是所有的文化形態得以展開的根系所在。這神秘的大陸里洋溢 著 天然的芬芳和激情。猶如大地上的樹木和花朵,女性作家的生命與天上的日 月, 地上的萬物更為親密地融為一體,甚至本來就是完整的一體。女性作家的生 命 形態與她們的講述帶著天然的魔性——單純的詩意,美的芬芳,激情,毀滅 …… 以及那被壓抑的渴望而散放的抑郁之風,幽暗之火。 神秘的大陸隱喻著生命的起始、意識的起始——女性孕育生命的所在及 女 性原初的意識形態,且也是女性理性的探尋之陸,愛情的探尋之陸。孕育生 命的 女性與象征著人類之初的混沌荒蠻的意象(它們也是創世的意象):“土地 ”、“黑 暗大陸”、“大水”、“洪荒”、“黑夜”等,有著更加密切的心理聯系。 這些意象既 預示著女性隱匿而敏感的、趨向自身的感受世界的方式,預示著女性對自我 的發 現及深入開掘,也預示著探尋的代價——痛苦,迷茫,恐怖,焦灼,絕望。 黑暗的 大陸是神秘、幽暗、壓抑之境,是痛苦、焦灼、沖突的策源地和中心,是激 情、欲望、 幻想的自足的世界,又是誕生之境,死亡之境,是人的一切魔性之力——創 造之 力、破壞之力的居所。 “我要建立起我的詩歌世界……它來自于黑夜,又超越于黑夜……”中 國女 詩人翟永明《女人》中的詩句,可謂寫作女性的深切自白。詩人唐亞平的《 黑色 沼澤》里“我披散長發飛揚黑夜的征服欲望/我的欲望是無邊無際的漆黑… …/ 恐怖由此產生/夜一樣無處逃脫……”則描繪出了置于欲望與恐懼混合的、 無邊 延伸境地的女性生命直覺。而對欲望和恐懼的體驗,正是理性之光創造之光 閃 現的端倪。創造的、超越的力量何在?來自生命混朦的欲望、自我的審視, 來自 理想與情感的渴求,來自思與詩的追尋。 人正是經由了心靈的痛苦,才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感知到自我精神的存 在。 痛苦,幾乎是所有作家寫作的動力和出發點。杜拉斯說:在絕望中感知存在 ,一 切從絕望開始;茨維塔耶娃在拒絕與孤獨中確證自我;萊辛、耶利內克在凜 冽的 痛中顯現自身;阿倫特在流亡中發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赫爾塔·米勒?的 寫作 源于她對現實的恐懼——“我怕故我寫”(她一首詩的題目)……如果身體 沒有 被痛苦深深浸透,心靈沒有體驗到被痛苦緊緊攫住的緊張和恐懼,人就可能 在懵 懂中度過,就也許永遠不會省察自身及省察自我的心靈。海德格爾的“虛無 ”, 薩特的“惡心”,魯迅的“黑暗與虛空”,帕慕汗的“呼愁”等,都是與虛 無——靈魂 無所歸依的痛苦相關的體驗。對于那些不斷要求尋找人生坐標,不斷要求驗 證 和校正自身價值觀的求索者,恐懼與“虛無”是向新的存在過渡的臨界狀態 。我 想起魯迅說的“絕望之于虛無,正與希望相同”。從生命的痛苦體驗之于發 現的 意義上講,男女作家是相同的,盡管在體驗的方式上會有個體的差異和性別 的差 異。而對存在的關注和領悟,表現出一個大家的稟賦,不是所有的作家和評 論家 能進入這個領域的。 當我懷著虔敬的努力,一遍遍悉心于這本書稿選取的西方女性作家們的 著 述,循著她們提供的人文地圖,去領悟她們講述的那個時代及人物的精神風 貌, 以及作為講述者的她們的生命歷程、她們的思想脈絡和內心情感,展現在我 面前 的是人性的高貴、豐富、神秘。一旦深入這片大陸,我們就會發現任何的理 論或 者主義在這個神秘的、充滿魅力的世界面前都變得蒼白乏力,它們無法在這 片大 陸找到可以施展的空間。我想起掛一漏萬、言不盡意、盲人摸象這些中國成 語, 它們可用來形容拿理論和主義(諸如女權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解構 主義 等)來解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的尷尬情狀。雖然,本書論及的這些女性作 家 的創作多為女權主義所推崇或詮釋。然而,任何一部有深度、有涵蓋力的經 典作 品,豈能是某個主義或者流派的理論所能概括和詮釋?富有深意的作品需要 調 動全部的智慧和心性去深入理解,去感悟。我擔心自己無法駕馭紛雜的理論 ,而 稍有不慎會因理念上的簡化而使作品豐富的內涵和精髓縮水。豐滿生動、散 發 著神秘氣質的作品如被主義們的標簽縮水瘦身,無疑是可悲的命運。或許這 也 就是蘇珊·桑塔格“反對闡釋”的理由。 在這里,我嘗試這樣一種方式:以直覺的、感性的、體驗的、描述的方 式進入 文本,來談論作家的作品以及她們的人生帶給我們的啟示,以超越理性與非 理性 的對立(只有當閱讀者和評論者首先放棄了對理論及其系統的搬用,把後生 的 理論與流派暫且擱置起來,用心傾聽,文學作品才有可能顯露出真實生動的 面目 來,才有可能真正敞開向你言說)。多年來,我一直心儀這樣一種對文學藝 術的 思考與這種思相對應的評論語言。我認為,此思此言更能貼近作品,是洞察 、體 味和深入傳達作品精神的最佳方式。能真正傳達文學藝術精神的評論語言( 感 性的、直覺的、理性的結合)與那些非獨立于此領域的語言也必然有著明顯 的分 野,如同1980年代我國崛起的“朦朧詩”之于上個世紀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 的 白話詩和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居于中國大陸的主流詩歌之分野。 如何把經典的文學理論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化育在自己對作品的感悟 中, 而不使理論的生硬劃傷作品?這些年我在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一種接近文 學 本體的評論語言該是怎樣的語言?目前的這部書稿于我而言是一次探索性的 嘗 試:力圖打破自己過去的線性思維,置身于作品的“場在”中,讓智性的、 才情的、 感覺的甚至是邊緣狀態的意識調動起來,而後慢慢梳理這個“我”的感覺和 思 維。我在努力擺脫昔日的那個追求邏輯表象和所謂明晰學術姿態的我。現在 想 來,那個曾經將某種理論或某個觀點拿來對應于所論文學作品的我,多少有 些膚 淺和急進功利。與其說那時的我進入了作品,不如說首先進入了評論,這樣 構成 的視域不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也不是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而是讀者與理論 之間 的。而文學文本一旦喪失了自身的目的性存在,就可悲地淪為了評論的道具 。 本書所論的作家學人,她們激情的、創作的人生使得研究者如同置身于 五彩 繽紛的田園,你如何采集它們,如何開辟出認識它們的通道,在于你采集素 材的 眼光和方法。面對同一個作家,十個評論家會寫出十篇不同的文章或者十部 不 同的書稿來。暫且不論她們豐富的作品,僅就她們的人生,敘述的順序和方 式的 不同,就足以使她們的精神風貌顯現出相當的差異。在這里,我嘗試去除概 念的 遮蔽和流派的紛爭,而直接進入她們獨特的文本之中。回到閱讀和寫作本身 ,以 沉潛的、謙卑的心態來面對她們的作品和她們的人生,如實地記下自己進入 這塊 神秘大陸的所思所感,在我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鑒于這種考慮,本書采用 作家 論的方式,由作家的作品和她們的人生展開敘寫。目錄的編排依據所論作家 的 出生年份,由近及遠。比如,將至今活躍在當代文壇的出生于1946年的艾爾 弗 麗德·耶利內克排在目錄之首。 本書還涉獵了這些女性作家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因為愛與欲體現出一個 女 性重要的生命特質,攜帶著女性的精神密碼。劉思謙教授在她的論著《娜拉 言 說——中國現代女作家的心路紀程》的再版《後記》中講到:“進入愛情婚 姻的兩 性關系的創傷性記憶,是人類各種關系中最復雜最難破解的奧秘,也是我女 性文 學研究中最初乃至最後的難題”。與男性相比,情感生活在女性的整個生命 中占 有更大的比重,女性的愛情體驗也就更為深刻和銘心。愛情之于女性,也許 是具 體而微的、喧嘩騷動的存在,也許是機遇、奇遇、偶然、散亂、沖突、尋覓 、失落、嫉 妒、癡迷,是充滿著難以言說甚至難以歸納的情感。因此,我避免讓自己去 做刻 意的梳理,寧可采用探討的、假設的方式,而盡量不做結論性的判斷。人的 愛情 永遠流動著沖擊既定一切的欲望,它不存在表象/本質、卑微/高貴、原因/ 結果等 分壘,對于愛情的認識,我寧可回到表面哲學。如同波光、潮汐、洶涌的浪 就是大 海本身(沒有必要把大海的暗礁當作大海的真實面目,硬要從大海的深處尋 找 到一個海的本質來),愛情就是愛情本身。對于她們的愛情,我希望根據我 所獲 得的資料,盡可能簡潔地呈現出其本來形態,甚至是片段的、零碎的形態。 如果 能讓讀者從這些創造型的、充滿激情的女性的情感生活里獲得對人類的激情 及 其方式新的體認或者領悟些什么來,于我來講,也就達到了目的。 海德格爾說過,時間是存在的地平線,語言是存在的家園。活躍在20世 紀 或者當下,用語言創造著的女性作家們,她們的寫作和愛情皆趨向于新時代 的倫 理目標——將精神和身體從各種各樣的依附中解放出來。寫作與愛情,成為 她 們人生的根本支點和存在方式,同時也顯示了在20世紀女性生命新的存在。 從 這個意義上講,她們之于我們還富有先鋒的意義。 我將這部論述20世紀西方女性作家的創作和她們愛情生活的書稿定名為 《她們的自由歷險》,旨在從對寫作女性的研究來探尋女性(人類)的精神 創 舉——女性從原始的幽深處所,從混朦的意識中超拔而出顯現的生命之光和 理 性之光。 本書所選論的女作家和學人都是西方20世紀公認的重要大家,還有一些 大 家我尚未論及。比如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法蘭西學院第一位女院士 瑪 格麗特-尤瑟納爾,比如我很喜愛的德語作家內莉·薩克斯,以及我還未及 深入 閱讀的于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托尼·莫里森等。相遇,需要一定的時 機 和心境。更多的作家作品,需要我在以後的時日來潛心面對。 每一部偉大的作品,每一個創作者的生命,都顯現出奇異的精神紋理和 獨特 的精神氣質。一旦進入這個世界,你會看到奇麗的風光在前方無限延展,只 要你 還有發現的渴望,你就不忍懈怠止步。我常想,如果上帝賦我三倍的生命時 光, 我將全身心地流連于這方天地,將神秘大陸的風光盡可能地收入眼底,并由 此繼 續前行,進入一個朦朧渴望的新世界。 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目次

自序 黑暗的大陸——探秘艾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的世界 欲望的變奏:喧囂而隱秘的語言探險 誹謗的快活:黑色的太陽光芒 迷亂靈魂的多重奏——多麗絲·萊辛筆下分崩離析時代的女性 《金色筆記》:失重的自由女性 《又來了,愛情》:情欲的洶涌暗流 《影中漫步》:以女性經驗審視這個世界 殘酷的自救——牙買加·琴凱德《我母親的自傳》 “唯美”與道德考量——蘇珊·桑塔格和她的現代審美觀 “反對闡釋”:藝術審美的正本清源 揭示真相:審美中的倫理 文學創作:是激情,醒來 不可復制的智慧人生 朝著自我的行走——納丁·戈迪默的發現之索 《無人伴隨我》:從自我到自我的行走 《伯格的女兒》:被拋入的命運 《自然變異》:生命的原欲一旦卷入…… 其他:身份的迷失與追問 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及她的人物情結 《心是孤獨的措手》:宿命的寓言 《婚禮的成員》:夏季里的渴望 《傷心咖啡館之歌》:孤獨沒有出口 戲劇人生,抑或心靈的黑洞 三重世界的杜拉斯——尋找進人杜拉斯世界的眾妙之門 神秘空間的杜拉斯:源于內界的寫作 社會空間的杜拉斯:睿智、客觀、公正的發言人 私人空間的杜拉斯:從欲念展開的個人存在 自由的波伏娃——波伏娃必然的愛情和她的創作 契約愛情:自由之路的必然選擇 創作:年輕、自由的生命歷險 這樣一種愛——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的生命軌跡 愛情:因思而生,與思同在 講述:生命價值的不舍追問 一瞬的痛,無盡的痛——天才詩人茨維塔耶娃 把賭注押在俄羅斯 用身體的顫音去感受 拒絕——對于瘋狂的世界 夢想與渴望——薇拉·凱瑟創作主題溯源 拓荒:生存與夢想的先驅 成長:生命那原初的一切 激情:無處不在的人性之魔 敘事:多向的統籌與提煉 偉大男人們的女神——魅力的思者露·安德烈亞斯·薩樂美 “我們是從哪顆星球上一起掉到這里的?” “這個花園如此親切,似乎就是我成長的地方。” “用我的全部身心,向你走去……” “她具有超凡的謙虛的品質……” 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進入耶利內克的語言,就像進入了一個迷亂的世界:一簇簇、一團團怪 模 怪樣的語言火光令人目不暇接,它們煙花般四射,讓你的感官?里啪啦冒火 ; 偶爾的間歇時,還有零星的語言碎片冷不丁地冒出,仿佛是一串鞭炮鳴響之 後 零星的啪啪聲——充盈的生命欲望主曲的余韻。其文字攜帶著密集的想象, 富 有樂感的貌似詩化的語群詭譎地、徹底地顛覆著人們對作品的詩意期待—— 文 學傳統的意義、穩定的內涵、敘述的明確意向,一切的一切潰不成軍。耶利 內 克的語言屬于突發奔涌式的,它河水一般流淌,花朵一般開放,雷電一般生 成。似乎無需深思熟慮,也不用刻意經營,完全是內心力量的呈現。置身于 這 樣的語境,像是目睹火紅的罌粟花開放——艷麗的花體緩緩張開,感官的誘 惑 彌漫在眼簾和空氣中。耶利內克的語言打破了文字的常態,有時突兀,有時 惡 攻,有時逍遙,它自由到了危險的境地——不知前面已臨著怎樣的隘口和黑 色 的深淵。 這樣的語言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才能,也是最具爭議的才能。它無法憑科 學 來測定和證明,只能憑經驗和直覺來領悟;它讓人在尷尬中還原,退回到意 識 的無序狀態,不再受理性的制約和控制;它摧毀思維的邏輯路線,使意識自 由 流動。而與混沌未開的蒙昧狀態不同,對理性、規范的全面顛覆之後,是凌 于 絕頂之上的生命之輕——縱覽多重天地之界的混朦——找不到來路和歸途, 沒 有天際也沒有邊界,沒有有,也沒有無。 《法蘭克福評論》如此評價耶利內克的語言:“在當代德語文學中,眼 下 還沒有一種語言在才智上可以與它媲美和挑戰。”對傳統語言的顛覆意味著 對 傳統思維的顛覆,意味著呈現出一個新的意識空間。耶利內克的作品里,人 與 事發展的外在邏輯鏈條中斷了——思維的、情感的邏輯性被體驗的共時性描 述 所取代,它迫使你的思維和你的意識急遮轉換,不轉換就無法進入她的作品 。 因為,耶利內克呈現的是一個充滿著欲望、恐怖、暴力和荒誕的存在——被 日 常生活和理性遮蔽了的另一個世界——黑暗的大陸。弗洛伊德把女性的情欲 稱 作“黑暗的大陸”,女神學家E·M·溫德爾進一步闡釋:“對于女性來說, 性 欲往往充滿一種負罪感。女性性欲往往是一塊黑色的大陸”……從生物學意 義上的女性的被動,女性生命體驗的對應意象,以及女性情欲體驗的豐富性 隱 匿性來看,“黑色的大陸”倒是一個形象妥帖的比喻。我想起了中國當代女 詩 人翟永明的《獨白》:“我,一個狂想,充滿深淵的魅力……”“黑夜”、 “深淵”,它們常常是最具典型的女性心理意象。 在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一切的言說和審視都或多或少具有男權的立場和 視 角。它們也同樣占據了女人的心理空間,成為女人言說和觀察的方式。因此 , “黑暗的大陸”是一片被日常意識和男權意識遮蔽的大陸。它需要女人用藝 術 的直覺來傾聽它、凝視它、發掘它、捕捉它,用非常態的寫作來表現它。在 這 片黑色的大陸里,那與通常意識迥異的旋律稍縱即逝,來去無蹤,永遠不會 重 復出現。被它們牽引,危險而快意——如同進入時間隧道和人自身意識的隧 道——恐怖、刺激,懸念重重。在黑暗的大陸這個非常態的世界里,理性和 道 德的聲音翛然無跡——沒有理性的審視,沒有批判,沒有同情,沒有哀嘆。 置 身這片大陸,人突然六神無主,茫然失措,人的本性和非本性的東西暴露無 遺。有誰愿意進入這似乎是病態的黑暗王國去遭受自尊的打擊?要做到不逃 離,除非懷著極大的好奇和耐力,讓自己的心慢慢地沉下去,沉入這片暗 河——人的意識的另一重世界,才能去一步步感知它,探查它。這個黑色的 大 陸——這個荒誕和沉重的世界,與我們日常的世界及思考著、想象著的世界 同 時存在著。耶利內克用她獨特的講述將這個世界從我們理性的遮蔽中還原出 來,讓它成為人的腦海映像的一種,想抹也抹不去,不定什么時候就又會在 意 識里神秘閃現。P4-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