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歷史‧環境與邊疆: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簡體書)
滿額折

歷史‧環境與邊疆: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江田祥(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2010年11月6-9日,由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承辦的“廣西歷史地理與華南邊疆開發――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市順利召開,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臺灣及韓國等地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共130余人出席了此次學術研討會。
本次大會共收到論文摘要102篇,論文全文61篇,學者們圍繞著廣西歷史地理、歷史政區、政治地理、生態環境變遷、歷史經濟地理、歷史文化地理、考古新發現與歷史地理學等主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討,呈現出諸多精闢學術見解和最新學術動態。
一、廣西歷史地理與華南邊疆開發
該主題論文共有32篇,涉及廣西歷史地理諸多領域,其中有關廣西歷史政區地理的研究較為豐富。司徒尚紀考察了歷史時期廣西欽廉地區政區演變情況,認為政區建置興廢和隸屬關係變遷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制約作用。熊昭明以漢代合浦港考古為中心,闡述了歷史地理學與考古學的關係。陳洪波根據漢墓分佈情況與歷史文獻記載,推斷漢代合浦郡治所的確切位置,在今廣西合浦縣南流江支流西門江流經的草鞋村一帶。魯西奇考釋了廣西地區所出南朝時期九種買地券,補正了南朝始安郡、桂林郡、齊熙郡的政區變動及鄉里制度問題。周運中重新討論了漢唐間海南島建置沿革,認為蕭梁置崖州是南朝鼎盛時期國力強大的體現,梁末陳初因大陸局勢混亂無力再跨海而放棄崖州,陳朝後期與隋朝又因政權實力較強大而重建崖州。江田祥從嶺南地方土豪動向的視角,考察了隋朝嶺南西部桂州總管府及州郡政區變遷的動態過程。艾沖細緻分析了唐代嶺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演替及其屬州的變遷過程,認為這是唐代地方高層管理機構及轄區由總管府到都督府、再到節度司三個階段演變的典型縮影。郭聲波採用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手段,勾勒了唐代三百年間桂管羈縻州置廢沿革的大致過程,考證了蕃、述昆、金城、智、文、蘭、鎮寧等州的地望及轄境。任大熙梳理了唐代嶺南東四州的州縣變遷。吳宏岐、李采梅在爬梳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指出明廣州府新安縣建縣的準確時間當為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藍武分析了明代廣西土司設置與分佈的時空特點,明代廣西土司統治網絡的形成,表明了明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管理與控制明顯趨於強化。楊啟秋闡述了新桂系治桂策略及其對廣西近代地域社會的影響。
在廣西歷史城鎮地理方面。周長山以西江流域城鎮體系的早期發展為研究對象,厘清了其規模分佈與區位分佈的特點,探討了其形成與發展機制。陳隆文分析了古代梧州城址選擇的地理特點,探討了城市防洪策略、水患與西江流域城市興衰的關係。
在廣西歷史文化地理方面。範玉春分析了元明以後西南官話進入廣西中北部地區而形成的方言新格局,歸納了廣西官話具有地理分佈相對集中及流行於中上社會階層兩個特點,探討了西南官話在廣西的地理分佈特徵及其語言邊界的形成,反映了中原文化在廣西擴散的一般規律。廖國一、白愛萍探討了漢唐、宋元、明清三個時期北部灣海域在古代對外文明交往的歷史狀況及其重要作用。王元林考察了唐宋以後伏波信仰在雷州半島、海南島地區的空間擴散,揭示了海洋神靈的地域空間分佈與國家權力在地方社會建構之關係。楊天保從南方稻作文化、佛教來華、媽祖入桂、移民實邊與民族融合等視角分析了廣西南流江流域文明,認為應重新探究南流江流域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地位與意義。滕蘭花、袁麗紅分析了近代以來廣西南寧騎樓的空間分佈與形成機理,認為既是近代以來南寧城鎮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也體現了兩廣地緣文化的交融。
在廣西歷史交通、經濟地理方面。韋浩明梳理了古代桂東地區特別是賀江流域的交通系統,指出瀟賀古道體系的修築跨越了整個古代歷史進程,認為只有全面考察中原王朝經略嶺南的策略及其開發歷程,才能整體把握古代嶺南交通體系與格局。許桂靈認為明清時期西江水系交通發展,形成了廣西城鎮體系與樹枝狀空間分佈格局,廣西“無市不趨(廣)東”的經濟區域取向態勢促進了廣西社會經濟進步。
在廣西生態環境與民族關係變遷方面。以大藤峽為中心的桂中地區是明代廣西民族矛盾與民族衝突最為激烈之地,劉祥學通過對明代這一地區民族關係演變根源的全面分析,認為該地區緊張的人地關係是造成民族關係長期緊張的重要根源。鄭維寬通過分析清代外來移民的階段性特點、分佈格局及對政治環境的影響,探討了清代廣西移民開發過程的四個階段和生態環境變遷的動態關係。
在廣西歷史地理文獻與地理學史方面。馬強從中國地理認知史角度探討了唐宋時期對廣西地區的地理成就及地理認知等問題,認為唐宋時期是中國地理學對廣西地理認識史上承前啟後的里程碑階段。
在廣西歷史自然地理方面。李世傑等人以桂林市會仙岩溶濕地為例,探討了南方岩溶濕地在自然與人類相互作用下的環境演化過程。趙湘桂等人利用GIS和湖沼學沉積物方法,分析了桂林會仙濕地的古代氣候及水環境情況,提出了一些岩溶濕地生態修復的科學方法。
在廣西旅遊地理方面。費省論述了華南地方標誌花卉旅遊價值的區域差異,認為觀念、法規與政府介入方向,是影響粵、桂、閩、瓊與港澳臺地區標花文化差異的主要因素。黃松以桂西地區為典型區域,探討普適於民族地區地質公園旅遊開發佈局的研究新思路,實現特色旅遊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陸軍分析了廣西桂平旅遊地質資源類型、分佈研究及其景觀價值,對桂平旅遊地質資源進行了定性與定量的綜合評價。江日青對桂西北遊藝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提出了合理開發利用的具體途徑。
二、歷史政區、政治地理與地方行政
作為歷史地理學的傳統學問,這一主題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大會共收到25篇論文。
先秦秦漢政區地理的研究較為集中。徐少華結合歷史文獻與青銅銘文等考古資料,認為楚丹陽當塗說論據薄弱,它既不能說明楚為淮夷,周初居於東方亦難以印證楚丹陽當塗說。沈建華分析甲骨卜辭記載的“丹”、“瀼”、“曾”等楚國地名、族名,為楚國郢都從丹陽城遷徙至江漢平原提供了較清晰的研究線索。雍際春對關乎秦人早期起源地和西遷起始地的“伯益封費”地望展開深入討論,認為伯益之“費”當為季氏之“費”,即今山東費縣之費城。馬保春認為早商時期的“並”地大約在今山西省太行、呂梁二山之域;晚商至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古並國的一部分可能向東遷至今山東半島,向西遷徙至關中與隴東涇河上游一帶。楊光華從地理典籍的著述方式與刻印傳抄的視角對“武落鐘離山”地名提出新解,認為廩君巴人發源地應在清江(夷水、鹽水)流域。
關於秦郡、道、縣設置問題。周宏偉認為楚蒼梧郡置於公元前389-381年間,郡域主要為今湖南湘江流域一帶,郡治為青陽縣(今湖南湘陰青山島);秦滅楚後蒼梧郡成為秦郡,約前219年改名長沙郡,郡治移至臨湘縣(今長沙市)。章宏偉重新肯定秦有浙江郡之說,此說不僅可重啟秦郡研究與浙江省名由來的討論,還可澄清秦漢時期會稽郡、吳郡的模糊認識。凡國棟對嶽麓書院所藏秦簡“江胡郡”再作探討,認為其對應《秦始皇本紀》王翦“定荊江南地”所置之郡,此地楚時屬江東郡,即為秦“江胡郡”之前身。何慕結合岳麓秦簡與傳世文獻,通過秦政治局勢推測河間、恒山、清河三郡始置於秦統一之前、存在于秦統一之後直至楚漢之際,可能是秦三十六郡中的三個郡。史党社主要考察了秦“道”的興廢、屬性及與族群之關係等問題。朱聖鐘結合文獻考辨出秦漢中郡轄縣應為西城、旬陽、上庸、房陵、成固、南鄭、褒等七縣,西城縣為秦漢中郡郡治。
關於漢魏六朝政區地理的研究。鄭威探討了東周至秦、西漢、東漢時期東海郡屬城邑的分佈情況,分析了東海郡地區內部的城邑體系及其在兩漢時期的演變情況。毋有江通過探究北魏在秦巴山地的政區設置狀況,探討了區域特徵對王朝兼併統一及王朝政治發展進程的深遠影響。尹弘兵厘清了六朝時期三峽地區歸鄉縣、信陵縣與巴東縣的政區變遷過程。
關於西部邊疆政治地理。馬劍詳細分析了唐宋時期劍南東川(梓州路)地域結構的演變,認為政治地域結構與經濟地域結構相互作用影響並具有較大區域差異。李新貴認為唐代設置涇原節度使的根本原因,是唐肅宗、代宗時期對西北藩鎮的拉攏、排斥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王開隊分析了十三――十八世紀世紀中央王朝在雲貴川交界地區的政區設置,認為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邊緣化歷程,主要是由當時政治大環境的改變所造就的。安介生深入探討了松潘地區獨特的地理特徵及人文環境對清代這一地區政治進程的重要影響,認為“松潘之例”是清代西南邊疆地區治邊實踐的一個重要範例。張軻風以西南大區為考察中心,討論了民國時期西南與華中、華南等大區的交錯分離,解析了大區形成的分區特徵及其內涵變化。
縣級政區及縣以下區劃是歷史政區地理研究的重要內容,邊界的復原與劃分尤為重要。滿志敏在進一步建立中國歷史地理空間數據、復原歷史縣界的研究中,以1542-2001年上海青浦縣界為個例,探索了復原明清時期縣界的方法,探討了縣界復原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如何獲得比較精確的表達、歷史文獻運用三個問題。胡恒細緻梳理了清代山西裁撤清源、平順、馬邑、樂平等四縣的行政運作過程,認為政區變革中各種客觀地理因素起到何種作用,取決於主觀決策群體如何認識與考量,提出行政區劃史研究應回歸行政運作與地域社會。徐建平通過對民國時期城市型政區的南京市與江寧縣地域劃分的研究,認為看似簡單的地方行政劃分過程,實為行政強力與民間意願之互動及各種力量的大比拼。插花地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吳滔以位於蘇州府、松江府和嘉興府交界之處的章練塘鎮為例,從水利開發、政區演變、地名學等視角考察了這一插花地歸屬的歷史過程。孫冬虎細緻考釋了元大都“五十坊”問題,認為元大都坊數一誤再誤的根源,在於忽略了對《周易•繫辭上》“其用四十有九”文句的理解,而虞集很可能是元代後期部分坊名的修改者。
三、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
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是近些年歷史地理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 這一主題論文共有21篇。
在環境史學科屬性與理論方面,侯甬堅辨析了歷史地理與環境史學科之異同,認為歷史地理

作者簡介

周長山,廣西師範大學文旅學院院長

目次

唐代桂管羈縻州建置沿革論綱
廣西所出南朝買地券考釋
論唐代“嶺南五府”建制的創置與演替——兼論唐後期嶺南地域節度使司建制
南流江流域文明史的再發現
明新安縣建縣時間考
水患與西江流域古代城市變遷——以梧州城址選擇為對象的研究
明清時期廣西西江水系交通發展與城鎮分布格局的形成
再論漢唐間海南島的建置沿革
《大黃江圩兵防輿圖》繪成日期之考證
試論“地圖”、“輿地圖”和“輿圖”三詞的起源與流變
瀟賀古道及其岔道賀州段考
從出土青花瓷窺景德鎮元代商業交通
兩漢合浦郡治及始發港問題研究述評
明代廣西土司設置與分布態勢及其特征探析
論新桂系時期的煙賭娼禁政
廣西欽廉地區政區建置變遷的區域效應分析
楚丹陽當涂說辨正
秦漢中郡轄縣考
六朝時期歸鄉縣、信陵縣與巴東縣沿革考
清末以來大區范圍的交錯與分離——以“西南”為考察中心
唐宋至民國時期西南邊緣地帶城市的選址與功能研究——以甘孜一阿壩高原治所為中心
關于清代縣的裁撤的考察——以山西四縣為中心
明代雁北地區城堡的職能、選址與後世的沿用情況
遼代瑟瑟儀與北方農牧交錯帶東段中古時期的氣候變遷
黃河南徙與徐州地區地生態環境變遷研究
公元前1831年一公元1980年中國地震災害對交通影響的時空分布及其類型
論清代滇東南地區人地關系對民族關系的影響
清代廣西生態環境變遷研究
生態、交通與縣際紛爭——以清代漳河草橋的修造為中心
基于GIS和湖沼學沉積物分析方法的桂林會仙巖溶濕地的歷史演化進程分析
民國時期青海商業及城鎮的發展與布局述論
東北南部歷史中的地理因素
對《尚書》歷史地理環境真實圖景之近似還原——基于語匯學對《尚書》文本的考察
酈道元年譜補正
略論《蜀鑒》的歷史軍事地理價值
清代新疆“滿城”時空結構研究
元大都“五十坊”問題考釋
近代以來廣西南寧騎樓的空間分布與形成機理分析
從“港口一腹地研究”到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研究略論
近代黃河航運考
試論清代黔鉛的地理分布
桂西北游藝民俗的旅游運用探究
中國城市史研究:源流、現狀與前景
青藏高原的喪葬民俗
邊塞與內郡:清代民國河隴喪禮地理研究
桂平旅游地質資源的評價研究
從青州到濟南:宋至明初山東半島中心城市轉移研究
吐谷渾王都伏俟城選址斠議——兼談游牧民族建都選址的觀念
論《桂海虞衡志》的區域文化特色與環境史料價值
唐宋時期對西南地區生物地理的認識及成就
唐代涇原節度使設置原因辨證
北京豐臺地區古代園林考索
費邑通考
近世浙江婚俗的區域特征及地域差異
《歷史地理》論文的統計分析
先秦“并”地的變遷
淺論南北宋陵布局
中國近代城市地圖的新舊交替與演變歷程
官話在廣西傳播的歷史過程與分布研究
1911-1934年延川縣人地關系實況之考察
明代嶺南港口與西江交通、商貿聯系初探
西江流域城鎮體系分布空間結構的歷史學研究——以新石器時代至公元2年為考察時段
楚“陽縣”、“陽君”、“陽文君”考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地名補釋(三則)
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後記

書摘/試閱

城址周圍地勢開闊,以黃土階地、臺地地貌為主,水源也不成問題,適宜農耕。在十里河兩岸的谷地中,可供修筑如此規模的衛城的,只有大同左衛城周邊與此地,這也應該是當時城址選擇此地的原因。
高山衛城置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但在建文四年(1402),高山衛城就被調到保定府屯駐?,高山衛城的使用時間非常短暫。就本次實地考察來看,城內除北部區域有後世聚落痕跡外,城內大部分區域并無包括房基在內的使用痕跡,似可證明高山衛城并未真正在此駐屯。天順六年(1462)明廷重新在此區域修筑城堡時,并未沿用現成的衛城,而是在其東6公里的山麓坡地上修筑了周長“四里三分”(1714米)的高山城,這應該是防御體制與軍事組織發生了變遷的緣故。
(4)天城衛城
天城衛城即唐代的天成軍城,位于南洋河南岸,距鎮寧堡(今榆林口村)處的谷口直線距離為9180米。“分邊沿長六里,邊墩一十座,火路墩三十一座,內水峪口、寺兒墩極沖,通大虜。邊外麻地溝等處,酋首敖卜燕等部落駐牧。本城極沖,嘉靖二十七年,虜大舉,由此入犯,攻掠甚慘。”?
(5)陽和衛城
元代的白登縣在今陽高縣城南,白登河南岸的大白登村附近,明代將衛城修建在位于沖洪積扇前緣的今縣城位置,距離守口堡所在的谷口直線距離為8600米,其目的,應是既要保證能夠就近防御該溝谷方向的道路,又要仍位于較寬敞的平川中,以使周圍有較多的可耕之地,供軍士、余丁及其家屬等耕種。陽和衛城一樣要扼守幾個重要的南犯路線。當時主持宣大軍事的總督翁萬達認為:“陽和居宣、大中,其鐵裹門、水峪口、鵓鴿峪,非得勇將守之不可。”?如果蒙古軍隊突破此處,就可以南渡白登河,溯吾其河,而此處確有一隘口位于連綿的低山之間,越此隘口即可直通桑干河谷地。如同翁萬達所述“今有犯,必陽和志洪、蔚也”。洪即元代的弘州,也就是明代的順聖川西城,蔚也就是蔚州。所以,把守這一隘口,防止蒙古軍隊南下,沿桑干河向東侵擾宣府地區,應該也是陽和衛城的重要職能之一。
通過上面對大同左衛城、大同右衛城、高山衛城、天城衛城、陽和衛城等明初衛所城的選址與職能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正是因為都司衛所同時擔負軍事防御與管轄衛籍人口、組織農耕生產的雙重職能,所以其駐地城市都位于一塊比較寬敞的可供農業生產的平川谷地中,而且向內蒙古高原南麓的沖洪積扇帶靠攏。沿著這一沖洪積扇帶,都司衛所城市呈線狀分布,構成東西方向的聯系,也形成了沿這一地帶的交通路線。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