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傳統商理念與當代商事立法(簡體書)
滿額折

傳統商理念與當代商事立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傳統商理念與當代商事立法》分為四章,前兩章重在考察古文獻中反映出的傳統商理念。第三章則以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和西方商理念的東進為背景,探討傳統商理念西化的表現,主要從近代立法和官方文件中尋找信息。最后一章則討論我國當代商事立法問題,主要針對學者們關于法律上的商人、商事的不同觀點進行介紹和評價,從理論上對于我國未來商事立法中有關商人、商行為的內涵和外延的表述,提出了一些設想。

名人/編輯推薦

《傳統商理念與當代商事立法》由知識產權出版社。

目次

第一章 商業萌芽與傳統商理念之發源
第一節 固有商理念的萌生
一、傳說中的交換與市
二、交易的最早文字記載
三、可靠文獻記載對固有商理念的初步反映
第二節 經書對傳統商理念的詮釋
一、《周易》與商旅
二、《尚書》與遠服賈
三、《詩經》與抱布貿絲
四、《三禮》與阜通貨賄
五、《左傳》與商人賣環
六、《論語》與百工居肆
第三節 諸子百家商理念探微
一、《孟子》與賤大夫
二、《管子》與官商、末業
三、《韓非子》與五蠹
四、《荀子》與四民分業
五、《晏子》與官僚近市
六、《商子》與六虱
第四節 工商食官與商理念
一、工商食官的史料依據及制度化解釋質疑
二、工商食官制度論的法理障礙
三、工商食官對商理念的影響
第五節 《周禮》中的商理念及商事規制理念
一、《周禮》中的商理念
二、《周禮》中的商事規制理念
三、《周禮》對商事立法的啟示
第二章 商事的拓展與傳統商理念的漸變
第一節 《史記》——傳統商理念的轉折點
一、《貨殖列傳》中的商人
二、“抑商”政策所抑之“商”
三、《史記》中的商事
四、傳統商理念漸變的原因
第二節 官營經濟與商事觀念的變化
一、禁榷與特許經營
二、均輸平準與運輸業
三、市舶與外貿代理
四、官牙與中間商
五、官營經濟與票據交易
第三節 經商資格與商人觀念的變化
一、成丁與商事能力
二、家長制與子女商事能力
三、古代婦女的商事能力
四、官員經商的限制
五、異族人的經商資格
第四節 中古時代文學作品中的商理念
一、漢賦中的交易與市場
二、漢魏六朝小說記述的商人類型
三、唐詩中的商人
四、明清小說中的商人、商事
第三章 商理念的西化與近代商事立法
第一節 西方法律上的商人與商事
一、中世紀商法上的“商”
一、傳統商法上的商人
三、傳統商法上的商事活動
第二節 近代思想家對西方商理念的引入
一、鄭觀應《商戰》之“商”
一、薛福成《商政》之“商”
三、陳熾《商書》之“商”
四、馬建忠《富民說》中之“商”
五、康有為《雜陳商務折》中之“商”
第三節 近代商事立法貫穿的商理念
一、清末《商人通例》界定的“商人”
一、民國北京政府《商人通例》中的商人
三、民國北京政府《商事條例》中的商事行為
四、民國南京政府時期的商事立法中的商事
第四章 商理念與當代商事立法的思考
第一節 商事立法模式的選擇
一、對商事通則的一般認識
一、《深圳經濟特區商事條例》結構之檢討
三、對幾種商事通則理論設計的評析
四、商事通則結構安排的建議
第二節 商人觀念與商人法
一、商人概念的學術觀點梳理
一、學者認識上的異同
三、本書的觀點
第三節 商行為觀念與商行為法
一、商行為概念的學術觀點梳理
二、學者認識上的差異
三、本書的觀點
附錄1 《商事條例》(1914年,草案)
附錄2 《商事條例施行細則》(1914年,草案)
附錄3 《商業登記法》(1937年6月28日國民政府公布)
附錄4 《商業登記法施行細則》(1938年5月19日經濟部公布)
附錄5 《民商法劃一提案審查報告書》(節選)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所以,馬克思認為私有制是市場出現的前提,用“自己”的東西與別人的東西(貨幣)進行交換,這種交換形成規模就是市場。恩格斯也說,“業已出現的對畜群和奢侈品的私人占有,引起了單個人之間的交換,使產品變成了商品”。列寧與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并不同,列寧指出:“遺產制度以私有制為前提,而私有制則是隨著交換的出現而產生的。已經處在萌芽狀態的社會勞動的專業化和產品在市場的出賣是私有制的基礎”。即先有交換與市場,后有私有制。或許這樣理解導師們的觀點難免斷章取義。總之,不管誰為基礎,他們認為市場與私有制有著緊密的聯系。商業應該包括所有交換行為,但沒有市場的交換不能稱為商業。
國內學者對于商業起源的考察,之所以眾說紛紜,乃是將市場外的交換也作為考察對象所致。目前有幾種看法值得分析。第一種觀點認為,西周初年的殷商遺民最早從事了商業活動。《尚書?酒誥》中的“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便是依據。第二種觀點認為,春秋末期,才有了商業。《史記?貨殖列傳》中的“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即經商者始于白圭(前463~前385年),沒有商人當然不能稱有商業。第三種觀點認為,殷商初年有了商業,殷商祖先王亥就是商人的鼻祖。《世本》載:“胲作服牛”,“賓于有易而淫焉”,“胲”即商湯的七世祖王亥。甲骨文稱為高祖亥、高祖王亥。第四種觀點認為,商業自傳說中的五帝時期就已經存在。《易?系辭下》云:“庖犧氏沒,神農氏作,列廛于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世本》記載“祝融作市”。《呂氏春秋?四月》也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注》云:“祝融,領項氏后,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易?系辭下》說黃帝時“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淮南子?齊俗訓》亦云:“堯之治天下也……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地宜其事,事育其械,用宜其人;澤皋織網,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其所無,以所工易其所拙。”《史記?五帝本紀》說舜在受禪之前曾“耕于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而至禹,《史記?夏本紀》載,禹在治理洪水時,有地方由于水患,“食少”,禹便“調有余補不足”,解決民食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