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何香凝傳(簡體書)
滿額折

何香凝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何香凝傳》她是二十世紀傑出的革命家,又是二十世紀傑出的畫家。她的一生跨越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漫長歲月,跌宕起伏、華彩絢爛。她的一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作者簡介

尚明軒,男,1921年生,河南許昌人。先後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研究生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榮譽理事及其研究中心顧問、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惠州廖仲愷何香凝研究會名譽會長等。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和孫中山、宋慶齡等人物的研究。主要論著有:《孫中山傳》(有日、韓、蒙、維吾爾、哈薩克等文譯本)、《廖仲愷傳》、《宋慶齡傳》(合著)、《何香凝傳》、《孫中山與國民黨左派研究》、《孫中山及辛亥人物論叢》、《民國之父孫中山》、《中華歷史名人孫中山》、《革命烈士廖仲愷》、《宋慶齡的後半生》等書:主編有《孫中山的歷程》、《孫中山全集》(第二、三、四卷)、《雙清文集》、《孫中山年譜》、《孫中山生平事業追憶錄》、《宋慶齡年譜》和《宋慶齡年譜長編》(上下卷)等十餘部書;在國內外發表史學論文百餘篇。目前,除從事主編的《孫中山全集》(十二卷)外,仍繼續在所研究的學術領域進行探究和著述。

名人/編輯推薦

她是二十世紀杰出的革命家,又是二十世紀杰出的畫家。
她的一生跨越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漫長歲月,跌宕起伏、華彩絢爛。
她的一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
《何香凝傳》是記述何香凝一生革命活動和思想發展的學術性著作,期望能通過對具體歷史事件的考述,揭示傳主的歷史業績及其思想接受中國革命轉變的發展歷程。作者尚明軒試著用生動活潑的筆墨描繪歷史,力求深入淺出,風格平易,得到讀者的首肯。本書承鄧穎超同志親筆題簽書名,現謹借本書的出版,表示對她的深切懷念。

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多年的歷史旅程中,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并肩奮斗是一個顯著的特點。無論為中國革命犧牲的烈士或是為新中國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開拓者中間,不只是有共產黨人,還有許多黨外的朋友。可以這樣說,要寫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如果忽略或缺少這個重要內容,這部歷史就將是不完備的,難以反映事實的全貌。
中國共產黨人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親密關系,這在世界政黨史上并不多見。為什么它能在20世紀的中國出現?這決不是任何人可以單憑自己的意志隨心所欲地制造出來的。它的原因,需要從中國近代的實際國情中去尋找。
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苦難實在太深重了。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便一步步淪落成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任人擺布,曾經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的中國人被視為劣等民族。山河破碎,人民掙扎在生死線上。這一切自然深深地刺痛著每個愛國者的心。比何香凝早一年到日本留學的魯迅曾寫道:“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黯故園,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抒寫出了那一代愛國青年的滿腔悲憤。
但中國人面對的敵對勢力是十分強大的:不但有本國的封建勢力,而且有帝國主義勢力。推倒他們,必須經過長時期的艱難而殘酷的斗爭。這一個基本事實決定了:第一,一切愛國者必須聯合起來,萬眾一心,共同奮斗,才能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少數人的孤琿奮斗或分散的各自為戰,都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第二,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帶領人們振興中華,誰就能得到全國絕大多數人的擁護。事實證明,只有具有科學遠見并且同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大眾有血肉聯系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擔當起這個光榮的使命。這兩點合起來,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這個重要歷史現象形成的由來。
何香凝一生走過的道路,正是前面所說的這段歷史的有力見證。
何香凝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富商家庭,少年時代就有著強烈的愛國心和反抗精神。她和廖仲愷結婚後到日本留學,很快就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廖仲愷回國從事秘密革命活動時,何香凝寫了一首詩贈給他:“國仇未復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取中華史上名。”她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愛國激情,和當時同在日本的魯迅的那首詩何等相似。這以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取得過巨大的成功,也遭受過嚴重的挫折,她和廖仲愷始終追隨孫中山,不屈不撓地進行斗爭,從來不曾向黑暗勢力屈服過。當孫中山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她和廖仲愷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大革命洪流中做出突出的貢獻,廖仲愷并為此獻出自己的生命。
大革命失敗後,痛苦中的何香凝經歷過一段短暫的苦悶和彷徨,很快就堅強起來。她曾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寫道:“紫金山上中山月,照著中華烈士血。烈士之血為誰流?如斯代價空磨滅。”在仿佛漫漫長夜的險惡環境中,她同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緊緊地站在一起,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地仗義執言,為抗日救亡和保障民權奔走呼號。經過長期的實際斗爭,她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并從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她一直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高舉愛國民主的旗幟,同反動勢力頑強抗爭。她以自己的巨大聲望,團結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創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誕生時,何香凝已過了古稀之年。但她不顧年邁體衰,繼續為她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祖國的團結統一和繁榮富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生活在近代中國這樣一個大變動的年代,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要能跟隨著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不斷進步,對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像何香凝這樣一位杰出女性,自然應該有一部比較詳盡的傳記留存下來,借以緬懷前輩,激勵後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應盡的責任。但它的難度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何香凝出生在19世紀70年代,逝世時已是20世紀70年代,她一生經歷了眾多重大而復雜的政治事件,有些時期關于她個人的歷史資料又相當缺乏。這些困難,很容易使人望而卻步,不敢貿然動筆。
尚明軒同志具有寫好這部傳記的許多有利條件:最近十多年來,他先後撰寫并出版過孫中山、宋慶齡、廖仲愷這些同何香凝關系特別親密的人物傳記(其中《宋慶齡傳》是他和唐寶林同志合寫的)。他和余炎光同志一起,經過長期的精心搜羅,編輯出版了何香凝和廖仲愷的文集《雙清文集》,收入兩人的文章、講話、函電863篇,共130多萬字。他還出版了一部《孫中山與國民黨左派研究》的學術專著。這些,為他撰寫何香凝的傳記做了扎實的準備。
但作者并沒有以此為滿足。為了寫好這部傳記,他又盡力搜集有關的新資料,其中最珍貴的是何香凝本人在1962年8月30日到9月5日敘述自己一生經歷的《談話錄》和她女兒廖夢醒所編的《何香凝大事紀年》。這兩部難得的第一手資料,都是未刊稿,許多以往沒有弄清的問題在這里得到了解決。作者還廣泛發掘同何香凝重要活動直接有關的檔案和報刊資料,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廣西日報》(昭平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聯合代表大會籌委會記錄正本和代表大會記錄簿原件等。讀完這部傳記的稿本後,我深感增加了不少知識,也增進了對何香凝這位老人的了解和尊敬。
更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對何香凝一生中有過的短暫曲折的處理。在大革命失敗後,何香凝曾對汪精衛存有幻想,支持過“分共”。這是事實,但時間很短。在現實生活的教育下,她很快就拋棄了這種幻想,重新走上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的道路。對這樣的事實,作者并沒有回避,而是據實直書,給以適當的說明。我認為這種態度是很對的。歷史工作者總得尊重事實,把客觀歷史事實作為自己研究的出發點。其實,從何香凝同國民黨有著那樣深那樣久的歷史關系來說,當面對變化莫測的政治風云時,她一度有過困惑和彷徨是不難理解的。對她的一生應當如何評價,已經由她一生的經歷作出了回答。對這樣一位具有特殊經歷和特殊地位的國民黨元老人士,我們完全沒有理由過分地苛責她為什么在當時會有過短暫的搖擺,倒是應該更多地欽佩她在經歷了短時間的困惑和彷徨後,那么快就斷然決然地作出正確的選擇,在極端艱難而復雜的環境中頑強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再也沒有回過頭。這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這本書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敘事文筆流暢。作者心中考慮到的閱讀對象,不僅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專門研究工作者,還有廣大的愿意了解這一段歷史的讀者。對這部分讀者,本書也是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的。
寫下這些,只是自己的一點讀後感,承尚明軒同志的好意,就把它勉強算作本書的序言了。
金沖及
1993年7月

目次

序言自序新版說明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1878-1902年)第一節 家世述略第二節 頑強反抗封建束縛第三節 同廖仲愷的“天足緣第四節 毀家出國第二章 尋求救國真理,獻身推翻清朝的革命事業(1903-1911年)第五節 留學東瀛第六節 開山之作:《敬告我同胞姐妹》第七節 追隨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第八節 夢醒、承志降臨人間第九節 終身難忘的益友第十節 在辛亥革命洪流中第三章 辛亥革命後十年間(1912-1922年)第十一節 參加捍衛共和的倒袁運動第十二節 為重締共和的“護法運動”奔走第十三節 冒死探尋羊城蒙難的領袖孫中山第十四節 虎口營救親人廖仲愷第四章 力促國共首次合作,推進國民革命運動(1922-1927年)第十五節 協助改組國民黨第十六節 三大革命政策的忠誠衛士第十七節 勞動婦女運動的先驅第十八節 孫中山遺囑的見證人第十九節 目擊親人廖仲愷被害第二十節 “哀思惟奮酬君願第五章 在艱險征途中奮進(1927-1937年)第二十一節 對汪精衛幻想的破滅第二十二節 在異國的艱辛流浪生活第二十三節 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第二十四節 營救廖承志第二十五節 參與營救“七君子第二十六節 力促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第六章 投身抗日民族解放鬥爭(1937-1945年)第二十七節 抗戰初期的戰鬥第二十八節 怒斥汪精衛第二十九節 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第三十節 香港脫險第三十一節 流亡廣西第七章 從事愛國民主運動,迎接新中國的誕生(1945-1949年)第三十二節 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第三十三節 發起組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三十四節 參與締建新中國……第八章 為社會主義祖國奮鬥不息(1949-1972年)

書摘/試閱

何香凝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重要領導人。她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省南海縣棉村(今劃歸廣州市芳村區東激鎮海南村)人。
棉村位于繁花似錦、萬木崢嶸的花埭(位于廣州市西郊)附近,全村被高聳入云的木棉樹簇擁著。這種被廣東人民譽為“英雄樹”的木棉,古稱史侯花,又名攀枝花。它樹身特別高大,一般身高有數丈,枝干矯健如龍。當仲春至孟夏的開花時節,滿樹怒放著六瓣向上、黃色花蕊的大紅花,紅灼灼、厚樸樸的朵朵繁花,閃著火紅的光彩,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高撐半天,似懸在天空。其景況真如明末廣東詩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所贊詠的“望之如億萬花鐙,燒空盡赤”,壯麗異常,煞是好看。
何香凝的父親何載,字炳桓,是一個破落商人的兒子。何載的父親出身于小農民家庭,從祖輩起就世世代代生活在棉村,後來他轉到著名的佛山鎮經營商業,全家僅僅是個小康水平而已。清廷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使得經濟凋敝、商業蕭條。他的生意入不敷出,家境日益窘困,瀕臨破產。為了擺脫困境,他便另外尋找出路,讓兒子到建埠不久的香港開設了一個規模不大的雜貨店鋪,希圖借以重整家業,改換門庭。
香港是位于我國廣東省珠江口外的一個海島,歷史上曾被稱為“香江”、“香海”、“香島”或“香洲”,原屬廣東省東莞縣。清朝從東莞縣析置了一個新安縣,遂改隸新安(後又改稱寶安,即今深圳市),歸九龍司管轄。這個面積(包括附近小島)為75.6平方公里的島上,山巒起伏,風景幽美。自18世紀以來,它是所有外洋船只往來中國廣東和沿海各省交通所必經之地,由于港闊水深、氣候溫和、交通便利,于是成為世界上優良的天然海港之一,也是中國南部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和海軍基地。它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素有“東方明珠”的美稱。
這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的海島,到19世紀40年代發生了變化。
那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極端腐朽,窮兇極惡的英國侵略者為維護對中國的非法鴉片貿易,遠涉重洋,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昏庸無能的清王朝在鴉片戰爭失敗的威迫下屈辱求和,于18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由于江寧又稱白下、白門,當時中英兩國簽訂的這一條約,中國名日《白門和約》或《萬年和約》,歐洲人依習慣稱之日《南京條約》)。依據這個條約的第三條,把早在1841年1月就被英國人武裝占據的香港島“正式”割讓給英國。從此,香港便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了。幾年後,貪得無厭的英國侵略者得寸進尺,依據另一個不平等條約——1860年的《中英北京條約》(即《續增條約》),又強占了香港島對岸的九龍司地方(即目前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再後,在1898年6月9日,英國又利用甲午中日戰後清朝的極度屈辱地位,締結《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九龍半島地區及附近的二百三十五個島嶼和礁島以及大鵬灣、深圳灣水域(這一地區後來稱為“新界”),租借期九十九年。這三部分,總面積約為1092平方公里,就是當時被英國侵占的香港地區。
自從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後,中國一蹶不振,政治和經濟如同戴上了一副鐐銬,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遭受封建主義和外國侵略者的雙重壓迫。但是,中國人民包括香港同胞始終不接受英國強迫訂立的辱國條約,沒有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永久主權,并為維護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長期以來一直進行著反侵占的斗爭。可以欣慰的是,這一涉及國與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我國政府同英國政府的談判得以合理解決。根據1984年12月19日中英雙方領導人在北京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規定,香港已于1997年7月1日重新回歸祖國懷抱。至此,香港作為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歷經百年滄桑後,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我國百余年來半殖民地屈辱歷史的最後陳跡,隨之蕩滌而去,壓在炎黃子孫心頭上的這一恥辱也得到徹底雪洗。
早在香港島被割讓的前一年(1860年)6月,英殖民主義者已宣布香港為自由港,任命官員、港長管理一切。在被割讓的翌年4月,就正式成立了香港政府,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又譯作碎旬乍)為首任香港總督兼統帥,并開始了建埠工作。香港開埠後的“建設”和日趨“繁榮”,自然地為一些商人開辟了一條財源。當時,有些人是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離鄉,流落到香港尋找生路;而更多的則是為了尋找金錢,實現發家的美夢,才趨之若鶩地奔向這一侵略者統治下的海港的。P1-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