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先秦文藝思想史(簡體書)
滿額折

先秦文藝思想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0 元
定價
:NT$ 720 元
優惠價
8762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於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於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複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複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作者簡介

李春青,男,北京市人,生於1955年9月,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專職研究員,文學院文藝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外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會理事。有著作多種。目前主要從事文學基本理論、中國古代儒家文化與古代詩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先秦文藝思想史(上下)》由李春青主編。先秦時期毫無疑問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相應的文藝思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哲學史、學術思想史的源頭在此,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藝術發展史、文藝思想史的源頭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藝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自不待言。然而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卻真是一個極為難啃的骨頭。其難度不僅來自于文字資料的匱乏(特別是商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更在于文藝思想言說的含混、模糊以及其文化內涵的復雜性。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紛繁復雜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與闡釋,從而對此期文藝思想從萌芽到成熟、從雜亂到有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目次

上冊緒論:對象與方法第一編 史前時代的審美現象第一章 彩陶時代的審美現象第一節 裴李崗的先聲第二節 絢麗的彩陶世界第二章 宗教現象中的審美第一節 大汶口文化——禮敬朝陽第二節 紅山文化——祭壇、女神和玉龍第三節 遠古的龍第四節 龍山時代——黑陶與鼉鼓第三章 神鳥與玉器第一節 河姆渡文化——古老的“丹鳳朝陽”第二節 良渚文化——神秘的玉器第三節 遠古審美現象中的民族特徵第四章 “饕餮”的內涵及其興衰第一節 饕餮——精神的痙攣與扭曲第二節 “饕餮”的被取代和“竊取”化第五章 三星堆文化及其藝術精神第一節 三星堆文化遺存第二節 三星堆遺址與古蜀文明第三節 瑰麗之美與超越精神第二編 神話傳說中的藝術精神第六章 先秦神話傳說研究的一些關鍵問題第一節 中國“神話”語源的生成與來源第二節 “神話”內涵的探討與界定第三節 先秦神話傳說的生與死第七章 遠古神話世界的原始思維與藝術啟示第一節 盤古與混沌神話的思想關聯第二節 遠古神話世界中的原始思維與神話產生的意義第三節 原始藝術的精神呈現第八章 帝系神話傳說的產生及文化意義第一節 絕地天通第二節 從巫到帝第三節 “五帝傳說”的世界第三編 禮樂制度與藝術精神第九章 商周禮樂文化概覽第一節 多元起源說—禮樂文化的起源第二節 從娛神、敬鬼到重人——先秦禮樂文化的演變第三節 殷人尚聲——商代以樂為治的禮樂文化第四節 宗法制與周人制禮作樂——周代禮樂文化的鼎盛第五節 周代禮樂文化和中國早期藝術精神的關係第十章 周代禮樂文化中表現出的藝術追求第一節 感於物而動——藝術是心靈化的表現第二節 樂者,德之華也——藝德合化的藝術追求第十一章 周代禮樂文化中的藝術創作第一節 質野情濃——西周初期的藝術創作第二節 情理相濟——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後期的藝術創作(上)第三節 美善相樂——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後期的藝術創作(下)第四節 趨情致美——春秋末期至戰國末葉的藝術創作第十二章 周代禮樂文化中的藝術風格第一節 神秘、猙獰之美——西周初期的藝術風格第二節 中和之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後期的藝術風格(上)第三節 素樸之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後期的藝術風格(下)第四節 清新、絢麗之美——春秋末期至戰國末葉的藝術風格第十三章 周代禮樂文化中的藝術表現第一節 祭祀與象徵第二節 象徵性藝術的表現第十四章 周代禮樂文化中的中國早期藝術精神對後世的影響··第一節 周代禮樂文化對於中國文化偉大的奠基作用第二節 舞意天道兼——儒家象徵藝術觀第三節 現實主義藝術精神與藝術政治化、政治藝術化第四節 藝政合化與文學藝術家的雙重人格第四編 貴族生活方式與藝術精神第十五章 周代貴族的生活方式及其藝術精神第一節 周代貴族地位的確立與藝術精神的形成第二節 肅雍和鳴的禮樂儀式與雍容典雅的貴族生活藝術..第三節 周代貴族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精神第四節 周代貴族教育與貴族藝術氣質的養成下冊第十六章 蘊涵在器物中的審美追求第一節 周代貴族的服飾審美第二節 禮器的審美價值第三節 晶瑩剔透的玉世界第四節 樂器——靜靜地訴說第五節 車馬和旗的紋飾第六節 席以及其他器物中的審美蘊涵第十七章 從《詩經》看貴族生活方式及其審美追求第一節 儀式化生活方式的詩意書寫第二節 情意綿綿的貴族日常生活畫卷第三節 《詩經》中的審美對象及貴族的審美趣味第四節 興與周代貴族的生活方式第十八章 儀式化生活方式的衰微與貴族藝術精神的嬗變.第一節 春秋時期貴族生活方式發生演變的文化背景第二節 禮儀化生活方式的維持與衰微第十九章 等級禮制的危機與春秋時期貴族的審美活動第一節 僭越等級審美第二節 等級禮制之外的審美活動第三節 等級禮制的衰落與器物價值的變遷第四節 春秋時期美學理論的萌芽第二十章 貴族的沒落與世俗藝術精神的興起第一節 貴族精神和貴族文化的衰亡第二節 貴族藝術的衰亡和新的審美趣味的出現第五編 儒家文藝思想第二十一章 從禮樂文化到儒家學說第一節 禮樂文化的形態與功能第二節 儒家學說形成的邏輯軌跡第三節 儒家對“禮樂文化”的改造第二十二章 “詩言志”與“賦詩”、“引詩”的文化意蘊第一節 “詩言志”的含義與意義第二節 “賦詩”、“引詩”的文化意蘊第二十三章 孔子的文藝思想第一節 孔子人格理想的詩性意味第二節 孔子話語系統中的“文”與“藝”第三節 孔子的詩歌功能論第二十四章 孟子的文藝思想第一節 孟子對儒家學說的發展第二節 孟子的引詩與解詩第三節 “詩亡然後《春秋》作”說的文化蘊涵第二十五章 荀子的文藝思想第一節 荀子思想與孔、孟之異同第二節 荀子對詩歌功能的理解-第三節 荀子的音樂理論第四節 附論:《呂氏春秋》中的文藝思想第六編 楚文化及其藝術精神第二十六章 楚地的族群構成及其文明形態第一節 楚族作為核心族群促進地域文明的發展第二節 地緣共生族群對楚地文明的貢獻第三節 歸服于楚的族群對楚地文化的意義第二十七章 楚地政治方式中的文化包融和衝突第一節 楚人的文化心態與政治方式第二節 楚地政治方式的文化內涵第二十八章 楚地儀式的世俗情懷和超越精神第一節 楚地的儀式文化第二節 楚地儀式與楚人的感情世界第三節 銅鼓文化與南方民族的儀式第二十九章 繪畫、雕刻、工藝中的自我和世界第一節 繪畫第二節 雕刻第三節 工藝第三十章 楚辭的產生及其文學功用第一節 《離騷》:借儀式書寫“心靈史詩”第二節 《九歌》——作祭歌以寄心曲第三節 《招魂》——儀式歌辭的詩意昇華第三十一章 楚辭文化及其藝術精神第一節 楚辭中的文化認同和衝突第二節 楚辭中的個體精神第三節 楚辭藝術精神的內涵第七編 老莊的藝術精神第三十二章 通於藝術精神的老莊之“道”第一節 老莊之“道”與藝術精神第二節 通於藝術精神的老子之“道”第三節 莊子的人生一藝術哲學——純藝術精神之根第三十三章 言意、虛實之辨與藝術的空白第一節 老莊言意論辨析第二節 言意與有無、虛實第三節 言外之意與藝術空白第四節 言、象、意與中國詩畫藝術第五節 莊子的傳道之“言”第三十四章 “虛靜”與中國古代藝術創作心理學第一節 從“神妙化境”的技藝創造說起第二節 道家的“虛靜”觀與中國藝術創作心理學第三節 《莊子》中談藝寓言的特殊意義第三十五章 道家的複歸意識與中國文學退化史觀第一節 “樸散為器”與老莊的“歷史哲學”第二節 道家哲學的複歸意識第三節 道家複歸意識的美學意蘊第四節 中國文藝的退化史觀及其道家影響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2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