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滿額折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38 元
定價
:NT$ 828 元
優惠價
8772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是一本系統論述高爾夫規劃設計原理與建造養護技藝的科學技術類圖書。全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概述高爾夫發展歷史背景的基礎上,主要介紹了高爾夫球場的美學及愉悅特性和球場設計師的專業素養要求;第二部分全面介紹了高爾夫球場的規劃與設計原理問題,具體包括毗鄰房地產規劃、高爾夫的環境效應、球場設計準則、球場設計步驟、障礙物設計、球洞設計、核心區域設計、排水系統設計、灌溉系統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第三部分較為詳細地闡述了高爾夫球場建造的許可和監理、項目融資、工程招標、建造程序、核心區域建造、草種選擇、植草與成坪以及球場改良等內容。《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適合於高爾夫球場建築學、園林景觀學、草坪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高爾夫管理等專業的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作為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建造及養護等相關領域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名人/編輯推薦

《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適合于高爾夫球場建筑學、園林景觀學、草坪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及高爾夫管理等專業的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也可作為高爾夫球場規劃、設計、建造及養護等相關領域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次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 設計建造原理
第1章 概論
1.1 球場發展史
1.2 設計理論演變
1.3 相關領域發展
1.4 區域性發展
1.5 文獻資料
第2章 球場美學及愉悅特性
2.1 視覺變化過程
2.2 視覺信息識別
2.3 美麗之源
2.4 醜陋之源
2.5 快樂層次
2.6 判讀信息
2.7 高爾夫的愉悅過程
第3章 設計師的專業素養
3.1 行業要求
3.2 知識及技能
3.3 職業道德
3.4 設計師與高爾夫的關係
3.5 設計師的職責

第二部分 規劃與設計
第4章 高爾夫球場規劃
4.1 球場類型
4.2 項目定位
4.3 選址分析
4.4 佈局規劃
4.5 規劃設計資料
第5章 高爾夫毗鄰房地產規劃
5.1 高爾夫球場與毗鄰房地產的關係
5.2 高爾夫房地產規劃程序
5.3 球洞與住宅的融合
5.4 住宅區規劃
第6章 高爾夫的環境效應
6.1 球場環境規劃
6.2 科學事實
6.3 在廢棄土地上建造高爾夫球場
第7章 球場設計準則
7.1 安全性
7.2 靈活性
7.3 難易性
7.4 公正性
7.5 節奏性
7.6 流暢性
7.7 平衡性
7.8 實用性
7.9 觀賞性
7.10 競賽性
7.11 和諧性
第8章 球場設計步驟
8.1 感悟選址
8.2 分析排水方式
8.3 確定環境資源區
8.4 框架設計
8.5 充實設計
第9章 障礙物設計
9.1 長草區
9.2 非草坪植被
9.3 坡度
9.4 山丘
9.5 凹地和草坑
9.6 沙坑
9.7 石材
9.8 建築物
9.9 樹木
9.10 水域
9.11 其他障礙物
第10章 球洞設計
10.1 框架設計
10.2 拓展設計
10.3 充實設計
10.4 實踐因素
10.5 擊球價值
10.6 球洞設計中的象徵性
第11章 核心區域設計
11.1 球洞區設計
11.2 發球台設計
11.3 球道設計
第12章 排水系統設計
12.1 地表排水
12.2 地下排水
12.3 空氣排水
第13章 灌溉系統設計
13.1 噴頭
13.2 泵站
13.3 管材
13.4 控制系統
13.5 水源
13.6 節水途徑及植物需求
13.7 噴灌施肥
第14章 計算機輔助設計
14.1 早期計算機應用
14.2 數字化選址
14.3 框架設計
14.4 標高和坡度
14.5 預審設計
14.6 核對土石工程量
14.7 繪圖選擇
14.8 計算機最新應用
14.9 計算機設計的特殊步驟

第三部分 建造與改良
第15章 許可和監理
15.1 項目起步
15.2 項目團隊
15.3 項目進展
15.4 從許可到建造的轉變
15.5 現有設施中的小項目
第16章 項目融資
16.1 預算及其控制
16.2 融資類型
16.3 融資要求
16.4 經濟可行性研究
16.5 商業計劃
第17章 工程招標
17.1 基本圖紙
17.2 詳細圖紙
17.3 工程說明書
17.4 工程招標
17.5 合同形式及分項
17.6 付款與進度
第18章 建造程序
18.1 開工準備
18.2 侵蝕和沉積控制
18.3 標樁及清場
18.4 選擇性疏伐
18.5 主排水管道
18.6 土方工程及粗造型
18.7 細造型及鋪表土
18.8 池塘建造
18.9 球場建築物
18.10 肥料種子和改良劑
18.11 球場養護師在建造期的職責
第19章 核心區域建造
19.1 發球台建造
19.2 球洞區建造
19.3 沙坑建造
第20章 草種選擇
20.1 常規適應性因素
20.2 種和品種適應性因素
20.3 球員喜好因素
20.4 寒溫帶草坪草選擇
20.5 過渡帶草坪草選擇
20.6 暖溫帶草坪草選擇
20.7 熱帶草坪草的選擇
20.8 選種資料
第21章 植草及成坪
21.1 苗床準備
21.2 草坪建植
21.3 成坪管理
第22章 球場改良
22.1 改良要素
22.2 改良計劃
22.3 選擇設計師
22.4 造型分析
22.5 改良提案
22.6 概念圖與施工圖
22.7 球場養護師的職責
22.8 修復
22.9 施工管理
參考文獻
附錄1 常用計量單位
附錄2 設計書及工程量表
附錄3 球場常用植物名錄
附錄4 英漢專業術語·

書摘/試閱

第1章 概 論
對于什么是高爾夫球場,什么是高爾夫球場建筑學,高爾夫球場設計師Hurdzan作出過精辟論述。
一般而言,一座高爾夫球場是指坐落在一片土地上的具有特定安排的球洞和明確設計了起點及終點的建筑物。起點是位于發球臺上的發球區,終點是球洞區(常稱為果嶺)上直徑為108mm的洞杯。任何滿足上述最低標準的設施都可以被稱為高爾夫球場,不管它是以水泥、木材和墊子制作的迷你型高爾夫球場,還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完美修飾的、有草有樹有水的自然型高爾夫球場。
高爾夫球場設計是對這些起點及終點的一種安排。在安排這些端點的過程中,如果景觀沒有被修飾或者改變,那么只不過是“規劃”球場,如在1800年之前,蘇格蘭最早的高爾夫球場就布置在海邊的公用土地上;如果地形被改造或者改變,那么就是“建造”球場;如果建造球場是以事先想好的計劃為依據,那么就是“設計”球場。以一系列的原理、規則、條文、類型、經驗、教育以及創造力來指導與球場設計相關的認識就是高爾夫球場建筑學。換言之,高爾夫球場建筑學是研究高爾夫運動所需地形和土壤條件的理論和基礎。
1.1 球場發展史
為了理性地研究歷史,更好地了解專業范疇,深刻地理解高爾夫球場建筑學理論,必須清楚了解高爾夫球場的演變過程。
高爾夫運動起源于蘇格蘭海濱,球場的基本地貌特征為起伏的土地,這些土地被稀疏放牧過的羊茅草、金雀花以及其他海濱植物所覆蓋,并廣泛分布于不列顛群島的海岸線。高爾夫運動已經存續了500多年,目前不僅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運動,更成為一些人的時尚生活方式。
高爾夫運動類似于歐洲的帕格尼運動、鐵圈球運動、科洛球以及亞洲的捶丸運動。
有人說開展這些活動的地方都可能是高爾夫的發源地,但事實上除了蘇格蘭的高爾夫運動之外,所有其他上述運動實際上都已經消失了。
在最初的400~600年,人們只在海灘打高爾夫球,場地完全同其被發現時一樣,人們沒有考慮去改造地表(圖1.1)。在最早的打球場地中,有些球洞長達數千米,人們可從不同的方向穿越海灘打球,僅使用一兩只木桿和一個黃楊木球。然而隨著打球的人越來越多,交叉球洞的布局就變得越來越危險,人們很快認識到這種情況并采取了限制措施。當更多的人也希望使用這種普通的場地時,就需要為使用場地設立一些限制及規則。這種需求意味著需要建立走廊,像高速公路上的行車道,以便多組高爾夫球員同步跟隨。這樣的布局最終產生了前后9洞。接著就是對特殊擊球區域的設計,這些區域要有天然草坪覆蓋且能長期用來開挖目標洞位,因此最終演變成了“球洞區”。由于球洞區的選擇是依流行的觀點而建成,高爾夫球場設計在當時并沒有真正地被付諸實際。
在18世紀的早期球場規則中,要求下一球洞的發球位置必須在距前一洞位一球桿長度之處。隨著越來越多的球員使用打球場地,緊鄰洞位的區域受到了過度踩踏。由于后一組球員只有等待前一組球員發球后才能擊球,所以打球速度非常緩慢。這樣的發展在高爾夫最早的規則中始料不及,球場養護及設計專家便應運而生。首先,人們決定協助自然恢復球洞區上日益被嚴重踩踏的植被,把下一洞發球臺與前一洞球洞區分離。雇用專人照管球洞區,并且由他們決定發球區的位置。沒有人知道誰是第一位研究這種情況并且作出明智決定來布置特殊高爾夫區域的球員。無論是誰,他就是第一位設計球洞的人。從18世紀開始至19世紀后期中段,規劃師通常都是職業球員,他們只是簡單地布局高爾夫球場,很少或完全沒有進行實際上的建造。這些球員或許能夠研究土地,發現最好的球洞區位置,并在頭腦里勾畫或繪制它們,然后擴展并標記各球洞的路線安排,以便最佳利用自然景觀。這是最基本的高爾夫設計,當時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高爾夫球場建筑學。
一座高爾夫球場的路線規劃(布局)就好像一座樓房的房間布置一樣,僅僅表明空間關系,而非設計細節。房間布置會表明飯廳、洗浴間、廚房和臥室的相對關系。類似地,球場的路線規劃則會表明各種高爾夫造型的相對關系。房間布置則沒有表明建造所需的建筑細節,如基礎、墻壁、管道、線路以及建造結構。同樣地,路線規劃也沒有表明地表及地下排水方式、灌溉系統、球洞區、發球臺、湖面、沙坑以及種植等細節。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描繪一座樓房的房間布局,但是他們不可以被稱為樓房設計師。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繪制一座球場的路線規劃,但是他們不可以被稱為高爾夫球場設計師。
高爾夫球場設計師擁有規劃程序的技能,能夠改造選址并最大限度地滿足高爾夫造型需求,因此使整個球場充滿樂趣,保證使用球場者的安全,滿足合理造價和長期養護的要求。合理的造價依業主的需求及經濟實力而定,這意味著盡管有高爾夫球場設計和養護的基本原則,但可接受的標準和承受能力將常常由經濟實力來確定。毫無疑問,這一點制約著設計。
1.2 設計理論演變
19世紀20年代以來,有3種高爾夫球場設計理論廣泛流行,它們通常被稱為懲罰性、冒險性和策略性設計理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高爾夫球場建造熱開始,1950年前后在美國出現了第4種設計理論,即流.性球場設計理論。對于鑒賞高爾夫球場的設計理論而言,理解以上4種基本概念是至關重要的。
不妨在采用相同建造素材(5個山丘、1個洼地、左側界外)的前提下,來比較4種設計理論是如何設計一個高爾夫球洞的。
1.2.1 懲罰性設計理論
從這些理論形成的初期至19世紀中葉,打球場地與其最初被發現時一樣,最理想的地方就是多沙的海濱草地,那里地形起伏,有大面積的原始沙坑以及精細的天然草坪。隨著人們對球場需求的增加,海濱草地常常不能滿足需求,所以人們也時常選擇不太理想的區域打球,通常是在內陸尋找具有海濱地貌特征的地方。由于不收場地費(常稱為果嶺費),也就無從談起打球時是否需要支付修建成本,在修建球場時也盡可能地做到廉價和簡捷。這就意味著只有最少量的土方工程,這不僅是因為沒有資金修建,還因為沒有土方工程機械。在當時,通常由馬匹或騾子牽引著滑鏟,使用鐵锨和手推車改動需要造型的地方。指導修建這種初級球場的人們常常是具有很高球技的職業球員。
直到20世紀初期,高爾夫球還很難飛向空中。在19世紀開始使用的古老的“皮革”高爾夫球,眾所周知很難被打向空中。但是皮革球可順著堅硬的地面滾動,距離幾乎與高度相同。為了制約這種不雅的大力擊球,早期的設計師們修建了很陡的斜坡,這些看上去不太自然的土方造型直接橫跨在打球線上,這屬于完全意義上的懲罰性設計(圖1.2)。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最完美的擊球外,幾乎所有其他擊球都將受到懲罰。這種設計理念廣泛流行至20世紀初期,它或許也說明了緊跟其后的古塔膠球在19世紀50年代流行的原因,這種球比皮革球更具彈性。1902年引入的空心球在飛行速度上超過了古塔膠球,因此允許一般的擊球落在無障礙區域。那個時期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沒有改變設計理念,繼續堅持懲罰性設計原理,只是簡單地調整了障礙物位置,以適應古塔膠球。后來,球場設計師逐漸認識到,除了對最專業的高爾夫球員之外,人為制造的地形對所有普通球員而言都缺乏公正。
近年來,許多設計師因采用簡單修飾的懲罰性設計而名聲大噪,常被譽為具有創建性的設計師。無論何時只要看到球洞區周圍有沙坑、水面或長草區,而且球洞區太平坦或者小到不能接納落球的程度,球員向著落球區或球洞區的擊球只能以被迫方式進行,那么就可以判定其為懲罰性設計。這并不是說所有懲罰性球洞都不好,事實上,有一些球洞非常出色。
如果一個球場上有4或5個懲罰性球洞時,那么整座球場就被視為懲罰性球場,這樣的球場實際上不太適合大多數球員使用。當然,不是所有的懲罰性球場都不好,其中一些這樣的球場建造得很好。但是這類球場很少能贏得廣泛贊同,不會像真正意義上的策略性球場那樣經久不衰,如圣?安德魯斯球場(St.Andrews)、奧古斯塔球場(Au-gusta National)以及柏樹峰球場(Cypress Point)。
著名的多才多藝的業余球員Macdonald是懲罰性球場設計師的代表。他樂于從事模仿著名球洞,而不是創建新球洞。即使有可能的話,模仿著名球洞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在地形或自然地貌方面的細微變化都將改變對特定球洞的感覺。無論這些設計師及建造師的才智如何,他們都不可能簡單地復制著名球洞原有的魅力或特質。他們只可能創作出膚淺的復制傳奇的土方工程。然而,嘗試仿造這些球洞充其量也只能是向古典海濱球洞表示敬意,向高爾夫球員表明設計師的一種態度,即真正的高爾夫球場起源于海濱,內陸高爾夫只是原始海濱高爾夫的替代品。
還必須說明的是,懲罰性設計目前在高爾夫球場趣味性方面恢復了原有的地位。由于設計師們在不斷地探索著增加球場難度的方法,以適應最激進的球員,懲罰性設計吸引著這些把難度作為著名設計尺度的球員。不管它的競賽性能如何,這類設計可以提供視覺上的刺激性。投資商也會以誘人的標題來確保其球場的市場地位。由此,著名球洞就應運而生了。
如前所述,懲罰性設計是高爾夫球場規劃的主體,它支配著一種特別的擊球價值,很少有或者根本沒有選擇擊球的余地,而且會毫不留情地懲罰所有失誤擊球。
在其最基本的式樣中,山丘、水域和沙坑與擊球路線平行排列。許多有造詣的球員都非常敬畏懲罰性球場,因為這些球員樂于在這種富有挑戰性的球場冒險,希望交上好運而成為勝利者。但是對高爾夫球而言,勝利應該通過公正地測試球員在各種條件下完成各種各樣擊球的能力來決定,而不是由設計中的純粹的暗藏玄機來決定。
如果比賽的優勝成績可以作為偉大球場的主要標志的話,那么就可以提供一種模式,并據此來塑造最偉大的球場。其結果是,每個球洞都盡可能地加長,每個球洞區都盡可能地縮小,球洞區都遠離打球線或者被修成冠狀,球洞區非常堅硬和干燥,在靠近球洞區的地方布置既大又深的沙坑,使長草區的高度達到50~150mm,以及在打球線上布置盡可能多的障礙物,而且,希望比賽當天有強風刮起。最后,大賽的巨額獎金只屬于那些歷盡艱辛而成績非凡的球員。當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打在80桿以上時,這個球場將會被高爾夫雜志及球迷們奉承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競賽場。令人遺憾的是,比賽成績變成了一座高爾夫球場設計新穎與否的標準,這是一種專業感覺遲鈍的標志。高爾夫不僅是一種體育競技,也應該是一種消遣和娛樂方式。當高爾夫競技統治了娛樂價值時,就會本末倒置。因此,越早結束對懲罰性球場的盲目崇拜,就越能展現高爾夫的趣味性、參與性魅力。
1.2.2 策略性設計理論
隨著高爾夫在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的快速發展,高爾夫球場設計成了一項很專業的職業,聚集了許多高水平的球員以及對地貌有著敏感認知力和嫻熟技能的普通球員。這些善于思考的設計師們在開始時普遍背叛流行趨勢,詆毀懲罰性設計概念。以英國人Colt為代表的設計師們開始去修正懲罰性概念,把障礙物從打球線上移開,為球技稍差的球員提供一定程度的解脫。在這類新球場上仍然會有很多障礙物,然而懲罰力度都不大,這對當時流行的實心古塔膠球或者很快誕生的纏繞橡膠球來說非常重要。這種設計理念很快被人們所接受,因為對普通球員而言,打球變得更為有趣,至少他們有機會打出較為客觀的成績,而不會被迫把球打向布雷區。
這種改良設計可以讓更多球員去體驗打球樂趣,而不是強迫他們每次都像專家那樣擊球。后來,職業球員也逐漸接受了這樣的球場,職業球員開始認識到,迅速增長的高爾夫人群可以產生強大的經濟效益。
古老的圣?安德魯斯球場長期被人們視為高爾夫圣地,部分原因是它作為高爾夫運動的“孵化器”而聞名于世。然而它在設計方面的深遠影響并不是由于它的歷史悠久,而是由于其久負盛譽的設計理念。在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期,有許多天才的權威們花費了巨大的心血對古老的圣?安德魯斯球場進行了不懈的研究,結果發現,圣?安德魯斯球場是如此獨特和傲立群雄,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創建了策略性設計理論。
策略性設計理論的實質是,幾乎每個球洞都提供了到達球洞區的不同路線,影響程度各異的障礙物需要球員在發球臺就有意識地作出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打法的目標路線(圖1.3)。在圣?安德魯斯球場,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球員都必須進行策略性的思考,去實施能夠最好平衡冒險和回報的擊球,并與進行相同擊球的對手競技。許多早期的書籍記載了著名的圣?安德魯斯4人二球賽成員,他們每個人都從不同的方向進攻球洞區,每個人都采用適合自己特長的打法,其結果是,所有人都從他們各自不同的打球路線中獲得了最終成功。
圣?安德魯斯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逐洞賽球場,使得球員有了比對手冒更大風險而贏得球洞的選擇。選擇不同的擊球路線到達目標,每條擊球路線都具有平衡危險和回報的功能,這就是策略性高爾夫的簡要概括。
只有理解了這些原理,才能以給定的造價,在缺乏顯著特色的土地上建造出策略性球洞。信奉策略性設計的高爾夫設計師側重于本質性的研究,在深入分析了圣?安德魯斯球場的功能性結構之后,揭示出了策略性設計的實質,那就是盡力創造各種打球角度。在策略性球洞中,障礙物的布置應該有利于冒險擊球,使得越過障礙物的擊球落在較好的地點,更利于下一桿擊球,其結果比保守性擊球得到更多的回報。如果特定球位的球道左側為最佳到達球洞區的路線,那么球道沙坑就會修建在左側,以平衡冒險與回報。與選擇了從障礙物右邊擊球的球員相比較而言,大膽和安全地從左邊直攻球洞區的球員所得到的回報是他選擇了攻上球洞區的較好角度。因此,策略性設計以其最好的方式來回報優秀球員,但不懲罰普通球員,允許每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打球特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2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