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醫養生學(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養生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中醫養生學》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基礎,主要有緒論,中醫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中醫養生學的壽夭觀,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等;中篇為常用中醫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法,飲食養生法,藥餌養生法,房事養生法,起居睡眠養生法,環境養生法,運動養生法,休閒養生法,沐浴養生法,針灸養生法,推拿養生法,氣功養生法等;下篇為養生實踐指導,主要有四時養生,體質養生,因人兼生和人體不同部位養保健等。.

作者簡介

金世元,男,1926年生人,主任中藥師,北京市人,漢族,私塾文化水平。自1940年到北京複有藥莊學徒至今,從事中藥工作已70年。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做過中藥鑒別、炮製、製劑、調劑等實踐工作(其間被單位選派到“北京中藥講習所”學習,畢業取得“藥劑生”資格)。1956年調入北京市藥材公司做藥材採購及質量檢驗工作(其間參加了北京市衛生局舉辦的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中醫師資格及開業執照)。1961年調入北京衛生學校創建中藥專業,曾從事“中藥鑒定學”、“中藥炮製學”等教學工作,先後培養中藥專業人員1200餘人。為全國第一、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長期從事中藥實踐與教學工作,足跡遍及全國藥材產地和藥材市場,掌握了一套鑒別藥材真、偽、優、劣的嫺熟本領,尤對“地道藥材”的性狀特徵有獨到的鑒別技能;在中藥炮製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在中成藥方面,從組方配伍到療效分析頗有建樹;在科研方面,與東風製藥廠合作研製成功“射麻口服液”,與北京同仁堂集團合作研製成功“烏雞白鳳口服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組織拍攝的教學錄像片《鹿茸》,1989年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幾十年來,刻苦鑽研,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專著3部,主編5部,合編30餘部,發表專業論文60餘篇。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基本藥物評審專家,科技部國家秘密技術中醫中藥審查專家等。 1988年被北京市政府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光榮稱號。.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探索人類健康的理論;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方法,並運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學科。本學科是中醫藥專業的一門獨具特色的學科,隨著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展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它的應用價值和普及意義。
《中醫養生學》,教材是在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直接指導下,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組織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共同編寫的。
本教材的編寫在堅持“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五性”(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啟發性、實用性)的基礎上,特別強調立足改革創新,更新觀念,吸取古今、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突出技能和應用,以適應培養新世紀中醫藥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21世紀,人類將以健康需求和健康供給為特徵,進入一個全新的健康經濟新時代。“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仍然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1世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中醫養生學在醫學臨床治療和健康保健中的作用在21世紀全世界醫學領域必然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今的醫學模式已從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演變。在新的醫學模式中進一步完善了醫學新的健康觀和生命觀。中醫養生學知識的教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這似乎變成了健康醫學發展的歷史潮流的必然。
中醫養生學是中醫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深深紮根於中國歷史和文化之中,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來,各種養生實踐技能代代相傳,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中醫養生學》具有以下特點:
1.理念新。中醫養生學以“弘揚中華養生文化,共享健康新生活”為宗旨,探討人類社會的養生康復保健之道,更好地促進人類和諧健康發展。教材的編寫理念以“兩新”為原則,一是適應“新時代”,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二是“創新”,理念新、體例新、內容新,使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2.結構新。本教材整體結構是“三篇四環節”,並增加了學習指導的內容。三篇是指上、中、下三篇,四個環節是說本教材的主題是以歷史、理論、方法、運用為主線。指導思想是理論原則精講,方法要係統、具體,強調實用性、生活化。每一章前面有學習指導,包括學習目的、學習要求,每章後面設有復習思考題。因此,不僅適合本科教學,也適合自學者學習使用;
3.體現了中華養生文化特色。中醫養生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徵。本教材對博大精深的多元化養生文化進行了扼要的梳理、歸納和總結,它匯集了道、醫、儒、佛、武術等流派養生智慧的思想精華,有代表性地概括總結了歷代中醫養生醫家、名人賢達的養生思想和方法。
4.具有先進性和時代感。本教材有的篇章除主體內容外,吸收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以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時代感。增加了拓展內容,以便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本教材的應用範圍,使其既可用於本科教學,亦可供研究生選修。
5.使用價值高。為增加教材的普惠價值,為相關養生保健方面的科研提供一些標準,有些篇章增加了一些科研量表。同時,本教材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在國家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增加了中醫體質測評方法內容,以突出其實用性,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務於健康產業和健康服務行業,有利於提高國民的健康素養。
6.圖文並茂。為了增強對中華養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有些章節配有相關圖表,以提升讀者的學習興趣。
本教材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基礎,主要有緒論,中醫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中醫養生學的壽夭觀,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等;中篇為常用中醫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法,飲食養生法,藥餌養生法,房事養生法,起居睡眠養生法,環境養生法,運動養生法,休閒養生法,沐浴養生法,針灸養生法,推拿養生法,氣功養生法等;下篇為養生實踐指導,主要有四時養生,體質養生,因人養生和人體不同部位養生保健等。
中醫養生學是一門奠基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針灸推拿以及內外婦兒各科基礎上的綜合實用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與其他學科的內容融會貫通,相互聯繫,相互參照,以便全面理解和掌握。
本教材的編寫由《中醫養生學》教材編寫委員會共同完成,採取主編負責制,副主編分工負責,經過多次統稿,最後由主編劉占文教授統審、修改全書的稿件。在此特別感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領導在編寫教材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
編寫教材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儘管我們在編寫中作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時間較緊及限於編者水平,如有錯誤、遺漏之處,歡迎提出寶貴意見,以利重印再版時修訂提高。
《中醫養生學》教材編委會
2012年7月

目次

上篇 中醫養生學基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養生與中醫養生學的概念
第二節 中醫養生學的性質和特點
一、中醫養生學的性質
二、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中醫養生學的時代意義
一、醫學模式和疾病譜的改變
二、激烈的社會競爭與“亞健康”
三、“治未病”與普及養生
第四節 學習的任務、目的和方法
一、學習任務
二、學習目的和方法
複習思考題
第二章 中醫養生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起源萌芽(上古時期)
一、食養文化的起源
二、居住環境的選擇
三、傳統健身術的萌芽
第二節 文化奠基(春秋戰國時期)
一、周易的養生思想
二、道家的養生思想
三、儒家的養生思想
四、先秦雜家養生思想
第三節 成熟形成(秦漢晉唐時期)
一、《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二、《神農本草經》
三、王充的先天養生說
四、醫聖張仲景的養生之道
五、神醫華佗的養生術
六、魏晉著名養生學家嵇康
七、道教養生家
八、唐代“藥王”孫思邈
九、佛家養生思想的傳入
第四節 完善提高(宋金元時期)
一、朱熹的養生思想
二、老年醫學的不斷完善
三、醫藥養生方法日臻完善
四、豐富多彩的飲食養生
五、“金元四大家”對養生學的影響
第五節 全面發展(明清時期)
一、養生重陽氣和“治形寶精”說
二、豐富多彩的養生方法
三、動靜結合養生
四、導引武術健身
五、重視老年頤養
第六節 振興弘揚(近代和現代)
一、建立養生保健的科研機構
二、理論研究不斷取得進展
三、中醫養生保健專業人才培養
四、養生保健社會化
複習思考題
第三章 中醫養生學的壽夭觀
第一節 中醫的生命觀
一、生命的本源
二、生命的時空特徵
三、生命的運動形式
第二節 中醫養生學的健康觀
一、天年的概念
二、中醫的整體健康觀念
三、健康的生理特徵
第三節 中醫衰老理論和學說
一、衰老和早衰的概念
二、促使早衰的因素
三、衰老的機理
四、中醫的衰老理論與學說
【拓展內容】
拓展內容一 近代衰老學說
拓展內容二 延緩衰老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概況
……
中篇 常用中醫養生方法
下篇 養生實踐指導.

書摘/試閱

(一)多元化的文化特徵
傳統的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是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融合。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是以深厚的古代哲學思想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的,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匯集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集中了中華文化養生的精髓。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它的基本特徵不是僅僅囿於人體生物模式之中,而是結合社會、經濟、政治、哲學,乃至藝術的諸多層面加以綜合考察。
由此可見,中華養生文化,民族精髓,源遠流長,地域廣袤,縱橫幾萬里,亙綿數千年,春秋列霸,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道、醫、儒、釋,各領風騷,古今文獻,汗牛充棟,從包曦觀天的《周易》到神農法地的《神農本草經》,從軒轅濟人的《黃帝內經》到醫術昌明的明清時代,各種養生流派各有千秋,從不同角度發展和豐富了中醫養生學,待到合流之後,便匯成了一個獨具民族風格,博大精深,內涵深邃而豐富的中華養生文化,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樹。探索和研究中華養生文化,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我們提倡的科學養生是面對現代社會,針對自己將來的發展而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養生實踐活動。養生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也決定了養生文化的多面性和養生實踐的生活化。我們每個人要想真正掌握養生思想,就應從養生文化的角度領略其健康理念的深厚文化淵源。文化決定心態,心態決定健康。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地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生活,全面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二)整體動態的養生理念
傳統養生理論,是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係,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化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有陰陽形氣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動和自然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養生實踐活動必須適應自然界生命變化的內在規律,使飲食、起居、運動等生命活動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平衡調整。健康人包括機體內部陰陽的相對平衡和機體與外部環境的相對平衡,即對環境變化的適應這樣兩個方面,而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人體生命過程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養生學非常重視人體生命過程的動態平衡協調,人之生命以陰陽平衡為貴。中醫學認為人的內與外,表與里,上與下各部分之間,以及物質與功能之間,都必須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協調關係,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人體生命過程的生、長、壯、老、已的各個階段,總是處於動態的相對的平衡之中,但其平衡的內容是不同的,不是停留在某一水平線上的平衡。人體的動態平衡是前進中的平衡,動態平衡觀貫穿在人體的生理、病理、養生、康復等醫療養生實踐的各個方面。總之,中醫養生學應用古代對立統一學說,分析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維持人體陰陽動態平衡的觀念,為古代的醫學和養生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
(三)和諧適度的養生法則
中醫養生學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方法上都強調和諧適度,不偏不倚。宇宙萬物生生息息、生剋制化,在這個生物鏈的法則下維繫著平衡與和諧。和諧,人類共同追求的主題,充滿著協調與完美,和諧是健康的基礎。什麼是和諧呢?和諧是一種狀態,它是天、地、人的統一整體狀態;和諧的本質就是自然,它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種結果。和諧也是人體符合自然規律生命的過程。在現代信息社會裡,人們應當如何去和諧社會、和諧自然、和諧飲食、和諧家庭,在和諧中加強自我保健,都是養生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養生實踐必須遵循的原則。養生保健貫穿在食、衣、住、行、坐、臥之間,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必須整體和諧。
如何才能保持整體和諧呢?其核心是保持“適度”,避免“失度”。適度和失度,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狀態,智者自然的來選擇養生的適度,無論是生活、工作、學習,還是休閒、娛樂及美食等,都要保持適度。適度心態,使生命和諧,人人和善,生活美好;適度的心態,使人的心身放鬆、舒適而充滿活力;適度的鍛煉,會使人增強體質;適度的飲食,使人精力充沛;睡眠適度,使人神清氣爽;適度飲酒,可以養生,過度飲酒,輕者傷害自己身體,重者,導致疾病等等。
事事和諧適度,體內氣血才能不妄動,體內陰陽平衡,才能守其中正,保其沖和,才可健康長壽。不偏不倚,中和適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由此觀之,調控好“度”,就會獲得和諧平衡的效果。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