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文化中有關古代建築的100個趣味問題(民居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文化中有關古代建築的100個趣味問題(民居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文化中有關古代建筑的100個趣味問題(民居卷)》是增廣趣味的東西:涉及的內容,照學科術語說,是“文化史常識”,就是古老歷史中人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聞。這方面汪汪如海,小書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計有服飾、飲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

作者簡介

李山,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1995年獲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出版過《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詩經新注》《中國文化概論》等著作。
孫德剛,西昌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民俗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省廳級科研課題四項,曾獲涼山州哲學社科科研成果獎。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中有關古代建筑的100個趣味問題(民居卷)》中這些“文化常識”性的東西,說是古代,其實離我們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別是到哪兒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盡是這方面的事情和問題。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廟。看山水好辦,憑感覺;看大廟,看大廟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點“學問”了吧?這本小書,或許能幫助你!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也可以說,知識就是趣味。得了知識,把自己變得強壯,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無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點。
這本“知道吧”的小書,就是增廣趣味的東西。涉及的內容,照學科術語說,是“文化史常識”,就是古老歷史中人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聞。這方面汪汪如海,小書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計有服飾、飲食、建筑、交通等若干方面。其他方面,將來還會陸續寫出。
這些“文化常識”性的東西,說是古代,其實離我們的生活最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別是到哪兒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盡是這方面的事情和問題。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廟。看山水好辦,憑感覺;看大廟,看大廟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點“學問”了吧?這本小書,或許能幫助你!
還值得跟讀者多說幾句的,是小書的寫法。它是采取的談天說地的調子來寫的,作者是這方面的愛好者和有心人。作為愛好者,說起這方面的事情來心情愉快,文字也輕松活潑,盡量在說出些道道來的同時,也說出點味道來。作為有心人,看了這方面的書,默而知之,分門別類,是積累了好多年才有的東西,另外書中有插圖,有小知識“貼士”,總之是力求賞心悅目的。
別看是“文化常識”,實際還有問題尚在繼續研究中呢。此書中許多話題,或許還是階段性的看法。告訴大家“最真理”的東西,不是本書的主要目標。若能引起讀者您的興趣,對一些問題也起了“研究”它一番的興趣,或者以后對這方面的東西更加留意,那才真讓小書作者感到自己做了有益的事兒了呢!
最后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目次

特色民居
51.徽派建筑中的馬頭墻與馬有關系嗎?
52.湘西吊起“腳”的樓房會堅固嗎?
53.何為“門當”,何為“戶對”?
54.福建土樓緣何被美國衛星誤認為是導彈發射井?
55.陜北人為什么要住在“洞”里呢?
56.江南水鄉烏鎮的“水閣”是怎么回事?
57,平遙古城為什么被稱為“龜城”?
58.北京的胡同與蒙古水井有什么關系?
59.“禍起蕭墻”里的“蕭墻”到底是什么墻?
60.柔軟的海草房能經受住百年的風雨洗禮嗎?
61.傣族竹樓為什么“金雞獨立”?
62.北京四合院與孝道有什么關系?
63.你見過像“牛”形狀的村落嗎?
名園爭艷
64.紫禁城的御花園跑過火車嗎?
65.圓明園真是被英法聯軍一把火燒掉了嗎?
66.頤和園等清代皇家建筑的設計者是誰?
67.承德避暑山莊為何有“關外的紫禁城”之稱?
68.南京煦園是怎樣以水為主進行布局的?
69.華清池中的“湯”究竟是指什么?
70.揚州瘦西湖為何能“園林之盛,甲于天下”?
71.揚州個園與竹子有什么關系?
72.拙政園為什么被稱為“中國園林之母”?
73,蘇州獅子林里真有“獅子”嗎?
74.蘇州藕園的命名與“藕”有關系嗎?
75.北方名園“十笏園”只有“十個笏板”那么大嗎?
76.“天上仙宮”一般的可園,為何還建有“草堂”呢?
77.西藏羅布林卡為什么被稱為“寶貝園林”?
78.滄浪亭僅僅是一座亭子嗎,它因何得名?
亭臺樓閣
79.著名的“蘭亭”只是座小小驛亭嗎?
80.“德及枯骨”與周文王的靈臺有著怎樣的關系?
81.滕王閣居然是一座風水樓,你相信嗎?
82.“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最初是作為軍事堡壘興建的嗎?
83.為什么羌族人要修建“邛籠”?
84.多災多難的北京鐘鼓樓是如何為百姓報時的?
85.西安鐘樓為何二百年后整體遷移?
86.舉世聞名的岳陽樓,前身竟是一座閱兵樓嗎?
87.留存千年的天津觀音閣是如何躲過強烈地震的?
88.藏書萬卷的天一閣因何得名,它又是怎樣防火的?
其它建筑
89.華表為什么又被稱為“誹謗木”?
90.岳飛《滿江紅》中“朝天闕”的“闕”指的是什么?
91.“魚抬梁”指的是什么?魚又如何抬得起“梁”呢?
92.能挑起大梁的小小斗棋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
93.趙州橋為何有“天下第一橋”之稱?
94.“天下無橋長此橋”說的是哪座古橋?“睡木沉基”指的是什么?
95.藻井為何以蓮花作為其主要裝飾內容,它真能壓火嗎?
96.“□”是古代建筑常用的裝飾符號,它有什么含義?
97.西塘古鎮的廊棚為什么稱為“一落水”?
98.古代人進屋前要先跨過門檻兒,“門檻兒”有何寓意?
99.古代建筑中“五脊六獸”是什么意思?
100.牌坊最早的功能是作為祭天而存在的嗎?

書摘/試閱



徽派建筑中的馬頭墻與馬有關系嗎?
徽派建筑是中國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馬頭墻則是徽派建筑中極具特色的一種建筑造型。那馬頭墻與馬有關系嗎?
馬頭墻,也被稱為風火墻、封火墻、防火墻等,指高于兩山墻屋面的墻體部分。關于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歷史故事:
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由于徽州的村落民居布局特別緊密,再加上這一地帶的房屋建筑多為木質結構,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的風比較大,只要一戶人家發生火災,火勢馬上就會連成一片,殃及周圍的上百戶居民,往往給百姓造成巨大的損失。不時發生的火災讓徽州的百姓叫苦不迭,可又苦于想不出好的辦法防止火勢的蔓延,只好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當時,徽州的知府叫何歆。作為此地的父母官,他也一直想為這里的百姓做點有用的事情,如何阻止火災發生時大規模的蔓延就是他最想解決的難題。對此種狀況深為憂慮的他,親自深入民間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火災發生的時候,火苗最容易從墻頭向外蔓延。于是,他就想:如果把每家的墻頭用磚加高一些,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勢的蔓延嗎?這個大膽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完全由衙門承擔將會是一筆巨額的開支,況且閉塞的山城本身就很窮,要衙門拿這樣一筆巨款出來也是不可能的。何歆又想了一個辦法:籌資于民,也就是讓住戶自己出資建造,當然,最終得益的也是各家各戶。于是,何歆提出每五戶人家組成一伍,共同出資建造高出的墻體,并把它作為一項政令在全城強制推行。政令推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徽州城鄉就建造起了數千道“火墻”。經過實踐的檢驗,這種建筑能有效地封閉火勢,阻止火災蔓延,因此人們稱它為“封火墻”。困擾了人們幾百年的火災問題終于得以有效地解決,廣大的徽州百姓不由得為知府的好辦法拍手叫好。這個故事講的便是馬頭墻的來歷。
馬頭墻的防火作用使得它被迅速推廣,同時,居民都喜歡這種造型美觀而又實用的建筑,它逐漸演變成當地的一種建筑風格。后來,隨著對封火墻防火優越性認識的深入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一伍一墻”,逐漸發展為每家每戶都建造起獨立的封火墻。因為馬是一種民間的吉祥物,自古以來就在勞動人民的心中有著美好的寓意,富有想象力的徽州建筑工匠們在建筑房屋時對封火墻進行了美化裝飾,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馬頭,賦予這一靜止、呆板的建筑造型別具一格的神韻。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的視覺上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同時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于是,“粉墻黛瓦”的“馬頭墻”便成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