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當代北京電視史話(簡體書)
滿額折

當代北京電視史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 元
定價
:NT$ 162 元
優惠價
8714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當代北京電視史話》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瞭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作者簡介

張曉愛,曾任北京電視臺臺長總編輯,現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廣播電視學會會長。導演過幾十臺文藝晚會十幾部專題片,多攻獲國家和北京市各種獎項。1998年獲得“韜奮新聞獎”。曾在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部擔任特聘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楊秾,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影視藝術與技術專業研究生畢業,文學碩士,北京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視協紀錄片協會理事,中國高等院校電視藝術委員會理事,中國離等彩視教育研究會理事北京網絡媒體協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拍攝大量電視作品并獲獎,發表論文二十余篇編著《今日京華》電視書籍兩部。
季求時,北京電視臺首任總工程師,參加領導北京電視臺的籌建工作。1983年組織研發了中國第一臺電視宇幕機并在全國五十多家電視臺電教部門推廣使用。1984年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北地區計算機應用一等獎等,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當代北京電視史話》精彩看點:今天,北京人不但可以看到本地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還可以收看到上百套國內衛星和有線網絡傳送的電視節目,以及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節目。此外,北京還有上千家電視制作公司制作經營電視節目。雄厚的實力,使北京成為全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制作基地。

北京的電視事業(也是中國的電視事業)誕生于!958年。與世界相比,起步較晚,但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發展迅速。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電視臺、最多的電視頻道、最多的電視節目、最多的電視機和最多的電視觀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視超級大國”。北京則是全國電視業最發達、最具影響力的地區。
生活在電視時代的北京人,通過熒屏目睹了中國女排的多次奪冠,見證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心情也隨著抗震救災、抗擊“非典”、圓夢飛天、喜迎奧運而起伏律動,真正體會到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人民的幸福;感悟到首都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城市的脈搏、百姓的歡樂。
半個世紀以來,北京地區的電視機構從原來!家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發展為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和!4家區縣廣播電視中心,共!7家電視制播單位,以及!050家影視制作公司;從!個電視頻道發展到近50個頻道播出(不包括對外頻道和國內外在京落地頻道);電視欄目從無到有,發展到近800個電視欄目;電視覆蓋從原來的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最初發射范圍只有25公里,發展到北京地區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人口覆蓋率達99.99%,同時,通過衛星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以及世界五大洲的大部分地區;電視節目播出也從最初的每天播出兩三個小時,發展到每天播出大約727.7小時。
作為北京電視發展的見證,北京電視臺歷經30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建臺后8年的艱苦創業、租房辦公的西城區新街口外大街!4號“小西天”階段;!988年搬人海淀區皂君廟甲2號“北京電視臺教育臺”的過渡性臺址;!992年搬人海淀區西三環北路3號的北京電視臺蘇州街臺址;2008年底又搬入朝陽區建國路甲98號的北京電視中心新臺址,歷經3次搬遷,已從建臺初的不足50人,一個黑白電視頻道,每天播出三四小時節目,發射覆蓋半徑!0公里的全國成立較晚、條件較差的省級電視臺,發展為擁有聘任職工5000多人,運用數字高標清技術開辦!4個頻道節目(包括2個衛星頻道、!個國際頻道、2個付費頻道,電視國內覆蓋人口達8億以上),辦有!47個電視欄目,每天播出260小時,以新聞、文藝、科教、財經、體育、青少、生活、動畫、電視劇等電視節目制播為主業,兼營廣告營銷、動畫片生產、電視劇制作營銷、電視節目營銷、旅游開發、電視購物、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業務的國內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視媒體之一。
新世紀中,電視開始吸收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優點,并與之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城市樓宇和戶外大屏幕電視、手機電視、3D立體電視、網絡電視、智能電視等新媒體應運而生,電視發展加快了腳步,向著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電視將會在吸收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特點、搭載操作系統和電腦軟硬件后,從傳統的單向傳播,實現互動傳播;不但可以看,而且可以用,即在收看更多高質量的電視節目的同時,通過手中的鍵盤,同時進行網絡互動、網絡查詢、網絡通訊、網絡視頻、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絡游戲等活動。手機和電腦也可即時收看或點播電視節目,從事網絡活動。
今天,北京人不但可以看到本地電視臺播放的電視節目,還可以收看到上百套國內衛星和有線網絡傳送的電視節目,以及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節目。此外,北京還有上千家電視制作公司制作經營電視節目。雄厚的實力,使北京成為全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制作基地。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電視走入北京人的生活
一、中國電視事業始創于1958年
二、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命名“北京牌”
三、1958年5月1日新中國電視“第—播”
四、早期電視節目簡單且多脫胎于電影
五、第—代電視播音員——沈力、趙忠祥、呂大渝
六,電視機對大多北京人來說是稀罕物
七、尋求突破——制作第一部直播電視劇
第二章 “文革”中電視屏幕上濃厚的政治色彩
一、“文革”開始,電視臺疲于應付運動節目受干擾
二、20世紀70年代初,電視節目開始復蘇
三、中國實現彩色電視播出
四、全國電視聯網與衛星傳送節目
第三章 電視崛起的年代
一、從攢電視到抓鬮買電視的北京人
二、收看《新聞聯播》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三、英語學習潮竟由電視開始
四、北京市屬北京電視臺艱苦創業
五、“看電視難”凸顯政府著力解決
六、憑借北京電視教育臺贏得平穩過渡
七、巧借外力,北京電視臺迎來質的飛躍
八、“拉廣告”為電視發展籌集資金
九、研發電視字幕機滿足觀眾要求
十、北京有線電視播出
十一、國際電視周打開文化交流窗口
第四章 電視改變百姓生活
一、新聞監督幫老百姓辦實事
二、手語新聞盡顯人文關懷
三、《北京您早》服務愛起早幾的北京人
四、《今日京華》深度挖掘“真善美”
五、服務百姓關愛各類人群
六、節目好看老百姓換電視樂得其所
第五章 推動文化建設的電視節目
一、文藝節目創新給觀眾帶來歡樂
二、電視晚會年三十百姓守歲重頭戲
三、電視劇成為老百姓每晚最大的期盼
四、電視紀錄片探索文化引起關注
五、助推國產動漫制作,北京電視臺先聲奪人
第六章 彰顯社會責任的電視報道
一、關注民生,從《同心曲》到《真情互動》
二、評論性節目熱議話題為改革獻策支招
三、重大事件直播彰顯社會責任
四、社會進步法制節目受青睞
五、助推京劇振興,電視人責無旁貸
第七章 新世紀新發展
一、“兩臺合并”與電視頻道專業化
二、電視與網絡的融合
三、省級電視臺節目落地北京
四、民營影視公司充滿活力
五、移動電視六環路以內全覆蓋
六、樓宇電視遍布北京城
七、京郊電視“村村通”
八、新的北京電視中心落成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1.新聞節目最初采用圖片報道
為開辦新聞,北京電視臺在開播前,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調入一批編輯、攝影、剪輯人員,加上從廣播系統調來的人員,組成了最初的電視新聞隊伍。
《圖片報道》是我國電視新聞的最初形態,它主要由照片和圖片配上解說編輯而成。1958年5月15日,北京電視臺第一次出現《圖片報道》,報道了我國制造“東風牌”小轎車的消息,節目長度約4分鐘。
繼《圖片報道》之后,北京電視臺又推出了《簡明新聞》。這是一種口語形態的消息類新聞節目,始于1958年11月12日,稿件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提供。這種新聞節目安排在電視晚間節目結束前播出,由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沈力在演播室出圖像直播,每次約5分鐘。由于《簡明新聞》稿源有保障,制作程序簡單,所以每次播出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當時電視新聞片是電視新聞的一種主要形式。1958年5月29日播出的《朱德副主席為石景山鋼鐵廠擴建工程剪彩》,是北京電視臺屏幕上最早出現的電視新聞片。這種新聞片由記者用16毫米反轉膠片拍攝,沖洗、編輯完成后放映到小型銀幕上,再用電視攝像機轉拍配音配樂而成,每條2—3分鐘,每次播出3—4條,總長約10分鐘。新聞片的樣式類似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新聞簡報》,因此,有人稱這一時期是“新聞紀錄片時代”。
除了上述三種經常采用的形式外,實況轉播也是當時常用的手段。它能使觀眾同步看到現場的情況,聽到現場的聲音,猶如身臨其境。北京電視臺在1958年和1959年的國慶節,用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輛黑白電視轉播車,分別轉播了天安門廣場的閱兵典禮和群眾游行,每次都吸引大量觀眾觀看。
1960年5月13日,北京電視臺成立了新聞部。此時,新聞記者已發展到20多人,除在北京和全國采訪報道外,還隨團到國外拍攝新聞片。1960年3月,北京電視臺播出《祖國派船接親人》,報道了我國政府派船到印度尼西亞,接回受迫害僑胞妥善安置的情況。1963年4月,報道了劉少奇、陳毅訪問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的情況;12月報道了周恩來出訪亞非14國等重大外交活動;1964年10月16日當天報道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1965年7月攝制了原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從海外歸來、英雄王杰和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的事跡等電視新聞片,這些新聞片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電視臺從1958年5月8日第一次播出外國電視節目,此后,不定期地播出《蘇聯新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新聞》、《捷克斯洛伐克新聞》、《匈牙利新聞》、《羅馬尼亞新聞》、《波蘭新聞》、《保加利亞新聞》等外國新聞專輯。從1959年下半年起,國際新聞的來源漸多,于是改為播出《國際新聞》。《國際新聞》開始每周播出一兩次,后來增加到每周4—6次,每次10-20分鐘。
1959年10月1日,北京電視臺集體拍攝,并于當天晚上播出了我國第一部記錄重大慶典活動的電視紀錄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慶典紀實》,片長20多分鐘。這部紀錄片實際上是一部未經配音和拷貝的編成樣片。在暗室里,人們用搪瓷盆手工沖洗黑白反轉片,然后掛在自制的木架上自然晾干,逐段剪輯、審查。當晚播出時,幾部錄音機分段配音樂、音響,播音員對著畫面配解說。制作方式非常原始,但卻保證了北京地區電視觀眾看到當天的國慶慶典盛況,充分顯示出電視報道的優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