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醫苑軼聞趣談(簡體書)
滿額折

醫苑軼聞趣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浩良、卜開初、湯杏林主編的《醫苑軼聞趣談》介紹了古代到近代的百余位著名醫藥學家的故事、軼事、趣事,內容分為八個部分:典故傳奇、醫方醫技、奇治趣談、醫德醫風、刻苦學習、發奮鉆研、養生真言、飽學奇才、雜說(為醫鑒戒,趣味故事等),從中可以學習到古代、近代醫家高尚的醫德醫風,勤奮努力的學習風范,一心為民救死扶傷的良醫精神,以及某些方藥的治病療效和醫技巧思,從而可以將中醫仁心仁術的傳承提高到更新的高度。
《醫苑軼聞趣談》為中醫藥院校師生、中醫愛好者的必讀參考書。

作者簡介

張浩良,男,1931年生,江蘇常熟市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原為江蘇省中醫學校)中醫師資班畢業。

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石河子市中醫醫院名譽院長、仲景國醫大學名譽教授、《中醫治則治法研究》雜志編委、中國科聯研究員。從事中醫方劑學教研工作及文獻研究,先后發表論文170余篇。主編論著有《實用千金方》《中國方劑學精華辭典》《方藥心得新論》《泌尿生殖系病實用方》《張浩良臨床經驗集》《張浩良詩文選集》《中外奇趣博覽》等。任副主編的有《中醫方劑大辭典》《中國中醫最新研創大全》《本草綱目補正》等。參與編寫及任編委的有《中醫學概論》《中醫方劑學講義》《醫學百科全書·方劑學》等共40余部。作者業余時間常看文學、雜文,愛好旅游。閑暇常筆耕不輟,發表有詩詞、散文、小品、游記、雜談等,見諸正規報刊或雜志。自號勤拙老人。獲獎情況有:南京中醫學院優等生獎、江蘇新醫學院五好工作獎,《泌尿生殖系病實用方》獲華東地區科技一等獎,《中醫方劑大辭典》獲突出工作成績獎,等等。卜開初,男,1949年生,江蘇洪澤人,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中共黨員,江蘇淮陰吳鞠通中醫研究院教授、主任中醫師。江蘇省中醫名家流派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淮安市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淮安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自著有《杏林風韻》《醫醫病書點注》《聲律大觀》等,參編《中國名醫辭典》《淮陰中醫》《吳鞠通研究集成》等,參加國際學術交流5次,中日學術交流1次。被授予“淮陰市優秀知識分子”、“淮安市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湯杏林,女,80后青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出身于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博士生導師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對中醫藥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比較扎實的基礎。先后獲文學學士、哲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以“文化傳承與教育”為研究方向發表的《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從美國斷代史看其種族關系與差別教育》《論藏醫藥文化之屬性》《論藏醫外來說是外來的杜撰》《從文化傳承看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等系列論著論文,在相關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張浩良、卜開初、湯杏林主編的《醫苑軼聞趣談》分典故傳奇篇、醫方醫技篇、奇治趣談篇、醫德醫風篇、刻苦學習、發奮鉆研篇、養生真言篇、飽學奇才篇,以及其他諸篇。包含前賢典故、醫德醫風、刻苦鉆研、成才之路、奇方奇治等豐富的內容,讓人從典型生動、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吸取到成才的營養,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所推崇的極具民族特色的終極價值——一切以實踐的結果作檢驗的標準。

捧讀南京中醫藥大學張浩良教授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湯杏林博士等主編的《醫苑軼聞趣談》,令我眼界大開,不僅再度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給了我們科學思維方面深刻的啟迪。
人類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告訴我們,文化的傳承包含兩個方面:從縱向角度看,文化可以歷經歷史變遷而得以世代繼承即“社會遺傳”;從橫向角度看,文化可以跨越空間阻隔得以廣泛傳播即“文化擴散”。文化就是通過傳遞與傳播(或遺傳與擴散)不斷得以發展和豐富,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這是一種人類傳遞前人文化或文化產物的過程。
浩良先生等《醫苑軼聞趣談》就是這一過程的生動體現。《趣談》包含前賢典故、醫德醫風、刻苦鉆研、成才之路、奇方奇治等豐富的內容,讓人從典型生動、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吸取到成才的營養,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所推崇的極具民族特色的終極價值——一切以實踐的結果作檢驗的標準。
正如文化相對論所強調的那樣,把歐洲文明放在文化演化的最高點而把其他民族放在最低點的論調是無知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特點,有自己的個性,在過去、現在、將來,任何文化在價值上都是平等的,各種文化沒有優劣、高低之分。我們不能總是用西方認為普通、共同、絕對的標準去評判、衡量東方文化的價值。要判斷或者解釋他人的行為就應該依照該文化邏輯或文化模式作標準,不能戴上一個民族文化的有色眼鏡來觀察和思考他民族的文化。當然,面對世界的快速變化,在一定的場合,我們有時很難分清“你的文化還是我的文化”,因為多姿的文化往往已經在一定的境界中被融合在一起了。文化相對論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首先在于它能夠抵消民族中心主義的消極面,摒棄或抵制自我文化中心、一切以西方標準為標準的偏見。
《醫苑軼聞趣談》為振興中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我們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歷史,更加堂堂正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又一部生動的佳作。不讀此書是一份遺憾。我深感應當向浩良大師這位民族精英和他帶教的團隊深深地鞠躬致謝。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 湯一新
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庚寅季秋,于四川省樂山市中醫院

目次

一 典故傳奇
1.杏林美譽虎守傳神
2.蘇耽名揚橘井泉香
3.神奇妙術人間滿扁鵲醫名天下聞
4.華佗與曹操
5.皇帝戲郭玉醫術果高明
6.千秋萬代稱醫圣海外中華仰漢方
7.金針刺血治皇上風眩險喪性命
8.仿效“杏林”典故愛竹種竹成風
二 醫方醫技
1.良藥成功唯善用“將軍”猛烈當慎投
2.延年益壽丹石有害熱毒內蘊清熱解毒
3.唐太宗患奇癥太醫束手張寶藏進良方揭榜得官
4.不是神符能治病卻因赤豆有奇功
5.東坡名盛巨勝力宏
6.歐陽修瀉下不止車前子藥到功成
7.蔡京苦秘結紫菀得通行
8.錢氏兒科稱圣手道間黃土亦奇珍
9.白云寺僧人中毒二寶花靈藥回生
10.能識鷓鴣喜半夏方知吉老用生姜
11.李防御束手無策黛蛤粉立解危難
12.國事煩心罹怪病蒲黃苦口立奇功
13.鮮美蟹黃生痼疾甘甜肥藕顯神通
14.潤喉西瓜水天然白虎湯
15.若能識得霜桑葉不怕寐中汗滿身
16.李言聞苦藥清肺火得良方救活大名醫
17.石膏八兩除牙痛洋藥一針斷殘生
18.六月炎暑天吳球識寒證
19.虞摶細辨陰陽三年頑癥頓愈
20.欽差遇難臥龍寺老叟醫愈張景芳
21.“將軍”救治詩人命縣令酬勞故友心
22.醫林改錯發新語血府行瘀出俗流
23.妙方治重癥一戰汗一身輕
24.洞房新婚忽病急太平崔氏妙回春
25.熊醫腹脹便不通異客授螺溺得下
26.農民忽病癩秦皮能解之
27.民間有驗方芋梗治蜂毒
28.解砒毒秘方(一)
29.府尹急病奇特孫兆一劑平眩
30.膽大心細草澤醫一味甘草救御醫
31.金針撥障使其復明
三 奇治趣談
1.奇瘤怪癥富商子絕技神針狄梁公
2.老道奇方救美人驕矜成性難和諧
3.錢氏子孫能繼祖名醫之后有傳人
4.暴驚舌出難回縮絕技金針便自安
5.巧計巧醫筆頭藏針
6.越女有癆被沉水趙郎無意結良緣
7.笑能治病喜則氣和
8.良工巧思擊木愈病
9.十載花開難結子三年丹桂已成叢
10三針治愈巡按病一代宗師楊繼洲
11.用藥如用兵
12.誤服紅藤水驅了寸白蟲
13.危病疑亡起死回生
14.乳兒絕食相思苦蔣曉靈心郁結開
15.繆仲醇精心診治黃連水解救藥毒
16.窮究原委知因吳球巧治疑病
17.范女喪夫亂心性桃花誤食愈癲狂
18.心病當須心藥醫
19.皆道醫生能識病。不期熊婦卻知醫
20.患病原因當細察乃是商舟木瓜多
21.詳細診察治病源靖公巧使“斬蛇丹”
22.巧妙運用圣方韓氏藥符愈病
四 醫德醫風
1.施醫舍藥愈痼疾不貪女色話何澄
2.張銳不為錢帛勇于負責救人
3.恩怨親疏同一等竭誠救治醫德高
4.春泉為醫自保身潔陸氏如蓮品性高尚
5.高風亮節傅青主巧用氈帽代人腦
6.喻氏力辨寒熱癥救人于生死之間
7.鑿石通行人所共仰 醫德高尚謝絕酬身
8.美譽千年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
9.嫌富愛貧天地轉振興華夏美名揚
10.唐大黃深究南陽旨為病者施醫又舍藥
11.端午中秋施藥餌堅貞不屈曹穎甫
12.放棄求官專學醫診病必須貧者先
13.陳見三藥真價實童叟無欺
14.寧可得罪陳英王也得先救病危婦
五 刻苦鉆研
1.皇甫謐浪子回頭《甲乙經》名著傳世
2.張潔古的故事
3.東垣勤攻讀終于成名家
4.丹溪心傳戴原禮仲光繼承獲發揚
5.羅謙甫恭敬投師李樂垣真誠待道
6.朱丹溪發奮學醫救師尊
7.三十年心血成綱目八百家書籍伴時珍
8.葉天士拜師求學(一)
9.葉天士拜師求學(二)
10.名師慧眼識奇才中日友誼著先聲
11.只因瘟疫傷父余霖奮而學醫
12.天然鐘秀蘇州府 自學成才魏玉璜
13.以德報恩夸太守出家人道是鐘齡
14.勤讀精研成名醫民國醫宗張簡齋
六 養生真言
1.養生對話
2.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
3.安國寺蘇軾論養生
4.術士養生老猶童顏
5.養生之道:獨睡丸
七 飽學奇才
1.傳奇孫思邈藥王重醫德
2.堯舜軒岐承一脈名醫學士兩相兼
3.王肯堂立志為醫 巴豆霜治愈頑疾
4.才高德重徐靈胎生前乾隆嘉獎死后皇銀歸葬
5.馬元儀識人慧眼尤在涇大器晚成
6.辭官掛印返鄉操業中華大醫國外留名
7.詩書絕妙程門雪道德真誠王仲奇
八 雜說(為醫鑒戒、趣味故事等)
1.高傲招得飛來禍友誼贏取再世恩
2.葉薛名醫相嫉相親
3.傲慢粗心為醫必戒
4.門庭若市餳錫不辨
5.苦參能潔齒久用卻傷腎
6.外科醫生不管內科事
7.醫緩治趙太子病
8.文摯醫術雖高齊王一怒煮之
9.應聲蟲腹腔作怪張文仲《本草》尋方
10.馬將軍與車前草
11.兇殘太守蠻不講理濟世良醫避難有心
12.奉旨進京療慈禧用心歸去馬培之
13.解砒毒秘方(二)
14.醫林友誼傳佳話丹溪可久樹良風
15.近朱者赤仆從知醫
16.喻昌巧救棺中婦
17.妓女存心裝重病景岳故意設樓梯
18.學醫不精不如不學

書摘/試閱

4.不是神符能治病 卻因赤豆有奇功
宋仁宗趙禎,尚在東宮為太子時,有一年春天,患了痄腮,病勢甚重,頭面皆腫。朝中太醫治之,一時未能獲愈。趙禎又痛苦不堪,乃求之于僧道。當時京城里有一個道士名叫贊能,精通醫道,操術甚神,遠近馳名,于是皇上就命他給仁宗治療。贊能視畢不慌不忙,從囊中從容取出赤豆一撮,有人在旁數了,正好四十九粒,又用一種什么藥混在一起,和赤小豆共研成碎粉。只見贊能口中念念有詞,將藥粉敷在仁宗的腮上,不出一日腫痛漸消。正好有一個大臣任承亮在旁,目睹此事,對道士的神咒甚為佩服,皇上也厚賜道士而去。
時隔不久,任承亮也患了病,是一種惡瘡,病情頗重。他的好友尚書郎傅求來探望他,見此慘狀,就說:“原來患的是這種病,為什么不早治呢?”任承亮有氣無力地答道:“年兄此來,足見厚誼。不過,今日一見,恐怕以后就要永別了。”說完不覺傷心落淚。傅求不禁笑著說:“些須小恙,何至如此傷心?”任承亮說:“我已命在旦夕,年兄尚為取笑,究何意耶?”傅求正色道:“我并非取笑,你這個病我卻能治療,并很快可以痊愈。”任承亮以為是在安慰他,并不相信。傅求接著說:“我現在就給你治療。”于是,就用一種藥粉敷在瘡上,很快即見好轉,果然不數日病愈體健。任承亮感激不盡,謝其再造之恩,并叩問究竟用的什么靈丹妙藥,竟如此神效。傅求笑道:“哪里有什么靈丹妙藥,不過是一味赤小豆而已。”任承亮猛然醒悟:原來在仁宗患病時,贊能道士用赤小豆外敷,假托誦咒取效,卻是遮人耳目,故弄玄虛,以神其術,真正的功能應當歸于赤小豆也。
過了多年,又有一位官員患脅疽,血肉腐爛,幾達五臟,諸醫皆不能治療,只得坐以待斃,后被一民間醫生用單方敷之,取效甚捷。任承亮得知,忙問那個醫生:“先生所用,莫非赤小豆乎?”這個醫生大驚,慌忙答道:“此乃我家祖傳秘方,已救活三十余人,皆瀕死而生者,大人何得而知耶?”承亮笑而不答。嗣后,任承亮也用此方救活多人。
觀此物雖極平淡,功效卻如此神奇,中藥之妙,真有令人不可思議者矣。
筆者按:赤小豆一名赤豆、紅豆。性味甘平,人心,小腸經。功能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清熱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瀉痢,膿腫等。《本草經》云:“主下水,排癰腫膿血。”《本草綱目》:“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下乳汁。”于此可見赤豆對癰腫膿毒有一定療效。
張浩良 卜開初
5.東坡名盛 巨勝力宏
蘇東坡名高天下,人所共知,其才超今邁古,詩文動地驚天。他除了是一個古今第一流的大文豪外,還是一個有名的醫生呢。
有一年杭州瘟疫流行,蘇東坡正好任杭州知府,便親自配方給百姓治病,得救者無數。有一本頗有參考價值的中醫書籍《蘇沈良方》便是蘇東坡和他同時代的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沈括合著的。他還作過服胡麻賦,倒也挺有意思。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始余嘗服茯苓,久之,良有益也。夢道士謂余:‘茯苓性燥,當雜胡麻食之’。”原來蘇東坡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中進士,世稱“三蘇”。唐宋八大家,蘇一家占三人。蘇東坡在少年時代,就聰明異常,長大后廣聞博識,才情并茂,成天研究文學、史學、詩詞、書畫等,與佛印、黃庭堅、秦少游等人切磋琢磨,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并開創了詞的一代新風。由于長時間的思索,勞碌,身體大減,引起了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失眠健忘等心脾虛弱癥。當時有一名醫看到蘇東坡這個樣子,就對他說:“學士案牘勞苦,心血暗耗,脾氣虛弱,我有一方可以治之。”東坡拜受。原來即一味茯苓,研末沖服。食約五十劑,諸癥皆減。東坡心中大喜,便與弟弟合寫了一篇《茯苓賦》來贊此事。
因為精神稍振,蘇東坡就又寫詞作賦。不久舊疾復萌,甚為為苦惱。一日晚間,偶遇一道士,相語甚為契合,談起服用茯苓一事,道士說:“學士聰明過人,豈不知久食茯苓,其性多燥,當和胡麻一起服用。”東坡忙問:“胡麻乃是何物?”道士說:“胡麻就是脂麻,又名巨勝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性味甘潤平和,可補五臟,益氣力,與茯苓同用,可使人健康長壽,烏須駐顏。”東坡甚為感切,如法服用。果然漸漸體壯,失眠健忘皆愈,并且感到大腦記憶力反倒加強了,肌膚也潤澤了,于是便感慨地寫道:“我興發兮,若合符兮。乃瀹乃蒸,甘且腴兮。補填骨髓,流發膚兮。是身如云,我何居兮。長生不死,道之余兮。”此后,他在與程正輔的書中又寫道:“用去皮茯苓食之,日久氣力不衰,而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但易知難行爾。”實乃經驗之談。
筆者按:今之芝麻即巨勝子,名取巨勝,是形容其功力宏也;也名脂麻,因其多油脂也;又名胡麻,本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經大宛國而得此種,帶回中原種植,因從胡地而來故名一直至今天,不但供藥用,還供人食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然而必須說明,另有一種胡麻,實際上是亞麻子,為亞麻科植物亞麻的種子,它與胡麻科植物的脂麻(芝麻)是兩種,不可混淆。
張浩良 卜開初 童心
P19-2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