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中華中醫昆侖第一集(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中醫昆侖第一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中醫昆侖》是一套具有歷史、學術、文化、實用、典藏價值的傳世著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特別是對于青年一代中醫師堅定中醫信念,培養醫風醫德,提高中醫技藝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教育意義。《中華中醫昆侖》為我國近百年來150位著名的中醫藥學家的傳記叢書。
《中華中醫昆侖(第1集)》記載了張錫純、丁甘仁、蕭龍友、王樸誠、曹炳章、惲鐵樵、冉雪峰、謝觀、施今墨、汪逢春等10人的生平事跡、學術思想、醫術專長、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突出貢獻。
《中華中醫昆侖(第1集)》由張鏡源主編。

名人/編輯推薦

張鏡源主編的《中華中醫昆侖》采用評傳體裁,記載了150位中醫藥學家的生平事跡、醫術專長、學術思想、傳承教育、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突出貢獻。這些傳主,從全國范圍推薦遴選,遍及中醫藥界各個領域。有臨床家、理論家、藥學家、教育家、醫史文獻學家;有名師親授、世醫家教、學派傳人、院校畢業和自學成才者;有師徒并駕、父子齊名和伉儷聯袂者。他們學術造詣深厚、診療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學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豐碩、醫風醫德高尚、國內外影響較大,從醫學理論到臨床實踐,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近現代百年來中華中醫藥界的杰出代表。本書是《中華中醫昆侖(第1集)》,傳主有張錫純、丁甘仁、蕭龍友、王樸誠、曹炳章、惲鐵樵、冉雪峰、謝觀、施今墨、汪逢春等10人。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世界醫學寶庫中的奪目瑰寶。數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它仍是中國醫藥衛生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民族體魄康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醫藥學,是中華傳統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結晶,是勤勞聰慧的中華兒女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中,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創造的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奇跡。它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嚴謹的哲學內涵。經過一代又一代中醫藥人、一輩又一輩名醫大家的實踐探索、薪火傳承一總結完善、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獨特的診療方法、豐富的醫學內容、實用的制藥技術。具有療效確切、用藥安全、應診靈活、普適簡廉和預防保健作用顯著的巨大優勢,在世界醫學之林獨樹一幟,為人類的文明進步與醫療保健事業,已經并正在作出積極的貢獻。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彰顯中醫藥學家的豐功偉績,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辦公室、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精誠合作,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關懷和指導下,為中華近現代百年來貢獻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醫藥學家,編撰出版了這部大型傳記叢書《中華中醫昆侖》。叢書以傳主姓名為卷名,生年為卷次,每卷3萬字,10卷為1集,共15集;采用評傳體裁,記載他們的生平事跡、醫術專長、學術思想、傳承教育、醫風醫德、養生之道和突出貢獻,使這些寶貴的醫學成就和精神財富發揚光大,千古流芳。
叢書取名《中華中醫昆侖》。昆侖山,被尊為“萬山之祖”,柱西北而瞰東南,立中國而憑世界,凌駕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邁、綿延起伏的磅礴氣勢,寓意中華中醫藥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偉、高聳入云的恢弘氣魄,彪炳一代中醫藥學家的豐功偉績、杰出貢獻和不朽勛業。
叢書入選傳主,從全國范圍推薦遴選,遍及中醫藥界各個領域。有臨床家、理論家、藥學家、教育家、醫史文獻學家;有名師親授、世醫家教、學派傳人、院校畢業和自學成才者;有師徒并駕、父子齊名和伉儷聯袂者。他們學術造詣深厚、診療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學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豐碩、醫風醫德高尚、國內外影響較大,從醫學理論到臨床實踐,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近現代百年來中華中醫藥界的杰出代表。
叢書的出版,對于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醫藥事業,造就中醫藥人才,普及中醫藥知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填補了我國為著名中醫藥學家大規模撰寫傳記的空白;也是一項搶救性工作,因入選傳主已仙逝過半,許多親歷、親見、親聞的史料日見散逸,將之收集整理、編撰成書,功垂后世、利國利民;更是一項承前啟后的工作,總結傳主經驗,傳承中醫藥偉業,繼往開來,光耀世界醫學之林。這部醫文結合,富蘊歷史性、學術性、文學性和實用性的鴻篇巨制,對醫療、衛生、科研、教育及全球關注中華中醫藥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參考和閱讀價值。
叢書的編撰出版,是一項巨大的中醫藥文化建設工程,在策劃、撰寫、編輯、出版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了國家有關領導、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和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并組織專家對全書進行終審;數百名專家、學者親,臨指導,參與規劃;有關省、市、自治區衛生廳、局、中醫局(處)給予大力幫助;傳主及其親屬、弟子熱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滿懷、辛勤筆耕;編審專家盡心竭力、精工細琢;關愛中醫藥事業的企業家熱心公益、慷慨資助;全體工作人員不辭辛勞、無私奉獻,這一切使叢書得以順利出版。對此,我們深表謝意。 由于時間緊迫和資料搜集困難,加之水平有限,難免有疏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中華中醫藥學,歷史悠久,浩浩湯湯,發端于遠古,奔向于未來。百年對于歷史,不過是短暫的瞬間;百人對于萬眾,不過是滄海一粟。然本叢書所記載的百年百人,則無疑是波瀾壯闊的中醫藥發展史上輝煌的篇章和光芒閃爍的璀璨星辰。
張鏡源
2011年6月

目次

張錫純卷
秋闈不第大器晚成于醫名
行道救人實驗派大師杰出代表
志行高潔濟世活人愿力大
丁甘仁卷
理想的確立——巨匠成長之始
“醫為仁術”——畢生的座右銘
愛國如饑渴——儒醫的拳拳之心
力挽狂瀾——擎起捍衛中醫的大旗
蕭龍友卷
四診合參尤重問
醫須識藥藥應良
醫道古樸醫風淳
中西匯參說病名
脈象卦象細鉆研
單方驗方簡而廉
臨床勤思療效顯
息翁今改不息翁
王樸誠卷
治疫病獨創奇方 辭醫官只為百姓
王伯岳立志從醫 王樸誠苦心教子
瘟疫雜癥猖獗日 王榮豐堂多建樹
中西醫聯手祛病 王樸誠再立新功
搞科研務求真諦 王伯岳細說兒科
惲鐵樵卷
棄文從醫 緣起連喪三子之痛
改良中醫 尋找東方醫學立腳點
銳意創新 旁證西法建立新學派
捍衛國醫 口誅筆伐“廢止中醫”派
傳承中醫 辦學創刊耗盡心血
醫德圣潔 境界高遠后人所仰
曹炳章卷
奮發努力 自學成才
結社辦刊 振興中醫
考證藥品 改革成藥
節衣縮食 書富家貧
嘔心瀝血 醫學大成
精研學術 著作等身
增訂評校 各擅其長
精內婦兒 尤擅喉癥
冉雪峰卷
瘟神往矣 功德永存
捍衛國粹 力挫邪說
破疑克險 妙手回春
讀書求真 學術求新
傳道授業 才俊輩出
謝觀卷
江南才秀 醫界耆宿
教育先驅 文史雙馨
率眾維權 抵制廢醫
博施濟眾 譽滿杏林
施今墨卷
憂國憂民 棄政從醫
博采眾長 獨辟蹊徑
振興學術 改革創新
君子之風 山高水長
汪逢春卷
得遇名師 身兼兩家之長
坐堂行醫 著手成春
著文義診 捍衛國醫
創辦醫刊 開一代國醫新風
立言謹慎 述而不作
感念師恩 從嚴帶徒
同硯小集 如沐春風

書摘/試閱

張錫純(1860—1933),號壽甫,河北鹽山人,生于清咸豐十年二月八日(1860年2月29日)。他天資穎悟,從4歲開始識字誦詩,少年時廣涉經史子集,誦讀之暇,游藝方書,識見廣闊,才氣過人。
張錫純祖籍山東諸城,明初遷居直隸鹽山邊務里,遂為鹽山人。張錫純之母劉氏系書香世家之女,父親彤元為庠生,教私塾,通醫、善詩畫,著有《蓮香齋詩稿》。張錫純從小耳濡目染,十幾歲就顯示出詩人的才華。他在題為《天寶宮人》的試帖詩中有一句“月送滿宮悉”,其父大加贊賞,并對人說此子“異日當以詩顯名”。實際上,日后令張錫純“顯名”的,并不是“詩”,而是“醫”。
張家家道小康,世代業儒,其家訓為學儒兼習醫而益世潤身。其先祖張友三有言:“凡后世子孫,讀書之外,可以學醫。”其父為他取名“錫純”,含有天賜純良之意,其號“壽甫”,含有既壽且貴之意,希望他長大后品性純良,既壽且貴,達濟天下。張錫純謹遵家訓,年歲稍長即習儒,讀書之暇,隨父習醫。弱冠之年即為人診病疏方,每有效驗,功底漸見。
為了遂祖望,慰父愿,張錫純走上了科場求功名之路。19歲第一次鄉試落第后,他赴天津繼續進學,后來長期在鄉間教私塾,兼給人疏方看病。據他自己回憶,起初有人請他看病,因無把握,不敢應允。但母親對他說:“病家盼醫如溺水求援,汝果能治,宜急往救之。然臨證時,須多加小心,慎勿魯莽誤人。”聽了母親的話,他開始應診。
一次,張錫純診治一位年逾花甲的病人,只見其身熱不退,傍晚尤甚,繼而腹部脹滿硬痛,手不敢觸,昏聵譫語,大便秘結不通。前醫診斷為“熱人陽明”證,用大承氣湯無效。張錫純覺得用大承氣湯通下有理,仍用此方,可病人大便仍不通。無奈,病人家屬只好火速請遠道而來的劉老中醫診治。劉老察舌按脈,四診合參,也覺得證合法明,為何無效呢?劉老略加思忖,靈機一動,予威靈仙一味,量只三錢。張錫純為了偷藝,一直守在病人家中,此時頗感疑惑,旁觀不語。但見服下不久,病人腹中作響,解下燥屎幾枚。劉老即令病人多多飲水,須臾,病人腹軟平坦,體溫漸退,不幾日便康復如初。張錫純心中不解,不知劉老獨用一味威靈仙奧妙何在。為知究竟,便前往劉老住處求教。劉老見他謙虛請教,就認真替他解惑:“病屬熱人陽明證,用大承氣湯正確無誤,但患者病久且年邁,其臟腑之氣郁滯,故原醫所用湯藥皆停頓其間,藥停腹中,不下大腸,難以奏效。故借威靈仙走竄之功以觸發之,如火藥之導火線也,導臟腑之滯氣通于外,則大承氣湯如沖墻倒壁直通攻下,大便通,病自愈。”劉老所言,給了張錫純很大的啟發。
1885年,張錫純治愈了當時名醫高魯軒、毛仙閣束手無策的危重癥,頗得二人稱道,自此應診幾無虛日。
19世紀末,中國內憂外患,清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重壓,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終于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張錫純時值壯年,挺身而出,參加了義和團,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中。義和團運動失敗后,張錫純為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潛往母親娘家黃驊大仁村避難,并被聘為塾師,執教于大仁村南學堂。至今學舍猶在。
1893年,33歲的張錫純參加鄉試,再次落榜。兩度秋闈不第,張錫純自覺仕途無望,遂決意功名,矢志學醫以濟世。這是張錫純人生的轉折點。一個士子的考場做官夢破滅了,卻催生了中國近代的大醫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慘敗,國人上下震動。為救危亡、求富強,知識界多認為必須向日本學習,引進西學,更新觀念,增強國力。張錫純就像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空氣,開始接觸西醫及其他西學,刻苦自學代數和幾何,后又兼及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張錫純學到的這些西學知識,為他日后匯通中西醫打下了基礎。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制度,推行學校教育,興辦新式學堂。張錫純在鹽山縣的一所新式學堂里講學,是當時鹽山縣唯一能教授代數和幾何的教員。 張錫純立志從醫后,潛心岐黃,廣求方書,博采眾家,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至清朝的醫學著作,搜集了百余種之多。他閉門謝客,潛心研讀10年,每起沉疴,救危急,名揚一時。
由于深感醫道藥理之精深,自接觸西學之后,張錫純受時代思潮的影響,認為中西醫學各有長短,萌發了衷中參西之念,從此潛心鉆研起來。他自學西醫,以圖取西醫之長補中醫之不足。經過10余年的學習及應診實踐,終于在1909年完成《醫學衷中參西錄》前三期的初稿,此時他的學術思想已趨于成熟。隨后,他開始在《紹興醫學報》發表文章,醫名漸著于國內,成為杏林咸知的近代開明派醫家。
據史載。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甫面世,如一石擊水,千層浪起,為醫界奉為獨一無二之著作,多次再版重印,各地學人,爭相搶購,并流傳至東南亞地區,影響深遠。當時,《山西醫學雜志》稱之為“醫書中第一可法之書”;《紹興醫學報》稱之為“醫家必讀之書”;《奉天醫學雜志》記載,朝鮮人稱之為“至尊至寶之救命書”。各省醫校多以此書為教材。該書堪稱站在當時時代前沿的偉著,時至今日,仍是一本授人以巧的杰作,對于指導臨床防病治病及科學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P6-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