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千萬別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簡體書)
滿額折

千萬別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千萬別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內容簡介: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右腦開發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

海報:


作者簡介

千高原工作室成立與1999年,成功策劃了700余種圖書,在出版發行界享有盛譽。千高原工作室策劃組織了“商務書庫”、“語研書庫”、“中小企業創業文庫”、“賓館酒店管理實務叢書”、“親子教育”等成系列叢書,2012年底加盟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名人/編輯推薦

《千萬別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編輯推薦:開發右腦潛能,是許多家長和孩子的夢想。人類的確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變得更加聰明!研究發現,我們的孩子只要經過訓練便能發揮應有的智商。如美國、日本專家對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進行右腦開發訓練,不但使其恢復智力,而且學習成績可優于一般未受訓的學生。右腦潛能的發現,不過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而已。很多先進國家的學者認為,21世紀將是右腦開發的時代。工商業、文化、藝術和教育等方面,將以右腦開發的成效,來決定高低勝負。20世紀80年代人類發現右腦潛能后,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尋求右腦發達的人才時,比挖掘寶藏還積極。如今在西方國家,有些企業甚至專找“異想天開”類型的人才。國內的一些企業漸漸開始重視這一趨勢,覓才也傾向于右腦發達的人。

前言
從事了近40年人腦研究的R.W.斯佩里教授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后,引起了全球腦科學研究者的強烈共鳴和深入研究。
近幾年,有人提出EQ的重要性,其實EQ就是右腦開發的產物。隨著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將要用盡了左腦。就像在地球能源快耗盡之際發現了無盡的新能源一樣,在左腦即將耗盡之際,卻發現了新的“能源”,便是右腦。原來左腦可用的只占5%~10%,還有90%~95%的潛能儲藏在右腦,右腦功能被發現是人類有史以來的一件大事。
人類潛在的智商都有2000,但現代人一般是49到152的智商,一個人智商若在140以上,便可被稱為天才,所以200智商更被捧為超級天才,可是離潛在的2000智商也不過是一成而已。
一般孩子,都有2000的潛在智商,可惜未被充分開發出來。至少在我們這一代人以前,人從出生到死亡,發揮出來的智商通常不過5%~10%,這意味著其余90%~95%的潛能都在睡覺,真是太可惜了!
研究發現,我們的孩子只要經過訓練便能發揮應有的智商。如美國、日本專家對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進行右腦開發訓練,不但使其恢復智力,而且學習成績可優于一般未受訓的學生。
右腦潛能的發現,不過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而已。很多先進國家的學者認為,21世紀將是右腦開發的時代。工商業、文化、藝術和教育等方面,將以右腦開發的成效,來決定高低勝負。
20世紀80年代人類發現右腦潛能后,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尋求右腦發達的人才時,比挖掘寶藏還積極。如今在西方國家,有些企業甚至專找“異想天開”類型的人才。國內的一些企業漸漸開始重視這一趨勢,覓才也傾向于右腦發達的人。
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右腦開發的重要性,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右腦睡著了!
編著者
2012年8月

目次

第一章 認識孩子的大腦
第二章 右腦:孩子智能的寶庫
第三章 每個孩子都能開發右腦
第四章 通過游戲來開發右腦
第五章 通過故事來開發右腦
第六章 通過謎語來開發右腦
第七章 通過音樂來開發右腦
第八章 通過繪畫來開發右腦
第九章 通過肢體運動來開發右腦
第十章 走進大自然來開發右腦
第十一章 通過直覺思維開發右腦
第十二章 通過其他方式開發右腦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認識孩子的大腦
潛能無限的大腦
談到大腦擁有無限的潛能,下面先講幾個故事。
在河北電視臺第二套主辦的《激情九九》“絕活寶寶”節目中,當3歲多一點的騰騰空打算盤,以不到十秒的時間計算出十幾組七位數相加之和時,現場所有的觀眾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的計算速度竟比計算器的速度還要快,這在別人眼里已經不可思議。一個4歲的小女孩,能把我國的《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其記憶力竟比大學生還要高。還有一個4歲的小男孩,竟然能準確地畫出全國各地的電視臺臺標來。還有很多這樣的事例,這些事例中的孩子都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智力。
在一次全國性的孩子音樂演奏會上,一位音樂教授在聽了一位4歲小學生的演奏之后,竟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這樣的演奏水平起碼也要有十年的演奏經驗,而這位教授的眼睛卻告訴他,演奏者確實是只有4歲的孩子,這不能不使他以及所有的人感到大為驚異。
可見,孩子的大腦潛能是超乎尋常的。作為父母,首先應該了解孩子的大腦為什么具有無限的潛能,怎樣開發大腦的巨大潛能,要去了解上百億個大腦神經細胞間的復雜聯系,這些復雜結構又是怎樣產生思維意識和學習記憶能力的,等等。要弄清這些問題,需要再重新來認識一下孩子的大腦的組織和功能。
人的大腦是一簇由1000~1500克重,1011個神經元組成的活物質,它的功能可以說是奧妙無窮的。人腦的功能首先是內部調節功能,大腦時刻從體內環境中接收信息,加以處理后再發送給有關器官,加以調節。例如,大腦所需要的營養不足,便馬上發出饑餓的信號,指令進食器官多吃食物;如需要多供應血量時,便馬上命令心臟加快收縮,導致血流循環加快。大腦的這種調節功能使有機體始終保持完好的內部平衡。
其次,人的大腦也能隨時從外界環境中接收信息,加以處理,并用此調節整個身體的姿態,以保持和外部環境的協調與一致。比如,向前急馳的人,突然看見地面上有一條水溝,大腦便把視覺收集到的水溝信息加以處理,做出判斷,命令腿部有關肌肉收縮用力,跳過水溝。
人的大腦不僅可以存貯大量模式的信息,而且還可以把任意兩個或兩個以上模式的信息分離開來,加以比較,然后把這種比較結果用一種更高級的“模式”來表示,這就是概念。人的大腦還能把許多概念加以比較,建立聯系,有時還能納入完整的邏輯體系,這就是理論,就是新的科學思想。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大腦產生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普朗克和玻耳的大腦產生了物理學中的量子理論;維納的大腦產生了控制論;這些科學理論和科學思想的創立和發展對當代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人們試圖從愛因斯坦、普朗克、維納這些自然科學家巨匠的大腦中尋找出與普通人的大腦所不同的東西。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腦研究中心,前蘇聯的列寧格勒腦研究所,分別對愛因斯坦和列寧的大腦進行了仔細研究,制成了幾萬張切片,在各種特定的先進儀器上仔細分析。結果是,愛因斯坦的大腦重1240克,列寧大腦重1280克,都和普通人大腦沒有什么區別,而且也沒有找到結構上的任何不同。那么,到底為什么愛因斯坦和維納等科學家會創立這樣偉大的科學理論呢?從大腦的結構上,誰也說不清原因。我們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人腦的功能真是奧妙無窮!應該說,對大腦的認識,我們還處在一個比較膚淺的階段。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在從自己的研究目的出發,孜孜不倦地探索著大腦的奧秘。哲學家們試圖從“思維的腦”或“腦的思維”的角度來研究人腦的思維功能;物理學家們試圖研究“物理的腦”或“腦的物理學”;生物學家們試圖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理解“生物的腦”或“腦的生物學”;計算機專家則試圖理解“計算的腦”或“腦的計算”等等。毋庸置疑,科學家們都在探索研究人的大腦,必將大大推動腦研究科學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揭示大腦的奧秘。
那么,人的大腦到底有哪些奧秘呢?
腦科學研究的基本內容是闡明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揭示各種神經活動的規律,在分子、細胞、整體乃至心理等方面研究其機制,以及對大腦系統種種疾患的預防和診治的探討。由于大腦結構的復雜性及功能的特殊性,給這一器官的研究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試想,大腦上有百億個神經細胞(估計約140億或更多),而且每個神經細胞又與其他上萬個細胞相連并形成極其復雜的神經交互網絡,它們之間又利用千百種的生物化學物質或活性因子進行彼此間的通信聯系,在這樣的基礎上對人類智能之源的探索,科學家所面臨的挑戰是何等的艱巨!
如果以20歲人的腦重為100%,剛出生時的腦只有10%左右,到了兩歲時約為50%,到了3歲時約為80%左右。可見,孩子時期腦重已接近成人,雖然此時體格的發育還不及成人的一半(40%)。到了13歲時,普通臟器和生殖器才開始快速生長。即人體的成長是以腦、普通臟器、生殖器官的順序依次進行的。
一般人腦重約1300~1450克,女性比男性稍輕。出生時腦重約400克,1歲時800克,3歲時1100克,4歲時1200克,六七歲時腦的大小與成人無異。
胎兒的腦的成長可以說是“發育”。妊娠3周后,腦基本成形。從妊娠開始到出生前,腦從外觀來看與成人的腦大致相同。到妊娠6個月左右,腦逐漸長大,但表面尚未形成溝回,十分光滑。妊娠第7個月左右,形成表面溝回。
妊娠從受精卵開始。受精卵在不斷分裂的過程中,細胞團外側壁陷形成神經板,神經團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接著不斷分化,最終形成大腦。
大腦神經細胞的增殖,在胎兒形成后的第二個半月至四個半月內是第一次高峰,出生后的第三個月出現第二個增殖高峰,到兩歲左右就停止增殖了,就是說兩歲左右孩子的腦細胞已可達到成人的腦細胞數量了。
從人類大腦的重量來看,在人的一生中,腦細胞重量的變化是不大的,大腦重量的增加,意味著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接頭)聯系增多,這樣便增加了記憶信息的儲備能力。由此可見,早在孩子時期人的記憶和智力水平已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了。
從腦科學的研究來看,人的大腦先天的差別并不明顯,就腦重來看,只要男性腦重不低于1000克,女性腦重不低于900克,就不會影響腦的機能和聰明才智的開發。
從大腦的結構來看,天才人物的腦結構與一般人的腦結構也未顯出重大的差別。愛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醫療中心的首席病理學家湯姆斯?哈維博士研究了他的大腦,研究工作持續了24年,直到1979年。哈維說:“到現在,研究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腦子不比他人的腦子大,而其腦2.6磅的重量也不比他人的腦子重。腦內的有些變化是隨著年齡發生的,他的腦子也是如此,不比普通人變化多。”
以上的研究資料說明,每一個孩子,只要大腦發育正常,都可以發揮聰明才智。有人說,人的大腦每小時有1000~1200個腦細胞衰亡。照此推算,即使人活到100歲,也才損失10億個左右的腦細胞。還有人說,人的大腦細胞每天死掉10萬個以上,到80歲也只不過損失30億個左右,人的大腦還有100多億個腦細胞。即使以上兩種說法都有根據,腦細胞的死亡也不過只占其一小部分;而且腦細胞越用越發達,代謝旺盛,負責傳遞和貯藏記憶信息的化學物質也越多。有人擔心多用腦子會加速腦細胞的衰亡,會損傷大腦,其實,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相反,科學實驗和日常生活中的現實表明,人的大腦如果長期廢棄不用,反而要衰退,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曾經說:“用進廢退就是對大腦發育的規律概述。”
大腦的構造
人的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大部分所組成。智力學問和判斷力是由大腦的左右兩半球主導,大腦占據了整個頭顱的大半部分;而小腦的面積只有大腦的1/8左右,其功能是維持平衡和協調肌肉活動;腦干又稱為下腦,內部控制饑、渴、睡眠與性行為等功能。
近年來,在大腦物理學上有幾項重大的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腦上下兩極層的發現。人類初生時只有下極層,又稱古皮質,出生以后便漸有上極層的長出;此上極層大約在3歲左右漸趨定型,我們稱為新皮質。上極層長成期間自始至終一直受下極層的支配,其發展也受下極層的牽制;古皮質以腦細胞為主,新皮質則是聯系腦細胞間的組織。因此,如果古皮質本身有問題,新皮質的發展也勢必受到影響。
另一發現是大腦的右半球及左半球各自負責不同的思考及學習功能,彼此間又有很密切的合作關系。
但是,腦的上下極層關系遠比什么都來得重要——左右腦是分開功能而相互影響而已,上下極層則是順序的關系,如果負責支配的下極層有問題,上極層很難加以輔助;而下極層的健全發達,也將可促使上極層發揮驚人的大腦功能。
周歲是個轉折點。周歲前孩子的學習能力正在慢慢地成熟;周歲后孩子大腦的基礎組織已完成,如缺乏適當的環境刺激與學習,孩子的腦力將嚴重落后及遲鈍。
一、大腦發展基礎
大腦的構造被認為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人類大腦的發育自受孕后的第二周就開始形成,至第五周時腦與脊髓的一部分同時發育,自第七八周起,制造神經細胞的母細胞反復進行分裂,到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左右,神經細胞便逐漸增加。以懷孕月數來看,自第二個月后半起到第五個月之間,急速地制造腦神經細胞,至懷孕第七個月間,全部的100多億個腦神經細胞可全部完成。由專家實驗結果知道,胎兒吸收的蛋白質對于胎兒腦神經細胞的增加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懷孕的準媽媽應多吸收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魚、肉、豆、蛋、奶等。
嬰兒在誕生時大腦就有其基本的特性,在幼兒時期,神經鍵的形成及髓鞘的形成方面,也有著驚人的成長。然而到了7歲以后,大腦的學習能力大致已經定型,到了14歲左右則開始衰退。大腦的成長過程可因環境的刺激而改變。即使遺傳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大腦組織結構,若不加以利用的話,則優秀的組織結構也會消失;但若給予樂觀的環境刺激,則可進一步地發展。
人類在出生時腦部即有140億~160億個腦細胞,每個神經細胞都已經各就各位準備發展,人類驚人的潛能發展就此開始。除了少數的例外,其他所有的嬰兒出生時就具備了這種驚人而復雜的遺傳因子。如果我們不去開發它的話,它就維持原來的樣子,而少有發展的潛能;如果被加以開發的話,將使我們有生之年的能力發展高達目前的十倍以上。然而按目前的推估,我們實際上所利用的能力不到5%!
二、新皮質和古皮質
人類主掌智能能力的部門當然是大腦。剛出生時,人類的大腦重約300克,但是接著便很快地增加,到了五六個月時至少成長一倍;3歲已達成人腦部重量的70%,四五歲間可增加到80%,6歲時到達95%,在20歲前后才完全成熟,以后則隨著年齡的增加,重量反而會逐漸地減輕。
人類大腦是由一層層薄膜包圍著腦細胞的半球體,腦細胞的數量大約有140億~160億,腦細胞的薄膜通稱為大腦皮質。大腦皮質形成雙重構造,在上面的稱為“新皮質”(又稱上極層),在里面的叫做“古皮質”(又稱下極層)。古皮質司掌人類本能智能,“新皮質”主管有意識的知識及經驗。
其實下極層是人類天生的本能,里面隱藏著的是數百萬年進化而來的思考潛能,那股未可知的神秘力量,遠超過上極層力量的50倍到100倍以上。
但是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教育工作,幾乎都是為了上極層已成熟后的大腦思考能力而設計的。對于能夠控制而影響上極層動作的下極層思考訓練,我們所花的努力1/10都不到。3歲以前人類所有的大腦的思考動作,在于下極層的古皮質,但3歲以后,上極層逐漸成熟化,大腦思考的功能也由下極層逐漸轉移到以上極層為重心。
三、腦細胞突出
孩子腦部從出生后的快速加重,是新皮質生長的結果,但是腦細胞的數量從出生到成人完全一樣,一個也沒有增加。也許你會納悶:那么大腦中增加重量的是什么?大腦的逐漸發達又是指什么呢?
大腦的重量增加,是由于腦細胞在成長時,會從細胞中長出許多突出物,有了這些突出物,腦細胞才能彼此交錯并發揮大腦的思考功能。剛出生的嬰兒的腦細胞無法產生思考的功能,因為這時候的腦細胞有如個別文件混在一起而已,彼此間無聯結組合的關系。
因此,大腦的發達可以說是腦細胞突出物的長成,使腦細胞發揮彼此間交錯的復雜思考功能。8歲的孩子,腦部重量可達成人的90%的原因,便是在這時候,孩子的大腦細胞彼此交錯的情形大約和成人的情況相同。
腦細胞交錯關系的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生到3足歲,第二個階段是4歲到7足歲前后,第三個階段則是10歲前后,腦細胞彼此交錯的過程已差不多全部完成了,以后的發展便會緩慢下來,直到20歲前后才完全成熟。
因此,如何在大腦迅速成長時,有計劃地加以訓練,便是智能開發最重要的課程。
四、左右腦各司其職
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及右腦兩半,分別司掌著不同的功能。右腦是感性腦,又稱為映像腦,掌理音樂、繪畫、圖形、色彩、映像、感情、非語言的觀念、空間認識、立體認識、想像、創造、非論理的感性等,并且直接指揮身體的左半部運動機能,及左眼、左耳、左手、左腳等的動作。
所以圖形及繪畫的訓練,對右腦的幫助頗大。在幼教的課程中,我們常見到紙卡圖形或積木的教材,教學的內容包括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星形等的認知、辨識、構成及記憶的訓練。通常兩歲左右的孩子對圖形已能產生高度的興趣,并能利用圖形與實物做豐富有趣的聯想。一張四方形的卡片或方形積木,在孩子的心目中,可以是部很有趣的火車或汽車,這種創造想像力是成人世界所難以了解的。
與之相對的是左腦。左腦是論理腦,又稱為言語腦,司掌言語、文字、符號、分析、計算、理解、推理、判斷、構成、立體認識(與右腦合作)、推論的思考等,是我們讀書、計算、作文時的動作重心,并且直接指揮身體右半部的運動機能,如右眼、右耳、右手、右腳等的動作。
右腦的功能是鍛煉敏銳的直覺學習,左腦則是合理性的組合及判斷;右腦可供應左腦更多的情報,左腦可以使右腦的訊息做較清楚的整理,以利實際的運用。因此,同時擁有靈敏的左腦及右腦,才能促成一個人有優秀的學習能力。
一般所謂的天才,是大腦中的海馬部分(古皮質)有大量吸收外界訊息的能力。這種天資的養成,除了必須使右腦的α學習腦波,發揮強有力的直覺學習能力外,左腦的β推論腦波能否將這些情報做合理迅速的整理、判斷及運用在實際生活上,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所以天才型的頭腦必須擁有以下三大要件:
(1)左右腦平衡發展。
(2)大腦古皮質下極層的海馬部分有大量吸收外界情報的能力。
(3)大腦的思考結構上,有足夠的彈性,排除固定的死板觀念,以便把輸入的情報做合理的處理。
左腦又稱言語腦,通常每個人語言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邏輯,這是左腦β推論腦波功能作用的結果。也因為如此,左腦的思考會著重示范化及合理化。與左腦相反,右腦的思考是影像及聲音的組合,它是用感性來思考的,不一定求合理的邏輯。因此,右腦在思考上充滿著原創性及想像力。
坐禪時的冥想思考,便是屬于右腦的高級思考方式,不用邏輯推論,用體會去追尋宇宙間不可思議的真理,甚至打破具體時空觀念,做純圖畫式的思考結合。這種非語言式、非論理式的思考,便是右腦獨有的特色。
最近在日本有提倡用右腦讀書的方法,這也是相當有創意的一項突破,對右腦的訓練更有直接的幫助。書是以文字語言為主體的,任何語言都有一定邏輯,所以讀書一直都是左腦的功能。右腦讀書的創意便在于突破這種固定的邏輯,以期發揮右腦獨有的想像創造力及直覺記憶能力。右腦讀書法的意思是,不用文字做思考,而是將文字所敘述的內容,先在頭腦內轉成影像,再用影像做認知及記憶;由于這是用右腦來工作,所以可以發揮人類直覺記憶力及想像力。
這種學理用之于幼教上尤其有意義。運用文字轉成影像,再用影像轉成新的故事,這種訓練對于大人常會碰到困難,但對于想像力豐富的小孩子,這種訓練效果明顯而卓著。更重要的是這種訓練可使孩子對書的內容做徹底的消化,并使語言能力的學習也能聯系用上孩子獨有的想像創造力,對右腦的平衡發展更有深一層的意義。
然而大腦最理想的狀態是左右腦的平衡發展,若6歲以前不能平衡地開發,那么6歲以后的問題更加趨向嚴重了。
五、α、β、θ、δ——腦波
大腦中運作著各種功能不同的腦波,這些腦波有如電波一樣,依1秒鐘的傳達波,可分為α(Alpha,讀音近似“阿爾發”)、β(Beta,讀音近似“貝達”)、θ(Theta,讀音近似“西達”)、δ(Delta,讀音近似“迭爾達”)。
在孩子的大腦中,最活躍的是α腦波,是活動力最強的腦波,通稱學習腦波。最適合于將情報自然地吸收,所以α學習腦波最適合于孩子做學習功能用。
β腦波是大人所最常用的腦波。β腦波的主要功能,是將人類五感所搜集到的情報,做整理及判斷,以決定如何處理。β腦波的動作細致敏銳,因此不適于學習。
6歲前孩子的大腦在動作上,以α學習腦波為主,到6足歲以后,不適合學習的β腦波才漸漸發揮動作功能。這也是6歲以前的孩子,能很自然地發揮驚人學習力的最主要原因。θ是具催眠作用的腦波,一般催眠術中經常會用到這種腦波,對注意力的集中最具功效。α及β兩種腦波的變化,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大腦協調感覺統合系統
人類先天就擁有相當數量的感覺統合能力,但還必須靠后天的接觸以發展得更完善。如果大腦協調感覺統合系統的部分出了問題,大腦無法組織正確的訊息指示身體進行動作,則會產生學習困難、無法應付平日生活的壓力。
一、感覺統合功能的角色
人身體里面所有感覺組織的運用稱為感覺統合,我們的感覺會告訴我們生理的狀況及周圍環境的情形。訊息從感覺傳到腦的路徑就如同溪水流到湖里一樣,無數的感覺訊息在分分秒秒中不斷地輸入我們的腦中,不只是眼睛或耳鼻,而是全身所有的器官。
大腦必須組合這所有的訊息,去處理人的行動、行為讓它正常化。大腦的意識就如同警察指揮交通一樣,當這些意識運行得有規律時,大腦就可以正常地指揮知覺、行為以及學習,若出現問題的話,就如同交通堵塞一般地癱瘓難行。
感覺統合在腦中的發展肇始于胎兒在母親子宮中的活動,大量的感覺統合在此時形成及發展。一直到嬰兒出生1年左右,這些成熟的機能幫助嬰兒爬行及站立,到了幼兒時期這些感覺系統幫助孩子從游戲中,用視覺、聽覺在重力的環境中組織身體的感覺系統。
人類先天就擁有相當數量的感覺統合能力,但還必須靠后天的接觸以發展得更完善,并且在幼兒時期就應多加強體能運動及大腦的刺激。
有些學者曾做過有關母親感覺刺激被剝奪的幼猴實驗。他將幼猴與一些用鐵絲及電線所做的假造母親放在一起喂養,結果那些幼猴長大后無法得到感情成長所需的舒適感,以致有嚴重的感覺失調情況發生。他還進行了另一個實驗,將幼猴分成兩組加以對照:第一組的幼猴和懸吊搖動的人工碎布假母猴一起喂養,第二組的幼猴和靜止不搖動的碎布人工假母猴一起喂養。結果發現那些和靜止不搖動的母猴一起喂養的猴子,發展出了不正常的行為模式,而第一組的猴子則沒有這些不正常的現象。我們在第一節中曾提到嬰幼兒從環境中所吸收到的訊息,尤其是和母親之間肌膚的接觸,會影響日后腦部及感覺的正常發展,就是這個道理。
二、感覺統合失調的征兆
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大腦無能,特別是感覺系統這部分出了問題。大腦此時無法組織周圍正確的信息給身體進行動作,則會產生學習困難、不舒服、無法應付平日生活上的壓力。
感覺統合失調一般常見的征兆包括:
1.過度活動
小孩幾乎隨時在活動,他通常是跑而非走,且大多數活動是無意義的,要他靜靜坐著和集中注意力幾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小孩無法“排除”噪音、光線和嘈雜的環境,因此無從發展潛能。
2.行為問題
很難獲得愉快,而且不能享受與家人共處或與其他孩子共同游戲的樂趣。這類孩子與人分享玩具或食物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他們顯得過度敏感而且感情容易受傷害,無法處理每天的壓力或新的環境。
3.語言發展遲緩
語言發展及說話能力不良,發音無法明晰。
4.肌肉發展不良
其肌肉狀態較差,大肌肉與小肌肉的發展不協調,一些精細動作更無法做到,容易失去平衡而常絆倒,無法玩積木或拼圖游戲。
三、感覺統合的階段性發展
1.第一階段——觸覺
觸覺對嬰兒的一生有著重大的影響,它不但幫助嬰兒完成吸吮,也影響日后的咀嚼、吞食等動作,更是親子間情感的聯系。因此父母若能給予孩子足夠的肌膚之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幫助。若母親無法滿足嬰兒在觸覺上的需求或嬰兒期觸覺發展不良,會導致孩子將來長大后缺乏安全感及信任感,在感情上也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如過度表現、過度依賴等等。
而小孩的安全感來源除了觸覺上需要的滿足外,重力亦是一項重要的因素。重力就是地心引力,小孩若能感受到地心引力則可以平衡安穩地站立,他將不會害怕隨時可能跌倒,并能放心地移動身體的位置自由行動。所以第一階段的觸覺、重力、移動的發展,對于孩子的情緒穩定有密切的關系,若未能有完善的發展,孩子可能對環境產生不適應的情況,則可能成為自我封閉或沉默的孩子;另一個極端的現象也可能成為好動卻一事無成,無法安靜地完成一件事或專注于一件事的孩子。
2.第二階段——身體概念
所謂身體概念包含對自己身體器官及肢體各部位的認識,這種認識可使孩子不需經由視覺來證明自己確實是在使用自己的身體來活動。概念不清楚的孩子無法分辨左右,那么對平衡感和方向感的發展也都是阻礙。一個身體概念不佳的孩子無法做出自己不熟悉的動作,新動作學習對他而言也是件相當困難的事,這會使得孩子無法隨心所欲地玩玩具,且常會破壞玩具。這種破壞的現象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來玩這玩具,或不知道該用多少力量來玩玩具。
孩子的腦部組織是否發育完全,可由他參與活動的時間長短,即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來判斷;通常感官發展不良的孩子較易分心,或極端地過度表現。
3.第三階段——語言
第三階段的語言能力必須是第一、二階段感覺統合的結果,因感覺統合是一種連續的過程,一個階段的完成與否將影響下一階段的進行。視覺最基本的功能在于確認物體的存在,甚至可以看出物與物的關系及事物的背景。然而視覺又必須和觸覺、重力、肌肉、關節等配合,若是重力感失調,那么對于樓梯的高度都產生恐懼,甚至于倒水、玩拼圖等事情都是非常困難的。
對于感覺統合第一、二、三階段沒有發展完全的小孩而言,一些簡單的活動都會令他們感到慌亂、迷惑,或者過度興奮。他們情緒上容易分心或感到沮喪,語言發展也有極大的困難,如口吃、口齒不清、無法簡單描述事件。
4.第四階段——大腦
如果整個神經系統處于正常的狀態下,大腦的各部位都能有效地各司其職。大腦在分工之前有一項重要的步驟,就是聯系左右腦,這種聯系若無法達成,則大腦無法分工。而第四階段的成熟發展,有助于小孩上學前的良好準備,若感覺統合健全,則能集中注意力,可組織訊息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
對于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可采用漸進或轉移的方式來訓練他,雖然孩子可能不會進步得很快,但這尤需大人用愛心、耐心,去同理孩子的內心需求。如果給予孩子太多壓力以致無法承受,則對孩子的一生將有不利的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