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想像的狂歡:作為文化鏡像的閩南民間故事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想像的狂歡:作為文化鏡像的閩南民間故事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想像的狂歡:作為文化鏡像的閩南民間故事研究》,書名很別致,研究方法也很有新意。
博學的冠青教授,主要採取民間故事敘事學、民俗學、原型批評、文藝美學、女性主義批評和比較文學等文藝美學的新方法,對廈、漳、泉三地百姓根據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審美心理所進行的想像的創造:閩南民間故事,深入分析其文學想像中折射出的閩南審美文化取向,以及其消解壓力享受生活的狂歡精神等多重文化內涵。專著闡發深入,新見選出,是近年來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收穫。.

名人/編輯推薦

《泉州師范學院桐江學術叢書?想象的狂歡:作為文化鏡像的閩南民間故事研究》講述了閩南文化土壤上的閩南民間故事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民間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閩南民間故事不僅通過閩南民眾豐富多彩的民間想象獨特地傳達出閩南文化發展變化的生命信息和精神內涵,而且以其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獨特有序的敘事模式等,巧妙地演繹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閩南民眾的審美取向,是閩南文化精神的有力載體和獨特鏡像。

目次

導論 文化想像與族群記憶
第一節 閩南民間故事的傳播和發展
第二節 閩南民間故事的研究

第一章 閩南民間故事的審美取向
第一節 民間想像與閩南人的審美取向
一、神鬼想像與善惡有報的審美文化取向
二、冒險想像與拼搏進取的審美文化取向
三、英雄想像與行俠助人的審美文化取向
四、鄉戀想像與尊宗敬祖的審美文化取向
五、儒商想像與義利和諧的審美文化取向
第二節 閩南人的審美取向與閩南和諧社會的建構

第二章 閩南民間故事中的民間信仰
第一節 民間信仰與閩南民眾的精神追求
一、佛教信仰與揚善懲惡的精神追求
二、道教信仰與修身養性的精神追求
三、民間神祗信仰與樂善好施的精神追求
四、自然神信仰與崇天敬地的精神追求
第二節 民間信仰的文化蘊涵
第三節 在精神追求中把握人生價值

第三章 閩南民間故事的藝術形象
第一節 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
一、鄭成功和俞大猷的英雄形象
二、綠林好漢的英雄形象
三、豪爽俠義的生命追求:英雄形象的審美價值
第二節 濟世救人的儒生形象
一、朱熹的民間想像
二、閩南民眾的崇儒精神
三、崇儒尚文的價值判斷
第三節 生動鮮活的女性形象
一、深愛民眾喜愛的善女形象
二、深受民眾貶斥的惡女形象
三、深受民眾景仰的女傑形象
四、男權文化背景下的性別演繹:女性形象的文化蘊涵
五、女性生命傳達的美感與啟迪: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
第四節 仁愛忠義的孝文化形象
一、社會關係中的禮義忠孝形象:孝文化形象的文化類型
二、儒家倫理文化的獨特演繹:孝文化形象的文化成因
三、在審差追求中鞏固社會秩序:孝文化形象的文化價值
四、孝文化形象的文化局限
第五節 獨具匠心的另類形象
一、行為怪誕的另類形象
二、魔鬼意象與懼鬼原型
三、危機感中的宣洩和補償:另類形象的審美價值
第六節 豐富多彩的動物形象
一、輔佐型動物與禍害型動物:閩南民間故事中的動物類型
二、艱難生存處境中的生命追采:動物形象的文化蘊涵
三、人與自然關係的獨特隱喻:動物形象的象徵意義
第七節 超凡脫俗的神仙形象
一、助困濟人的自然神形象
二、樂善好施的俗神形象
三、原始思維下的信仰與想像:神仙形象的文化成因
四、艱難生活中的精神寄託:神仙形象的審美意義

第四章 閩南民間故事的敘事特徵.

書摘/試閱



一、輔佐型動物與禍害型動物
——閩南民間故事中的動物類型
閩南民間故事中的動物形象非常豐富,在考察了300則以上的閩南民間故事和傳說后,筆者發現擁有動物形象的達100則以上,占到總數的30%。由此可見,有關動物的想象和傳說在閩南民間故事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在這些動物的想象和傳說中,以狗、雞、鴨、豬、螞蟻、龍、蛇、龜、鱟、猴等一系列與閩南民眾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形象居多,它們在閩南民眾的生產生活中分別扮演著輔佐型、禍害型和復雜型等不同的角色。通過對這些動物意象的深入考察,我們可以發現閩南民眾與動物之間的獨特關系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閩南文化精神。同時,閩南民間故事中這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動物形象也給我們帶來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一)輔佐型形象——豬、螞蟻、雞的民間想象
豬這種動物的形象經常出現在閩南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中,豬在其中到底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通過對一些閩南民間故事的考察,可以發現它們經常是以一種助人為樂的形象出現的。最經典的就是《“豬母墓”的傳說》了。“豬母墓”,即埋葬母豬的墳墓。這則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周姓人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得到幾甕白銀龍圓,這事被周家已嫁出去的女兒無意知道,就想占為己有。后來一頭母豬突然把甕撞破讓周家父母終于認清了貪財的女兒,于是發誓從此與女兒斷絕往來。母豬死后,周家厚殮母豬,并將母豬當人對待,甚至特地為母豬做了耳環等金飾品陪葬。這就是閩南諺語所言“豬母撞倒咸鮭甕”、“親生女兒不如豬母”,也就是“豬母墓”的來由。①在《洛陽橋的傳說》中也有母豬的形象,八仙之一呂洞賓深為蔡襄建橋的非凡氣魄所感動,把山上的一塊塊大石頭通通變成母豬,然后讓它們成群結隊地奔下山來,跑到海灘,紛紛跳進江底輔助建造橋墩。還有《木蘭陂的傳說》則講述由于民眾筑陂缺少石料,一個老人帶來了一群母豬,“過夜生豬仔,豬仔過夜生豬孫;一只傳一窩,越傳越多,筑陂石料就不愁了。據說,后來石頭夠用,余下的一只母豬被老人放生到囊山去,直到現在,莆田囊山還有那么一塊大石,人們叫它‘豬母石’”①。后面兩個傳說對于豬的想象有些相似。從這些民間傳說我們可以看出,在閩南民間想象中,豬都是扮演了助人為樂的角色,在民眾最需要的時候,特別是在開展公益事業碰到困難的關鍵時刻,豬總是及時出現給予重要的輔助和支持,是一個對閩南民眾具有重要輔佐作用的動物形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