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懸崖邊上的日本經濟(簡體書)
滿額折

懸崖邊上的日本經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的反省:懸崖邊上的經濟》是野口教授所發表文章的最優整合,著重探討日本政策層面的相關問題。內容涉及:提高消費稅,即使近30%的稅率也無法重建財政;通貨膨脹是最殘酷的稅收;通貨緊縮螺旋論完全錯誤;福利養老金將在2030年左右破產;1美元≈60日元不是沒有可能;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戰略等。 可以說日本國內面臨重重考驗,政府在應對危機、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時是基於何種認識、出於哪種利益?在政府粉飾太平的空中樓閣裡,亟須人們擦亮雙眼、尋求真相。在《日本的反省:懸崖邊上的經濟》一書中,作者用專業的經濟學知識解讀政策誤區,並為讀者讀懂日本經濟悉心介紹了基本的經濟學知識。迄今為止日本政壇變幻莫測,人民對於政治的不滿,恐怕已經達到了頂點。即便人們對政治失去信心,但監督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正確解決危機、 處理經濟問題,才是國民最終的理智的選擇。

作者簡介

野口悠紀雄 1940年生於東京,1963年畢業于東京大學工學部,次年進入大藏省工作,並於1972年取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歷任一橋大學、東京大學教授、坦福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4月至今,任職于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財經研究所。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理論、日本經濟論。 主要著作:《信息經濟理論》(東洋經濟新報社,1974年,日經經濟圖書文化獎)、《財政危機的構造》(東洋經濟新報社,1980年,三得利學藝獎)、《土地經濟學》(日本經濟新聞社,1989年,不動產學會獎)、《泡沫經濟學》(日本經濟新聞社,1992年,吉野作造獎)、《1940年體制》(新版)(東洋經濟新報社,2002年)、《日本經濟真的復活了嗎?》(鑽石社,2006年)、《資本開國論》(鑽石社,2007年)、《製造業幻想使日本經濟衰弱》(鑽石社,2007年)、《日元貶值泡沫崩潰》(鑽石社,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 日本的罪與罰》(鑽石社,2008年)、《未曾有的經濟危機 戰勝方法》(鑽石社,2009年)、《世界經濟恢復,為什麼唯獨落下日本?》(鑽石社,2010年)、《經濟危機的根源》(東洋經濟新報社,2010年)等眾多著作。

目次

第一章 “通貨緊縮是經濟停滯的原因”——快從這歪理邪說中清醒!
1通貨緊縮被視為萬惡之源
2 擺脫“2009年式”的通貨緊縮,既無必要,亦無可能
3 有關通貨緊縮的三個典型誤解
4 物價長期下跌的實質,是相對價格的變動
5 近年走向與後期展望

第二章 理解通貨緊縮不得不提的經濟學
1 通貨緊縮的經濟模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
2 為什麼只有日本陷入如此嚴重的通貨緊縮?——基於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下的日美經濟分析
3基於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的經濟危機剖析

第三章 駛向破滅之路的日本財政
1失控的日本財政
2為什麼發行國債有問題
3用“通貨膨脹稅”消除財政赤字最有可能
4稅與國債是不相同的嗎
5納稅之痛正是政治與財政的原點

第四章 福利養老金面臨破產
1“100年安心”養老金是什麼?
2過於脫離現實的經濟設想
3福利養老金將在2030年左右破產
4有必要儘早著手養老金改革
5實在無法即刻清算福利養老金
6 非正式員工“養老金難民化”所帶來的養老金危機

第五章 消費稅增稅有可能實現財政重建嗎?
1 消費稅率上調前必須發行發票
2 福祉專用稅方案是議會的自殺行為
3 “全額稅方式”的欺瞞
4 消費稅增稅可能實現財政重建嗎?

第六章 匯率因何變動
1 日元升值是國難嗎?
2.2007年以前的日元異常貶值
3 經常項目不決定匯率
4資本流動決定匯率
5投機資本流動和匯率分析
6 日元套利交易的本來面目

第七章 日本需要發展高度知識產業
1現在正是改變日本經濟的機會
2美國的高度知識產業
3在金融立國之前首先擺脫金融貧國
4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戰略
5數量銳減的日本留學生與韓國的教育熱
6人才開國是為日本注入活力的手段

書摘/試閱

再拿理論講講道理。現在的日本,由於低迷的利率狀態顯示,金融政策陷入了不“給力”的失效怪圈。由於對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即流動性的需求變得無限大,導致即使施行金融緩和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也會被巨大的需求所吞噬,利息也不會降低。凱恩斯將其稱為“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在這種狀態下,不論政府出臺什麼樣的寬鬆金融政策,有效需求也不會擴大。為了繼續擴大有效需求,只有增加財政支出。凱恩斯分析了當時英國政府面臨的這種困境,寫出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一書。目前日本也陷入了書中所說的“流動性陷阱”,所以,即使15年來政府一直持續施行金融緩和政策,卻收不到任何顯著效果。相反,面向汽車和家電製品的支持購買舉措,不是金融政策而是財政政策,卻收到了極好效果。
遺憾的是,作為認識誤區的通貨緊縮螺旋論不但沒有被糾正,反而一直受到追捧——想必這也是轉嫁責任的絕佳藉口吧。政府一再強調要擴大財政支出,卻始終回避逐步增長的財政赤字。所以,才一直主張“經濟的停滯是由於金融政策不得力”,試圖在言論上將責任的矛頭指向日本銀行。
經濟學不是散文詩,如果經濟言論都偏重感性,就會導致出現很大的風險,容易使對經濟的認識產生錯誤,政策制定出現偏頗。實際上,到現在為止的大約15年間,在一些對通貨緊縮的錯誤認識的影響之下,政府採用了不少錯誤的經濟政策。過去15年日本一直沒有擺脫經濟發展停滯的陰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樣的錯誤非同小可,在我看來,只能用“荒謬絕倫”來形容。
2010年度預算中清晰地浮現“日本的死相”。稅收僅有年度支出的四成,這在一般國家是不大可能的預算狀態。如果嚴肅地正視這一點,就會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個令人發瘋的事態。
2010年春季之後,希臘等歐洲各國以及英國的財政赤字問題浮出水面,這些確實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歐洲的財政赤字大部分是由於經濟危機導致的,因此,除意大利外,國債餘額相對於GDP的比率並沒有那麼高。
與此相對,日本的財政存在結構性問題。事實上雖然因經濟危機而導致情況一下子惡化了,但是此問題之前就一直在持續。實際上,國債餘額相對於GDP的比率之高,是歐洲各國無法相比的(2009年政府債務餘額相對於GDP的比率為:德國是78.2%,英國是75.3%,而日本是189.6%)。這些數字清晰地顯示出,財政赤字問題真正嚴重的不是歐洲,而是日本。
2009年10月21日的《紐約時報》有一篇題為《持續增加的國債是日本經濟的威脅》的報道,其中也指出日本未來發生日元貶值、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極高。現在的日元升值只不過是最後的狂熱(the last hurrah)而已。
除這篇報道之外,自2010年度預算的異常狀況被曝光以後,其他國家對於日本經濟、財政破產的警戒感也都極速提升了。但不知為何,似乎只有日本人還沒有感到危機。現在日本的狀況,正如駛向冰山的泰坦尼克號上那些狂舞的人們一樣。
很多人認為日本的經濟問題是通貨緊縮和日元升值。但日本真正的問題卻是通貨膨脹和日元貶值,這是十分可怕的事實。通貨緊縮、日元升值,這些對於無法根據狀況改變經濟模型的企業來說是大問題,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算什麼。如果工資名目金額不變,物價下跌實際上就相當於收入增加,這是消費者們喜聞樂見的事情。對於那些靠養老金和定期存款支持退休生活的人們來說,當然是通貨緊縮更受歡迎了。
日本在消化國債方面之所以沒有發生阻礙,就像本章1中所論述的那樣,是因為民間投資資金的需求減少了。實際上銀行貸款餘額在減少,持有的國債在增多。在這種狀況下,問題雖然不會變得太明顯,但水面之下的問題依然嚴峻。因為沒有投資,日本經濟未來的生產能力就會降低。也就是說日本的體力確實在不斷衰退(現在總投資已經低於資本損耗)。如果未來生產力下降,稅收將無法指望,所以實際償還國債的可能性將急速下降。
考慮到這一點,日本的財政問題實際比希臘嚴重得多。日本財政(或日本經濟)總有一天會崩潰。至少有一點可以明確的就是,現在的財政構造沒有持續下去的可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