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普希金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普希金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0 元
定價
:NT$ 4080 元
優惠價
87355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普希金在俄國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中均佔有極高地位。他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他的作品詩意而深刻地表現了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和俄羅斯的生活。
這套《普希金全集》譯自最新版的俄國19卷《普希金全集》,囊括了普希金已知的全部作品,涉及詩歌、小說、戲劇、童話、書信等,並且容納了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編纂的書畫卷,以全面反映普希金的創作風貌和思想理路。全集共10卷,分別為:第1、2卷抒情詩,第3卷長詩、童話詩,第4卷詩體長篇小說、戲劇,第5卷中短篇小說、遊記,第6卷評論,第7卷傳記、雜記,第8、9卷書信,第10卷書畫。該套全集規模龐大,是國內最為完備的、名副其實的全集。尤其是將普希金的插圖、美術作品單獨變成一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豐富、全面的普希金。浙文版《普希金全集》為我國的讀書界和學術研究界提供了最為完備的普希金作品。

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他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他出生于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沙皇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他的作品,歌頌自由與進步。著述豐富,蔚為大觀,涉及詩歌、小說、戲劇、童話、書畫等,還有大量富於社會文化研究價值的珍貴書信。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主編者和譯者均為國內俄國文學界大家,譯文一流。

普希金無疑是一位世界文壇的巨匠,“是俄羅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恒定代表,是俄羅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徵。”他的許多優美的作品不僅在俄國而且也在中國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深深地植根于中國讀者的心靈,同時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不僅在詩歌創作領域,而且在小說、戲劇、童話、文論等多個方面為俄羅斯文學樹立了典範。這位“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天才”以短暫的一生為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一 、短暫的生命歷程,輝煌的藝術成就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一生作有800多首抒情詩和10多部長篇敘事詩,一部詩體長篇小說,近10篇中短篇小說,另有多部戲劇、童話、遊記、傳記,被尊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和“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在俄羅斯語言文學的發展進程中,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他在浪漫主義的抒情詩和敘事詩的創作中,十分注意書面語與口頭語的完美結合,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使文學接近民族的生活和周圍的現實,不僅為俄羅斯文學語言的最終形成作出了貢獻,而且在俄國文學並非處於優勢的前提下,普希金充分發揮民族語言的長處,並汲取英國拜倫等詩人的藝術精華,解決了文學的民族性問題,使俄羅斯文學走向了世界文學的前列。
普希金的創作大約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時期是“皇村學校時期”(1811-1817),主要從事詩歌創作。他的抒情詩創作是從皇村學校開始的,而且在詩歌創作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他都力圖進行創新,在各種領域進行開拓,從而為俄羅斯文學在各個方面提供了典範的作品。
在皇村學校讀書期間是普希金的第一個創作階段,普希金主要創作了被稱為“巴庫尼娜情詩”的一些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如《秋天的早晨》等。這一時期,主要是他學習、模仿和掌握傳統的詩歌技藝的階段。
1817年至1820年,是普希金的第二個創作階段,即外交部供職時期(1817-1820)。在外交部供職時期,普希金的詩歌創作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自1817年開始創作的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在此期間完成,這標誌著俄羅斯詩壇天才的誕生。這時,他已拋開了早期的模仿,作品表現出了強烈的個性特徵。在這一階段,他還擴大了題材範圍,也打破了古老的詩歌體裁的規範性,使詩歌語言日益與口頭語接近。由於他嶄露頭角,當時的詩壇泰斗茹可夫斯基即刻把自己的畫像贈給普希金,並附題詞:“被擊敗的老師贈給獲勝的學生。”
普希金這一時期主要詩歌成就是一系列揭露暴政、嚮往自由的政治抒情詩。包括《自由頌》(1817)、《童話》(1818)、《致恰阿達耶夫》(1818)、《鄉村》(1818)等著名詩篇。
這些詩篇在愛國主義的軍官中秘密流傳,它們表達了人民對專制暴政的無比憤怒和憎恨。如在《自由頌》一詩中,詩人毫不妥協地寫道:
 
我要給世人歌唱自由,
我要打擊皇位上的罪惡。
 
普希金所寫的這些詩篇也驚動了沙皇。沙皇認為,“普希金以煽動性的詩充斥俄羅斯……”因而下令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亞。多虧茹可夫斯基和卡拉姆津等著名詩人向亞歷山大一世一再求情,沙皇才將普希金改判流放南俄。
1820至1825是普希金的第三個創作階段,即南方時期(1820-1824),主要成就是浪漫主義長詩。普希金在南俄流放期間,寫下了許多感情純潔真摯,意境清新迷人的抒情詩。比較著名的有《短劍》、《囚徒》、《我多麼羡慕你》以及《致大海》等。普希金在這一時期寫的抒情詩反映了詩人當時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以及激進的民主思想。尤其是他完成了代表他浪漫主義創作高峰的“南方組詩”。這些充滿叛逆精神、歌頌詩意化反叛英雄的“南方組詩”,包括《高加索的俘虜》、《巴赫齊薩拉伊的噴泉》、《強盜》等,既是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又為而後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在1825年以後,普希金步入了創作生涯中的最輝煌最成熟的階段,即現實主義創作階段(1825-1837),在詩歌、小說、戲劇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詩體悲劇《鮑利斯•戈都諾夫》、敘事詩《青銅騎士》等許多作品,並且完成了他的代表作—— 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在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期間,所創作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抒情詩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精神,而《致凱恩》等詩篇則體現了詩人對歡樂、靈感、生命和愛情的敏銳的感悟能力。
1826年結束流放,回到莫斯科和彼得堡之後,普希金的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上尉的女兒》、《驛站長》等小說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在後期的抒情詩的創作方面,普希金密切結合現實,關注於社會和人民,寫下了《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阿裡昂》、《先知》等動人心弦的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詩篇,正如詩人在生命最後階段所作的《紀念碑》一詩中所作的陳述:
 
我所以永遠能為人民敬愛,
是因為我曾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
在我這殘酷的時代,我歌頌過自由,
並且還為那些倒下去的人們,
祈求過寬恕和同情。
 
這一段動人的詩句是詩人對自己短暫的一生所作的具有濃郁的人道主義精神的詩的總結,更是他詩歌創作生涯的真實的寫照。
 
二、優美的抒情意境,明朗的憂傷氣質

普希金不僅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同時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在一生所作的800多首抒情詩和10多部長篇敘事詩,普希金從社會政治、人生體驗和自然風景等多個方面介入,創作了多首風格獨特、清新優美、哲理深邃的抒情詩作,為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普希金身上,俄羅斯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俄國大自然、俄國靈魂、俄國語言、俄國性格反映得如此明晰,如此純美,就像景物反映在凸鏡的鏡面上一樣。”
普希金所創作的一些傑出的政治抒情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特徵和進步人士的思想情感,傳達了時代的精神,表達了人民對沙皇專制暴政的無比的憤怒,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自由的渴望。
如在《童話》一詩中,普希金以戲劇詩的形式表現了對亞歷山大一世的諷刺。該詩通過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耶穌這兩個人性化的形象,表明了涉世不深者被沙皇矇騙,而涉世較深者則看穿了沙皇的真實面目。聖誕之日,基督哇哇哭吵時,聖母瑪利亞嚇唬他說:妖怪來了——沙皇來了!可見這代表了覺醒了的人民對沙皇的看法。詩中還通過沙皇的獨白來揭露他的欺騙性以及他所作所為的虛偽性。最後一個詩節的小基督受騙以及聖母安撫的話語進一步突出沙皇的虛偽性,暗中勸解人們不要上當受騙,而應覺醒過來。
而《致恰阿達耶夫》一詩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傳達了對祖國前途所懷的一種堅定的信念。該詩在開頭八行典型地表現了那一代貴族青年知識分子的探索追求以及被愛國主義思想所激發的熱情。此時此刻,愛情的甜蜜、青春的歡愉——這些屬�小我的問題不再騙得他們的癡情,而是在考慮著一個更為重要、更為嚴肅的問題:祖國的命運。接著詩人用戀人等待幽會的急切之情來比喻他們這些進步的愛國青年對自由的嚮往。而最後一節,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同志啊,請相信:空中會升起
一顆迷人的幸福之星,
俄羅斯會從睡夢中驚醒,
並將在專制制度的廢墟上
銘刻下我們的姓名!

這些抑揚格四音步的詩句,顯得格外豪邁,並且富有激情和樂觀主義的信念。這節詩還被刻在十二月黨人秘密徽章的背面,對十二月黨人的鬥爭起了強烈的激勵作用。
而著名的《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則表現了詩人高風亮節的品質,詩人高度讚賞十二月黨人的傑出功績。作者以鏗鏘有力、豪情激昂的詩句表達了對戰友的如海深情,相信他們的事業必將獲勝,相信自由必將來臨。

沉重的枷鎖定會打斷,
監牢會崩塌——在監獄入口,
自由會歡快地和你們握手,
兄弟們將交給你們刀劍。

普希金也是一位個性化很強的詩人。作為浪漫主義詩人,他善於抒寫自我。詩歌是他心靈歷程的記錄。他的很多以人生感悟和愛情為題材的詩,構思精巧、思想深邃,風格清新,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他在評價同時代詩人巴拉丁斯基的時候寫道:“沒有人能像巴拉丁斯基那樣,思想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情感中具有高尚的審美力。”這一“情感—思想—審美”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也正是普希金的追求。
在愛情抒情詩創作方面,正如別林斯基所說:“普希金是第一個偷到維納斯腰帶的俄國詩人……他的每個感覺、每鐘情緒、每個思想、每個情景都充滿著詩。”他的愛情抒情詩多半與他自身的情感經歷有關,所以寫得情真意切,細膩纏綿,而且意境深遠。
《致凱恩》可以說是普希金愛情抒情詩中傳誦最廣的一首。該詩作於普希金在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幽禁時期。從彼得堡來到當地姑媽家做客的美麗姑娘凱恩與他相逢,叩響了他緊閉的心扉:

我記得那神奇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你,
猶如瞬息即逝的幻影,
又像純潔美麗的天使。

當我遭受難遣憂愁的煎熬,
當我在喧囂世事中忙亂不堪,
你溫柔的話語在我耳邊縈繞,
你可愛的面容在我夢中顯現……

該詩描繪了水晶般晶瑩透徹的、純真聖潔的愛情,表現了“純潔美麗的天使”這一淨化的女性形象在詩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創作靈感方面所起的神奇的復興作用。全詩層次分明地敘述了心靈的嬗變。過去,當抒情主人公遭受著“難遣憂愁的煎熬”,並且在“喧囂世事中忙亂不堪”的時候,因為心靈中有著親切的記憶,所以,挨過了艱難的歲月。然而,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的“暴風驟雨”驅散了一切,甚至驅散了美好的夢想。尤其當他被“囚禁於陰暗的窮鄉僻壤”的時候,他幾乎喪失了心靈的記憶,幾乎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正是在這一激情快要喪失殆盡的時刻,純潔美麗的形象又神奇般地出現在眼前,使得整個心靈重新獲得靈感,獲得新生。
普希金還同其他許多浪漫主義詩人一樣,對大自然中的一切物體有著極其敏銳的感受力。在他的自然主題的詩作中,景色描繪極為美妙,常常顯得逼真如畫,而且,對自然意象的歌頌,不只是為了詩情畫意的渲染或展現自己的才華,而是借外部自然意象來表現內心世界的感受,或是通過自然意象來反映人類社會的理想情懷。
著名的《致大海》一詩便是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是以自然意象來歌頌自由主題的典範。普希金以對大海意象的歌頌來表現對自由的讚美。全詩氣勢磅礴,意境雄渾,洋溢著強烈的浪漫主義的激情。
在語言風格方面,普希金更是一位獨到的詩人,他以自己傑出的創作,奠定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基礎。在這方面,他的作用和地位猶如英語文學中的莎士比亞,在書面語貼近日常生活方面,在使文學語言富於生活氣息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他的抒情詩具有了鮮明的特色。
我們讀著他的抒情詩,可以感受到,他的詩既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激情,又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因素。按俄國作家的理解,浪漫主義也具有現實主義成分。普希金就曾認為:“真正的浪漫主義”的特點“是對人物、時間的忠實的描寫,是歷史性格和事件的發展……”這其中的現實主義成分是不言而喻的。由於採用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他的作品詩句流暢,鏗鏘有力,豪邁自信,尤其是他創作的一些政治抒情詩,滲透著濃郁的抒情和豐富的想像,體現了一種不畏暴政、嚮往自由的民主精神。俄國浪漫主義詩人也特別強調民族性,所謂民族性,是指一種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獨特的氣質,詩歌應該通過自身來傳達和反映民族的生活和風貌。普希金在這方面是一個典範,所以他當時就被人譽為“民族詩人”。果戈裡在《關於普希金的幾句話》一文中就首先認為:“一提起普希金,立刻就使人想到他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這個權利無論如何是屬�他的。在他身上,就像在一部辭典裡一樣,包含著我國語言的一切財富、力量和靈活性。”
由於他深深懂得文學語言貼近生活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抒情詩語言質樸簡潔,詩句凝練流暢、清新易懂,韻律嚴謹、多變、和諧、優美。普希金在抒情詩創作方面善於貼近生活,並充分發揮俄羅斯語言的音響和韻律特徵。他注重書面語與口頭語的完美結合,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把民間語言、民間傳說以及文學傳統融為一體,為新的俄羅斯文學語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他的“奧涅金詩節”節奏感特別鮮明,聽起來使人感到靈活多樣,清新輕快,優美舒暢。
他的抒情詩情真意切,並有著俄羅斯人固有的民族氣息。他的詩句沒有過度的渲染、誇張,他較少表現狂風暴雨般的激情,而是善於抒發內心深處的憂悶之情,因此,他的許多抒情詩作基調憂傷,但是,憂傷之中往往有一種磅礴的氣勢,以及明朗和樂觀的成分,其深沉的憂鬱或淒婉是服從于樂觀主義基調的。這就是評論家們所稱的“明朗的憂傷”。如在《致凱恩》中詩人表現了一種晶瑩、純潔、神聖的情感,那情感不是虛構,而是詩人的真實的感受。還有在人們熟悉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詩人認為儘管現在卻總是苦悶,但心靈生活在未來之中,所以他說:“一切轉眼即逝,成為過去;/而過去的一切,都會顯得美妙。”
“明朗的憂傷”不僅是普希金許多抒情的一大特色,而且也影響了傑出抒情詩人葉賽甯等許多作家,構成了俄羅斯許多優秀的抒情詩人的固有的氣質。
普希金的抒情詩不僅語言生動流暢、簡潔優美,而且還充滿了哲理和人格的魅力。他繼承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等法國作家的啟蒙主義思想,也汲取了英國詩人拜倫的激情和叛逆精神,並在前輩思想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發展。他淡泊名利,追求獨立的人格,在《致詩人》一詩中,他就明顯地表達了這種超然豁達的精神境界:

詩人啊!不要重視世人的愛好,
熱烈的讚美不過是瞬息的喧鬧;
你會聽到愚人的批評和世人的冷嘲,
但你應該堅定沉著,安詳勿躁。

獨自生活吧,你就是帝王。
自由的心靈在前指引,沿著自由之路奔向前方,
要使你那珍愛的思想成果日臻完善,
不要為你的高貴的功績索取獎賞。

因此,他的一些抒情詩雖然在形式方面質樸簡潔,然而容量很大,具有廣博的思想內涵。如膾炙人口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就仿佛是一個飽經風霜的長者對涉世未深的少女的誠摯的告誡。這首題在三山村女地主奧西波娃15歲的小女兒耶夫普拉克西婭紀念冊上的詩,儘管詩句簡潔,但詩中蘊涵著強烈的樂觀情緒和深邃的生活哲理。

如果生活將你欺騙,
不必憂傷,不必悲憤!
懊喪的日子你要容忍:
請相信,歡樂的時刻定會來臨。

心靈總是憧憬未來,
現實讓人感到枯燥:
一切轉眼即逝,成為過去;
而過去的一切,都會顯得美妙。
(烏蘭汗譯)

在這首詩中,普希金如同一個詩人哲學家,以“時間”為角度來審視生活。他不同于別的一些詩人,不再抒發時間的無情和殘忍,而是強調時間的積極作用。在普希金看來,時間是醫治一切的靈丹妙藥,詩人認為心靈是生活在未來之中,凡是未來的,都是很有希望的,凡是現實的,都不是完美的,都是要成為過去的,而時間會醫治心靈的創痛,因此,凡是過去了的,都會變得可親而令人懷念。這其中蘊涵著多麼深刻的生活的哲理和樂觀的信念!正是這種樂觀的信念,使得普希金承受了種種磨難,也正是這種信念,感染了無數的讀者,安撫了眾多的心靈。

三、詩體長篇小說的獨特創新

在小說創作領域,普希金同樣為俄羅斯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典範。他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在俄國文學史上首次塑造了“多餘的人”這一系列形象,直接影響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岡察洛夫等人的小說創作。
普希金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創作於1823年至1830年,於1833年定稿出版。
這一時期,在俄國歷史上,是亞歷山大一世王朝末期和尼古拉一世繼位之初,也是俄國著名的十二月黨人的革命和起義活動醞釀、爆發和最後歸於失敗的時期。
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0)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塊奠基石,“標誌著俄羅斯文學中從世紀初對‘小說’的不信任到接受新的藝術概念的一個重大突破”。這部作品的意義首先在於它塑造了俄國貴族革命時期奧涅金這個開始覺醒又找下到出路的貴族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受到西歐民主思想的啟蒙,具有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他的品格和氣質遠遠高於周圍的貴族子弟。但他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會現實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所以苦悶、彷徨、憂鬱、痛苦,對生活極端的冷漠。他憤世嫉俗,對腐朽黑暗的社會深惡痛絕,同時又非常脆弱。他希望改變現狀,但又不可能與這個社會徹底決裂;所以他不會與社會正面對抗,他的生活態度往往是消極的逃避。
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具有極其豐富的思想意義。這部歷時8年時間的作品廣泛、深刻地展示了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的畫卷,同時通過奧涅金悲劇命運的描寫,表達了當時俄國先進的、覺醒的貴族青年在探索過程中的思想上的苦悶和迷惘以及找部到出路的悲劇。而這一典型的時代精神是通過主人公奧涅金的社會探索與婚姻愛情之間的悲劇衝突來表現的。
“我們在《奧涅金》中首先看到的,是俄國社會在其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裡的詩體的畫面。從這一點來看,《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一部真正名副其實的歷史的長詩,雖然它的主人公當中並沒有一個歷史人物。它在羅斯是這類作品中第一次的經驗,也是一次光輝的經驗,因此這部長詩的歷史優越性也就更高。在這部作品中,普希金不僅是一位詩人,而且是社會中剛剛覺醒的自我意識的一位代表者:史無前例的功勳啊!普希金之前,俄國詩歌只不過是歐洲繆斯的一個聰敏好學的小學生而己——因此那時俄國詩歌的一切作品都更像是習作臨摹,而不像是獨特的靈感所產生的自由作品。”
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被譽為俄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全書分為八部。這部作品的結構極為獨特。
其中在第一至第三部中,每一部都導出一個主要人物。第一部抒寫厭倦了京都社交生活的奧涅金為了繼承他叔父的遺產,從城市來到了鄉村。第二部寫奧涅金在鄉村結識了鄰村的剛從德國歸來的青年詩人連斯基。連斯基當時正在同女地主拉林娜家的小女兒奧爾加相戀。第三部寫奧涅金在連斯基的介紹下,結識了女地主拉林娜家的大女兒達吉雅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對奧涅金一見鍾情,並向他大膽地表露愛情。
第四部寫奧涅金拒絕了達吉雅娜的愛情,而且講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受到感情打擊的達吉雅娜痛苦不已,日益憔悴。
第五部描寫達吉雅娜的命名日聚會。奧涅金看到達吉雅娜愁眉不展,感到厭煩,因而怪罪連斯基不改帶他前來參加這一無聊聚會。他因此故意向連斯基的女友奧爾加大獻殷勤,引起與連斯基的衝突。在第六部,容易激動的連斯基要求決鬥。在決鬥中,奧涅金打死了連斯基。
在第七部,主要描寫達吉雅娜在奧涅金外出漫遊之後,訪問他的故居,然後遵從母親的意願,嫁到城市,做了將軍夫人。
第八部是寫三年之後的情景。經歷了三年飄泊的奧涅金在彼得堡的上流社會意外地遇到了達吉雅娜,對她傾訴愛情,但達吉雅娜出於對丈夫的忠誠,拒絕了奧涅金。於是,奧涅金只得又出發旅行了。
僅從敘事場景我們便可以看出,這部詩體小說隨著主人公奧涅金的活動,從鄉村到城市,從外省到京城,俄羅斯社會的廣闊場景展現在讀者面前,因此,別林斯基認為這部小說是“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作品的正文八章各自相對完整,又各有中心和主題,各自在整個作品中承擔一部分構造情節和表達思想的任務,而又共同組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種很出色的結構特點,它便於作家集中地安排情節和描寫人物,也便於把作品分章分節地獨立發表,這是這部作品在前後八年之久的創作過程中客觀形成的一個結構特點。 
這部作品的情節並不複雜,之所以能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主要得益于奧涅金等一些典型性格的刻畫。作為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的人”的豐滿典型,奧涅金的性格具有時代的特徵。他身上有著後來的俄羅斯文學中陸續出現的“多餘的人”的共性。像其他“多餘的人”一樣,他出生于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改造社會的理想,本來可以在社會探索方面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由於遠離實際,脫離人民,加上時代和社會的局限性,他只能到處飄泊,找不到生根的地方,結果一事無成,成了生不逢時被社會所不容的“多餘的人”。而他那種憂鬱、彷徨、孤傲、憤世嫉俗的個人性格,也是促使他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像同時代的許多接受過啟蒙主義思想的青年一樣,他為了集中精力進行社會探索而毫不顧及個人的愛情生活,以免影響自己的事業,這在某種程度上仍是不甘隨波逐流,勇於探索,改造社會的典型表現,是不同于一般青年而具有一定的精神境界的體現。然而,他的理想並沒有實現,曾經因為事業而捨棄愛情的奧涅金到頭來也只是想在愛情生活中獲得一絲慰藉,儘管連這點的慰藉後來也難以實現了,這位曾經拒絕達吉雅娜純潔愛情的貴族青年,最後在彼得堡與達吉雅娜重逢時所遭受的卻是達吉雅娜的拒絕。
可見,奧涅金是一個不滿於現實生活,鄙棄上流社會,為了進行社會探索甚至捨棄個人幸福愛情的進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但他也正是這樣脫離實際,從而找不到出路,導致了社會探索和個人愛情的雙重的失敗。他的悲劇概括了那個時代覺醒過來而沒有出路的貴族青年的悲劇命運。
作品中的另一主要形象達吉雅娜是普希金心目中理想的俄羅斯女性的典型形象。這一形象,在俄國文學史和俄國長篇小說的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達吉雅娜是俄國婦女形象畫廊裡佔據第一個位置的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的形象。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奧斯特洛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筆下的婦女的命運,都同她有著或多或少的共同點。
普希金把達吉雅娜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按照他最初的構思,女主人公的形象應該是對奧涅金形象提出的問題的解答,體現著貴族人物解脫精神矛盾的出路。達吉雅娜是被美化的宗法制生活的化身。同時,達吉雅娜的命運也反映了當時俄羅斯女性的悲慘處境。而且,達吉雅娜身上凝聚著作者普希金自己的理想觀念和思想情感。“普希金對自我的追求轉移到了達吉雅娜身上,她構成了一個極富思想個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靈、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對責任的忠誠的形象。她對奧涅金的拒絕,……也象徵著徘徊於普希金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詩體長篇小說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徵。普希金既是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家,同時又是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卓越的體現者。尤其在對照藝術和“奧涅金詩節”使用方面,表現得尤為出色。
首先是結構上的對照手法。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有兩條主線的對比,一條是奧涅金與達吉雅娜之間的刻骨銘心的戀情和永無止境的精神追求,另一條是連斯基與奧爾加的世俗的平庸的婚戀。作品中也有兩個男主人公的對比,一個孤傲冷漠,一個狂放熱情。還有兩個女主人公的對比,一個感情真摯,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一個輕浮平庸,內心空虛。另有具體情景的前後對照,譬如達吉雅娜與奧涅金的不同場景的相互求愛,以及兩者的被拒等,起初是以達吉雅娜的求愛和被拒形成衝突,最後又以奧涅金的表白和達吉雅娜的拒絕形成又一個高潮,使得整部作品在情節的發展方面有起有伏,引人入勝。
其次是理想與現實的對照。男女主人公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強烈的理想與追求:事業與愛情,結果男女主人公的各自的理想與追求都未能實現,從而各自妥協於社會:曾經為了事業而唾棄愛情的奧涅金到後來卻乞求哪怕一點愛情的施捨;曾經大膽追求愛情,視愛情為生命的達吉雅娜卻為了服從于社會現實和母親的意旨而嫁給了自己所不愛的一位將軍,並且,當她願意捨棄一切而去追求的愛情降臨的時候,當她曾經全身心嚮往的奧涅金真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的時候,她卻除了流淚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舉動和激情了。無論是奧涅金的從社會探索到乞求愛情,還是達吉雅娜從追求愛情到妥協于社會,作者都是通過對照藝術來相互映襯,使得作品感人至深,也使得人物性格更為豐滿,尤其是突出了普希金心目中理想的貴族婦女達吉雅娜那種既大膽追求愛情、要求個性解放,又具有堅忍克制、道德純潔等傳統美德的性格特徵。
最後是“奧涅金詩節”的獨特使用。“奧涅金詩節”是對產生于中世紀的傳統十四行詩體的成功的改造。在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十四行詩體有“彼特拉克詩體”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體”等。
“彼特拉克詩體”是一種十四行詩體。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詩體,從此之後,便一直經久不衰。在結構上,“彼得拉克詩體”是4433結構,前面是一個“八行組”(Octave), 後面是一個“六行組”(Sestet)。前8行展現主題或提出疑問,後6行是解決問題或作出結論。前8行使用的是抱韻(Embracing rhyme),韻式為ABBA ABBA,後6行韻式為CDE, CDE, 或CDE, DCD等。總之,富有變化,韻腳錯落有致,聽起來並不單調,長度也較適中,所以極為風行。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體也被稱為英國十四行詩體,通常有五個音步,每個音步有一輕一重兩個音節(抑揚格)。韻式與彼得拉克的詩有所不同,不再是4433結構,而是4442結構,也就是全詩分為三個“四行組”(Quatrain)和一個“雙行聯韻組”(Couplet)。韻腳排列形式是ABAB CDCD EFEF GG。而且有的論者認為莎士比亞許多的十四行詩都有鮮明的起、承、轉、合。頭四行是“起”,中間四行是“承”,後四行是“轉”,最後兩行是“合”,是對一首詩所作的小結。
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普希金發揮了俄羅斯詩歌藝術的音律特徵,對歐洲文學史上傳統十四行詩體的成功的改造,創造了別具一格的“奧涅金詩節”。這一詩體也是由三個“四行組”和一個“雙行聯韻組”所構成的,但韻式更為豐富多彩,其中包括交叉韻、成對韻、抱韻、雙行韻。這一詩體不僅格律嚴謹,而且富有變化,具有鮮明的節奏感,顯得優美舒暢,清新明快。
“奧涅金詩節”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將韻腳排列形式與每一行的音節數密切結合。其韻腳排列形式是ABAB CCDD EFFE GG;而相應的每行的音節數目是:9898 9988 9889 88。
而在功能方面,“奧涅金詩節”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體比較接近,每節詩中的四個韻組都分擔著鮮明的表意功能。一般來說,第一個交叉韻起著確定話題的作用,接著在成對韻和抱韻中繼續展開和發揮,最後在雙行韻中收尾或者作出帶有警句色彩和抒情意味的結論。
“奧涅金詩節”在普希金著名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成功使用,使得十四行詩體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顯得更為豐富多彩,也為十四行詩體的流傳和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四、中短篇小說——俄國現實主義散文的良好開端

普希金不僅創作了抒情詩、長詩、詩劇和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等詩體作品,而且創作了中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杜勃羅夫斯基》、《彼得大帝的黑教子》、《黑桃皇后》、《別爾金小說集》等許多散文體作品。
普希金的散文體作品,風格簡潔、清新。他在《論散文》一文中曾經寫道:“準確和簡練——這就是散文的首要特點。散文要求有思想,思想,——沒有思想的華麗詞藻是什麼用處也沒有的。”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以及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都典型地體現了普希金的這一特徵。
《上尉的女兒》是普希金中篇小說中最為傑出的一部。普希金在這部愛情歷史小說中描述了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領導的俄國農民起義運動,以及作品主要人物——格裡尼約夫和上尉女兒瑪莎小姐的感人的愛情故事。作品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與虛構的故事情節和男女主人公巧妙地交織起來,顯得即真實可信又曲折動人。
這部作品不僅情節優美,結構明晰,語言質樸、明快,而且通過各個不同階層的人物之間的微妙的情感,通過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自然環境下的彼此交往和彼此關懷,反映和刻畫了深刻的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成為這部小說感人肺腑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部中篇小說自面世以來,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懷和高度的讚賞,同時代的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經對這部作品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認為如果把他自己的作品與《上尉的女兒》相比較,那麼,“我們的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都像是一碗油膩的菜湯,《上尉的女兒》的樸素與自然達到了那樣的高度,以致現實本身在它面前倒像是人工模擬和滑稽可笑的東西。”他這番話道出了這部小說風格上的本質特徵。
普希金《別爾金小說集》同樣以質樸的美學原則為特色。這部小說集共由五個短篇小說組成,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展現了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洋溢著濃郁的人道主義精神,並且富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尤其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短篇小說《驛站長》,以作者虛構的敘述人的三次訪問驛站,向讀者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描寫了十四等文官驛站長維林的悲慘遭遇,充滿了深深的同情和人道主義關懷,由於作者以滿腔同情描寫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遭遇,從而開創了俄國文學史上描寫“小人物”形象之河,直接影響了其後的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著名作家的創作。
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在《論普希金》一文中講道:“他的《黑桃皇后》……《驛站長》和其他幾篇短篇小說為近代俄國散文奠定了基礎, 大膽地把新的形式運用到文學中去, 並將俄國的語言從法國和德國語言的影響下解放出來, 也把文學從普希金的前輩們所熱心的那種甜得膩人的感傷主義中解放出來。”同時高爾基還講:“我們有充分理由說:俄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始於普希金,就是由他的《驛站長》開始的。”更有學者認為:《驛站長》“預示著別林斯基時代一個文學流派的誕生,它仿如自然學派的一個宣言,宣告社會-心理現實主義在俄國古典小說中已經獲得前所未見的發展。”

五、普希金的戲劇藝術

普希金在戲劇創作方面同樣具有卓越的藝術成就。普希金所創作的詩體悲劇《鮑裡斯•戈都諾夫》,是俄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現實主義歷史題材的悲劇作品。創作這一劇本時,“普希金對俄國歷史的廣闊領域以及其中的困境和悲悵發生了深厚的興趣”。
這部戲劇是在卡拉姆津的俄國史的影響下寫成的。正是因為閱讀俄國史,所以對俄國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的一段歷史發生了濃厚興趣。在戲劇序言中,普希金寫道:“我遵循卡拉姆津的思路明快地展開事件,我從編年史中竭力揣摩當時的思想方法和語言。多麼豐富的源泉!能不能充分利用它們——我不知道,至少我的著作是嚴肅認真的。”在普希金的筆下,戈都諾夫是一個複雜的具有雙重性格的形象。接受皇冠的時候,他覺得責任重大,但決心做一個造福於人民的好君主。他聲稱:“我要繼承威震四方的歷代伊凡皇帝的偉業,也要繼承仁慈賢明君王的德行!”五年之後,他總結皇帝的年歲,覺得沒有任何幸福可言:“我本想用富足,美名安撫百姓,用慷慨,寬容贏得民眾——但我打消了這無謂的用心,百姓憎惡活著的皇上,只喜歡死去的帝王。”又說:“我覺得人世間傷心事太多,什麼也不能使我們寬心。”
該戲劇不僅有著戈都諾夫內心的強烈衝突,而且有著有關權利之爭的悲劇衝突。儘管伊凡四世的皇太子季米特裡早年被害,但是,戈都諾夫執政數年之後,一位自稱季米特裡皇太子,利用俄國國內對戈都諾夫的不滿情緒,起兵討伐戈都諾夫,並且當上皇帝。
除了《鮑裡斯•戈都諾夫》,普希金還寫了《吝嗇的騎士》、《莫紮爾特和沙萊裡》、《瘟疫流行時的宴會》、《石客》等悲劇。普希金儘管撰寫了不少劇本,但是,一個鮮明的特色是,普希金所創作的劇本基本上都是悲劇作品,而沒有喜劇作品。這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明,普希金偏好悲壯風格,而對於一般意義上的諷刺,卻缺少興趣。而且,更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普希金時代的社會歷史特徵。詩人所選擇的藝術形式之一——悲劇,完全適合表現“最新歷史上的極富於戲劇性的時代”。

六、作為書畫家的普希金

作為書畫家的普希金,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高的藝術才賦和獨特的品質。普希金所畫的不僅有肖像畫,也有風景畫。俄國學者將他的畫分為“人像畫”,“自畫插圖及扉頁畫”,“臨摹畫及模仿畫”,“風景畫及室內陳設畫”,“武器、軍備部件及紋章畫”,“繪有動植物圖形的畫”,“船艦、小舟畫”,“書法”等八個部分。
他尤其擅長肖像畫。無論是他的自畫像,還是拜倫、雷裡耶夫、恰達耶夫的畫像,或是沃隆佐娃、凱恩等女性的畫像,寥寥數筆,就能勾畫出人物典型的特徵,而且極為傳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的四百多幅畫作,尤其是自畫像和素描等,線條明晰,神情各異,精巧優雅,值得品味。而且,有些畫還透露了他文學創作構思的軌跡,或是他人物形象的獨特的視覺展現。而他那些描繪得形態豐富的自畫像,更是蘊涵著他創作心理的變化發展和思緒分起伏,展現了他創作過程中的複雜豐富的內心世界。
普希金不僅在美術本身,而且,在文學作品中體現了畫家的技巧以及畫家的視野。
如在《上尉的女兒》開頭部分,敘述者到達驛站後,所欣賞和著力描述的是簡陋的屋子裡所出現的“浪子回頭”四幅畫。這四幅畫不僅折射了維林的道德倫理觀以及他的理想與期冀,同時也為作品結局時敘述者所期盼的杜尼婭的返鄉埋下了伏筆。
而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自然景色的描繪極為美妙,詩體長篇小說中對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繪,逼真如畫,獨立成篇,然而,這種描繪,絕不只是作為詩情畫意的點綴,而是與情節的展開和思想的推進融匯一體。如果沒有畫家的天賦,他的文學作品也是很難達到這一水準的。

七、俄羅斯民族精神與中俄文化交流

普希金是俄羅斯民族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對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濃厚的興趣並且具有世界意識的作家。他從古希臘羅馬文學、法國古典主義、英國浪漫主義等各種文學思潮中汲取營養,服務於自己的創作。作為俄羅斯民族作家,他在各個文學領域為俄羅斯文學樹立了典範,他的創作,影響了許許多多俄羅斯作家。他的詩歌風格,不僅影響了同時代的萊蒙托夫、丘特切夫等眾多詩人,而且他的散文體作品也深深地影響了托爾斯泰等小說家。托爾斯泰早期重要作品《哥薩克》無疑在精神以及敘事方面受到了《茨岡》的啟發。托爾斯泰的史詩性著作《戰爭與和平》也同樣受到了《上尉的女兒》的結構藝術的影響,即由普通的家庭故事發展成描繪恢弘的時代歷史悲劇。托爾斯泰評價普希金說:“美的感情被他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一點是誰也難以企及的。”
普希金不僅是俄國文學和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中國讀者極其喜愛的作家。他的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是我國翻譯介紹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最早的中譯本出版於1903年,書名為《俄國情史》),從此以後,普希金作品的譯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我國的新文學運動的發展以及中俄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發揮了難以想像的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紀初在中國譯介之後,他的作品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受到中國讀者普遍的歡迎。普希金作品的研究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我國外國文學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這次,《普希金全集》能夠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立項,充分反映了國家和學界對普希金譯介工作的關懷以及普希金的作品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自從20世紀初普希金的作品開始介紹到我國,在11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終於翻譯出版了真正意義上的普希金的全集,為此我們感到無比欣慰。
這套10卷集《普希金全集》,作為全面譯介普希金藝術成就的作品全集,不僅包括普希金所創作的抒情詩、長詩、詩劇、詩體長篇小說、詩體童話、中短篇小說、傳記等全部文學作品,還包括他的全部批評著作、全部書信、雜記,甚至包括他的全部書畫作品,從而展現了普希金作為文學家、思想家、藝術家的全貌。在主編《普希金全集》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發揮全國學界的力量,組織最為優秀的譯家、選擇最為優秀的譯本。我們相信,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這套積聚了數十位著名譯家共同智慧的《普希金全集》,一定會為我國的文化建設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一定會為中俄文化交流以及普希金在中文世界的傳播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次

普希金全集1•抒情詩
普希金全集2•抒情詩
普希金全集3•長詩 童話詩
普希金全集4•詩體長篇小說 戲劇
普希金全集5•中短篇小說 遊記
普希金全集6•評論
普希金全集7•傳記 雜記
普希金全集8•書信
普希金全集9•書信
普希金全集10•書畫

書摘/試閱

〈如果生活將你欺騙〉

如果生活將你欺騙,
不必憂傷,不必悲憤!
懊喪的日子你要容忍:
請相信,歡樂的時刻定會來臨。

心靈總是憧憬未來,
現實讓人感到枯燥:
一切轉眼即逝,成為過去;
而過去的一切,都會顯得美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