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權謀高手李鴻章1:平步青雲(簡體書)
滿額折

權謀高手李鴻章1:平步青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李鴻章是兩千年來最會做官的中國人,他身居權力中樞40年,前後遭遇800多次彈劾而不倒,國家倚重,名滿全球,中外震仰,上承曾國藩,下啟袁世凱,獨步中國式官場權謀之巔。
從刀筆小吏到晚清第一重臣,李鴻章的官場神話是怎樣做到的?晚清政壇雲譎波詭,內部洋務派與頑固派纏鬥不休、勢同水火,外部列強環伺、步步進逼,李鴻章如何縱橫捭闔,既能敢於任事,支撐危局,又能精於自保,身居高位40年,掌控晚清軍事、經濟、外交權柄於一身,歷經颶風駭浪而不倒?
霧滿攔江積多年研究心得,以通俗有趣的筆法,為你真實展現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一生仕途,精彩解讀李鴻章博大精深的為官智慧。

作者簡介

霧滿攔江

幽默寫史領軍人物,善於將歷史名人做全新解讀,並歸納其成功之道。文風辛辣犀利,觀點新銳生猛,為千萬讀者所稱道。多年研究李鴻章,深為李鴻章的謀略和智慧所折服。繼暢銷作品《推背圖中的歷史》《神奇聖人王陽明》之後,潛心創作出重磅新作《權謀高手李鴻章》。

目次

自序 李鴻章的謀略與智慧

引子 三千裏外欲封侯


第一章 人生的失望之冬

中國的皇家極權,養成的是具有東方宮廷陰謀特色的帝王心機。如朝中的咸豐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舉目所見,抬手所及,俱是帶有明顯陰柔特點的陰謀政治。這種陰謀政治與現代政治的公開透明、重視規則恰成兩極,其特點就是以背信棄義為手段,以置對方于死地為目的。所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不是尋求一個共贏的結果,而是不擇手段搞死對方。

淪落在雞窩裏的鷹 

家庭教育的典範 

鬱悶的人生

仕途能夠走多遠

寫奏摺是門大學問 

艱難的人生轉型

我是無家失群雁 

自我定位很重要 

捷徑是最遠的路

權謀高手首次出手 

東方陰謀PK西方列強

教科書式的權謀案例 

師徒機心大鬥法 

書劍飄零舊酒徒


第二章 抓住改變命運的機遇

追蹤李鴻章淮上的發展路線,可以發現,他始終在做這麼兩件事:頭一件是讓自己的軍事能力迅速成長起來;第二件是東奔西走,尋找一個賞識他能力的人。其人所行所為,於現代人而言心有戚戚焉,這實際上是現代社會最為流行的成功法則三定律。

成功學第一定律:你要行。

成功學第二定律:要有人說你行。

成功學第三定律:說你行的人要行。

成功學三定律 

敵人給你機會 

打造恐怖大殺器 

李秀成的策略

商人千萬不要從政

金髮碧眼的中國人 

一代怪人龔半倫

曾國藩不動如山 

老師向學生求情 

決定命運的一封書信


第三章 從曾氏門生到封疆大吏

曾國藩俯身,低聲道:老師只有四句話,曰言忠信,曰行篤敬,曰會防不會剿,曰先疏後親。

這四句話,是曾國藩對李鴻章立足上海給出的應對之策,也是任何一個新人到了新的環境之時,所必須要謹守的。

是機會,也是陷阱 

淮軍橫空出世 

老師重色輕弟子

程學啟的心機 

官場上的兩種類型 

李鴻章的後手

尚武中心天地會 

新官上任的四句格言 

李鴻章空降上海

坑人的財務報表 

認清對手很重要 

三千年未逢之強敵


第四章 空降巡撫的立足之道

官場任何時候都是暗流湧動,幾個不同的派系永遠處於合作與激鬥之中。官場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官場生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李鴻章來到上海,就導致上海的官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聖人對事不對人 

官場,就是這樣殘酷 

官場最忌諱直來直去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李秀成大敗英法聯軍 

第一次親密接觸

官場的替補法則 

李鴻章與李秀成之異同

躍馬獨出,不作生還之想 

豬一樣的老闆


第五章 如何經營自己的勢力

總結李鴻章這篇堪稱教科書的經典公文,其要義有三:

第一,必須要使用最簡單的語言,越淺顯,越平白,越具有說服力。

第二,必須要使用眾所周知的材料,只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材料越簡單,結果越精確。

第三,只擺事實,只講道理,而不妄下結論。在官場上,任何情況下得出的結論,都可能是錯誤的,只有沒結論,才是最正確的結論。

抗命是一門技術活 

李鴻章的公文秘法 

曾國藩的報復

聖人的智慧很簡單 

只要事情做對了,這個人就對了

一個光明磊落的壞蛋 

李鴻章孤注一擲 

李秀成有個紅樓夢

兵貴精而不貴多 

扭轉戰局的一戰 

納降受降真忙 

蔡元隆的詐降


第六章 為官者要善於自保

曾國藩和李鴻章能夠在中國這種怪人紮堆的奇異世界成就事業,就是因為他們既嫻于智慧,又懂得謀略,缺一而不可。

缺了智慧,謀略就成了整人的手段,最是令人不齒;少了謀略,智慧就成了任人獵取的美食,因為你喪失了保護自我的能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智慧,淪為了謀略的獵物,又不知有多少謀略,只因為沒有智慧的內核,最終成了醜惡與卑鄙的代名詞。

郭嵩燾赴任上海 

不亂搞就是漢奸 

這個女人不尋常

帝國主義侵華急先鋒 

做官要用自己人 

死于東方泛白之前

夫子記性不大好 

曾李謀略大交鋒 

謀略法則的實戰演習

這才是真正的謀略 

如何擺平李鴻章 

香茶美人說衙內


第七章 絕不能碰政治底線

中國的皇權體制,是建立在民眾的愚昧與貧困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民眾不愚昧,就會萌生出個體的尊嚴感與平等觀念,就不會認可權貴高高在上欺壓自己的不公現實。如果民眾不貧困,有了私人財產,同樣也會產生強烈的產權意識,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剝奪,也會反對帝王的予取予求。

英國佬為什麼希望中國穩定 

官場之中多影帝 

恭親王輔政

奇怪的阿思本艦隊 

一支不聽命令的軍隊 

玩洋人的藝術

阿思本北京上訪 

腰纏一萬鎊,乘船回英倫 

氣節PK洋務

洋務派與保守派高手過招 

如何說服對手 

建立第一家兵工廠


第八章 痞子手段與外交之長

在中國,人格是非常可怕的東西,是要遭受到權力與暴民雙重蹂躪與打壓的。中國人缺乏對人的最根本尊重,他們不缺智慧,不缺勇氣,卻沒有絲毫的良知。為什麼?只是因為權力不允許!權力所要求的是奴性,是服從,是生殺予奪。良知構成了對權力的挑戰,因為良知讓人們辨明是非,是非明晰了,權力又有什麼價值?

怎樣吞併常勝軍 

中國智慧博大精深 

跟李鴻章玩兒不起

戈登火拼程學啟 

白齊文投降太平軍 

洪秀全勒索買路錢

鬱悶的戈登 

常勝軍的分裂 

權力不允許良知

一個註定要悲劇的洋人


第九章 成大事者,必先看清歷史大勢

常勝軍的消失,標誌著中國人對西式文明的堅決抗拒態度。而李鴻章以不世的權謀之術,兵不血刃地將常勝軍解散,更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潮流的不相容。更可怕的是,替中國人完成這樁功業的李鴻章,日後也將被他的政治對手拖入同樣的處境,這意味著中國人對抗世界文明進程的成功與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

洋人才是弱者 

投降派擴大會議 

李鴻章兵臨蘇州 

推心置腹的忽悠 

蘇州城殺降 

戈登追殺李鴻章 

曾國藩怕了李鴻章

李鴻章平安過關 

首枚山寨大勳章 

程學啟之死

老夫少妻傳佳話 

李鴻章解散常勝軍 

東方謀略傳奇


第十章 重臣何以成為重臣

官場之上,有一個隱秘的法則,叫勢力範圍法則。這個法則是說,官場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勢力範圍,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這個勢力範圍沒有任何明確的規定,也沒有任何主權聲明,但每個人心裏都非常清楚。任何一個人,如果把手伸進別人的地盤,就會引發憤怒的聲討與對抗,徹底破壞官場之上的和諧秩序。

官場的勢力範圍法則 

正義還是邪惡 

白齊文離奇死亡

曾國藩為何無意稱帝 

僧格林沁之死 

小人物扳倒大領導

慈禧太后的權術 

李鴻章為何製造冤案 

冤枉是最好的保護

兄弟是用來賣的 

大功無賞,大罪無罰


附錄 李鴻章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第四章 空降巡撫的立足之道
官場任何時候都是暗流湧動,幾個不同的派系永遠處於合作與激鬥之中。官場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官場生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李鴻章來到上海,就導致上海的官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聖人對事不對人
島人疑謗,屬吏蒙混,逆眾撲竄,內憂外侮,相逼而來。
這是李鴻章初到上海的感受。
上海人蔑視他,當地的官員戲弄他,淮軍將士眼巴巴地看著他,而城外,則是數萬太平軍正向上海城撲來。他的部隊,有過大戰經驗的,只有程學啟的開字營,而且裝備極其低劣。把這樣的部隊派到戰場上去,只能任人屠殺。可要是想湊錢買武器,一來吳煦楊坊拒絕給他一文錢,二來洋人明確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就算有錢也不會賣武器給他。
曾國荃為什麼不來上海,就是因為人家早就料到了這種情形。
陷入困境的李鴻章,從早到晚待在軍營之中,自朝至夜,手不停批,口不息辦,心不輟息。他斷絕了與各地朋友的書信往來,沒時間,只是不停地給老師曾國藩寫信,述說自己這邊的情形,並表態:他以“不要錢、不怕死”六字為標榜,刻刻自訟。臥薪嚐膽,不敢苟慕榮利;少聆逸樂,決心衝破險阻艱危。
但是有一點,他一定要把話說清楚。火器時代,武器是戰爭的決定性要素,任你多麼兇悍的強兵猛將,也頂不住子彈飛來一槍斃命。所以他告訴老師,要想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就必須要先解決武器這個問題。
收到李鴻章的來信,曾國藩連連搖頭,對幕僚們說: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不必多用洋槍,而少荃到上海,複盛稱洋槍之利,舍弟亦難免習俗之見,開此風氣,殊非所欲。洋人號令嚴明,隊伍齊整,實不專以火器取勝。
曾國藩嚴厲批判了李鴻章的唯武器論。最讓曾國藩上火的是,李鴻章不再帶淮軍士兵每天高唱曾夫子苦心編出來的白話勵志歌,而是悍然散佈唯武器論的歪理邪說,帶壞了曾老九曾國荃。因為曾國荃天天蹲在戰場第一線,最是知道洋槍比長矛大刀頂用,所以他強烈支持李鴻章的觀點,這讓曾國藩憂心忡忡,不得不考慮搞一次整風運動,以便統一思想。
經過潛心研究,曾夫子開創出一個怪異的理論體系:劈山抬鳥八股論。
他老人家指出,打仗這種事,就是武器越落後越有優勢。原始的抬槍和鳥槍,就不如長矛大刀管用。而明朝年間的劈山炮,又不如抬槍鳥槍管用。但在效用上,明朝的劈山炮,明顯優於西方最先進的火炮。
這個結論,可不是曾國藩他老人家瞎掰的,他是有理論推演的。為了讓李鴻章在唯武器論的錯誤道路上及時回頭,曾國藩高瞻遠矚地論述稱:以洋槍比詩賦雜藝,而以劈山炮、抬、鳥比經書八股。譬之子弟經書八股之外,兼工詩賦雜藝則佳,若借雜藝以拋棄經書八股則浮矣。
李鴻章認真學習了曾國藩的理論之後,哭了,寫信給老師說:
用兵在人不在器,自是至論。我李鴻章豈敢崇信邪教,求利益於我。惟深以中國軍器遠遜於外洋為恥,日戒諭將士虛心忍辱,學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戰之。
李鴻章這封信的意思是說:老師你好,我認真學習了老師的理論,頓時擦亮了眼睛,改正了錯誤的認識。如果不是老師在關鍵的時候拉我一把,那我就會在唯武器論的歪理邪說上繼續走下去,從此萬劫不復。教訓啊,警鐘長鳴……不過老師,算我求你了,就幫我湊點兒錢,弄點兒洋槍吧,哪怕是少弄幾條。不然的話,光腳板的淮兵們上了戰場,鐵定會被人家活活打死的啊。
曾國藩收到李鴻章的來信,連連搖頭,心裡說:少來了,你當老師缺心眼兒啊?弄出來這麼個劈山抬鳥八股論,都是因為咱們太窮太窮,根本就買不起最犀利的火器,可是買不起火器也得打仗,所以才用這套怪異的理論,忽悠那些可憐的大頭兵去當炮灰。要是讓你李鴻章把蓋子掀開,士兵們突然醒過神來,根本不再相信咱們的精神勝利法,這仗咱們不打就輸了。
唉,沒辦法。這世上所有的怪異理論,都是錢給憋出來的。你看人家洋人,什麼怪異理論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人家有錢,有最先進的武器,根本不需要編造怪異理論忽悠大家。
所以這世界上,舉凡怪異的理論,都不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能夠解決問題,任誰也不會憋出那些怪異理論,忽悠大眾。
真的沒辦法。
他正要繼續深挖狠批李鴻章的錯誤思想,忽然得報,李鴻章的兩支新募淮軍,正走陸路向上海逶迤開進。曾國藩接報大喜,立即下令調集主力部隊,從左右兩翼包抄這兩支土匪武裝,立即消滅他們。
湘軍出動,在荒野上堵住了兩支正匆忙趕路的淮軍,這兩支軍隊的統領,一個是淮上巨撚張樹聲,另一個就是廬州團練之首吳長慶。這兩個人已經跟隨李鴻章,去了上海。但李鴻章發現自己區區六千五百人,武器裝備又極差,根本沒辦法打仗,所以派這兩人返回家鄉招募新兵,不提防被曾國藩以製造摩擦為名,將這兩支“匪軍”俘虜了。然後押送到了無為、廬江這麼兩個沒有戰事的地方,等於是關進了戰俘營。
李鴻章接報,義憤填膺,立即寫信揭發曾國藩。但話又不能說明白了,真要說透了,把關係弄僵,失去曾國藩的支持,他李鴻章就算是徹底死定了。
李鴻章的書信,是這樣寫的:
新募各營,其有成軍起程稟報到轅者,求通行沿途營卡放行,張樹聲等五營,李世忠來諮,疑為奸細,竟有留難之意。即都(興阿)、黃(彬)各處,嫉忌多端。千里募軍,殊為耽心。
書信上,李鴻章不敢提老師曾國藩搞他,假裝懵懂,把事情都推到別人身上。這是因為,無論曾國藩用什麼法子搞他,他仍然是李鴻章唯一的希望。
在這世上,所有人都會搞他,誰讓他這麼愛出風頭呢?但是,別人搞李鴻章,是對人不對事,曾國藩搞李鴻章,是對事不對人。
也就是說,別人搞李鴻章,是針對李鴻章這個人,目的是想搞死他。而曾國藩搞李鴻章,是針對李鴻章錯誤的事兒,李鴻章的錯事要搞,但對的事,曾國藩仍然會無條件支持。
聖人對事不對人,這就是曾國藩了。
1862年4月25日,在曾國藩一邊惡搞、一邊力薦之下,朝廷下旨,授予李鴻章署理江蘇巡撫。
這一天,距離李鴻章到達上海,僅僅十七天。
官場,就是這樣殘酷
任職命令突然下達,當時就把蘇松太道吳煦和他的搭檔楊坊兩人嚇壞了。
尤其是吳煦,他把腸子都悔青了。之前,他花費了那麼大的心神力氣,就是為了讓李鴻章來上海。好不容易把李鴻章請來了,誰知道李鴻章只是個遺缺道,一個副廳級待崗調研員,連個正式職務也沒有。所以吳煦判斷,這個李鴻章只是帶兵路過上海,撈一筆銀子走人。所以他為了上海人民的利益,騙李鴻章說滬上關稅厘金才不過二十萬兩銀子,瞞報了四十萬兩之巨。
豈料這不靠譜的朝廷,你既然要授予李鴻章這個署理江蘇巡撫,就早點兒授予啊,你偏偏故意拖上這麼十幾天,這可把吳煦坑慘了,欺騙上司,李鴻章豈會跟他有完?
這可倒好,費盡心機幫忙,落得個讓人恨死自己的結果,真是何苦。吳煦想來想去,唯一的解決辦法,只能是以退為進,向李鴻章遞交辭職書了。畢竟李鴻章是剛剛任命,還沒有配備起一個成熟的行政班子,上海離不了自己,遞了辭職書李鴻章也不可能批准。只要把目前這難挨的光景熬過去,以後再慢慢說吧。
這就是官場上笨官的尷尬了,工作你全都做了,付出比誰都多,可最後的效果不理想,莫名其妙就把人得罪了。究其原因,是吳煦缺乏識人的眼光,沒看出李鴻章此人雄才大略,結果鑄下大錯。
吳煦的辭職書遞上去,李鴻章那邊悄無聲息,就好像沒收到一樣。楊坊見狀大喜,急忙也搞了份辭職書,遞了上去。他心裡琢磨,就當這個辭職書是向李鴻章賠罪吧,估計李鴻章也未必會難為他。
可是十七天的難挨日子,讓李鴻章恨這兩人入骨。事實上,李鴻章已經擬定了周密的報復方案,要讓這兩人付出最慘最慘的代價。
這個報復方案的流程是,第一步,先大造輿論,給吳煦、楊坊兩人定罪:以通事奸商起家,滬中十年發公家財,惟吳、楊、俞三人,遠近皆知。
第二步,為罪名搜集證據。證據就是1861年秋天,在上海道署門前,出現了一幅漫畫,畫的是一隻大烏龜,龜頭上寫著俞斌的名字,龜背上則是金鴻保的名字,龜腹上寫著閔釗的名字。此三人,皆是楊坊手下心腹。
有證據,有罪名,就可以進入程序的第三步,打擊對手。但打擊這個東西,也不能亂打擊,一定要穩妥、準確,一步步來,不能對整個局面產生不利的影響。你的政敵就如同身體上的膿瘡,一刀挖下來,痛快是痛快了,可是自己也會流血過多而死掉。所以一定要文火燉豆腐,有步驟有節奏地循序漸進。
打擊對手的第一步,就是拔掉老虎的爪牙,打掉對手的心腹,讓對手喪失攻擊能力。而李鴻章要打擊的第一個人是楊坊,這就意味著,楊坊的五名心腹應寶時、吳雲、金鴻保、俞斌和閔釗,要倒黴了。
但倒黴這事,也分個先來後到,而且有人要倒黴,有人就要時來運轉。這種事,收發由心,全靠每個人的情商與智商,靠每個人的能力。
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應寶時。這傢伙曾經帶李鴻章去看過華爾的操演,帶著李鴻章去參觀英軍的裝備,觀摩法軍的底細,還介紹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英國海軍提督何伯給李鴻章認識。李鴻章來到上海之後,應寶時是唯一對他恭敬有加的。他給李鴻章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且,應寶時還負責著中外會防所的工作,李鴻章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中外會防所端掉,朝廷也不會允許。
那就放過應寶時好了。
應寶時因為沒有加入到鄙視李鴻章的大軍中來,始終以謙卑的態度待人,結果逃過了一劫。此後他跳到李鴻章的船上,轉入李鴻章陣營,繼續在上海灘頭呼風喚雨,活得甭提多滋潤了。
既然應寶時不打,那就輪到吳雲倒黴了。打掉吳雲,不是因為他對李鴻章態度不好,也不是因為吳雲工作不賣力。事實上,在太平軍進攻上海城時,這個吳雲拼了老命,按說該給點兒嘉獎才對。可是沒辦法,如果不打掉他,就不會對楊坊起到良好的打擊效果,更無以震懾應寶時,讓他乖乖地聽話。
可憐的吳雲,正所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趴著也挨刀,躺著也中槍。他怎麼會想到,他一向工作勤奮刻苦,沒招誰沒惹誰,卻淪為李鴻章在上海的第一個打擊目標,這讓他去找誰說理去?
官場,就是這樣殘酷。像吳雲這種人,就是地地道道躺著也中槍的冤大頭。他和應寶時都是楊坊的親信,在李鴻章來上海之前,就是他們兩個合力帶著民團,於上海城外大戰太平軍。但兩人的結局竟是如此不同,原因就在他們對於官場的不同理解上。
官場是這麼一個地方,它是一塊黃金地,太多的人都想沖進來撈一把。可你這一把從何處撈?只能是從別人手裡撈,從別人手裡搶。就算你不搶,可總會有人來搶你手中的東西。所以官場上的攻訐與暗戰,是最為激烈的。你要認識到這一點,還要認識到官場任何時候都是暗流湧動,幾個不同的派系永遠處於合作與激鬥之中。官場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官場生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李鴻章來到上海,就導致上海的官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但這個根本性的變化,發生在李鴻章被授予署理江蘇巡撫之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淮上的李二先生,會突然成為上海的主人。沒有意識到不要緊,但你必須要知道,官場生態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的,並對此保持足夠的清醒與警覺。
應寶時就是這樣一個清醒的人,他並不知道李鴻章很快就會成為上海的主人,但是他知道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你既然帶兵來了,我就把自己親和的一面、善意的一面展示給你。無非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已,這又不是什麼難事。
於是,應寶時贏得了李鴻章的好感,在官場生態突變之際,就逃過了雷霆一擊。反觀吳雲,卻表現得極是懵懂,他基本上就沒在李鴻章面前露面。你說你也是中外會防所的人,李鴻章又是統兵之人,如果你願意,至少能找到上千個理由來李鴻章這裡喝杯茶,這點兒小事還能累死你啊?
可是吳雲埋頭自己的辦公室,只知努力工作,連門都不肯出,李鴻章對他沒有絲毫的感性認識,所以打擊起來,絲毫也沒什麼心理障礙。
下一個打擊目標是金鴻保。金鴻保是個知名畫家,又負責著上海的厘捐。李鴻章這邊是沒有專業人手替代他的,所以,金鴻保暫時放在一邊。一旦找到替代的人手,就輪到金鴻保出局了。
最後兩個人是俞斌和閔釗,這兩個人最令李鴻章切齒痛恨。他們實際上並不是官場中人,而是商業界人士,是替吳煦和楊坊打點店鋪生意的。作為削尖了腦袋想擠進官場的商業界人士,吳煦和楊坊就是他們的靠山。所以這兩個傢伙就慘了,他們被扣上一堆離奇古怪的罪名,被李鴻章一次性清理掉。
目標已經鎖定,下一道流程:開火!
官場最忌諱直來直去
怎樣打擊對手才最高明呢?是不是列其罪狀,搜集證據,然後直斥其非呢?
錯!
官場最忌諱的就是直來直去,直線思維要不得。
目前在上海,知道吳煦和楊坊得罪了李鴻章的,大有人在,而且許多人也都看不慣吳煦和楊坊。可如果你這時候直接上奏彈劾的話,反而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人人都知道你在打擊報復,說不定會有哪位老兄吃多了撐著,硬是跳出來替吳煦和楊坊打抱不平。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就意味著,李鴻章將成為任期最短的署理巡撫。
所以,打擊對手一定不能走直線,不能激發反作用力。也就是說,不能彈劾吳煦和楊坊這兩個人。
不彈劾他們,還要狠狠地打擊他們,這個奏章,該如何一個寫法?
放心,在這方面,李鴻章可謂輕車熟路了。他是當時罕見的奏章高手,不知寫過多少重量級的奏摺。可是那些奏摺,都是替別人寫的,因為他沒有資格上疏言事。即使在他出任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同樣沒有這個資格,所以才發生了因為替工部侍郎呂賢基寫奏章,結果活活坑死老呂的事情。
現在他終於有了上奏的權力,熬到四十歲,才終於熬到這一天,不容易啊。
李鴻章的這封奏摺,寫在陰曆同治元年四月十八日(1862年5月16日)。奏摺極其冗長,共分六個章節。
第一章節:李鴻章先提洋人,提到常勝軍華爾,並稱,至華爾等名利兼圖,亦當遇事牢籠,勿惜小費。因為他知道朝廷困於洋人,最急於瞭解洋人資訊與應對之策,所以把這個問題擺在前面。
第二章節:提及曾國藩急切要求淮軍開赴鎮江,李鴻章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只不過,上海這邊還走不開,真的走不開。然後力薦海防同知劉郇膏為江蘇按察使,並建議等自己開赴鎮江之後,上海的防務工作就由這位劉郇膏全盤負責。連接替自己守衛上海的人選都已經安排妥當了,可見李鴻章是真心實意的。
第三章節:大表決心,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將鼠踞揚屬逆氛克期掃蕩。這個內容很重要,如果一篇工作報告,連個口號都不喊,還叫什麼工作報告?
第四章節:再談曾國藩要求他速速往援揚州。李鴻章表態稱,等到他擺平上海,再擺平鎮江,就立即趕往揚州。其意是在暗示,曾夫子神經錯亂,顛三倒四,一會兒讓他去鎮江,一會兒又讓他去揚州,拜託,曾老師你到底有個譜兒沒有?
第五章節:彙報淮軍現在的情形,並聲稱,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幾次三番來找他,商議會剿城外的太平軍。李鴻章表示,洋人這麼喜歡賣力,是好事,應該鼓勵支持,設法籠絡。
最後一個章節,談水師建設,再次力薦劉郇膏。談淮軍訓練,建議採用西法。然後是一句最重要的話,告訴朝廷淮軍還有幾營人馬未趕到,正在風雨兼程向上海進發,並在最後表態,淮軍隨時準備服從朝廷指揮,朝廷指到哪裡,淮軍就打到哪裡。朝廷讓淮軍去鎮江,淮軍就去鎮江。朝廷讓淮軍去揚州,淮軍就去揚州。但拜託各位大哥,你等我們人齊了再說話……謹奏。
史家評說,這封奏摺,端的老辣,一句髒話也沒說,卻拒絕了上司曾國藩的所有指令。而更狠辣的招數,還在後面。
隨這封奏摺送往京城的,還有兩個片,又稱片折。片折與奏章不同,奏章是長篇大論,講究個賣弄,廢話越多越好。片折卻是言簡意賅,有事說事,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
第一個片折,是奏保郭嵩燾片。大意是要求朝廷派郭嵩燾來上海,上海這邊需要郭嵩燾。
第二個片折,卻是楊坊的辭職手書。
最後這一招,李鴻章真是太陰狠了,一下子就活活搞死了楊坊,讓楊坊這輩子別再想翻過身來。
這封辭職書信讓吏部官員或是兩宮太后一看,頓時就會生出無盡的反感。你說你這個楊坊,願意幹你就幹,不願意幹就滾蛋;有意見你提意見,沒意見你趁早閉嘴,寫這東西給誰看啊?
狠上加狠的,是李鴻章的奏摺之中,無一句涉及人事矛盾,而是不停地推薦劉郇膏,推薦郭嵩燾。給人的印象是,他李鴻章正為了上海嘔心瀝血,不拘一格地引薦人才,而楊坊呢?卻跟大家來了這麼一手。
比狠上加狠還要狠的,是李鴻章的奏摺之中,無一字提及吳煦及楊坊的名字,就是把你們晾在一邊,力薦別人。
官場職場,最殘酷的打擊方式,莫過於冷暴力。也不說你好,也不說你不好,全當你不存在,把你晾在一邊,大力嘉獎別人。讓你站在一邊看,看到你心裡流苦水,臉上流淚水。你都痛不欲生了,別人還嫌你太矯情,認為你不識大局,不顧大體,讓你於窩囊上再添七分委屈。
官場之上,好多人就是被這種殘酷的冷暴力給活活憋出了一身的病。
……
第四章 空降巡撫的立足之道
官場任何時候都是暗流湧動,幾個不同的派系永遠處於合作與激鬥之中。官場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官場生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李鴻章來到上海,就導致上海的官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聖人對事不對人
島人疑謗,屬吏蒙混,逆眾撲竄,內憂外侮,相逼而來。
這是李鴻章初到上海的感受。
上海人蔑視他,當地的官員戲弄他,淮軍將士眼巴巴地看著他,而城外,則是數萬太平軍正向上海城撲來。他的部隊,有過大戰經驗的,只有程學啟的開字營,而且裝備極其低劣。把這樣的部隊派到戰場上去,只能任人屠殺。可要是想湊錢買武器,一來吳煦楊坊拒絕給他一文錢,二來洋人明確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就算有錢也不會賣武器給他。
曾國荃為什麼不來上海,就是因為人家早就料到了這種情形。
陷入困境的李鴻章,從早到晚待在軍營之中,自朝至夜,手不停批,口不息辦,心不輟息。他斷絕了與各地朋友的書信往來,沒時間,只是不停地給老師曾國藩寫信,述說自己這邊的情形,並表態:他以“不要錢、不怕死”六字為標榜,刻刻自訟。臥薪嚐膽,不敢苟慕榮利;少聆逸樂,決心衝破險阻艱危。
但是有一點,他一定要把話說清楚。火器時代,武器是戰爭的決定性要素,任你多麼兇悍的強兵猛將,也頂不住子彈飛來一槍斃命。所以他告訴老師,要想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就必須要先解決武器這個問題。
收到李鴻章的來信,曾國藩連連搖頭,對幕僚們說: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不必多用洋槍,而少荃到上海,複盛稱洋槍之利,舍弟亦難免習俗之見,開此風氣,殊非所欲。洋人號令嚴明,隊伍齊整,實不專以火器取勝。
曾國藩嚴厲批判了李鴻章的唯武器論。最讓曾國藩上火的是,李鴻章不再帶淮軍士兵每天高唱曾夫子苦心編出來的白話勵志歌,而是悍然散佈唯武器論的歪理邪說,帶壞了曾老九曾國荃。因為曾國荃天天蹲在戰場第一線,最是知道洋槍比長矛大刀頂用,所以他強烈支持李鴻章的觀點,這讓曾國藩憂心忡忡,不得不考慮搞一次整風運動,以便統一思想。
經過潛心研究,曾夫子開創出一個怪異的理論體系:劈山抬鳥八股論。
他老人家指出,打仗這種事,就是武器越落後越有優勢。原始的抬槍和鳥槍,就不如長矛大刀管用。而明朝年間的劈山炮,又不如抬槍鳥槍管用。但在效用上,明朝的劈山炮,明顯優於西方最先進的火炮。
這個結論,可不是曾國藩他老人家瞎掰的,他是有理論推演的。為了讓李鴻章在唯武器論的錯誤道路上及時回頭,曾國藩高瞻遠矚地論述稱:以洋槍比詩賦雜藝,而以劈山炮、抬、鳥比經書八股。譬之子弟經書八股之外,兼工詩賦雜藝則佳,若借雜藝以拋棄經書八股則浮矣。
李鴻章認真學習了曾國藩的理論之後,哭了,寫信給老師說:
用兵在人不在器,自是至論。我李鴻章豈敢崇信邪教,求利益於我。惟深以中國軍器遠遜於外洋為恥,日戒諭將士虛心忍辱,學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戰之。
李鴻章這封信的意思是說:老師你好,我認真學習了老師的理論,頓時擦亮了眼睛,改正了錯誤的認識。如果不是老師在關鍵的時候拉我一把,那我就會在唯武器論的歪理邪說上繼續走下去,從此萬劫不復。教訓啊,警鐘長鳴……不過老師,算我求你了,就幫我湊點兒錢,弄點兒洋槍吧,哪怕是少弄幾條。不然的話,光腳板的淮兵們上了戰場,鐵定會被人家活活打死的啊。
曾國藩收到李鴻章的來信,連連搖頭,心裡說:少來了,你當老師缺心眼兒啊?弄出來這麼個劈山抬鳥八股論,都是因為咱們太窮太窮,根本就買不起最犀利的火器,可是買不起火器也得打仗,所以才用這套怪異的理論,忽悠那些可憐的大頭兵去當炮灰。要是讓你李鴻章把蓋子掀開,士兵們突然醒過神來,根本不再相信咱們的精神勝利法,這仗咱們不打就輸了。
唉,沒辦法。這世上所有的怪異理論,都是錢給憋出來的。你看人家洋人,什麼怪異理論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人家有錢,有最先進的武器,根本不需要編造怪異理論忽悠大家。
所以這世界上,舉凡怪異的理論,都不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能夠解決問題,任誰也不會憋出那些怪異理論,忽悠大眾。
真的沒辦法。
他正要繼續深挖狠批李鴻章的錯誤思想,忽然得報,李鴻章的兩支新募淮軍,正走陸路向上海逶迤開進。曾國藩接報大喜,立即下令調集主力部隊,從左右兩翼包抄這兩支土匪武裝,立即消滅他們。
湘軍出動,在荒野上堵住了兩支正匆忙趕路的淮軍,這兩支軍隊的統領,一個是淮上巨撚張樹聲,另一個就是廬州團練之首吳長慶。這兩個人已經跟隨李鴻章,去了上海。但李鴻章發現自己區區六千五百人,武器裝備又極差,根本沒辦法打仗,所以派這兩人返回家鄉招募新兵,不提防被曾國藩以製造摩擦為名,將這兩支“匪軍”俘虜了。然後押送到了無為、廬江這麼兩個沒有戰事的地方,等於是關進了戰俘營。
李鴻章接報,義憤填膺,立即寫信揭發曾國藩。但話又不能說明白了,真要說透了,把關係弄僵,失去曾國藩的支持,他李鴻章就算是徹底死定了。
李鴻章的書信,是這樣寫的:
新募各營,其有成軍起程稟報到轅者,求通行沿途營卡放行,張樹聲等五營,李世忠來諮,疑為奸細,竟有留難之意。即都(興阿)、黃(彬)各處,嫉忌多端。千里募軍,殊為耽心。
書信上,李鴻章不敢提老師曾國藩搞他,假裝懵懂,把事情都推到別人身上。這是因為,無論曾國藩用什麼法子搞他,他仍然是李鴻章唯一的希望。
在這世上,所有人都會搞他,誰讓他這麼愛出風頭呢?但是,別人搞李鴻章,是對人不對事,曾國藩搞李鴻章,是對事不對人。
也就是說,別人搞李鴻章,是針對李鴻章這個人,目的是想搞死他。而曾國藩搞李鴻章,是針對李鴻章錯誤的事兒,李鴻章的錯事要搞,但對的事,曾國藩仍然會無條件支持。
聖人對事不對人,這就是曾國藩了。
1862年4月25日,在曾國藩一邊惡搞、一邊力薦之下,朝廷下旨,授予李鴻章署理江蘇巡撫。
這一天,距離李鴻章到達上海,僅僅十七天。
官場,就是這樣殘酷
任職命令突然下達,當時就把蘇松太道吳煦和他的搭檔楊坊兩人嚇壞了。
尤其是吳煦,他把腸子都悔青了。之前,他花費了那麼大的心神力氣,就是為了讓李鴻章來上海。好不容易把李鴻章請來了,誰知道李鴻章只是個遺缺道,一個副廳級待崗調研員,連個正式職務也沒有。所以吳煦判斷,這個李鴻章只是帶兵路過上海,撈一筆銀子走人。所以他為了上海人民的利益,騙李鴻章說滬上關稅厘金才不過二十萬兩銀子,瞞報了四十萬兩之巨。
豈料這不靠譜的朝廷,你既然要授予李鴻章這個署理江蘇巡撫,就早點兒授予啊,你偏偏故意拖上這麼十幾天,這可把吳煦坑慘了,欺騙上司,李鴻章豈會跟他有完?
這可倒好,費盡心機幫忙,落得個讓人恨死自己的結果,真是何苦。吳煦想來想去,唯一的解決辦法,只能是以退為進,向李鴻章遞交辭職書了。畢竟李鴻章是剛剛任命,還沒有配備起一個成熟的行政班子,上海離不了自己,遞了辭職書李鴻章也不可能批准。只要把目前這難挨的光景熬過去,以後再慢慢說吧。
這就是官場上笨官的尷尬了,工作你全都做了,付出比誰都多,可最後的效果不理想,莫名其妙就把人得罪了。究其原因,是吳煦缺乏識人的眼光,沒看出李鴻章此人雄才大略,結果鑄下大錯。
吳煦的辭職書遞上去,李鴻章那邊悄無聲息,就好像沒收到一樣。楊坊見狀大喜,急忙也搞了份辭職書,遞了上去。他心裡琢磨,就當這個辭職書是向李鴻章賠罪吧,估計李鴻章也未必會難為他。
可是十七天的難挨日子,讓李鴻章恨這兩人入骨。事實上,李鴻章已經擬定了周密的報復方案,要讓這兩人付出最慘最慘的代價。
這個報復方案的流程是,第一步,先大造輿論,給吳煦、楊坊兩人定罪:以通事奸商起家,滬中十年發公家財,惟吳、楊、俞三人,遠近皆知。
第二步,為罪名搜集證據。證據就是1861年秋天,在上海道署門前,出現了一幅漫畫,畫的是一隻大烏龜,龜頭上寫著俞斌的名字,龜背上則是金鴻保的名字,龜腹上寫著閔釗的名字。此三人,皆是楊坊手下心腹。
有證據,有罪名,就可以進入程序的第三步,打擊對手。但打擊這個東西,也不能亂打擊,一定要穩妥、準確,一步步來,不能對整個局面產生不利的影響。你的政敵就如同身體上的膿瘡,一刀挖下來,痛快是痛快了,可是自己也會流血過多而死掉。所以一定要文火燉豆腐,有步驟有節奏地循序漸進。
打擊對手的第一步,就是拔掉老虎的爪牙,打掉對手的心腹,讓對手喪失攻擊能力。而李鴻章要打擊的第一個人是楊坊,這就意味著,楊坊的五名心腹應寶時、吳雲、金鴻保、俞斌和閔釗,要倒黴了。
但倒黴這事,也分個先來後到,而且有人要倒黴,有人就要時來運轉。這種事,收發由心,全靠每個人的情商與智商,靠每個人的能力。
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應寶時。這傢伙曾經帶李鴻章去看過華爾的操演,帶著李鴻章去參觀英軍的裝備,觀摩法軍的底細,還介紹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英國海軍提督何伯給李鴻章認識。李鴻章來到上海之後,應寶時是唯一對他恭敬有加的。他給李鴻章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且,應寶時還負責著中外會防所的工作,李鴻章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中外會防所端掉,朝廷也不會允許。
那就放過應寶時好了。
應寶時因為沒有加入到鄙視李鴻章的大軍中來,始終以謙卑的態度待人,結果逃過了一劫。此後他跳到李鴻章的船上,轉入李鴻章陣營,繼續在上海灘頭呼風喚雨,活得甭提多滋潤了。
既然應寶時不打,那就輪到吳雲倒黴了。打掉吳雲,不是因為他對李鴻章態度不好,也不是因為吳雲工作不賣力。事實上,在太平軍進攻上海城時,這個吳雲拼了老命,按說該給點兒嘉獎才對。可是沒辦法,如果不打掉他,就不會對楊坊起到良好的打擊效果,更無以震懾應寶時,讓他乖乖地聽話。
可憐的吳雲,正所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趴著也挨刀,躺著也中槍。他怎麼會想到,他一向工作勤奮刻苦,沒招誰沒惹誰,卻淪為李鴻章在上海的第一個打擊目標,這讓他去找誰說理去?
官場,就是這樣殘酷。像吳雲這種人,就是地地道道躺著也中槍的冤大頭。他和應寶時都是楊坊的親信,在李鴻章來上海之前,就是他們兩個合力帶著民團,於上海城外大戰太平軍。但兩人的結局竟是如此不同,原因就在他們對於官場的不同理解上。
官場是這麼一個地方,它是一塊黃金地,太多的人都想沖進來撈一把。可你這一把從何處撈?只能是從別人手裡撈,從別人手裡搶。就算你不搶,可總會有人來搶你手中的東西。所以官場上的攻訐與暗戰,是最為激烈的。你要認識到這一點,還要認識到官場任何時候都是暗流湧動,幾個不同的派系永遠處於合作與激鬥之中。官場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官場生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李鴻章來到上海,就導致上海的官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但這個根本性的變化,發生在李鴻章被授予署理江蘇巡撫之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淮上的李二先生,會突然成為上海的主人。沒有意識到不要緊,但你必須要知道,官場生態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的,並對此保持足夠的清醒與警覺。
應寶時就是這樣一個清醒的人,他並不知道李鴻章很快就會成為上海的主人,但是他知道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你既然帶兵來了,我就把自己親和的一面、善意的一面展示給你。無非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已,這又不是什麼難事。
於是,應寶時贏得了李鴻章的好感,在官場生態突變之際,就逃過了雷霆一擊。反觀吳雲,卻表現得極是懵懂,他基本上就沒在李鴻章面前露面。你說你也是中外會防所的人,李鴻章又是統兵之人,如果你願意,至少能找到上千個理由來李鴻章這裡喝杯茶,這點兒小事還能累死你啊?
可是吳雲埋頭自己的辦公室,只知努力工作,連門都不肯出,李鴻章對他沒有絲毫的感性認識,所以打擊起來,絲毫也沒什麼心理障礙。
下一個打擊目標是金鴻保。金鴻保是個知名畫家,又負責著上海的厘捐。李鴻章這邊是沒有專業人手替代他的,所以,金鴻保暫時放在一邊。一旦找到替代的人手,就輪到金鴻保出局了。
最後兩個人是俞斌和閔釗,這兩個人最令李鴻章切齒痛恨。他們實際上並不是官場中人,而是商業界人士,是替吳煦和楊坊打點店鋪生意的。作為削尖了腦袋想擠進官場的商業界人士,吳煦和楊坊就是他們的靠山。所以這兩個傢伙就慘了,他們被扣上一堆離奇古怪的罪名,被李鴻章一次性清理掉。
目標已經鎖定,下一道流程:開火!
官場最忌諱直來直去
怎樣打擊對手才最高明呢?是不是列其罪狀,搜集證據,然後直斥其非呢?
錯!
官場最忌諱的就是直來直去,直線思維要不得。
目前在上海,知道吳煦和楊坊得罪了李鴻章的,大有人在,而且許多人也都看不慣吳煦和楊坊。可如果你這時候直接上奏彈劾的話,反而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人人都知道你在打擊報復,說不定會有哪位老兄吃多了撐著,硬是跳出來替吳煦和楊坊打抱不平。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那就意味著,李鴻章將成為任期最短的署理巡撫。
所以,打擊對手一定不能走直線,不能激發反作用力。也就是說,不能彈劾吳煦和楊坊這兩個人。
不彈劾他們,還要狠狠地打擊他們,這個奏章,該如何一個寫法?
放心,在這方面,李鴻章可謂輕車熟路了。他是當時罕見的奏章高手,不知寫過多少重量級的奏摺。可是那些奏摺,都是替別人寫的,因為他沒有資格上疏言事。即使在他出任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同樣沒有這個資格,所以才發生了因為替工部侍郎呂賢基寫奏章,結果活活坑死老呂的事情。
現在他終於有了上奏的權力,熬到四十歲,才終於熬到這一天,不容易啊。
李鴻章的這封奏摺,寫在陰曆同治元年四月十八日(1862年5月16日)。奏摺極其冗長,共分六個章節。
第一章節:李鴻章先提洋人,提到常勝軍華爾,並稱,至華爾等名利兼圖,亦當遇事牢籠,勿惜小費。因為他知道朝廷困於洋人,最急於瞭解洋人資訊與應對之策,所以把這個問題擺在前面。
第二章節:提及曾國藩急切要求淮軍開赴鎮江,李鴻章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只不過,上海這邊還走不開,真的走不開。然後力薦海防同知劉郇膏為江蘇按察使,並建議等自己開赴鎮江之後,上海的防務工作就由這位劉郇膏全盤負責。連接替自己守衛上海的人選都已經安排妥當了,可見李鴻章是真心實意的。
第三章節:大表決心,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將鼠踞揚屬逆氛克期掃蕩。這個內容很重要,如果一篇工作報告,連個口號都不喊,還叫什麼工作報告?
第四章節:再談曾國藩要求他速速往援揚州。李鴻章表態稱,等到他擺平上海,再擺平鎮江,就立即趕往揚州。其意是在暗示,曾夫子神經錯亂,顛三倒四,一會兒讓他去鎮江,一會兒又讓他去揚州,拜託,曾老師你到底有個譜兒沒有?
第五章節:彙報淮軍現在的情形,並聲稱,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幾次三番來找他,商議會剿城外的太平軍。李鴻章表示,洋人這麼喜歡賣力,是好事,應該鼓勵支持,設法籠絡。
最後一個章節,談水師建設,再次力薦劉郇膏。談淮軍訓練,建議採用西法。然後是一句最重要的話,告訴朝廷淮軍還有幾營人馬未趕到,正在風雨兼程向上海進發,並在最後表態,淮軍隨時準備服從朝廷指揮,朝廷指到哪裡,淮軍就打到哪裡。朝廷讓淮軍去鎮江,淮軍就去鎮江。朝廷讓淮軍去揚州,淮軍就去揚州。但拜託各位大哥,你等我們人齊了再說話……謹奏。
史家評說,這封奏摺,端的老辣,一句髒話也沒說,卻拒絕了上司曾國藩的所有指令。而更狠辣的招數,還在後面。
隨這封奏摺送往京城的,還有兩個片,又稱片折。片折與奏章不同,奏章是長篇大論,講究個賣弄,廢話越多越好。片折卻是言簡意賅,有事說事,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
第一個片折,是奏保郭嵩燾片。大意是要求朝廷派郭嵩燾來上海,上海這邊需要郭嵩燾。
第二個片折,卻是楊坊的辭職手書。
最後這一招,李鴻章真是太陰狠了,一下子就活活搞死了楊坊,讓楊坊這輩子別再想翻過身來。
這封辭職書信讓吏部官員或是兩宮太后一看,頓時就會生出無盡的反感。你說你這個楊坊,願意幹你就幹,不願意幹就滾蛋;有意見你提意見,沒意見你趁早閉嘴,寫這東西給誰看啊?
狠上加狠的,是李鴻章的奏摺之中,無一句涉及人事矛盾,而是不停地推薦劉郇膏,推薦郭嵩燾。給人的印象是,他李鴻章正為了上海嘔心瀝血,不拘一格地引薦人才,而楊坊呢?卻跟大家來了這麼一手。
比狠上加狠還要狠的,是李鴻章的奏摺之中,無一字提及吳煦及楊坊的名字,就是把你們晾在一邊,力薦別人。
官場職場,最殘酷的打擊方式,莫過於冷暴力。也不說你好,也不說你不好,全當你不存在,把你晾在一邊,大力嘉獎別人。讓你站在一邊看,看到你心裡流苦水,臉上流淚水。你都痛不欲生了,別人還嫌你太矯情,認為你不識大局,不顧大體,讓你於窩囊上再添七分委屈。
官場之上,好多人就是被這種殘酷的冷暴力給活活憋出了一身的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