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孩子,世界和學校教的不一樣(簡體書)
滿額折

孩子,世界和學校教的不一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孩子,世界和學校教的不一樣》是一位臺灣女心理師寫給外甥的50封家信。這位外甥在讀高中,因為父母在大陸工作,從小跟外婆長大,作者與之接觸,發現外甥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一些不良習慣和觀念,於是寫了50封信進行教導溝通,講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包括學習、家庭溝通、生活習慣、氣質修養、人際關係等。這50封信不見得會讓外甥在學習成績上更突出,但會從現在開始影響孩子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來在社會如何立足。

作者簡介

邱珍琬,臺灣花蓮人,師范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目前任職於屏東師范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已出版作品《生活的道理》、《生命是很棒的禮物》、《要愛不要傷害:家庭溝通宅急便》、《尋回失落的一角》、《我的家缺角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等。

名人/編輯推薦

《孩子,世界和學校教的不一樣》編輯推薦:一位臺灣資深女心理學家、教育家與孩子的50次心靈對話。
《孩子,世界和學校教的不一樣》是一位臺灣女心理學家寫給外甥的50封家信,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向孩子講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包括學習、家庭溝通、生活習慣、氣質修養、人際關系等。似隨筆,似日記,溫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尋味。
一部可供大陸所有家長借鑒觀摩的家教秘籍!
這是一部展現臺灣優良的國學傳統文化傳承下的家庭教育方式,揭開了臺灣家庭教育的秘密,注重用傳統文化對孩子進行教導,可供大陸所有家長借鑒觀摩。所有正在教育孩子的家長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傳承
建國中學退休輔導教師 謝芬蘭
從大學時代認識珍琬到現在,快30年了吧!幾個老朋友長期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仿佛是一部部長長的連續劇,漸漸熟悉每一個家庭的系統運作和不同的家人,也關心著故事的演變和人的進展。珍琬從沒停止寫作,每次聚會都會看到她的新書,這讓老朋友們肅然起敬。
這回,這本家書,是給下一代的新人,不是子女,所以有著安全的距離,可以看得更清楚,說得更明白。而接受者也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因為有決定權,所以可能更可以被接受。
本書中這些議題,都是我們這一代很看重的價值觀,每家的父母親都會苦口婆心去想辦法讓子女好好地記住這些想法。比較為難的是,資訊時代的新生代,早早透過各種渠道,學會選擇只去聽自己想聽的,要自己想要的。現代父母在親子教育上,其實有很深的挫折感,因為沒有機會把想講的話講完,更沒有機會看到子女活成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樣子,于是,想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成了很難的課題。
一邊看著一篇篇的家信,一邊不停地點頭如搗蒜,心里卻有著深深地嘆息;這些父母講不出口的金玉良言,還好由這位有學問的阿姨,透過流暢的筆,幫我們這些父母好好地講清楚。我們從上一代父母的叮嚀中,小心承接下來的道德和智慧,就算自己沒機會傳達,也確信這些好東西有被記錄下來。
我在許多接觸青少年家長的機會中,發現了現在父母的謙虛。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知道現在年輕人的所知所能,已經不是當年自己的成長經驗可以涵蓋了。看他們兢兢業業地努力學習當好父母的角色,心中很是佩服,父母的難似乎比過去更艱難。從我主持的親子教育的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他們建立了新的心態,他們真正開始學習把青少年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相處,也學會如何從信息中去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改善親子關系。
本書這里提出來的議題,很多借由時事來熱身,也有許多生活細節的剖析;加上學者的涵養,提供了不同的視野,父母親們怎樣可以順利地將這些成為自家親子教育的內涵,聰明的爸媽也要動腦筋,可以把這本書當成有力的素材,尋找親子間的輸入管道,悄悄地放進去,不至于迷失在多元價值的現代大環境,而養出自己都不認識的下一代。
大家庭的保護傘漸漸失去功能了,希望這位阿姨,變成所有人的阿姨,現在的親子教育加把勁,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傳承!
推薦序二 
做孩子生命旅程 中的貴人
臺南大學咨商與輔導學系系主任 劉明秋
在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眼中看到的大人世界常是好奇、新鮮的,所以在父母、師長等的引導下,慢慢的我們的智慧被啟發了,我們的心靈被觸動了;而我們就這樣地走進了這色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成為蕓蕓眾生中獨特的自己。
而今的我們身為這一代孩子的重要他人,肩負著啟蒙與領航的使命,只因人生的道途上,我們是生命的體驗者,更是實踐者。珍琬就是一位如此身體力行的人,在她寫給外甥的一封封家書里,透過感性兼理性的文筆,編串點點滴滴的生活事件,其實不止是為了正處在青春年華的一位高中生而寫,更是為了將這寶貴的處世價值觀傳達給無數正處于人生青澀歲月的年輕生命旅者。
本人有幸與珍琬自大學時期共為同窗,更欣喜知悉珍琬筆耕有成,著作等身,實令人至感佩服!細讀其文,字字珠璣!其中有論及生命的議題,如:"把握當下"、"生命的功課"、"慢慢走啊,欣賞!"令人深有同感。其中的幾個短文片段:
"活在當下并不是'沒有明天',而是將每個'當下'都當做最后一個在努力生活,因為'明天'也是許多無數的'當下'所累積而成。"
"每個人都有夢想,可以逐步實現當然最好,然而人生命的意義還是自己創造,因此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
"偶爾,放慢自己的腳步,瀏覽周遭的人與景物,你會體驗到不同的美麗。"
本書的另外篇章更談到與人、與事、與物的關系。從閱讀文字中反復咀嚼,似乎也能從中品味出人性良善的芬芳。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性中的良善卻仍是亙古不變的處世準則,在論及生命教育的課題中,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皆是環環相扣的映照。尤其在現今多元文化與價值的社會里,青少年學子們往往因個人生活經驗的局限,導致思緒與行為的偏頗,校園暴力事件屢有所聞,回歸到個人身心修為的議題上,即是品德。從這本書里一篇篇的短文,可以找到重要的傳家之寶,值得流傳下一代。
過往的生命不能重來,但是我們可以開拓未來。美國圣達菲研究所的山姆?包爾斯教授研究古代社會,通過分析發現,善良之心是人類社會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因素。他說:"人類群體中如有眾多的利他主義者,往往容易生存。利他主義者共同合作,為群體謀福利。"在這本書中,所談的何止是利他,更是啟發個人心靈里的良知與良善,在真實的生活中看到正向的人性,何等美妙!
自序
用生命教育生命
本書是集結了給外甥的許多封家書而成。外甥目前念高一,由于父母親都在大陸工作,平均每個月只能返臺一次,外甥與外甥女是在外婆的協助下成長;雖然祖父母住在附近,但是因為祖母曾中風、身體不便,而祖父重聽、之前又因癌癥臥病在床,因此許多的親職工作就必須由外婆承擔。但是外甥年少氣盛,常常會與外婆有不同的意見,因此身為阿姨的我們就常常需要"越界"去做一些勸導。很多年前,在外甥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就曾經跟他說:"哪一天我們一起寫一本書?"但是這個諾言卻遲遲沒有兌現,因為外甥的生活實在太忙了。再者,他可能也無心與我這個阿姨一起寫書吧,畢竟相隔了幾十年,許多觀念或許不同。
外甥兄妹與外婆的家庭組成就是"隔代家庭"的一種形式,現在的隔代教養家庭已經有攀升的趨勢,尤其以臺灣南部弱勢家庭為然。然而"隔一代、隔一層",親職還是需要子代的加入,要不然許多的需求不能獲得滿足,親子都徒留遺憾。此外,許多教育學者異口同聲提到新新一代的價值觀與言行舉止都需要加以監督與警醒,所以特別強調與倡導所謂的"品格教育",我將許多事實與實例呈現在本書之內,相信本書不會流于說教,因為是真實發生的事。
當然,這本書的讀者不限于隔代教養或祖孫家庭,因為里面所提的許多想法與經驗,也可以是許多家長會碰觸到、希望可以知道該如何處理的議題。我在學校為大四開的課程是"親職教育",后來也因為教學多年,將一些對親職教育的理念與實務寫成一本書;但是教科書畢竟還是有理論做基礎,讀來比較不容易,因此也借著這一本書的撰寫,把理論與實務做真正的結合。
小時候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當時書中主角的父親常常以書信方式告訴兒子一件發生的事,以及他為什么做這樣的處理;我常常覺得很窩心,因為我父親也會這樣教育我,只是他是用說的與行動的方式。因此本書希望也以書信方式來談親職教育,也許更能夠貼近讀者的世界。
此外,本書是與社會環境變化一體的,也就是以現存世事為引發,來做一個對話,因此較貼近生活與現實。而我多年來教授"生命教育"課程,許多的素材其實唾手可得,而親職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也可以涵括在內。

目次

推薦序一傳承推薦序二做孩子生命旅程中的貴人自序用生命教育生命第1封信修養比成績更重要第2封信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第3封信要追尋夢想,也要守住價值觀第4封信負責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需要行動第5封信給人留餘地第6封信有自律才有自由第7封信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動力第8封信分享喜悅,收穫人生第9封信珍惜你所擁有的第10封信保持一顆好奇的心第11封信不要怕問問題第12封信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第13封信傾吸老人的智慧能少走彎路第14封信“”老師的祝福“”是最美好的禮物第15封信人生要立得正行得直第16封信生命是一場與挫折的搏弈第17封信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行與不行第18封信陌生的人情是一種別樣的溫暖第19封信送禮也是門學問第20封信母愛似海,父愛如山第21封信節儉是一種生活品質第22封信發現書信的意義第23封信自省是最難得的精神第24封信不要無休止的索取,要學會貢獻第25封信一寸光陰一寸金第26封信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7封信休閒讓生活更精彩第28封信朋友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財富第29封信你可以孤獨,但不能孤單第30封信你會說話嗎?第31封信信任很難建立,卻很容易毀掉第32封信沉默是金第33封信“關係”是人生的重要資產第34封信判斷力也是一種生命的智慧第35封信站穩自己的立場第36封信欣賞也是一種擁有第37封信友情是一生相隨的慰籍第38封信做最真實的自己最重要第39封信把握當下第40封信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第41封信青春期是人生的薄冰期第42封信正確面對“親密關係”有利成長第43封信你到底在為什麼學習第44封信好學生是既會讀書又會玩兒的第45封信看“閒書”不影響學習成績第46封信“發現自我”要有智慧第47封信男與女是平等的社會角色第48封信讀懂大自然的語言,人生會更美的第49封信學習別人的長處第50封信放慢腳步,體驗人生之美……

書摘/試閱

第8封信 分享喜悅,收獲人生
在你小學六年級那一年,阿婆、妹妹、你跟我四個人去住家附近的一家中菜餐廳用午餐。當第一道菜上來時,你就開始用餐,而且那一道冷盤里的小西紅柿滋味很好,所以你是一個接一個送入口里,我們其他三個人都在看著。后來我忍不住開口了:"書文,很好吃是不是?可不可以跟我們其他人分享?"于是你數了一下剩下西紅柿的數目:"還有4個。"你的意思是:不會不夠啊!
后來阿姨告訴你:"我們家的傳統是'好吃的東西與好朋友分享',所以只要有人在外面發現什么好吃的,都會特別帶回來讓其他人也可以吃到。"阿姨不是不準你吃,你吃得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我希望你在吃到或使用不錯的物品時,可以想想與你親近的人,也可以與他們分享。有句話說:"快樂與他人分享而加倍,悲傷因為與他人分享而減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家的手足感情很好,尤其是姐妹之間。有人在商店看到好看的衣服,也會替姐妹們買一件,后來是因為每個人穿的都一樣太像"制服"了,才放棄這樣的做法。我們連在與朋友聚會時,嘗到味道不錯的食物,也會請老板另外打包,希望家人也可以吃到這么好吃的東西,有時候買太多了,才發現不妥。現在我們各自成家,但是有好的東西還是不忘記與其他人分享,偶爾煮個東西也變成"大鍋菜",就是因為我們希望大家都可以吃到啊!
我記得我中學二年級、你母親還念小學四年級時,我們四姐妹將壓歲錢湊起來,想買一雙鞋,于是就一起騎車去鞋店。后來看了價碼,發現只能買一雙鞋,于是就一起走出店外商議,決定該先買誰的鞋?后來鞋店老板娘把我們四人叫進去,她說她剛才無意中聽到我們商量的事情,覺得很感動,說我們姐妹的感情這樣好,因此她愿意用最便宜的價錢讓我們買到鞋。我已經忘記當時買了鞋沒有或是買了幾雙,但是鞋店老板娘的好心善意,讓我們卻也銘記在心。
現在我們都成家立業,分居各地,但是只要彼此拜訪時,也都會將最好的東西帶給對方,有時候甚至就是直接郵寄出去,我們所表示的就是"心意"而已。
上一回,你參加補習班的背單字活動,得到某快餐店的1000元禮券,你自己留著用了,我于是問:"你可以跟妹妹、阿婆分享啊!"
“她們不知道。”你說。
“可是我知道啦!”我道。
“可是帶回來都涼了。”你加一句。
“可是那就是心意呀!涼了也沒有關系,主要是心意呀!”我回應說。
我其實在與你對話之中感覺有一些遺憾與難過。我想到妹妹與外婆常常在吃到好吃的東西或是看到某些你喜歡的東西都會想到你,你卻沒有這樣的反應。你真的是不能為別人設想嗎?你是不是將他人的善意太視為理所當然了?
十多年前,有一次我上大二"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其中一位男同學相當認真,除了每一堂課都坐在第一排認真上課之外,發表意見時也頗為踴躍。有一次,他缺席了,第二周他又來上課,在中間下課時間,他走過來告訴我上周缺席的原因。我說:“你只要按照學校規定請假就可以了。”接著他將手上的書拿出來:“老師,上個禮拜上的重點你可以幫我畫一下嗎?”我當時愣在那里:這是怎樣的一個請求啊?于是我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同學,你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重點要自己去找,我的工作也不是替你畫重點。"他的表情還有點不解哩!
我為什么告訴你這個故事?跟你的故事有沒有相似處?你好好去想一想。這位同學很認真,功課也不錯,但是他上了大學卻還依循著以往被動的讀書態度,甚至還要求上課老師畫重點!套句現代的流行話就是“白目”!你認為自己"會念書"是很不錯的事,但是阿姨不希望你只是一個“會念書卻不懂人情世故”的書呆子。老實說我們的社會不需要"書呆子",而且只念書的"書呆子"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貢獻在哪里呢?我們做事有時候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而“會念書”并不表示你其他能力都可以,念書只是學習的途徑之一而已,除了書本上的知識,我們生活周遭還有許多可資學習的東西。老師之所以用獎勵的方式鼓勵你念書,主要是希望你可以因而更自動自發,“禮券”只是外在的增強物之一,效用不長久,最重要的是"自我增強"。念書不只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而是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聞、判斷能力,甚至從中獲得樂趣!你聽過一句英國諺語嗎?“快樂因分享而加倍,痛苦因分享而減少!”“分享”的另一層面的意義是表示你有能力,愿意與他人共享自己有的。
小編所加,延伸閱讀
臺灣地區的特色小吃,應該是去臺灣旅游的一個重要吸引條件,不要說什么珍珠奶茶、鹵肉飯,就是一個檳榔,也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回味。
面對口味多樣的臺式面包,也引來很多人關注,臺北市的糕餅商業同業公會曾經對大臺北地區300多家會員的面包口味做過普查,經過300多位烘焙師投票選出烘焙師父心目中的"四大天王",結果前4名分別是“菠蘿、蔥花、紅豆、奶酥”口味,其中"菠蘿、蔥花"分別得到24%、21%的選票。第5到10名則為克林姆、肉松、芋頭、花生、雞蛋牛奶面包及椰子面包。
在臺北的一家糕點店調查顯示,臺式面包的每日銷售量占五成左右,菠蘿面包每天就賣出約2000個。
--根據《中國新聞網》2011年2月25日報道整理
第10封信 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我在美國念書的第一學期是寄住在當地美國家庭,那對老夫婦年紀與我爸媽差不多,房東鮑伯與妻子雪莉。鮑伯是一個很好奇也喜歡與人搭訕的有趣人物,他常常走在路上就可以跟陌生人聊上天。我有一回與他一起去郵局,發現他的聊天功力真是一流!走郵局好像“走自家廚房”,因為他會開始與旁邊等待的人談話,有時候就是從天氣開始聊起,話題越來越廣。雪莉更好玩,有一次我們開車去購物,突然她就將車停在路邊,然后叫我一起走下來,原來路邊有人挖洞做工程,她很好奇是什么工程,于是就下車一探究竟。我們走到那個洞口,往下看,雪莉就開始與洞內的兩位工人對話,過一陣子才離開。很有趣的一對夫婦吧!
在臺灣,我們還有機會看到雪,但是你知道我第一次看到雪卻是在美國的俄亥俄州。我記得那一天還是像往常一樣,要走路去上學,卻發現路上布滿了白色的雪,應該是前一天晚上下的,那種"驚艷"真是難以形容!當我看到樹下有積雪,便毫不考慮地特別走過去踩,根本沒有意識到周遭還有其他人!當我很高興地踩上去時,就聽到有人在笑的聲音,我也不以為意,很大方地告訴那些路人:“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雪!”然后就跟他們討論雪的模樣。有人告訴我雪花每一片都長得不一樣,于是我有一天晚上就仔細研究飄在我窗戶上的雪花,真的是每一片都一個模樣,沒有重復,像是小時候玩的萬花筒!真是太捧了!
我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或是與路人聊天,甚至是聽聽學生的想法,有時候就會找到研究的問題,于是可以開始設計一些找答案的方法去進行研究。我曾聽到許多老師在說跟祖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有許多課業與生活上的問題,那時我就想:真的只是因為隔代教養的緣故嗎?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嗎?于是我決定去探討答案。我喜歡帶妹妹去逛淡水老街,我們也喜歡玩一些新鮮的游戲,只要是新的游戲,我們必定會試一試。最近妹妹也開始玩“投籃機”,而且越來越有進步,我相信她也很有成就感。妹妹也跟你以前一樣,非常喜歡問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回答。當我們也不知道答案的時候,我們也會說"不知道",或是去找答案。
以前你常常搭捷運來淡水,沿途來或回去時,我就會問你這一站是什么?哪些字怎么念?讓你可以有更多的學習,也不會讓旅途無聊。瞧瞧生活中有好多好玩有趣的事物,而"好奇心"就是驅使我們求知的最重要動力,也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我們才會有今日的文明。
你對于生活周遭的許多事物與現象會感到好奇嗎?還是只是對電腦里的游戲有興趣?當你將視野放在周遭人事物上,你會發現有好多好玩的事,好多有趣的人,覺得世界真美麗!此外,你也會看到許多現象,會想要知道原因或答案,這就是“好奇心”。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窮我們一生之力,都不太可能會了解。
阿姨記得許多年前在美國博士口試剛過,到另一位也剛通過口試的朋友家去吃飯,我們兩個約好以書寫的方式將口試心得寫下來。結果他寫的是:"口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知道的那么少。"而我寫的是:“口考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么多!”真是無獨有偶,不是嗎?
現在的社會需要“兼才”,因為競爭的對手太多了,因此以往的"專才"不復使用,也讓你看見許多工作都需要"證照",甚至要去考許多證照(如語言能力、電腦、餐廚)。這其實也提醒你:在專精某個專業同時,要盡量去獲取、學習不同的才能。所謂的“才能”不僅僅是文憑而已,其他像是人際關系、領導才能、策劃能力、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都是。這些才能背后都需要有強烈的“好奇”動機的支撐,才有可能持續下去,不是一時的行動而已。
有人說"好奇殺死一只貓",但是不好奇讓生活枯燥、無趣。當你保有好奇心,又有意愿去探索,你就會發現自己每天過得很有期待,很充實,而且很有創意。也有研究證實"老狗可以學會新花樣",可見"學習永遠不嫌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