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清華大學文史哲譜系(簡體書)
滿額折

清華大學文史哲譜系(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價
:NT$ 354 元
優惠價
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名人/編輯推薦

《清華大學文史哲譜系》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大學的學統與人文知識譜系(序)萬俊人
清華大學中文系的建立、發展及院系調整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改制歷程
第二節辦系方針
第三節制定規章
第四節戰時教學
第五節復校歲月
第六節時代特征
第七節院系調整
第二章教學
第一節課程設置及其變遷
第二節課程設置與學程說明舉例
第三節關于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
第三章教師
第一節教師聘任情況
第二節教授簡歷著述(按拼音排序)
第三節系主任的變更
第四節教授所任職務
第四章生活
第一節戰前寧靜戰時艱辛
第二節身處險境堅持教學
第五章課余
第一節集會演講
第二節文藝社團
第三節相關刊物
清華大學的史學傳統——新史學在清華的成長與頓挫
第一章清華史學的草創與自發成長——留美舊制部與清華史學(1909—1929)
第一節清華留美生與清華史學
第二節清華舊制部與清華史學
第二章“文史之學”與近代學術的交融——中西學術之間的無梁殿(1925—1929)
第一節國學院及其研究工作
第二節“文史之學”與學術薪傳
第三章清華史學的近代化轉型:歷史學系的成長(1930—1937)
第一節歷史學系的演進歷程與早期發展
第二節羅家倫之大改組與清華史學近代化的提速
第三節近代化史學系的基本建成——蔣廷黻與清華史學的跨越式發展
第四節辦學理念、方針與實踐
第五節清華史學的內涵式拓展——雷海宗與清華史學
第六節和而不同百家爭鳴
第七節清華史學與民國史學界——有關清華史學的一個橫向比較
第八節育才模式的探索與人才布局的成型
第九節“理工科抬頭”:從“文理并重”到“提倡理工”
第十節清華園非桃花源——學術與社會的互動
第四章三校合璧:清華史學的鼎盛(1937—1946)
第一節三校西遷
第二節師資團隊與教研狀況
第三節課程設置
第四節人才選拔與培養
第五節放洋與從軍——青年報國的他種選擇
第六節成績與隱患
第七節轉捩點:戰時教育的短板
第八節從象牙塔中到十字街頭
第九節復員:重返故園
第五章從復員到撤并:老清華史學的歷史歸宿(1946—1952)
第一節“學術集團”之重建
第二節質與量及結構的失衡
第三節優化學術布局的努力及挫折
第四節1948年:兩個時代的分水嶺
第五節老清華與新時代——清華史學之嬗變
第六章余緒:老清華史學之歸宿
第一節清華歷史學人在大陸
第二節清華歷史學人在海外
結語
清華大學的哲學傳統
引論
第一章哲學系的創建期(1926—1929)
第一節清華學校時期的哲學系
第二節國立清華大學之始的哲學系
第二章哲學系的發展期(1929—1932)
第一節國學院解散后的哲學系
第二節校政動蕩時期的哲學系
第三章哲學系的黃金歲月(1932—1937)
第一節哲學系發展概況
第二節哲學系具體面貌
第四章南遷途中的哲學系(1937—1939)
第一節長沙初建
第二節轉進西南
第三節站穩腳跟
第五章西南聯大前期的哲學系(1939—1942)
第一節成果初現
第二節百花齊放
第六章西南聯大后期的哲學系(1944—1946)
第一節邁向成熟
第二節最后時光
第七章重返北平的清華大學哲學系(1946—1948)
第一節恢復后的哲學系概況
第二節戰亂時期的學術成果
第三節學生運動
結語

書摘/試閱



《李廣田作品選》,外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
《李廣田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2004年出版。
《李廣田散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出版。
詩集:《春城集》,收有20多首詩,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
《李廣田詩選》,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短篇小說:《歡喜團》,桂林工作社1943年出版。
《金壇子》,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出版。
長篇小說:《引力》晨光出版社1947年出版。
學術論著:《詩的藝術》,開明書店于1943年、1946年、1947年出版。
《文學枝葉》,益智出版社1948年出版。
《創作論》,開明書店1948年出版。作者在序中說:“《創作論》十篇,是《文學論》里的一枝。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一日起,十二月二十三日止,協議昆明”,“整理完了這些文字,與其說是愉快,毋寧說是感到了一種痛苦,因為我的意見實在太平凡,我沒有什么新鮮意見告訴人;大概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偏重舉例,每一篇都充滿了實例,例如這樣能比較‘徒托空言’稍好一些,也可以算是一點安慰。”又說:“這幾年來,我隨時都在修改這十片東西。”梅子在《李廣田選集》前言里評價:“在李廣田抗戰末期的創作中,和散文一樣精彩的是他的文藝評論。他的文藝思想成熟于大量艱苦的創作之后,因為親嘗中的甘苦,而且在主觀上,他立志要‘建立一種嚴正的文學批評’,所以這類作品立論精審、分析剴切,頗多透徹的創見,在文字上也依然那么明白曉暢、質實無華。它的代表作原是一部巨著:《文學論》,可惜作者對自己要求太高,以致到今天,我們還看不到它。也許,它已永遠無法問世。可幸的是,它的大致輪廓我們尚可以從他的《創作論》和《文學枝葉》兩書中窺見,就憑這些識見卓特、功力深厚的零篇斷章,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把它的作者列為這一領域的大家。”①
《文藝書簡》,開明書店1949年出版。
《論文學教育》,文化工作社作為“未名叢書”之一于1950年出版,為新中國成立前兩三年所作關于討論文藝問題的文章,共19篇。1953年出版。
《文學論》,香港昭明出版社1982年出版。
《李廣田文學評論選》,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李廣田文集》1~5卷,山東文藝出版社1983—1986年出版。
《論文學教育》,完成于1946年,出版于1984年。
《李廣田代表作》,黃河出版社1987年出版。
此外,他還負責《聞一多選集》和《朱自清選集》的編選工作,到云南大學后致力于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整理出版傣族傳說《一滴蜜》、撒尼長篇敘事詩《阿詩瑪》(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出版)和傣族長篇敘事詩《線秀》等。
李嘉言(1911—1967)
古典文學家,字慎予、澤民,河南武涉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讀書期間,李嘉言主攻考古、楚辭和唐詩,是文學會的主要成員之一。193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助教,講授《大一國文》,同時做聞一多研究生。1937年隨校南遷繼續任教于西南聯大。1941年他作《全唐詩校讀法》一文,發表在《國文月刊》1941年第七期,分析了《全唐詩》錯誤和原因,歸于七類,并——舉例說明,為校讀、整理《全唐詩》提供了參考依據。1942年到蘭州西北師范學院任副教授。1949年到河南師范大學任中文系主任和院科委主任等職,兼《光明日報·文學遺產》欄目編委,還主持《全唐詩》的整理工作。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聯委員。“文革”中遭迫害,于1967年去世。主要著有:
《賈島年譜》,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曾獲全國著作二等獎。
《中國文學史講授提綱》,合編,河南大學1951年內部印刷。
《古詩初探》,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