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女貞湯(簡體書)
滿額折

女貞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6 元
定價
:NT$ 172 元
優惠價
8715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小說可以讀作四千年後大島上一個外來部落的傳奇,也可讀作一個有關女人的故事。小說全篇充滿男女之情。男人載道,女人傳情,結局永遠是情為道所殺。所以,大故事虛寫並且經常“斷片”、“殘片”;小故事細寫往往節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為骨架背景,女人為血肉魂靈。讀這本小說最大的享受還是它的形式和語言。先說結構,搭的是個大框架,溶神話、歷史、浪漫傳奇於一爐;博采筆記、戲曲、詩歌、民謠、報刊拼貼、電影劇本等各種形式,每部之間相互對仗呼應。姿態樣式豐富多變,卻又節奏從容,錯落有致,毫無冗長沉悶之感。在敘述語言上,劉索拉做了大膽嘗試,語言風格隨故事發展步步演變。起初說古,文白相間,洗練簡約,用大量對仗短句,有《山海經》、《搜神記》的清韻;而後話今,便漸次變體為現代白話,綿長細緻,頗得明清直至當代小說的娓娓世俗之調;當中插入的謠曲、戲仿的小詩,又各依人物身份年代及體裁編制,亦莊亦諧,惟妙惟肖,不動聲色之間充滿機鋒。讓你不得不嘆服:這傢伙真是天生的小說家!

作者簡介

劉索拉,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事作曲、音樂演出、文學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有小說《你別無選擇》、《藍天綠海》、《尋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香港一條街的故事》、《大繼家的小故事》,散文《藍調之緣》,對話散文集《行走中的劉索拉》、《曼哈頓隨筆》等。主要音樂專集有《藍調在東方》、《六月雪》、《中國拼貼》、《纏》、《春雪圖》、《隱現》,室內樂作品《形非形1、2》、《靈》及搖滾歌劇《藍天綠海》等。小說有英、日、意等外文譯本,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多項文學獎。現在北京和紐約居住。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精彩的書,是劉索拉至今為止寫得最好的小說。

那草藥叫“女貞湯”,專殺婦人陰烈之氣,乃太上老君秘方,如今世上很少有人會用……
子午時生陰陽,固此子時各一劑湯藥下去,當可即時殺那新生之烈氣。這藥可滅婦人彪豹之心,軟其尖牙利爪,散其眼中兇光,抽其丹田壯氣,造出個淑女佳人來……

劉索拉,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事作曲、音樂演出、文學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有小說《你別無選擇》、《藍天綠海》、《尋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香港一條街的故事》、《大繼家的小故事》,散文《藍調之緣》,對話散文集《行走中的劉索拉》、《曼哈頓隨筆》等。主要音樂專集有《藍調在東方》、《六月雪》、《中國拼貼》、《纏》、《春雪圖》、《隱現》,室內樂作品《形非形1、2》、《靈》及搖滾歌劇《藍天綠海》等。小說有英、日、意等外文譯本,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多項文學獎。現在北京和紐約居住。

請讀片斷


八、火爐和花兒的故事


繼合稀里糊涂的又被希撒瑪領回了大島。幸虧他們從漁民那兒聽說,自治會現在都忙著看海上是不是要來洋人的軍艦,因為有人聽到了汽笛,所以這會兒沒人顧得上往十八層地獄里放犯人了。他們又聽說,自從繼合離開大島后,張大文人就暴死。說是有人在他飯里放了各種不同的藍山花草,他吃過飯就折騰了一夜,早晨死在一個新妾的床上。繼合這才放心,先跟希撒瑪找了個小店過夜。


進了店兩人立即倒頭大睡。睡得不知到了什么時辰,希撒瑪睜開眼,看看四周,好不陌生!四周的墻是用灰磚砌的,頭頂天花板上見不到星星,身邊躺著個男人正在打呼嚕!這幾天凈顧著瞎跑路,跟媽賭氣,連道兒都沒看清,慌里慌張真進了那個太陽下的小影兒了!這回可真是遠離了女人寨,到了根本不認識的地方,不僅不認識,還是個沒人知道的小島。就算是女人寨沒來頭兒,也還算是大地方上的人哪,而這個小島算是哪兒呢?一輩子真在這兒呆了?再轉眼看看繼合,搶了他,又為他出走,又上了他的島,何苦來呢?值嗎?他睡在這兒,睡相一般,沒了長衫,就顯得瘦小。我干嗎為他跟我媽爭呢?還把媽氣得不要我了。真是后悔莫及。要不,殺了他一走了之?一想到殺了繼合逃走,她樂了,伸手摸腰刀,沒摸著,發現她睡前解開了腰帶。再一看,衣襟兒也敞著。看著自己的兩乳房,心里一動:我當初要他,是為什么來著?為了要他,把我媽、我的豹子都留在山里了,今兒就這么殺了他,對得起這么大風波么?我要他為什么來著?不是為了跟他交配么?怎么配法兒?整天聽寨子里女人們得著男人時就大喊大叫,叫什么?真有那么樂么?我得試試,看看男人到底有什么好處。要是沒

目錄

人物表
第一部 民間傳說
第二部 文字拼貼
第三部 影劇傳媒
第四部 在陰間里
第五部 在陽世上

序言

謀篇布局 匠心獨運
——讀劉索拉小說

查建英

讓我先把這句話放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是劉索拉至今為止寫得最好的小說。
講她的小說得講講她這個人。初見她是1990年在挪威的會上,那個會上只有我們兩個女的,住一個旅館房間,一下子就熟了。白天開一天會,眾人講的是現在、未來、為什么以及怎么辦,索拉坐在那兒挺蔫。晚上我們一人靠一個大枕頭,對著說,說來說去全是過去。她精神來了,各種手勢、表情、妙語、針砭,目不暇接。說到后半夜,眼睛愈發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來臉有點綠。那場沒有睡眠的會開了十天,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這人極念舊,二是這人能把陳年往事說出花兒來。
“未來人”的傳奇
像所有復雜有趣的人一樣,她個性里有一堆“自相矛盾”,她一直頂著個時髦的“現代”形象,代表“新潮”、“反叛”——因為《你別無選擇》,因為她做過的那些搖滾樂,還因為她一些很“轉”的作風言論。她的確不安分,寧死不能落了俗套;但其實卻極守己,做人有一系列神圣不可動搖的“原則”,且性格里頗多“古典”成分。比如特別在意老家人和小時候的朋友、嗜古曲古詞、有迷神信鬼傾向、講義氣、欣賞古雅的“淑女”服裝。她燒起菜來大無畏得像個紅衛兵,家里的杯盞碗碟沒有一樣是配套的,用北京土話罵人我還沒遇到過第二位女士能罵得像她這樣“家常”。但在藝術和感情這兩件事上,她卻講究得不能再講究。對音樂和寫作,她有以性命相許的鄭重嚴肅。這是她的命,她認了。
她住所里擺著陳丹青為她畫的一幅很大的肖像,半面墻前坐著一位粉面佳人,纖手尖鞋,服飾是藝術的,色調是頹廢的,眼神卻使人想到江姐劉胡蘭。更妙的是那目光于堅決銳利之外,尚會勾人,與之對視良久,隱隱有鬼氣。天一黑索拉便拉塊大紗布照“她”的臉蓋上去,說是“我怕那女的”。“那女的”是哪朝哪代哪一國的人呢?古典?現代?陰界?陽界?慵懶幽怨?義無返顧?反正看過的人都說那像確是得著了索拉神髓。
索拉這本新作,起首打出一面“寫的是未來人”的幌子,開講公元四千年后“大島”上一個外來部落的傳奇。大凡經歷了革命的這幾代中國人,免不了會把它當自己這一個世紀的皮影戲來看,貫穿全書的繼家史,那些知道作者之父的讀者,也肯定忍不住拿著劉家人物徑直對號入座。劉家這段公案,民間有多種版本,索拉的母親也早寫出了一個至少標題在全中國上下聞名的文學版。索拉這一版承的是野史、秘史傳統,造的是太虛幻境,尋找正史、終極真實的諸君可往它處去,否則生一肚子糊涂氣,不必。
但稱它為“野史”、“秘史”也不盡確切。重寫以及解構歷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陸文學界的一股浪潮,出了不少各具千秋的好作品。索拉坐在劉家這座歷史大金礦上,卻一直“王顧左右而言他”。以索拉寫作之本心講,這沉著是必然的。追潮流她從來不屑,她關心的其實永遠是“我是誰?”而劉家這個歷史,是她命根子上的東西,追問的不僅是“我是誰?”更是“我從哪里來?”我想她心里早明白:此事輕易動不得。她要等過了風華少年人那一段鋒芒外露、對鏡取材的尋尋覓覓,磨練了成熟的武功,才來采這沉沉的礦藏。這強烈的“個人”性,使這本“野史”與眾多“別人的野史”區別開來。在這個意義上,此書是索拉過去所有寫作的一個極為自然的延續。
再一種讀法是把它讀作一個有關女人的故事。因為這小說外殼是革命史詩,內囊里卻流滿男女情欲。男人載道,女人傳情。結局永遠是情為道所殺,精彩處卻在那過程。所以,大故事虛寫并且經常“斷片”、“廢片”,小故事細寫往往節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為骨架背景,女人為血肉魂靈。第四部《在陰間里》,男人索性沒了蹤影,只三位女子(莫姑娘、嬌艷、京之 )的故事有滋有味兒地在此延演,并且每人性格皆有發展。“影劇傳媒”里那場閻王殿重頭戲,傳審執迷不悟的英雄游魂繼天的,不是閻王爺,卻是那位“看古書學到了女權主義”、“接管閻王爺我夫君的一攤生意”的閻王娘娘。這實在是顛倒陰陽、混淆正反的絕筆。從這角度去細品書中的男女類型,以及眾女人之間、眾男人之間的關系,其中況味深長,值得評家撰專文解讀。
謀篇布局 精心之作
據說大陸近年流行“小女人文學”,我沒有看過,不能比較,猜測“她”的感覺大約是與單位里硬邦邦的“女同志”、商界中大剌剌的“女強人”有別的吧。甚或是對以往革命女權加男權的一種以軟化硬,如同鄧麗君對《東方紅》?這倒也好,很必要。我們這一代吃革命的鐵與堿長大的大陸女人,大約都經歷過“小女人”的階段,都饑不擇食地品嘗過“小女人”式的“酸的饅頭”,其急切猶如剛爬出嚴冬的鹽堿地就直奔小城之春。那小布爾喬亞的小風吹在皮膚上真舒服啊!我們實在太缺了。只是,這丫頭不是那丫頭,到底不是金絲雀。那階段一過,這“小女人”的名目便聽著有些膩歪,未免叫人聯想到“小心眼兒”、“小鳥依人”,要么就是“泣訴”、“自憐”、“乖巧”這一類楚楚動人的傳統姿勢,以至令人疑心送這雅號的先生(多半是位先生吧 )說不定自己竟就是個“小男人”,才生得出這般“可憐見的”心腸。(糟糕,又犯了刻薄的惡習!打住。 )但這絕非索拉筆下“她們”的感覺。好好一頭濃發,束之以冠帶本來多余。倘非束不可,我以為索拉這一路的倒不妨以“大女人文學”冠之,多少更近其苦辣酸甜、嬉笑怒罵、粗中有細、細中有粗之儀態精神。
不過,說來說去,讀這本小說最大的享受還是它的形式和語言。索拉的小說一向好看。因為自認職業是制作音樂,寫小說不過是個嗜好、副業,索拉早期的小說寫起來沒有負擔。揮灑輕松,全憑天賦才氣。當年的幾個中篇如《尋找歌王》,常有跟著感覺走、不修邊幅、信筆拈來的瀟灑漂亮,好像漫不經意就抖幾個包袱給你看看。當然也就有粗略任意的痕跡。她自己愛說“我瞎寫”,別人有“劉索拉的小說是坐在梳妝臺前寫出來的”之說。這或許是她當年的一種姿態,又何嘗不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藝圈的一種姿態——“玩兒酷”。那些年真成了大陸文人文壇的一股風氣,顯見兩者都正年輕。專業化、職業化,則要等后來資本主義市場的大環境來催生。索拉的寫作也終于脫了“玩票”心態,徹底“認真”起來。這一認真,氣象果然不同。看得出無論謀篇布局還是狀物寫人,均下筆極吝,從頭至尾是精心之作。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書是她首次作為職業作家登場。然而還是好看。
先說結構。與她從前比,此書手法迥異。搭的是個大框架,熔神話、歷史、浪漫傳奇于一爐。乍看,會想到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等等;看下去,則仍是劉索拉的天地。她博采神話、筆記、戲曲、詩歌、民謠、報刊拼貼、電影劇本各種形式來混用,并使每部之間相互對仗呼應。姿態樣式豐富多變,卻又節奏從容,錯落有致,毫無冗長沉悶之感。
敘述語言上,索拉以往最擅長當代口語加都市幽默,這次卻根據題材做了大膽嘗試,與隨機應變的結構相對應,語言風格也隨故事發展步步演變。起首說古,文白相間,洗練簡約,用大量對仗短句,時有《山海經》、《搜神記》之清韻。后面話今,便漸次變體為現代白話,綿長細致,對話及心理側寫增多,頗得明清直至當代小說的娓娓世俗之調。當中插入的謠曲、戲仿的小詩,又各依人物身份年代及體裁編制,亦莊亦諧,惟妙惟肖,不動聲色之間充滿機鋒。看得我邊笑邊嘆:這家伙真是天生的小說家!
多重視角的享受
索拉這結構、語言資源及選材上的蛻變,我相信與她離開母語環境直接相關。作家離家出走或去國遠行,視野里的那個家那個國由于有了距離,必定會出現不同的景象。這時候再問“我是誰?”“我自何處來?”將母語、故人、民族文化都變了“客體”來研究,反倒可能真的有了一種“客觀”——當然,從鄉土的角度講,這個結果一般被稱為“隔”、“異化”。索拉早期小說中的敘述者是個身份固定的“我”,一位住在北京的有波西米亞傾向的青年藝術家。那時雖然人物變換,卻常像是作者使了分身術,扮出不同的臉說不同的話,但聲音腔調是同一個,因為作者永遠身在其中。那時她的題目基本上是“我和北京”,從北京“向外看”時加進一點想像的“西方”。我、北京、西方,三者之間關系明快直截。
后來在倫敦寫的《混沌加哩格楞》,敘述者的聲音和視角開始出現分裂,人物、語言的“回頭看”也初露微兆,其中首次引入、改制中國傳統戲曲。但那是個過渡之作。到了《大繼家的小故事》,敘述者才真正有了多種聲音多重視角,穿行于不同角色之間時顯得游刃有余,對所寫的眾多對象和“民族”、“歷史”有了反身觀照的自信與復雜。語言上對傳統的借鑒與再創造也更為大張旗鼓,更為從容嫻熟。這是成熟突破之作。順便說一句,索拉做音樂似乎也有類似的歷程。看上去是“東——西——東”,走的卻并不是一個圓圈。音樂與寫作彼此影響,結果是兩者都更成熟、更專業、更豐富了。
索拉住在北京寫當下,住在倫敦寫“文革”,住在紐約寫《聊齋》,似乎是愈寫愈遠、愈舊。其實是愈寫愈開闊、愈深入。這本小說題材是中國(“西方”的直接出現僅限于引用《圣經 》鋪下的隱喻及一位傳教士)態度卻不是鄉土的民族的懷舊的。
書近結束,大島神秘地消失了,似乎是“歷史的終結”。但《尾聲》里,大繼家族的人卻又從美國洛杉磯冒了出來,繼家原本是外族,這書描寫了大漢民族對它的兼并消融。然后呢?
應該還有精彩的下篇。我等著。

1999年10月10日于香港薄扶林道西苑
人物表
小極得乎 —— 從西邊來的游牧部落首領
豬龜娘娘 —— 大島之先祖
繼合 —— 極得乎后代
巫婆 —— 繼合的接生婆
香囊道士 —— 云游道士
約翰 —— 傳教士
張大文人 —— 京城文人
嬌艷 —— 張大文人小妾
蓮英 —— 又名希撒瑪,繼合之妻
張蒙 —— 張大文人之子
繼成 —— 繼合長子
秀兒 —— 繼成之妻
繼天 —— 繼合幼子,統一六十七軍軍長
繼書開 —— 繼成之長子,統一六十七軍副軍長
京之 —— 繼書開之妻
繼書風 —— 繼成次子
繼書主 —— 繼成幼子
梅 —— 繼書主之妻
柯心 —— 統一六十七軍堂會代言人
襲慧敏 —— 柯心之妻
胡子來 —— 統一六十七軍軍人
莫姑娘 —— 胡子來之妻
張更——張大文人之孫,使命六十八軍軍長
繼紅女 —— 繼書開之女
寧子 —— 莫姑娘與胡子來之女
陳香 —— 繼書主家之女管家
夏芒 —— 繼紅女之夫
繼紅君 —— 繼書主與前妻之子
繼紅月 —— 繼書主與梅之長女
繼嬰 —— 繼書主與梅之幼女
夏娜娜 —— 繼紅女與夏芒之女
小雪 —— 寧子與外國情人之子
作家 —— 云游各地、以文字為生之人
閻王奶奶 —— 閻王爺之妻
拼貼故事的人 —— 大島人
劇作人 —— 流亡海外劇作人

文摘

插圖掃描

目次

人物表
第一部民間傳說
第二部文字拼貼
第三部影劇傳媒
第四部在陰間裡
第五部在陽世上

書摘/試閱

人物表
第一部 民間傳說
第二部 文字拼貼
第三部 影劇傳媒
第四部 在陰間里
第五部 在陽世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