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滿額折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林徽因的會客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歷史一板一眼地交代著一個世紀前發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時,我總是忍不住想:當它們發生時,林徽因的客廳裡會有怎樣的對話?作為那個客廳裡的女主人和風雲人物,林徽因可能說些什麼?她的客人們又會如何反應?在《林徽因的會客廳》中,你會看到一些性格更鮮明的人、細節更真實的事。而所謂“大家”,大的是學養、風骨與境界。在這裡,在林徽因的會客廳裡,一目了然。

作者簡介

楊楠楠,80後,自由撰稿人。曾為生存蠅營狗苟,也曾為理想不離不棄。生平沒有大志,最執著莫過於“只且將一禿筆長相守”。其文刻薄彪悍、刁鑽成性,偶有淡淡的溫情憂傷,實在是殘留不多的女性溫情在作祟。

名人/編輯推薦

《林徽因的會客廳》編輯推薦:30年代的每一個星期六,都會有一個“周六聚會”,地點在一個太太的客廳,而這太太客廳的女主人就是她,那個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她是一個有爭議的妻子、有情趣的主婦、有理想的母親,是一個浪漫的建筑家、認真的生活家、才華橫溢的學者。她的灑脫與固執,堅守與開通,多情與理智,生生地把那些聲名赫赫的男人,弱化成了客廳里的壁燈,一明一滅都是為了襯托她的明亮。
她是這個客廳的女主人,是這個家庭里的靈魂人物。她曾經從錦衣玉食的青春打馬走過,也曾經在清寒的生活中坦然經營著不滅的理想,任是風霜侵擾、暴雨如注,她都像客廳外的那株丁香一樣,俏生生地迎風而立,硬是把這個客廳打造成了一段歷史記憶的符號。
《林徽因的會客廳》特點分析:
自由的全景再現:首部根據資料、回憶錄、信件,模擬情境,深刻還原“太太的客廳”的作品。
人物涉及最廣:第一次講訴民國時期與林徽因相關的人,包括她的親人,愛人,朋友,還有他們之間在客廳發生的故事。
簡約獨特的形式:全篇以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的回憶作為導引,引出全文;以林徽因開篇,梁思成結尾,在情感上有著延續貫穿的蔓延效果。
更鮮活的對話、更人情化的視角:林徽因的會客廳,在奉獻了一個縮影的同時,也讓文化的精神、文藝的氣度、文人的襟懷、學者的風范,有了更生活化、人情化的解讀。
更全面立體的內容,涉及:北總布胡同三號,太太客廳、林徽因、胡適、金岳霖、徐志摩、沈從文、李健吾、冰心、陳岱孫、卞之琳、錢端升、蕭乾、張奚若、費正清、周培源、凌叔華、葉公超、常書鴻、梁思成。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客廳,在這里,在朋友面前,他們更真誠的表達抒發了自己情懷。
首部根據資料、回憶錄、信件,模擬情境,深刻還原“太太的客廳”的作品。


這時我家住在東城北總布胡同三號,這也是我記憶中的第一個家。這是一個租來的兩進小四合院,兩個院子之間有廊子,正中有一個“垂花門”,院中有高大的馬纓花和散發著幽香的丁香樹。父親和母親都非常喜歡這個房子。他們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許多伯伯和阿姨來我家聚會。這些伯伯大都是清華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學歐美,回國后,分別成為自己學科的帶頭人,各自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做著開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例如:張奚若和錢端升伯伯在政治學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邏輯學方面,陳岱孫伯伯在經濟學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學方面……在他們的朋友中也有文藝界人士,如作家沈從文伯伯等。這些知識分子研究和創作的領域雖不相同,但研究和創作的嚴肅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似,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相似,因此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語言。由于各自處于不同的文化領域,涉及的面和層次比較廣、深,思想的融會交流有利于共同的視野開闊,真誠的友誼更帶來了精神力量。我當時不懂大人們談話的內容,但可以感受到他們聚會時的友誼和愉快。
——梁再冰
一晃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當年那個要仰望著家里客人的小小孩童,已經成了鬢發斑白的老人。過往的一切繁華與動蕩呼嘯而過,留下來的只是那些深深淺淺的回憶。
那些裝著想念與敬畏的人們,在經過北總布胡同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向里望上兩眼。盡管都知道那些人已經不在了,那樣的笑聲與激情已經消失了,那里也早已經面目全非,卻總是忍不住,忍不住停下來看一看、聽一聽。或許,這樣就能在那浮動跳躍的光影里、在那幽深的胡同里,接近從前的某些片段。
而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卻只是如常地生活著,操心著他們的柴米油鹽、生活疾苦。甚至,在走過那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時,也沒有放慢腳步。他們有多少余力去在意、關心、了解,一個世紀之前,這里曾生活了什么人呢?比起這些,他們似乎更想知道他們在這里最終能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們身邊,就在那已經遠去的歷史辰光里,聚集在這個胡同里的人們,曾經或激情、或沉靜、或固執地懷著一個夢想,于艱難的時世中開墾著這個民族的生命和未來。
無論時光走出了多遠,無論生活遭逢了怎樣的流年,總是有些人會虔誠地記得他們。
因為他們值得。
他們讓我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買不到的正能量,發乎責任、止于道義。終其一生,不死不休。
這些人的背影,光耀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正面。
國之精神,時代之精神,大家之精神,于方寸之地、咫尺之間,昭昭如日月。
林徽因的會客廳,在奉獻了一個縮影的同時,也讓文化的精神、文藝的氣度、文人的襟懷、學者的風范,有了更生活化、人情化的解讀。
請讀者朋友們原諒我的“大膽”。這里集合了一些根據大量真實資料考據并臨摹出來的場景,有更鮮活的對話、更人情化的視角。在歷史一板一眼地交代著一個世紀前發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時,我總是忍不住想:當它們發生時,林徽因的客廳里會有怎樣的對話?作為那個客廳的女主人和風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說些什么?她的客人們又會如何反應?她除了是一個女神,還有哪些讓你覺得熟悉和真實的面貌?
在這本書里,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嘗試,就是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讀者諸君在崇仰之外,更近距離地了解這些讓人仰望的大師。他們,其實也是有血有肉、有麻煩的人。
其實,很多時候,在歷史回避了若干細節之后,我們不就是靠想象來還原的嗎?而向來嚴肅的歷史,或許就是因為小心的求證、大膽的假設,而格外多了些讓人欲罷不能的風情。
所以,在這里,你會看到一些性格更鮮明的人、細節更真實的事。而所謂“大家”,大的是學養、風骨與境界。在這里,在林徽因的會客廳里,一目了然。

目次

關於那個客廳林徽因:我是,一樹一樹剛烈的花開胡適:大家的先生金岳霖:我不是客人,你明白嗎?徐志摩:只有在這裡,他不敢放肆沈從文:最天真的『鄉下人』李健吾:那把寂寞的切夢刀冰心:如果只可以有一次刻薄陳岱孫:我很高興,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卞之琳:永不消逝的斷章錢端升:我要收藏起知識分子的尊嚴蕭乾:用心寫作的戰地記者張奚若:游走在志士與學者之間費正清:你們,是我在中國最好的朋友周培源:無可救藥的浪漫淩叔華:那只孤獨的風箏葉公超:憤怒的書生常書鴻:失落的國寶梁思成: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書摘/試閱

關于那個客廳
時間是一個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溫煦而光明。地點是我們太太的客廳……當時當地的藝術家、詩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閑的下午,想喝一杯濃茶或咖啡,想抽幾根好煙,想坐坐溫軟的沙發,想見見朋友,想有一個明眸皓齒能說會道的人兒,陪著他們談笑,便不須思索地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車,把自己送到我們太太的客廳里來。在這里,各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想望的一切。
—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豪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她請客的次數最多,請客的菜和茶點最精致豐富,她的交游最廣。并且,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假使我們在這些才具之外,更申明她住在戰前的北平,你馬上獲得結論:她是全世界文明頂古的國家里第一位高雅華貴的太太。
——錢鍾書《貓》
單看文字,你或許只會感到吃驚;再看看作者,你或許就會“震驚”了。享盡贊譽的林徽因和她的客廳,怎么會被這樣兩位人物用這樣的文字表述出來!而事實上,關于那位太太、那個客廳,雖由來已久,卻好像是因為這兩篇文章才有了具體的名目。太太與客廳本就名聲在外,再加上這兩位重量級的作者,可不就更耐人尋味了?
那些調侃中帶著辛辣的描述,那些鮮活卻可厭的人物,似乎在赤裸裸地挖苦著你自以為是的崇拜和仰慕。于是,你開始氣憤,開始費解,開始不平。
盡管沒有人承認文章是意有所指,可明眼人還是看出了其中的關竅。有些事情,本就是只可意會、不必言傳的。那固然是一個讓一眾文人雅客覺得風雅的地方,但同時,它也讓很多人意味難明地彎了彎嘴角,一切盡在不言中。
1931年到1937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北京總布胡同的家,成了20世紀30年代名滿京城的文化精英聚會之地。每到周末,客廳里便聚集了各領域的領軍人物。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那是一個頗有“設計感”的四合院,寬敞明亮,安靜舒適,院子四邊各有一排單層的平房,灰瓦鋪成的屋頂,房屋之間鋪磚的走廊也是灰瓦頂子。面向院子的一邊都是寬闊的門窗,鑲嵌著精心設計的窗欞。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太太的客廳早已不堪歲月的蹂躪。一片議論聲中,它終于被拆了,連同那些逝去的時光,永遠埋在了遙遠的過去。有人感慨,有人難過,有人悲哀,卻終是不能還原那個想象中的客廳。然而,當年那個客廳的主人之一、梁林的女兒梁再冰卻說:“我根本不覺得那是故居,跟我一點兒關系也沒有。”
是啊,從某種層面上說,那只是一處房子而已。如果有心,你會永遠記得那段歷史、那些人;如果無心,它也不過是一幢冰冷陳舊的建筑而已。
一個時代終結了,另一個時代崛起,就必然有一些不可不完成的交接。我們所要追尋的,從來都不是單薄的物件,而是豐沛而真實的情感、溫軟而深刻的情懷。
林徽因:
我是,一樹一樹剛烈的花開
她是一個有爭議的妻子、有情趣的主婦、有理想的母親,是一個浪漫的建筑家、認真的生活家、才華橫溢的學者。她的灑脫與固執、堅守與開通、多情與理智,生生地把那些聲名赫赫的男人,弱化成了客廳里的壁燈,一明一滅都是為了襯托她的明亮。
她是這個客廳的女主人,是這個家庭里的靈魂人物。她曾經從錦衣玉食的青春打馬走過,也曾經在清寒的生活中坦然經營著不滅的理想,任是風霜侵擾、暴雨如注,她都像客廳外的那株丁香一樣,俏生生地迎風而立,硬是把這個客廳打造成了一段歷史記憶的符號。
總布胡同的新人家
“思成,我喜歡這個院子。我們就住這里吧!”
經過一番調養,這位小姐已經恢復了往常的氣色。就算還有點兒模糊的病態,也被她的活潑與活力給“糊弄”過去了。
“好。”梁思成含笑看著妻子,爽快地答應了。很多時候,他所要做的事情只是點頭而已。這位小姐就是這樣的脾氣,開口雖然用的是問句,可事實是她已經決定了。
偏偏他又生不起“氣”來。因為他們的審美、情趣那么一致,而她又那么了解他。就像這一次,她又說到他心坎里去了。
在高墻里面有一座封閉但寬廣的院子,種著幾株開花的樹。沿著院子的四邊,每一邊都有一排單層的住房。它們的屋頂都由灰瓦鋪成,房屋之間鋪磚的走廊也是灰瓦頂子。面向院子的一面都是寬闊的門窗,鑲嵌著精心設計的木格子。木格子里面都糊了或者是掛著漂白的稻草紙,以便讓陽光進來而又讓人看不見里邊。在院子的北端有一條通向起居室的中央門廊,起居室比別的房間大一些并且直接朝南。
—費慰梅
他也愛極了這個清幽雅致的院子,春天花開的時候,坐在花蔭里喝杯茶、聊聊天、繪繪圖,是何等愜意的事!而他也相信,再加上這位小姐的巧手裝扮,這個院子、他們將來的新家,一定會更加舒服、漂亮。
很快,事情就定下來了。這位嬌美的小姐除了任性,還是個出了名的急性子。她想做的事情,恨不得馬上就能有效率地做好。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這位被醫生反復叮囑不能過度勞累的年輕太太,常常也是個“不聽話”的病人。尤其是有事忙的時候,更是常常“忘了”醫囑,恃勇逞“能”。
沒多久,這里就成了一個溫馨的家。正牙牙學語的女兒新奇而歡快地跟著媽媽在院子里跑來跑去,他們心愛的書籍、轉遍大半個地球淘來的珍貴資料、一家人的衣物,被女主人迅速而有條理地歸置到了合適的地方。
為了住得更舒服些,他們作了一些小小的變動。比如,他們把窗戶上糊的紙換成了玻璃。這樣,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陽光了,并且一眼就能看到院子里漂亮的花花草草。
林徽因用上了主婦的心思和美學家的思維,把他們的新家布置得很漂亮、很舒適。尤其是客廳,更是成了整個家里的亮點。
靠窗的位置放了幾組柔軟舒適的沙發。這對夫妻都喜歡陽光透過窗子灑進來的溫暖干凈的感覺,尤其貪戀艷陽熏暖的午后,坐在這里的懶散閑適的感覺。小茶幾上擺了一個花瓶,可以在里面插上時令的鮮花,或許熱烈,或許清新,或許艷麗,簡簡單單就能讓整間屋子里一年四季都飄散著一股恬淡的花香。
綠樹成蔭的時候、花香滿天的時候、大雪飄飛的時候,坐在沙發上,透過窗子望出去,真有幾分遺世獨立的味道。
這就是他們以后的家。他們的新生活、新事業都要從這里展開。
而名震整個中國文化圈的太太的客廳,就這樣悄悄地落成了。此后有六年的時間,這里客似云來,成為歷史深處的一個經典片段。
這是1931年。風華正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辭去在東北大學的工作,回到他們熟悉的北京,加入了剛剛成立的營造學社。
其實,住到這里之前,他們的家在米糧庫二號。這個地名或許會讓你覺得有些陌生,但如果你去那里看看,也會瞠目結舌。因為那里會集了許多學術界的名流,如陳垣、傅斯年、胡適等人都曾在那里住過。
可梁思成和林徽因卻不喜歡那里。整個米糧庫胡同還不到三百米長,住宅設計得也不是很合理,顯得有點兒狹窄,出入不方便,也顯得沉悶。這種格局顯然是不能滿足這對年輕夫婦的生活要求的。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搬家。
幾乎是第一眼,他們就相中了北總布胡同三號的四合院。寬敞明亮,安靜清幽,不但看著舒服,住起來也很舒服。
看房子跟找對象差不多,眼緣很重要。如果心里疙瘩,再好的房子也住不長久。
而現在,他們找到了中意的房子,滿心歡喜地繼續著在北平的新生活。他們的人生正歡快地進入熱烈的夏天,一切正走向夢想中無數次描摹的模樣。
已經成為母親的林徽因,多了些少婦的韻味,依舊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而她標志性的熱情也仍然沒變,一如既往。跟隨丈夫一起加入營造學社的林徽因,擔任了校理的職務。所以,我們美麗的主婦一方面要照顧孩子、母親,另一方面要打理家里永遠層出不窮的家務,同時還要工作、會友,忙得不可開交。
其實,林徽因真正成為家庭主婦,就是在總布胡同。那時候,家里雇用了兩個廚師、兩個保姆、一個車夫、一個專管書房的聽差。而且,因為梁思成是梁家的長兄,她必須承擔起長嫂的責任。加上她是林家的長姐,還要兼管著娘家弟妹的一些事情。所以,這個新家里通常都很熱鬧,常有弟妹們來吃住。她曾經畫過一張床鋪圖,共計安排了十七張床鋪,每張床鋪都標明誰要來睡。她必須準備好十七套鋪蓋,以及他們的早點與茶水。
就算忙成這樣,也禁不住林徽因時不時就冒出來一些新點子。
“思成,我們以后每個周末都請他們過來,你覺得怎么樣?”
這天晚上,送走來訪的客人之后,林徽因突然想到了這個主意:“我們也辦一個Salon(沙龍),時間就定在下午,周六或者周日的下午。客人嘛,適之肯定是要請的,志摩、奚若、從文、叔華……他們也可以再請他們的朋友來。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自己的新作品。哇,光是想想就覺得不錯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既不失古意,又很現代,你說是不是?”
梁思成撲哧一聲笑了,朝她努努嘴。林徽因回頭一看,幾個用人正在客廳里收拾東西,都是一臉認真的樣子。
“你去問問他們,什么是鴻儒,什么是白丁?”
林徽因也抿著嘴笑了。夫妻二人相互打趣了一番,就開始研究起這個辦沙龍的提議。
“我倒是沒有意見的。可是,徽,我怕你太辛苦。平日里工作家務已經夠忙了,冰冰還小,你再操持這樣一件事情,我怕你身體受不了。”
“你放心吧!我的身體已經養好了。再說了,大部分的事情都不用我來做呀。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是件很快樂的事,我就喜歡家里熱熱鬧鬧的。你看,我心情好,身體會更好的。”
梁思成略有些無奈地笑了:“你啊!我還不知道你,天生就是個操心的命。管它什么事情,你不親自盯一下,能放心嗎?好了,我還是那句話,不能太累,知道嗎?”
“知道啦!知道啦!”林徽因毫不在意地“忽略”掉這些善意的嘮叨,自顧自規劃起沙龍的樣子,“你說要不要請一個會做西餐的大廚?你看是發個帖子去請,還是互相知會一下?唉,咱們這個客廳還是小了點兒,人一多,就顯擠了……”
星星漸漸亮起來了,跟夜幕下的燈光相映成趣,像是一對久別重逢的戀人,貪戀地享受著這相聚的時刻。而這里,梁家的客廳里,即將生成一個新的符號。
不用說,梁家的沙龍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胡適、張奚若、陳岱孫、周培源、徐志摩……都擁到了這個客廳。如同林徽因預想的一樣,周末的聚會漸漸成了固定的活動。只要沒有大事,她的朋友們都會在周末準時出現在他們家的客廳里。
一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用人們既困擾又羨慕:
你聽,他們在說什么?怎么一句話里有多半句聽不懂?
那是洋文。你連字都認不全,能聽懂洋文嗎?
唉!這些喝過洋墨水的人就是不一樣。那個叫什么啡,哦,咖啡的東西,黑乎乎的,聞起來像刷鍋水,他們也能喝下去!
太太說,洋人都喝那個,還吃生肉!咦,太惡心了!
不是生肉,是沒太熟。
……
他們一邊緊張地工作著,一邊偷偷地小聲議論。他們搞不明白客人們談論的話題跟生活有什么關系,還有時不時就被客人們說起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在哪里?大家這么記掛他們,他們怎么一直都不來?難道已經不在了嗎?
但是,這畢竟是主人家的事,他們不好打聽,也不必打聽。他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漸漸地,梁家的用人們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太太說了,法蘭西有個地方叫沙龍,就像現在這樣,經常有許多人湊在一起,喝著咖啡,聊一些別人聽不懂的事情。所以說,他們的先生和太太很了不起,把洋人的地方“搬”回來了。一想到這里,這些忠誠的用人就油然生出一種優越感:同樣是做工,別人家的太太會弄沙龍嗎?
而我們那位被客人們欣賞、用人們崇拜的美麗太太,正在自己一手打造的新生活里忙得歡天喜地,偶爾還伴隨著小小的焦躁。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太太的客廳里以后,林徽因的生活中還多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指點提攜新人。她一生述而不作,曾讓很多人遺憾扼腕。可她實在太忙了,對她來說,日子永遠都不夠用。生活中總會有不同的事情來打亂她的安排,填滿她使勁擠出來的時間。
每當我做些家務活兒時,我總覺得太可惜了,覺得我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意思、更為重要的人們。于是,我趕快干完手邊的活兒,以便去同他們談心。倘若家務活兒老干不完,并且一樁樁地不斷添新的,我就會煩躁起來。所以我一向搞不好家務,因為我的心總一半在旁處,并且一路上在詛咒我干著的活兒—然而我又很喜歡干這種家務,有時還干得格外出色。反之,每當我在認真寫著點什么或從事這一類工作,同時意識到我怠慢了家務,我就一點也不感到不安。老實說,我倒挺快活,覺得我很明智,覺得我是在做著一件更有意義的事。只有當孩子們生了病或減輕了體重時,我才難過起來。有時午夜捫心自問,又覺得對他們不公道。
—林徽因
對林徽因來說,這些事務都是她的生活,她習慣了,也樂于去做。
忙起來的時候、被需要的時候,她的生命就會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急驟地閃光。因為那熱、那光亮,連她自己,都忘了她還是個病人。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
“三個人肩上各挑著黃色、有‘美豐樓’字號大圓簍的、用著六個滿是泥濘凝結的布鞋,走完一條被太陽曬得滾燙的馬路之后,轉彎進了一個胡同里去。‘勞駕,借光—三十四號甲在哪一頭?’在酸梅湯的攤子前面,讓過一輛正在飛奔的家車—鋼絲輪子亮得晃眼的—又向蹲在墻角影子底下的老頭兒問清了張宅方向后,這三個流汗的挑夫便又努力地往前走。那六只泥濘布履的腳,無條件地,繼續著他們機械式的展動……”念到這里,林徽因突然停了下來,偏著頭對客廳里的聽眾們說,“多喝點兒茶提提神。大概是我這拙作寫得太無趣了,你們看,梁先生都要睡著了。”
眾人向梁思成的方向看過去,果然見他剛坐直了身子,眼神里還有點兒茫然。
一看自己成了焦點,梁思成連連擺手告饒:“唉!這實在不能怪我。梁太太昨天晚上已經‘考問’過我一遍了,我已經極盡贊美,怎么也不能打發她滿意,說我敷衍她,非得要我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你們知道的,咱們的女作家有時候會犯一些創作上的小脾氣。你們看,我就被這小脾氣修理得一夜沒睡好。你們可要小心了。我就是前車之鑒。”
屋里的眾人頓時哄堂大笑。
“好文!真是千古奇文!”金岳霖突然大喝一聲,嚇了大家一跳,繼而就笑得更歡了。
張奚若一本正經地說:“老金,你為了怕擔干系,連這種馬屁都敢拍?你倒是說說,你聽出哪里奇了?”
林徽因自己也撐不住笑了,故意挖苦道:“你讓他說說哪個邏輯不對,他倒是能說明白。讓他說哪里‘奇’,可就是反邏輯了。”
陳岱孫喝了口茶清清嗓子,笑瞇瞇地道:“這不放著現成的大作家嘛,喏,”他指著坐在對面的沈從文和李健吾說,“我們可不敢專美于前,洗耳恭聽吧!”
“哈哈……”
說笑了一番,林徽因繼續讀她剛寫完的小說《九十九度中》。說實話,這在當時確實不是一部誰都能讀懂的作品。意識流形態還沒有在中國普及,即便有嘗試性的作品出現,也存在極大的爭議。
“你這部小說,讓我想起了《沉淪》。”念完之后,沈從文第一個開口發言,“感覺手法有些類似。自我和世界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話還沒說完,就被李健吾打斷了。他似乎很喜歡這部小說,略有些急切地問道:“看過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嗎?”
大部分的人都在搖頭。
李健吾略帶些興奮地說:“徽因,我們先來聊聊《達洛維夫人》,再說你的《九十九度中》好在哪里……”
林徽因睜大了眼睛專注地聽他說話,整個人像是一只拉緊了弦的弓。可奇怪的是,這種緊繃的狀態,一點兒都不讓人覺得緊張。相反,它讓林徽因整個人都浸潤在了一種類似于戰斗的美感里,鮮活、生動,讓人不自覺地跟著她的目光打轉。
在別人插話或發表意見時,林徽因總是能第一時間對上說話之人的視線。這種近乎天生的敏感,恰恰在無意中給了別人足夠的尊重。
這里是她的家,在座的都是她的朋友。她喜歡這種充滿頭腦風暴的生活,她希望來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跟她一樣的快樂。所以,她總是盡量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累是累了點兒,卻讓她很開心。
偶有盡心的用人進來添水,聽到客人們正在熱烈地說著什么“人生的橫切面”“內心的憂郁”,已經不那么大驚小怪了。反正他們永遠都在說一些不好懂的話。
用人總會在出門的時候瞟一眼他們的太太,她好像比往常更好看了,整個人都在發光。那些據說在外面很了不起的先生,都在認真地聽她講話。她可真是一個不一般的女人啊!
是啊,這個女人,有著水一樣柔軟的身段,卻有著鋼一樣堅硬的意志和風一樣快速的反應。她的一生都在同她的病痛拔河,與清苦動亂的生活斗爭,跟一切美好的事物溝通交流,她用著一種豁達的、微微嘲笑的姿態,直到她成了一段倒映著歷史印記的影像,直到一向漠然的生命難得有了遲疑和心軟的時候。
命運的罅隙里,一路猙獰著呼嘯而來的陰影與磨難,就是在某些時刻敗給了這個永遠熱情不變的女子。她明媚的笑臉與燒灼一般的熱烈,總是那么有感染力和煽動力,于是,殘酷如生活,也只能硬生生地撕裂出一條口子,放她過關。
逃亡的時候,狼狽不堪,她竟也能在給沈從文的信中樂呵呵地說:“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凈的糟糠的類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中間來幾次空襲警報,生活也就飽滿到萬分。”
從一個住所到另一個住所,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太太的客廳幾度聚散。她的笑臉,始終在勾勒著希望的模樣,讓她的親人、朋友們越發堅信與堅持。
從青春到中年,從繁華到落魄,皆以坦然與從容獻祭。那么,你總有一天會明白:再也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時光不經意地開始惡毒,哪怕流言灼傷了你清白的名聲,你也照樣可以蹚過命運的逆流,走向目的地。
很多人都愛她青春時嬌美的模樣,而我更喜歡她歷盡滄桑的容顏。在韶光流逝得所剩無幾時,她剛烈執拗的堅守,似乎更突顯了她的絕世容光。
我們應該記住。
她一直都是冷靜的、超脫的,期待并欣喜于生活中點滴可愛的細節,于苦難中發掘一些苦中作樂的情致。
她曾經說:“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美麗的想象。”林徽因的“式樣”,是美麗的,卻不是薄弱的;是多變的,卻有恒久堅持的原則。
她甚至不喜歡被人稱為美人:“真討厭,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沒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
她也的確做了很多事,驚艷了好幾代人。這位太太,從來都不是只會提著菜籃子、圍著丈夫和孩子轉的主婦。她雖始終任性、急性子,卻一直率真地美麗著,剛強到連男人都心折。
她不甘于只做一個客廳里的優雅主婦和“明星”,她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勇士。
“哎,天都黑了,居然忘記開燈了!”因為聊得太投入,他們都忽視了漸漸暗下來的天光。醒過神來的時候,薄暮已經包圍了整個客廳。
林徽因站起來,把燈打開,屋子里又一片明亮。
“我去看看晚飯準備得怎么樣了。”她邊說邊向廚房走去,“思成,你是不是嗓子不太舒服?我去給你蒸只雪梨,你吃了能好一些。”一轉身,她又成了一位合格的主婦,關心糧食與蔬菜,愛惜先生和女兒,溫柔細致,跟尋常的太太沒有多大區別。至于片刻之前那位妙語如珠的女辯者,在此時此刻已經“隱退”了。
天氣開始漸漸變暖。換季的時候,總是容易生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要格外小心。哦,對了,該去把母親和兩個孩子應季的衣服拿出來曬一曬了。陽光一天比一天好,多灑一些在衣服上,穿起來會格外舒服。
這個小說晚上還是要再修改一下,剛才健吾他們提的建議很好,我得好好想想。
林徽因邁著輕快的步子走進了廚房,腦子還在轉個不停,仿佛休息一時半刻,都是天大的浪費。
身后,是漸漸變得輝煌的晚霞。
北平的春天總是吝嗇得可恨。常常是還沒欣賞夠爛漫的春色,熱烈的夏天就洶涌地來了。
不過,也還好,烈日當空的時候,不也有搶眼的風光嗎?
林徽因想:或許應該趕在夏天徹底霸占時光之前,來一次愉快的郊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