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研究 (簡體書)
滿額折

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研究 (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研究》中“民以食為天”,在古代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吃更重要、更花時間的,遠古時期,人們以采集捕獵為生,進入農業種植時期,人們自此開始了定居生活,隨著食物種類的豐富和進食程序的復雜,人們對宴飲空間的要求開始提高。

名人/編輯推薦

《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研究》由宋立民所著,建立在務實技術基礎之上,講求“民生為本”的社會理想,合于“以諧萬民”的禮制規范是形成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的三個重要基礎,而“宮室有度、文質彬彬”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形態的基本特征。

目次

第1章緒論
1.1研究內容與目的
1.2文獻綜述
1.3研究方法
第2章春秋戰國時期室內空間營造相關背景
2.1“敬天重人”的政治和思想體系
2.2建筑形制的演進
2.3工藝技術的進步
第3章“宮室有度”的室內空間形態
3.1空間層次與序列
3.2角色互補——堂與室
3.3形狀與尺度:“以高為貴”
第4章“前堂后室”的室內功能細分
4.1“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祭祀空間
4.2朝覲與會客空間:“盛服將朝”
4.3宴飲空間:“鐘鳴鼎食”
4.4“別男女之禮”的起居與睡臥空間
第5章室內空間界面形式
5.1“辟潤濕”的室內地面處理
5.2“御風寒”的室內墻體與柱式
5.3“鑿戶牖,以為室”——門戶、窗牖形制
5.4“堂堂高顯貌”——室內頂面處理
5.5室內色彩與裝飾紋樣
第6章“文質彬彬”的室內陳設系統
6.1“藏禮于器”的家具體系
6.2“錦繡被堂,金玉珍瑋”——屏風與帷幄
6.3“樂與禮并稱”——禮器與樂器
6.4“材美工巧”的食器與盛藏器具
6.5供“長夜之飲”的室內照明
6.6室內其他陳設物
6.7“角枕粲兮,錦衾爛兮”——室內紡織品
結論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由西周進入春秋,食物來源總體上不再匱乏,人們的生活內容漸漸豐富起來,開始有人從事非生產性工作。富裕人家還經常有夜間娛樂活動,使得主人與仆人都滯留很晚,隨著夜間活動增多便有增加一餐以補充體力消耗的需求。確實的證據,還得靠時間分段的名稱去判斷:戰國時秦國民間使用的《日書》采用十六時制,早上的餐食已由“大食”改稱“早食”,午餐稱為“晡(bu)時”或“下晡”,在黃昏與夜幕之間是“暮食”或“夜食”時間。由此說明至戰國時期,人們用餐進食已由日用兩餐改為日用三餐,新的名稱也暗示早餐可能不再是最豐盛的了。由此可以推論,中國人吃三餐飯的習俗始于戰國時期。
生活環境的改變以及農業的發展,使燒煮食物的爐灶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設施。人們開始講究吃的種類與品質,漸及味覺,并進一步講求烹飪的技巧;之后更是開始講究營養、進食氣氛等。至于器具,最先使用的是燒煮器皿,接著發展盛食器與進食器,而應用于餐飲的家具案、俎等也批量生產問世。
從飲食風俗變化也可以看出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這一時期飲食結構是以谷物為主食,以蔬菜、肉類、水產和果類為副食。肉類食品主要為“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豬。魚、鱉也是人們喜愛的副食品之一,《孟子·告子上》記載著孟子的名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說明與熊掌相比,魚是日常易得之食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