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簡體書)
滿額折

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混凝土凍融、侵蝕及力學性能試驗,混凝土凍融損傷破壞準則,混凝土幹濕循環後的破壞準則,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破壞準則,混凝土損傷劣化的室內和室外關聯模型,橋墩冰荷載作用分析,波浪模型試驗,非通航孔橋墩耐久性評估,大沽河航道橋模型簡介、合理成橋狀態確定、索塔和橋墩耐久性評估等。《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實例實驗分析與理論相結合,對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樑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可供從事橋樑檢測、設計、科研等的技術人員使用。

名人/編輯推薦

《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橋梁下部結構耐久性評估》可供從事橋梁檢測、設計、科研等的技術人員使用。

目次

第1章緒論1.1研究背景1.2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進展1.2.1凍融循環後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1.2.2海水侵蝕循環後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1.2.3凍融、海水侵蝕複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破壞研究1.3橋樑冰荷載研究進展1.4研究內容和創新點第2章混凝土凍融、侵蝕及力學性能試驗2.1試驗設計2.1.1試驗參數2.1.2試驗內容及要求2.1.3試件製作及養護2.2試驗設備2.2.1直讀式混凝土含氣量測定儀2.2.2混凝土快速凍融試驗設備2.2.3大型混凝土靜、動三軸電液伺服試驗機2.3試驗流程2.3.1凍融試驗2.3.2人工海水配製2.3.3海水侵蝕試驗2.3.4海水凍融與侵蝕試驗2.3.5加載試驗2.4本章小結第3章混凝土凍融損傷破壞準則3.1凍融循環試驗結果3.1.1試驗現象3.1.2凍融循環作用後混凝土質量損失3.2基於損傷理論的混凝土單軸壓本構模型3.2.1凍融0次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3.2.2凍融50次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3.2.3凍融100次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3.2.4凍融200次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3.2.5凍融300次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3.2.6混凝土試塊單軸應力-應變曲線特徵值分析3.3混凝土抗拉強度計算3.4混凝土雙軸破壞準則與本構關係3.4.1Kupfer-Gerstle強度準則3.4.2雙拉區強度準則3.4.3雙軸壓試驗結果及分析3.4.4同時考慮應力比及凍融次數影響的雙軸壓破壞準則3.4.5拉壓區強度準則3.4.6混凝土凍融損傷雙軸強度準則3.5混凝土三軸破壞準則與本構關係3.5.1各向同性連續損傷力學3.5.2混凝土強度準則3.5.3Ottosen四參數混凝土強度準則3.6混凝土凍融損傷破壞準則3.6.1混凝土凍融損傷變量3.6.2混凝土凍融損傷的演化方程3.6.3混凝土凍融損傷破壞準則3.7混凝土力學性能退化規律3.7.1混凝土在單調、短期荷載加載作用下的變形3.7.2混凝土彈性模量計算3.7.3混凝土凍融損傷Ottosen強度模型3.8本章小結第4章混凝土幹濕循環後的破壞準則4.1混凝土由於化學反應造成的劣化4.2試驗現象4.3海水侵蝕後混凝土單軸壓損傷模型4.4海水侵蝕後混凝土單軸抗拉損傷模型4.5海水侵蝕後的混凝土雙軸破壞準則4.5.1雙軸壓試驗結果及分析4.5.2同時考慮應力比及幹濕循環次數影響的雙軸壓破壞準則4.5.3拉壓區強度準則4.5.4混凝土幹濕損傷雙軸強度準則4.6混凝土三軸幹濕損傷Ottosen強度模型4.6.1混凝土彈性模量計算4.6.2模型參數確定4.6.3拉壓子午線確定4.7本章小結第5章海水凍融與侵蝕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破壞準則第6章混凝土損傷劣化的室內和室外關聯模型第7章橋墩冰荷載作用分析第8章波浪模型試驗第9章非通航孔橋墩耐久性評估第10章大沽河航道橋模型簡介第11章大沽河航道橋合理成橋狀態確定第12章大沽河橋索塔和橋墩耐久性評估第13章結論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這樣一來,鹽度高于24.6的海域,同與其鹽度低的海域相比就更難凍結。而且,海水凍結溫度并不是因鹽度增加而降低,而是取決于最大密度的溫度及凍結溫度與水的鹽度。
3)凍結前的垂直對流深度
海洋中垂直穩定度一般是正值,即海水的密度通常是越往下層越大。但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使表面水的密度比其下面海水的密度還大時,為了達到平衡狀態,上面密度大的海水就要下沉,下面的海水就要浮上來取而代之,這就叫做垂直對流。表面海水密度增大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溫度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蒸發或海水結冰而取決于海水的成層狀態。由于冷卻或蒸發、海水結冰等原因使密度增大的海水下沉到與其密度相等的水層上,而下層的海水就浮上來。因此,垂直對流持續不長時間后就會形成均勻的水團。形成這種均勻水團的深度取決于初始時海水的成層狀態、引起對流的劇烈程度及其持續時間等。此外,表面附近的均勻水團(除溫鹽環流外)還取決于風等引起的動力學擾動。
7.3.2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海水成冰,是一種物理變化過程。其根本原因是海水溫度下降到結冰水溫繼續冷卻而成。促使海水損失熱量,溫度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氣溫的影響
水、氣熱量交換是引起海水溫度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每年入冬后,氣溫下降劇烈,與海水表層溫度出現很大溫差。水、氣之間的熱交換。
2)蒸發的影響
海水表面的蒸發過程時刻在進行。進入冬季之后,大氣的濕度變小,海水的蒸發也實質隨之加劇。因此,大量的熱量消耗在蒸發上,使海水本身溫度降低。
3)風的影響
風速和水、氣熱量交換與海水的蒸發,都有直接的作用。當氣溫低于水溫時,風速越大,海水表層的熱量損失越快;風速越大,海水的蒸發速度也越大,本身消耗的熱量也越多。
4)降雪的影響
大量降雪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海水溫度的降低。大量的雪直接降落的海水中,由于融化,使大氣溫度偏低,間接影響海水溫度下降。
5)河流的影響
入冬之后,江河中的水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溫度很快降低或結冰。大量的冷水和冰塊注入海中,也必然導致海水溫度的降低。秋季降水量的大小,決定了冬季徑流量的大小,從而影響了海水溫度的偏低或偏高。
7.3.3影響海冰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海冰的形成和發展顯然與海區狀況和大氣條件有關。影響海冰出現和分布的因素可概括為氣象要素和物理海洋要素兩大類。氣象要素包括氣溫、風向、風速和降雪量;物理海洋要素包括海水的溫度、密度、鹽度、水深、湍流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