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簡體書)
滿額折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主要談的是俄羅斯近代改革與革命中的農民問題,基本分為篇幅相若的三部分。首先,以分析村社的起源與特徵,相當有力地說明村社是與帝俄國家體制共同發展,並且因而不斷強化的一種宗法共同體,對農民起了束縛與保護的雙重作用。其次,它討論了世紀中葉的農奴改革運動與世紀初的斯托雷平村社改革,以中國人所熟悉的“分家”觀念來闡明為什麼在這兩次改革運動中,廣大農民都感到憤懣的根本原因。第一次改革中最大得益者只是“家長”,即地主在第二次改革中得益的卻是“長子”,即少數單幹富戶。《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最後兩章才論及村社問題與大革命的吊詭關係。斯托雷平改革基本上是廢除村社制度在經濟上成功,在社會上則產生強烈不滿,從而引致日益高漲的復興村社呼聲。

作者簡介

金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聯-俄羅斯、東歐問題研究專家。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研究院蘇聯東歐處處長、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現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特邀研究員。秦暉,歷史學家,經濟學家,是當代中國有影響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員,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名人/編輯推薦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編輯推薦:當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4年的錘鐮星紅旗黯然降下,作為20世紀象征的社會主義事業,在占全世界1/6的這片廣袤土地上經過74年實踐后,終于告一段落。當中國人從“以俄為師”到“以俄為鑒”的世紀行同時,俄國人的中國觀卻出現了從“以華為鑒”到“以華為師”的演變。
中俄兩國的命運為什么會有如此奇特的糾葛?俄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與社會主義模式的實踐,無論是好是壞,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列寧曾把老托爾斯泰比喻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同樣,我們也可將俄國的改革、革命比喻為現代中國的一面鏡子,因為“走俄國的路”,幾乎成為現代中國的一種“宿命”。由于這種歷史的相近性,所以無論作者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們在閱讀《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一書時,不能不時時“以俄為鑒”來觀照中國現代化的歷史與現狀。或許,這便是這部研究俄國現代化之路的著作的意義所在,也是其在大陸學界廣受重視的原因所在。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初版至今已經16年,但是關注者仍然不少。也正如當年俄國人談論“普魯士道路和美國式道路”實際上是在討論俄國問題,秦暉金雁夫婦對俄國問題的的研究無疑也有著明顯的中國問題情結。

目次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再版序緒論“農民模式”還是“反農民模式”?一、作為“發展中社會”的俄羅斯二、俄國道路的“農民背景”三、“反農民”還是“農民化”?四、“農民”與“農民社會”的定義問題五、俄國的“農民”與俄國的“知識分子”第一章 農村公社與“俄羅斯精神”的起源一、“諸種文明會聚”的大平原二、維爾夫公社與基輔羅斯三、“黑鄉”、“黑土”與“黑農”四、從自由米爾到農奴制米爾:“土地公有制”的出現五、“公社”的起源與土地重分制的起源——關於“公社論戰”的新評價第二章 “公社世界”的鳥瞰(上)一、土地“公有”,定期重分二、連環保與“大鍋稅”三、勞動組合與“共耕地”四、強制聚居與強制耕作第三章 “公社世界”的鳥瞰(下)一、“村社民主”與“畜群式管理”二、“集體表像”與村社思維方式三、村社“平均”與等級壁壘四、農奴制、專制主義與農村公社第四章 從“要否分家”之爭到“如何分家”之爭一、躁動的鄉村:離土離鄉不離“農”的困境二、農奴制改革:第一次“父”奪“子”利三、“父不父,子不子”:兩次改革之間的村社與時局四、1905年革命:“如何分家”之爭第五章 從“如何分家”之爭到村社復興運動:由改革走向革命的村社俄國一、斯托雷平改革:第二次“父”奪“子”利二、“斯托雷平奇跡”:甜頭與酸果三、走向村社復興之路第六章 灰色的、青色的與紅色的:村社的變遷與俄國思想界(上)一、村社的困境與政治——思想界的尷尬二、“路標”改變:自由主義的沒落三、從革命民粹主義到“警察民粹主義”第七章 灰色的、青色的與紅色的:村社的變遷與俄國思想界(下)一、社會革命主義:村社危機與民粹主義復興二、民粹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雙向異化三、“雪崩”在寧靜中醞釀結語 與余論從奇吉林到盧多爾瓦伊:公社傳統與俄國歷史的怪圈一、奇吉林事件:向束縛者企求保護的農民二、盧多爾瓦伊事件:更強大的“保護”與更嚴酷的束縛三、盧多爾瓦伊之後:極端的“保護”與極端的束縛附錄 歷史的啟迪:再談俄國的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並答楊震、呂新雨徵引文獻

書摘/試閱



三、村社“平均”與等級壁壘
農村公社的內部的“分化”程度如何,是一個經歷了世紀之爭的老問題。傳統上,在這個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在“價值判斷’’上較接近,而自由主義者與民粹主義者(包括官方斯拉夫派)在“事實判斷”上較接近。自由派與民粹派都傾向于強調村社有較強的平均機制,能較明顯地阻礙農民的分化進程,不同之處在于民粹派對此津津樂道,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俄羅斯傳統美德,并且包含著理想的或“社會主義的”種子,而自由派則對此搖頭不已,認為這是一種“懶漢”拖死勤奮者,“醉鬼”連累明白人的大鍋飯弊癥,嚴重地影響了俄國的發展與近代化。馬克思主義者(尤指1906年以前的孟什維克與布爾什維克兩派社會民主黨人)在不以村社為然這點上與自由派有共同語言(因此才一度有過“同路人”聯盟),但在事實判斷上卻否定上述兩派都認同的村社平均職能說,傾向于強調村社根本不能阻止分化,農村階級斗爭很尖銳——當然以上的概括也不那么絕對,例如列寧在其早期也是講過“懶漢”拖死勤奮者這類話的。
蘇聯時期的學術界遵循其意識形態傳統,基本上言必稱“階級分化”,十分強調村社中的貧富差別。極而言之,似乎從基輔羅斯時代起農民就分化得差不多了。但到了70年代后,蘇聯學界對這一問題有所放開,如B?A?亞歷山德羅夫在1976年就說:“應該承認,在我們研究的這個時期——17~19世紀——絕大部分具有勞動能力的公社社員沒有赤貧現象。”蘇聯解體之后,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更為歧異,有的學者回歸到自由派觀點,從強調村社的“大鍋飯”弊端走向肯定斯托雷平改革;有的則回歸到民粹派主張,從強調村社內在和諧的生命力走向肯定“特殊道路”(如澤利亞諾夫),但如前所述,兩者在承認村社平均機制這點上是相似的。
那么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各派用以論證自己觀點的統計依據。一般地說,由于村社份地的分配是公認比較平均的,而其他一些指標(如實際收入之類)又較難收集到可信數據,因此馬克思主義者(在這方面以列寧的名著《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尤為典型)多傾向于以農戶擁有的馬匹和份地以外的土地(租佃地、購人地等)為指標來研究分化問題。而民粹派統計學則以1884~1903年間任職于沃羅涅什省自治局統計部門的著名學者?A?舍爾比納創立的“預算研究”學派為代表,該學派上承F.勒普萊的西歐預算統計學,強調抽樣調查與靜態分析,抽樣的范圍自然不如普查式統計,但好處是指標詳盡,對被抽樣的經濟單位實際情況了解比較透徹。民粹派否認村社中分化現象的“平均需求規律”論就是以這種統計模式為依據的。而自由派統計學偏重于城市統計,在鄉村統計方面方法比較多元化,以H?H?切爾年科夫開創的“動態研究”學派為主流。該學派也強調抽樣調查,但對抽樣指標不求詳盡,而求能對關鍵指標進行長時段跟蹤調查,以便進行動態分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