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相應對城鄉規劃思潮的產生與演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張京祥、羅震東兩位學者的專著《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將中國城鄉規劃思潮的演進置于這一宏大背景中予以研究,以重大發展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轉型為序,將1949年以來中國的總體發展劃分為4個時期,分別闡述了這些時期中城鄉規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的價值取向、主要的規劃思潮等等,并試圖給予這些城鄉規劃思潮以歷史性的客觀評價。本書最后提出中國所處的壓縮城市化總體環境特征,以及本土規劃思想理論建構的基本方面。
《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可供從事中國城鄉發展研究、城鄉規劃研究與實踐、城市地理研究等領域的學者,以及研究生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張京祥,1973年生,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經濟與區域規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一區域發展及規劃理論,城市地理與空間結構。
羅震東,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博士,國家注冊規劃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區域空間結構、城鎮發展機制與戰略、城市區域規劃方法等。迄今出版學術著作4部,譯著1部,在城市規劃專業主要學術期刊及會議上正式發表論文80余篇。迄今主持國家及相關省、市級研究課題50余項,主持項目多次獲得國家與省級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可供從事中國城鄉發展研究、城鄉規劃研究與實踐、城市地理研究等領域的學者,以及研究生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目次

序一
序二
前言
1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演進的總體框架
1.1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環境中的城鄉規劃思潮
1.1.1空間規劃的“建構”哲學與生成邏輯
1.1.2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演進的基本框架
1.2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流變的階段劃分
1.2.1既有的相關研究
1.2.2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流變的階段劃分
1.3不同階段城鄉規劃思潮演變要述
1.3.11949—1977年:單向落實計劃需求的空間工具
1.3.21978—1983年:傳統框架下的思維有限突破
1.3.31984—1991年:科學化思潮引領下的積極探索
1.3.41992—2002年:經濟快速增長環境中的被動應對
1.3.52003年:科學統籌發展理念下的全面重構
1.4中國當代城鄉規劃思潮演化的主要脈絡
1.4.1脈絡之一:規劃的角色與目標
1.4.2脈絡之二:規劃的體系與內容
1.4.3脈絡之三:規劃的技術與方法
1.4.4脈絡之四:規劃的學科與研究
1.5中西方城市規劃思潮演化譜系比較與思考
1.5.1二戰后西方城市規劃思潮的階段性特征概述
1.5.2中西方城市規劃思潮的階段性特征比較
1.5.3從外來規劃借鑒到本土規劃創造
2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規劃思潮簡述(1949—1977年)
2.1主體意識形態:全面學習蘇聯
2.1.1嚴峻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2.1.2蘇聯模式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2.2對城市的認知與曲折的城市化進程
2.2.1社會主義城市價值觀
2.2.2“社會主義城市價值觀”主導下的曲折受機的城市化歷程
2.3城市規劃的興起、發展與停滯
2.3.1城市規劃的興起與短暫發展(1949—1957年)
2.3.2城市規劃由“大躍進”到“打入冷宮”(1958—1964年)
2.3.3城市規劃的全面、長期停滯(1965—1977年)
2.4對城市規劃的認知:計劃落實與工程技術
2.4.1角色認知方面:國民經濟計劃的延續和落實
2.4.2空間認知方面:圍繞生產及其配套的功能載體
2.4.3學科認知方面:典型的工程技術思維
3城市規劃恢復性發展與計劃主導思維(1978—1983年)
3.1國家發展中心任務的根本轉移
3.1.1歷史轉折關頭的思想大解放
3.1.2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增長奇跡
3.1.3改革開放宏大背景中的城鄉規劃發展
3.2城鄉改革初步嘗試與試探性對外開放
3.2.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率先突破
3.2.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突破
3.2.3恢復城鄉商品市場
3.2.4試探性的開放:設立經濟特區
3.3城市規劃工作的全面恢復
3.3.1重新開啟城市規劃工作
3.3.2重建全國城市規劃組織機構
3.3.3初步建立城市規劃編制與管理體系
3.3.4恢復與發展城市規劃人才培養工作
3.4計劃主導下的城市規劃思維延續
3.4.1恢復重建計劃式的規劃體系
3.4.2城市化與城市發展方針:謹慎的探索
3.4.3城市功能多樣化認知及對西方規劃理論的有限引入
3.4.4國家主導的計劃規劃思維:構建國土開發新格局
4雙軌經濟體制時期的城市規劃思潮(1984—1991年)
4.1兩種經濟體制形態的嬗變
4.1.1中國進入經濟發展與改革的戰略推進階段
4.1.2雙軌制運行:轉軌中摩擦,摩擦中轉軌
4.2活力與混亂并存的城鄉快速變革
4.2.1“小城鎮,大戰略”:找到了中國城市化之路?
4.2.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進與“價格闖關”失敗
4.2.3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4.2.4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影響城市發展的深遠變革
4.3系統化、規范化與科學化的規劃思潮
4.3.1對大城市的恐懼與小城鎮情結
4.3.2城市規劃角色認知:初步成為引領發展的主動工具
4.3.3系統化、規范化的思維:城市規劃體系、規范的整體建立與基本完善
4.3.4兩種新規劃凸顯出不同的思維取向
4.3.5城市規劃的科學化思潮
4.3.6兼容并蓄、本土創新的規劃思潮
5快速增長神話下被動應對的城市規劃思潮(1992—2002年)
5.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
5.1.1南巡講話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5.1.2全面對外開放與外向型經濟的增長道路
5.1.3國有企業改革與多元經濟的多樣化發展
5.2增長型體制與政府企業化主導的城鄉發展環境
5.2.1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戰略與體制
5.2.2分稅制改革推動下的地方政府企業化
5.2.3亞洲金融危機助推城鎮化成為國家戰略
5.2.4中心城市優先增長與城市空間快速擴張
5.2.5社會保障體系的轉變與全面重構
5.2.6城鄉二元體制加劇城鄉矛盾
5.3城市規劃的被動應對與沖突激變的規劃思潮
5.3.1市場經濟環境中城市規劃的角色認知
5.3.2空間的價值認知與開發擴張導向的規劃
5.3.3規劃體系內的被動應對:空間調控體系的失效與實用主義哲學
5.3.4規劃體系外的有限探索:公平、效率的沖突與權衡
6綜合發展目標下城鄉規劃思潮的主動轉型(2003年)
6.1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發展方式的挑戰與轉型
6.1.1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6.1.2不斷加強的宏觀調控與中央再集權化
6.1.3不斷加劇的區域發展落差
6.1.4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與矛盾
6.1.5單一GDP增長方式的問題與困境
6.1.6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6.2統籌思想引導下的城鄉發展巨大轉變
6.2.1加速的城鎮化與新國土開發戰略
6.2.2都市區化進程中的區劃調整與治理轉型
6.2.3城鄉統籌發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2.4民生與公平優先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6.2.5生態文明與宜居城市建設
6.3城鄉規劃的主動轉型與多元包容的規劃思潮
6.3.1前所未有的“規劃高潮”:空間規劃的“繁榮”
6.3.2城鄉規劃角色認知:從技術工具向公共政策的轉變
6.3.3空間認知的演進:從單一孤立走向多元統一
6.3.4城鄉規劃理念的演進:公平、科學與人本
6.3.5城鄉規劃理論創新:實踐總結與主動建構
7充滿挑戰的中國城鄉規劃未來發展之路
7.1城市化世紀的新課題
7.2對西方國家城市化進程的時空回溯
7.2.1城市化的原始積累基于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整體剝奪
7.2.2通過殖民主義政策轉嫁城市化的成本
7.2.3城市化得到了國際規制的庇護
7.2.4城市化基本是在沒有生態環境約束的情況下完成
7.3中國的“壓縮型”城市化環境
7.3.1需要高度濃縮地完成多維歷史進程
7.3.2中國城市化面對日益緊縮的內外環境
7.3.3壓縮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國城市化基本內涵
7.4中國城市增長主義環境的終結
7.4.1中國城市增長主義的內在制度邏輯
7.4.2城市增長主義的空間化表征
7.4.3城市增長主義的危機及其終結
7.5中國城鄉規劃的總體應對與理論建構
7.5.1全新環境中的中國城鄉規劃主動應對
7.5.2中國城鄉規劃理論建構的關鍵突破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片索引
表格索引

書摘/試閱



4.3.6兼容并蓄、本土創新的規劃思潮
這一時期在對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的相關理論探索上,中國學者一方面以越來越開放的胸襟積極借鑒吸收國外的先進成果;與此同時,也非常注重對中國城市發展歷史與經驗的研究和總結,注重將國外規劃理論、方法與中國經濟社會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典型的表現,諸如創造性地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城鎮體系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類型,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一書兩證”的規劃管理體系等等),以實踐推動作為規劃理論探索與城市研究的原動力與源泉。
總結起來,這一時期中國城市規劃研究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積極探索、實踐了中國特色的“小城鎮,大戰略”城市化道路;二是將傳統的“城市中心”理論拓展到“城市一區域”理論,明確了城市與區域互相依存的關系,促進了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緊密互動;三是開始關注城市歷史文化與特色問題,提出了歷史文化名城概念,為挖掘和弘揚中國城市的文化品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四是關注對中國傳統城市規劃思想的研究(包括這一時期非常風靡的建筑、規劃風水思想等),例如錢學森提出“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中國的山水畫溶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吳良鏞《論城市規劃的哲學》(1990)等也是富有前瞻性的研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