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現代化與中國20世紀文學(簡體書)
滿額折

現代化與中國20世紀文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現代化與中國20世紀文學》以現代化視角對中國20世紀文學進行了綜合研究,內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史”的問題,下編為“論”的問題。作者采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對近百年來文學言說的主要命題,諸如現代性、經典性、革命性、民族性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對其中諸多聚訟紛紜的論題作出了獨立的判斷。作者對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文學思想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吸收和消化,總體上致力于史論結合、古今貫通、中西互動,站在新時代的思想制高點上俯瞰文學流變,力求給出新的文學思維靈氣,體現出文學研究從思辨走向超越的強烈意識。

作者簡介

黃曼君(1935-2010),湖南湘潭人,知名學者,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中文系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論沙汀的現實主義創作》、《郭沫若作品欣賞》、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與新文學主潮》、《新文學傳統與經典闡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與論》等。主編有《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中國文藝實踐》、《中國現代文學流派》、《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20世紀文學現代品格論》等。承擔并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屢獲嘉獎。

名人/編輯推薦

《現代化與中國20世紀文學》由黃曼君著,全書共十二章,內容包括:現代化的民族基點與中國20世紀文學的核心觀念;現代化大敘事與中國新文學傳統;現代風險意識與中國20世紀文學的生態審美存在;現代化視野中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科學評價;中國新文學語境與中國20世紀文論的現代轉型等。

目次

緒論
上編現代化視野中的中國20世紀文學概觀
第一章現代化的民族基點與中國20世紀文學的核心觀念
第一節現代性:中國文學現代化與民族化的雙向選擇特征
第二節革命性: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三節人本性:重鑄民族靈魂的現代人學核心
第二章新文學“現代性”“新”的特質與中國20世紀文學主流話語
第一節兩種現代性、兩種全球化
第二節中國新文學現代性“新”的特質
第三節魯迅、郭沫若與中國新文學主潮
第四節中國共產黨文藝指導思想的現代性觀照
第三章現代化大敘事與中國新文學傳統
第一節新文學傳統敘事的多重話語與多向發展
第二節現代化大敘事中新文學傳統特質的新建與闡釋
第三節現代化大敘事中新文學傳統的回歸與超越
第四章經典的重新界定與中國20世紀新文學經典的誕生與延傳
第一節經典的概念、特征和意義
第二節中國20世紀新文學經典的誕生
第三節多維闡釋空間與新文學經典的延傳
第五章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中國古代文學資源
第一節現代性語境與古代資源重振
第二節進入古代文學資源的多種范式
第三節突顯問題意識與重建現實生命
第六章現代風險意識與中國20世紀文學的生態審美存在
第一節思潮交匯中生態境界的追求
第二節內外關系中生命內核的多元把握
第三節視界融合中生態審美系統的生成
第七章文學史的現代聚焦與中國20世紀文學流派
第一節作為方法論的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研究
第二節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的發展和變遷
第三節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的總體特征
第四節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研究的“史”“論”結合問題
下編中國20世紀文學思想、理論批評現代性研究
第八章現代化視野中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科學評價
第一節學理審視的眼光科學求實的評價
第二節豐富命題的辨析復雜歷程的概括
第三節比較文化的視野中西思潮的交匯
第四節現代品格的觀照活的靈魂的凸現
第五節開放時代的突破實踐形態的重建
第九章中國新文學語境與中國20世紀文論的現代轉型
第一節預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豐碩與局限
第二節過渡:中國近代文學理論批評中外交匯、古今雜糅的特征
第三節勃興:“五四”時期文論的多元開放局面
第四節定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批評的興起和發展
第五節繁榮:新時期文學理論批評的大變革、大發展
第十章文化變遷中主體性的凸顯與中國20世紀文論的總體特征
第一節審美的社會價值論觀念
第二節注重主觀選擇的理論形態與批評類型
第三節趨于科學化的思維方式與概念、范疇系統
第四節多元共生、互補交融的文論格局
第十一章中國文論的現代轉型與方法論問題
第一節審美的意識形態化的文學理論批評史
第二節文學理論批評現代品格的確立及其現代化、民族化的雙向進程
第三節批評形態的分離互補與思、詩、史的辯證關系
第十二章文學思潮的蛻變與新時期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第一節研究過程回顧
第二節理論問題探討
第三節研究發展前瞻
參考書目
索引
代后記

書摘/試閱



當然,在對非理性的東西進行研究時同樣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就是說,必須看到任何非理性因素的產生都有一定的、必要的客觀物質前提;同時,又必須從實踐觀點出發,唯物地闡明非理性因素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清除非理性因素上的種種神秘色彩,這些,都是我們與西方非理性主義者研究非理性因素的根本不同之點。
再次,必須從文學的現代化和民族化的雙向進程、雙重內涵上去認識和把握新文學的主潮。新文學主潮的發展表明,新文學既要面向世界文化和文學,又要認真對待民族文化和文學傳統,這里的關鍵是,要從現代中國的國情和文藝實際出發,對中外文化和文學傳統進行批判、擇取、吸收和融合。這就是說,在古今關系上,既反對以今蔑古,又反對頌古非今;在中外關系上,既不同于封閉自守,又與全盤西化迥異。正如魯迅所說:“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其目的在于“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他所總結概括的對待中外文化、文學遺產的“拿來主義”態度,正是從本民族現實斗爭生活的需求出發,從建構和發展新的民族文學的需求出發而提出的。郭沫若在“五四”時期便主張從東西文化之間開出一條通路,提出既要”吸吮歐洲的純粹科學的甘乳”,又應“喚醒我們固有的文化精神”,并強調對我國固有文明、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均應持分析的態度。他一方面認為“要善于利用科學文明而不受資本主義的毒害”,主張把科學本身的價值同資本主義制度利用科學的事加以區分;另一方面,則提出了中國固有文明是入世的,而非出世的,是動態的而非靜觀的,是進取的而非消沉的觀點。郭沫若對于周秦之際我國的固有文明,特別是孔子的學說極為推崇,認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達遠較歐洲為高。魯迅、郭沫若對待中外文化、文學的這種分析態度和精辟見解,在中國新文學的進步的、革命的作家和文藝理論、美學工作者中是最為突出的,但也不是僅見的。待到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對中外文化、文學遺產的批判繼承、革新創造提出了系統的、經典性的理論之后,更有了這方面的指導性的意見。在中國新文學中,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中外文化、文學的繼承借鑒,在理論觀點和創作實踐上各有特色和得失,但中國新文學主潮正是在現代化和民族化的雙向進程中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34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