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稻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2013)(簡體書)
滿額折

稻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2013)(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8741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稻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2013)》是《稻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年度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本書立足于世界糧食產業發展和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以系統化、全面性和權威性數據為基礎,通過展示世界稻米產業總體發展軌跡來揭示世界稻米產業發展規律。本書在分析稻米產業科學內涵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稻米產業綜合指數,篩選確定了中國、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美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和日本為世界稻米產業重要國家。每個國家獨立成章,分別對這十個稻米產業重要國家從產業背景、水稻生產、供求關系、大米食用、市場貿易和展望六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揭示這十個重要國家稻米產業的重要特征。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輔助教材,也適合研究農業發展、農產品貿易、糧食經濟的科研人員以及政府管理干部和涉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楊萬江,博士,浙江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卡特”中心)信息數據與評價中心執行主任。2008年受聘擔任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任中國國外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委講師團兼職成員,浙江省農業軟科學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農業經濟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大項目30余項,出版專著8部,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稻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2013)》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前言
第1章 世界稻米產業發展
1.1 產業背景
1.2 水稻生產
1.3 供求關系
1.4 大米食用
1.5 國際貿易
1.6 全球展望
1.7 國家稻米產業評價指數
第2章 中國稻米產業發展
2.1 產業背景
2.2 水稻生產
2.3 供求關系
2.4 大米食用
2.5 市場貿易
2.6 展望
第3章 越南稻米產業發展
3.1 產業背景
3.2 水稻生產
3.3 供求關系
3.4 大米食用
3.5 市場貿易
3.6 展望
第4章 菲律賓稻米產業發展
4.1 產業背景
4.2 水稻生產
4.3 供求關系
4.4 大米食用
4.5 市場貿易
4.6 展望
第5章 孟加拉國稻米產業發展
5.1 產業背景
5.2 水稻生產
5.3 供求關系
5.4 大米食用
5.5 市場貿易
5.6 展望
第6章 印度稻米產業發展
6.1 產業背景
6.2 水稻生產
6.3 供求關系
6.4 大米食用
6.5 市場貿易
6.6 展望
第7章 美國稻米產業發展
7.1 產業背景
7.2 水稻生產
7.3 供求關系
7.4 大米食用
7.5 市場貿易
7.6 展望
第8章 泰國稻米產業發展
8.1 產業背景
8.2 水稻生產
8.3 供求關系
8.4 大米食用
8.5 市場貿易
8.6 展望
第9章 印度尼西亞稻米產業發展
9.1 產業背景
9.2 水稻生產
9.3 供求關系
9.4 大米食用
9.5 市場貿易
9.6 展望
第10章 巴西稻米產業發展
10.1 產業背景
10.2 水稻生產
10.3 供求關系
10.4 大米食用
10.5 市場貿易
10.6 展望
第11章 日本稻米產業發展
11.1 產業背景
11.2 水稻生產
11.3 供求關系
11.4 大米食用
11.5 市場貿易
11.6 展望

書摘/試閱



孟加拉國農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從地理位置上講,孟加拉國地處恒河下游,境內多為沖積平原,土質疏松肥沃,非常適合農業耕作;從氣候上講,孟加拉國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同時受南亞季風影響,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是多種熱帶植物的天然種植園;此外,孟加拉國境內河流湖泊縱橫,擁有極其發達的水系,非常適合開展淡水養殖和捕撈。孟加拉國坐擁孟加拉灣的天然資源,又擁有近海捕撈的有利條件。因此,很久以前,孟加拉國人民就開始發展了自己的熱帶農業、家禽家畜飼養業、捕撈業和魚蝦養殖業。但是另一方面,近幾十年來,缺乏規劃的城鎮化和工業化、人口急劇增加、耕地面積大量縮減,導致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20世紀末,全國糧食已難以維持自給,不得不依賴進口。在這種形勢之下,既要解決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又要保持和提高農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孟加拉國就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政策傾斜,吸引更多投資投入農業生產及農產品的加工制造,唯有如此,才可實現其農業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個農業國,孟加拉國需要足夠的糧食來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孟加拉國可供耕種的土地在不斷減少,每年約流失8.29萬公頃可耕地,與此同時每年有200萬人口降生到這個本已十分擁擠的國家。這意味著在可耕地以超乎預料的速度減少的同時,又不得不為持續增加的人口生產更多的糧食。官方統計顯示,孟加拉國目前可耕地面積比十年前整整減少了100萬公頃。城市化、工業化、河流侵蝕,無一不在蠶食著數量有限的可耕地。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孟加拉國每年將減少1%的可耕地(8.29萬公頃),或者說,每天減少221公頃。由于人口擴張再加上耕地面積迅速縮減,在1999~2000年實現糧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麥)產量與國內需求量持平以后,孟加拉國現在要維持這樣的平衡已很困難。每年增加200萬人口,減少8萬多公頃可耕地,意味著每年要為新增人口增產560萬公噸糧食。如果達不到這一目標,那就只有動用來之不易的外匯進口更多的糧食。
20世紀70年代早期,孟加拉國全國只有7000萬人,人口年增長率超過3%,每年凈增約200萬人。現在人口年增長率已經大幅下降至1.5%,但由于總人口基數已經增加到1.4億,因此實際上每年凈增的人口數仍然不低于200萬。國內糧食自給自足與依賴進口彌補糧食缺口,其后果截然不同。在保持連續3年糧食自給以后,孟加拉國不得不重新依靠糧食進口。在2002~2003財年,孟加拉累計進口糧食300萬公噸,花掉了250億塔卡的等值外匯。在這種情況之下,僅僅維持糧食產量“平穩增長”已經遠遠不夠,還必須實現糧食產量的“直線上升”,唯有如此,孟加拉國才能有足夠的糧食喂養新增人口。
在過去長期發展過程中,孟加拉國耕地面積經歷了從增加到減少的兩次大的變化,目前處在耕地面積持續下降階段。按照1961~1963年三年平均計算,耕地面積為860萬公頃,2007~2009年為764萬公頃,按照移動平均方法計算,年均減少2萬公頃,年遞增率—0.2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