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名家點金.文物知識系列:陶瓷卷(簡體書)
滿額折

名家點金.文物知識系列:陶瓷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陶器是原始人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來的。它是將黏土按照人們的需要,制成一定的形狀,再經火燒而成的。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志,也是跨人新石器時代的標志之一。精心制作的陶器,不僅是人類重要的生產、生活用具,還因其極具美感的多樣造型、精美的紋飾而成為藝術品,給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陶器的地區之一。早在距今一萬年前。當人類文明的曙光照耀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沃野上時,先民們最早掌握的工藝技術,就是燒制一種用泥土捏成的陶器。此后,隨著谷物貯藏和日常飲水的需要,陶器隨之發展起來,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目次

陶器篇
一 陶器的誕生
1.陶器是如何誕生的?
2.如何制作陶器?
3.陶器有哪些種類?
4.最早的陶器——紅陶
5.最美的陶器——彩陶
6.進步的陶器——灰陶
7.高貴的陶器——黑陶
8.仿青銅器的陶器——白陶
9.商周流行的印紋硬陶
10.歷史悠久的彩繪陶
11.施釉的陶器——釉陶
12.模擬真人的陶器——兵馬俑
13.藝術的陶器——舞樂俑
14.仿真生活的建筑明器
二 絢麗的三彩
1.什么是唐三彩?
2.唐三彩如何制胎?
3.唐三彩如何施釉?
4.唐三彩如何裝飾?
5.媲美唐三彩的遼三彩
6.清秀淡雅的宋三彩
三 文人氣質紫砂陶
1.什么是紫砂陶?
2.紫砂陶為什么多為茶具?
3.如何鑒定大彬壺?
4.如何鑒定曼生壺?
5.紫砂名家知多少?
瓷器篇
一 最早的瓷器——青瓷
1.什么是原始青瓷?
2.早期青瓷什么樣?
3.青瓷如何誕生?
4.綿延千年的越窯青瓷
5.什么是秘色瓷?
6.青瓷名窯——甌窯
7.民用青瓷——婺州窯
8.專事裝飾的耀州窯青瓷
9.后起之秀一龍泉窯青瓷
10.景德鎮窯青瓷后來居上
二 一代名品——黑瓷
1.什么是黑瓷?
2.媲美漆器的德清窯黑瓷
3.專為斗茶的建窯黑瓷
4.名貴的烏金釉瓷
三 開創新品種的白瓷
1.白瓷如何出現?
2.白瓷何時真正燒制成功?
3.什么是“南青北白”?
4.風靡一時的邢窯白瓷
5.定窯白瓷更勝一籌
6.軍方專用瓷一卵白釉
7.溫潤如玉甜白釉
8.中國白——德化瓷
四 假玉青白瓷
1.什么是青白瓷?
2.元代青白瓷新面
五清新秀麗的藍釉瓷器
1.早期藍釉瓷器
2.色釉名品霽藍釉
3.獨樹一幟回青釉
4.難得一見灑藍釉
5.賞心悅目天藍釉
6.孔雀藍釉
六 獨步一時的紅釉瓷器
1.什么是高溫銅紅釉?
2.明代鮮紅釉
3.聞名遐邇的霽紅釉
4.物稀為貴的郎窯紅
5.名貴的豇豆紅
6.低溫紅釉礬紅
7.色彩奪目的珊瑚紅
8.引進西方的金紅
七 皇家專用的黃釉瓷器
1.創燒于唐代的黃釉
2.黃釉為何限用于皇家?
3.黃釉之最嬌黃釉
4.色調柔和的米色釉
5.幽雅的淡黃釉
……
八 名目繁多的綠釉瓷器
九 瓷世絕技——仿真釉
十 開創裝飾新境的釉下彩瓷
十一 中國瓷的代表——青花
十二 青花瓷的姊妹藝術——釉里紅
十三 華麗濃艷的五彩
十四 皇家壟斷的琺瑯彩
十五 色彩豐富的粉彩
十六 宮延珍瓷斗彩
十七 創新的彩釉瓷素三彩
十八 奠定瓷藝光輝煌的宋官窯

書摘/試閱

2.如何制作陶器?
陶器的制作,總的來說需要經過制坯和燒造兩個步驟。
陶坯的制作,在早期都采用手制或模制。手制采用捏制與泥條盤筑兩種成型方式。捏制是將泥料用手捏制成型,適用于制作器形較小、對工藝要求不太高的器物,器壁上往往留有指紋,器形也不大規整。泥條盤筑法是用一根長泥條從下向上螺旋式盤筑,再將里外抹平,制成器形。這種方法適用于制作大件器物,制成的器物內壁往往留有泥條盤筑的痕跡。裴李崗文化的陶器都是手制,因技術不高,所以器壁厚薄不均,帶有一定的原始性。今天我國某些少數民族地區還采用這種方法制作陶器。
模制在早期主要以籃子為模。有的以籃子為外模,在內部涂泥制坯;有的以籃子為內模,在外面涂泥制坯。因此,在最早的陶器外面,都留有考古學上稱之為“籃紋”的工藝痕跡。模制發展到后來出現了專門的模具。模具多用生土制成,或經素燒,也有銅或鐵等金屬質,現在一般多用石膏。制陶時將泥料涂敷或打成泥片置入模型內,用手或機械壓制成器坯,稍千取出,可提高生產效率。
隨著制陶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輪制法。做法是將泥料放在轉動的陶車旋輪上,借其快速轉動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仰韶文化的陶器基本上都采用手制,有些陶器上留有經慢輪修整的痕跡,可見這時期已經有了初級形式的陶車了。龍山文化早期,陶器的成型方法仍然以手制為主,慢輪修飾僅作輔助,但至龍山文化晚期,輪制成型開始普遍運用。此后,輪制一直是陶瓷成型的主要方法。
從燒造工藝看,在陶窯未出現以前,陶器一般是在露天平地堆燒的,即在平地上先鋪一層木柴和草秸之類的燃料,將陶坯放置其上。周圍再堆燃料燒制而成。陶器燒制溫度很低,只能達到500-6000℃,因此陶質疏松,有滲水現象,表面不光潔,相當粗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先民們發明了封燒,就是在堆好的燃料上面及周圍再封上一層泥,在頂部和周圍留下氣孔。這樣既提高了燒造的溫度,也節省了燃料。封燒比堆燒前進了一步,溫度可達800℃左右。其后,又改進了封燒,建起了專門燒陶用的陶窯,溫度可高達900-10000℃以上_。高溫窯爐的逐步形成,不僅提高了陶器的質量,也為以后瓷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3.陶器有哪些種類?
陶器的種類,按陶質來分,有泥質陶和夾砂陶兩類。泥質陶采用中砂性黏土做原料,有的還淘洗土中的雜質,因而成品中含砂量極少,質地細膩,成型穩定性好。夾砂陶選擇含砂量較大的陶土,或在泥料中摻細砂做羼和料,胎質較粗。夾砂陶的胎中含砂。能提高耐熱性,在高溫焙燒下不變形,因此可做炊器。后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均有燒制。
考古學界根據陶器燒成氣氛和內含成分的不同,對古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進行了分類,主要有紅陶、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彩繪陶,另外還有釉陶,如三彩、琺華,明代出現的紫砂也屬于陶器。一般說母系氏族社會主要以紅陶、灰陶、彩陶為主.父系氏族社會主要以黑陶、灰陶、白陶為主。夏、商、周時期燒制有灰陶、磨光黑陶、彩繪陶、紅陶、白陶以及各類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陶塑、建筑用磚等。戰國時期發明了鉛釉陶和琉璃陶制品,唐代出現三彩釉陶。宋代以后,釉陶器物逐漸減少,琉璃陶建筑構件增多。宋代以后由于瓷器在社會生活中廣泛使用,陶器日益減少,幾乎不見于日常生活,而多為專門制作的建筑構件和陪葬明器。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