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顧維鈞回憶錄(全13冊)(簡體書)
滿額折

顧維鈞回憶錄(全13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0 元
定價
:NT$ 7680 元
優惠價
87668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顧維鈞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參加該大學的“口述歷史計劃”,先后有五位學者根據顧維鈞先生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記、會談記錄、信函文件、電報檔案,進行整理,編撰回憶錄,歷時17年始得完成,總計11000余頁。
顧維鈞是民國至1960年代國際國內重大政治外交事件的親歷者蚣?と耍?獠炕匾瀆技鍬劑四歉齔な倍蔚睦?貳⑷宋鎩⑹錄?齲??讀瞬簧儐飾?餿慫??謀塵昂湍諛唬?侵泄??執??罰?繞涫峭飩皇返鬧匾?諞皇腫柿稀?br/>這部回憶錄用英文寫成,由顧維鈞先生贈送給哥倫比亞大學保存。經其本人欣然同意,在鄧穎超和廖承志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委托天津編譯中心翻譯,由中華書局完成出版。限于當時的翻譯和出版條件,回憶錄翻譯完一冊,出版一冊,1983年出版第一冊,1994年出版第十三冊。近年,應作者和譯者方的要求,將此十三冊內容重新排版,訂正原書錯訛,增加一批重要照片,整套全新面市,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顧維鈞,1888年1月生于上海,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后,回國進入外交界,是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外交界的領袖人物。1912年,任袁世凱秘書,從事外交工作,此后在北洋歷屆政府擔任駐墨西哥、美國、古巴、英國公使。1919年和1921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和華盛顧會議,擔任過國際聯盟行政委員。1922年至1926年先后任外交總長、財政總長、代理國務總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參加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1932年至1956年先后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及駐法、英、美大使,駐國聯及聯合國代表。1956年轉海牙國際法院任大法官,其中后三年任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1967年79歲時,全身而退。1985年去世,享年98歲。

顧維鈞生平簡介
1888年1月28日,生于上海城內,名維鈞,字少川,英文名Wellington。祖籍江蘇嘉定,父顧溶,字晴川;母蔣氏。行四,有二兄一姊一妹。
1891年(3歲),隨兄入朱先生家塾。
1899年(11歲),隨姊丈蔣昌桂入基督教衛理公會所辦英華書院讀書。
1900年(12歲)夏,大病數月,輟學。訂婚于張氏,名醫張聾侄孫女。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顧維鈞回憶錄(套裝共13冊)》編輯推薦:
1.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長篇回憶錄。
2.顧維鈞先生在民國至1960年代身居要職,是很多重大國際國內政治和外交事件的親歷者或見證人。
3.回憶錄大量采用日記、會談記錄、信函文件等材料,內容詳實、豐富,具有第一手資料的史料價值。
4.翻譯以信達雅為原則,盡量遵循原稿,保存原貌。

目次

第一冊
第一卷童年及求學時代(1888—1912)
出生及家庭
私塾及娛樂
頑皮
風波
英華書院
圣約翰書院
向往變革
首途留美
庫克學院
何去何從
哥倫比亞大學一年級
教授和校長
拉丁文和地質學
體育活動
課外活動
省親抵滬
婚姻問題
結婚和離婚
唐紹儀使美
留學生的政治見解
學士、碩士和博士
辛亥革命
結業回國
第二卷擔任外交官的頭十年(1912——1922)
前言返國后的最初印象,1912年春
一民國初年的北京
1.袁世凱時代的北京政治,1912——1916
(1)袁世凱與唐紹儀
(2)與袁世凱的一次談話,1912
(3)袁世凱與國民黨
(4)帝制運動與袁世凱之死
2.在北京的生活與職務,1912——1915
(1)與唐梅聯婚始末
(2)北京外交部1912年的改組
(3)在外交部的工作
(4)晉升參事
(5)在總統府的經歷
3.中國的對外關系,1912—1916
(1)邊境糾紛及中英、中俄談判,1912—1916
(2)日本侵占青島及“二十一條”,1914—1915
4.北京社會
(1)北京在轉變
(2)在北京的留美及留歐歸國學生
二首次出使華盛頓,1915—1919
1.出任駐華盛頓公使,1915年8月
2.1916年芝加哥借款
3.美國參戰
4.父親逝世
5.中國宣戰
6.1917年11月藍辛一石井換文
7.準備參加和會,1917—1918
8.從凡爾登到凡爾賽,和會前夕
三巴黎和會
1.陸總長到達巴黎;代表團內部名次問題
2.在和會上代表南方軍政府問題
3.代表團內的初期摩擦
4.1919年1月28日在“十人會”上闡明中國立場
5.公文遞送箱遺失;提出書面聲明
6.代表團內部困難加深;陸徵祥的遽然離去和歸來;訛傳我訂婚
7.“四人會”作出決定;中國力爭修改
8.力爭對青島條款的保留權利
9.6月28日前夕;中國不參加和約簽字
10.中國決策的背景
11.后果
四首次出使倫敦及華府會議
1.我的任命和華府會議的召開
2.華府會議——組織與程序
3.山東問題的會談
第三卷回國任職(1922—1932)
一北京的政治生活,1922——1924
1.顏惠慶博士再次擔任內閣總理,1922年6月11日—8月5日
2.王寵惠博士的內閣及其與國會的沖突,1922年8月5日—11月l9日
3.張紹曾將軍組閣及其垮臺
4.攝政內閣,1923年6月13日—10月12日
5.對曹錕和吳佩孚的一些回憶
6.二次直奉戰爭和馮玉祥倒戈
二政治、內戰及財政
1.引退和重返北京任財政總長,1925年—1926年7月
2.中秋節危機
(1)五家銀行從中作梗
(2)衛戍部隊的軍餉
3.我的總理職務,1926年10月5日—1927年6月17日
4.張作霖的軍政府,1927年6月—1928年6月
5.安格聯爵士、張嘉墩和北京政府
(1)安格聯爵士被革職
(2)外交界的反響
(3)結語
三在我外交總長任內(1922——1928)所發生的問題
1.蘇俄特使越飛
2.美日要求在北京設立無線電臺與企圖行賄
3.金佛郎案
4.參戰借款
5.日本公使芳澤遞交國書事件及攝政內閣
6.臨城劫案
7.中蘇談判,1923——1924
第二分冊
第四卷出使法國(1932.10—1941.6)·上引言
第一章中日沖突時期在巴黎和日內瓦的外交官生涯1932年10月—1933年
第一節首途赴歐;李頓報告書和在船上與李頓調查團的接觸1932年9月5日—10月2日
第二節駐外公使館及大使館
第三節駐巴黎的中國公使館和派往國聯的中國代表團
第四節在日內瓦的第一個月,對李頓報告書的反應1932年10月初一11月21日
第五節在國聯行政院及全體大會上為我國申辯1932年11月21日—12月27日
第六節根據盟約第十五條第四項擬定一個可接受的最終報告書1932年l2月27日——1933年2月14日
第二章繼國聯最終報告書提出結論意見后的活動1933年2月14日——1934年6月
第一節關于根據盟約第十六條實行制裁問題1933年2月14日—5月
第二節塘沽協定和以對日制裁為中心轉為以對華經濟技術援助為中心1933年5月15日—9月
第三節世界各國對中國興趣淡薄后我的工作與態度1933年10月—1934年6月
一、國外對1933年最后數月中國發生的事件的反應1933年10月—12月
二、我在巴黎的工作與回國1934年1月—6月
第三章歸國度假1934年6月—1936年3月
第四章任駐法大使的第一年;歐洲局勢的進展及對華新政策1936年3月—1937年3月
第五章歐洲和遠東嚴峻的一年1937年1月—12月
第一節盧溝橋事變的前奏1937年1月—7月9日
第二節 中日戰爭爆發時的外交努力1937年7月—9月
一、盧溝橋事變當時的外交活動1937年7月
二、戰事開始波及上海時的外交努力1937年8月—9月初
第三節在國際聯盟的外交活動1937年7月—10月初
第四節盧溝橋事變后爭取國外物資援助1937年6月—10月
第五節關于中、日沖突的布魯塞爾會議1937年10月—11月
一、會議背景1937年10月
二、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為中國辯護1937年11月1日—15日
三、會議第一階段有關國外援助特別是提供過境便利的一些問題1937年11月1日—15日
四、會議結束,爭取在會議的支持下獲得援助的努力也隨之結束1937年11月15日——24日
附錄一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第九章及第十章全文
附錄二外交部l932年lo月20日718號密電,內容系關于李頓調查報告書致日內瓦中國代表團的指示
附錄三外交部l932年12月2日電報轉述林森主席12月1日還都令要點
附錄四1933年1月21日國聯公報
附錄五1933年2月4日國聯公報
附錄六中國代表團關于與日本斷絕邦交的方案
附錄七 中國政府致日內瓦中國代表團的指示
附錄八蒲立德l937年7月30日致美國國務卿電
第三分冊
第四卷出使法國(1932.10—1941.6)·中
第六章歐戰爆發前的外交活動1937年11月末—1939年8月中
第一節布魯塞爾會議的余波1937年11月末—1938年5月中
一、謀求停戰和列強間的協同行動1937年11月末—1938年1月
二、中國繼續在海外謀求列強和國聯的支援
(甲)1938年1月末—3月末
(乙)1938年3月末—5月中
第二節國內軍事形勢惡化,歐戰迫在眉睫,中國需要援助日益迫切,獲得外援更加不易1938年5月末—8月
第三節中國再次向國聯申訴,因歐洲危機而告失敗1938年9月
第四節在日本開始南進,而西方列強又缺乏單獨行動積極性的情況下,我所進行的外交努力1938年10月—11月中
第五節在當時歐洲的形勢下,西方國家在遠東采取聯合行動的可能性1938年11月中—1939年2月初
第六節在日本企圖加強對中國的政治控制并在太平洋地區實行軍事擴張之際,西方各民主國家在遠東采取聯合行動的幻想1938年12月末—1939年2月
第七節軸心國在歐洲和遠東的猖狂活動對東西方國家之間的合作所起的作用1939年2月末—4月初
第八節促進中、英、法之間的合作1939年4月—6月初
第九節 日本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猛烈沖擊所引起的反應1939年7月—8月中
附錄一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聲明
附錄二1938年11月3日近衛首相的廣播講話
附錄三法國向中國提供貨幣穩定貸款問題
……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索引

書摘/試閱



岳先生當即主動去給迪塔斯塔先生打電話。迪塔斯塔是法國駐瑞士大使、和會秘書長、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的密友。岳先生帶回消息說,迪塔斯塔正在準備邀請函,一俟簽字即送達代表團。這就進一步證實了剛才衛理先生打來的電話。代表團全部內爭這下似乎都從在座者的頭腦中消失了,人人保持著沉默。我充分意識到,同時,我斷定別人也都充分意識到中國代表出席下午會議的重要性。
我們正在討論,邀請函送來了。到會時間定于下午三時,可此函來時,兩點鐘已過。我說,此事必須立即報告陸總長。岳便上樓去報告。但是,岳帶來的回話是,陸總長疾病纏身,無法赴會,讓我們自己決定赴會及論辯人選。時間早已兩點多了,我便說,人選之事,并無問題。根據級別,我提議王正廷博士、施肇基博士赴會。我是了解施肇基博士和王正廷博士心理的,我本人又一直因并不看重名次而從未想過要名列于施博士之前,所以,這次無疑應由王正廷博士和施肇基博士代表中國出席。和會方面對與會代表倒并無特別要求,誰去都行,它不管中國自己任命了多少名代表,每次出席會議的代表可以是其中任何兩名——今天甲、乙,明天丙、丁,或甲、丙,或甲、丁。
施立即答道:“我不想去。我從未準備過這個議題。”他又指著我說:“該去的話,就該你去。因為你一直在研究準備這個議題。”我答道:“我想,雖說兩人列席,發言可只是一人。團長陸總長缺席,自應由第二代表王正廷博士來發言。時問緊迫,大家不要客氣了。”和會秘書長需要知道到會代表的姓名,會議主席要在會上宣布姓名,我催促大家迅速取得一致意見,以便岳先生通知和會秘書長。我說:“反正是王正廷博士發言,施肇基博士去,也無須開口的。”王博士說,如果他非去不可,他可以去,但他不發言,并指著我說,顧博士應該去,并且應該代表中國代表團發言。我說,發言自當有人,但我不想發言,還是施博士同王博士去才是。但王博士說,只有我同他去,并擔任發言,他才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