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滿額折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百歲國學大師季羨林最精華文字,
一本書縱覽其成長軌跡、非凡歷程;
季老之子季承獨家授權•紀念版
品味百年人生,收穫智慧與幸福,
傾聽學術大師最有價值的人生感悟。

季羨林先生生於1911年,17歲開始寫文章,在近100年的人生裏,著有散文作品幾百篇,相繼收入《因夢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燕南集》《萬泉集》等。
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深厚的底蘊、質樸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無論是詠物、憶舊,還是敍事、寫景,均表現出作者觀察事物、認識世事的獨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發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給人以深刻啟迪。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收錄季羨林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多篇,以時間為脈絡,每十年為一輯,全景展現百年來大師的成長軌跡、非凡歷程,給我們以無價的人生智慧,啟迪我們解決生命中最重大的問題。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年紀大不是好事,但要看怎麼活法,人吃飯是為活著,但人活著不以只吃飯。我自己終生從事教育,目的是告訴人們,為人第一,學問第二。”
——季羨林

作者簡介

季羨林 生於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齊奘。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留學德國,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一生精通12種語言,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

名人/編輯推薦

《季羨林百年散文精華》是季羨林先生首部跨越近百年的散文作品精華集,全景展現大師成長軌跡,還原中國近百年來社會風貌。季羨林先生17歲就開始創作小說,並翻譯文學作品,文學才華初露端倪。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寫作《年》《黃昏》《寂寞》《枸杞樹》等贏得讚譽聲一片;留學德國期間,寫作《尋夢》《海棠花》等,真實再現了海外留學生活的鄉思。本書還收錄了季羨林先生多篇生活經歷和回憶親朋的文章如《紅》《夜來香開花的時候》《憶章用》《賦得永久的悔》,尤其是《賦得永久的悔》飽含深情與血淚寫出了對母親的情深義重;《我的童年》《兩個乞丐》等還能重現民國初年的底層風貌;《牛棚雜憶》是對文革歷史的直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馬纓花》《登黃山記》《老貓》等個人生活的散文化記錄也很有情趣。

代序:父親最後的散文 /季承
今年年初,大約是在臨近春節的前十幾天,我在父親的病房裏發現了一張便簽,上面有一行潦草的字,左高右低,斜斜地展現在紙上。我仔細地看了看,那正是父親的筆跡。可是要辨認出父親寫的是什麼卻很困難。看過幾遍,可以斷定,那顯然是。“一年將盡夜 萬裏未歸人”這是標題,接著寫道:我已經忘記了,是在什麼書中讀到了這麼兩句詩的。下麵便是空白了。我推測,這恐怕是父親在想寫點什麼東西,而沒能寫完。沒過幾天,我又在病房裏發現了另外一張便簽,上面有一段文字,但筆跡卻顯然不是父親的了。這段文字和格式如下:

一年將盡夜 萬裏未歸人
我已經忘記了,是在什麼書中讀到了這麼兩句詩的。作者當然更忘記了。這兩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很簡單。但是身臨其境者,感受卻完全不同。我流浪德國達十幾年之久,每一年都有一個“一年將盡夜”。在那十年之內,我當然是一個“萬裏未歸人”。每到一年將近夜的時候,想到自己的處境,總要哭上一場的。中國古代詩人有一句有名的詩:每逢佳節倍思親。……

文字到這裏就中斷了,文章當然也沒有完成。在便簽的最上面寫的日期是2009年1月23日,離春節只有三天。稍加思索,我突然感悟:啊,這是父親沒有能夠完成的一篇散文!
從那一行潦草傾斜的文字,可以看出,父親曾是以多大的毅力,想用自己的筆來寫自己的文章的。從那一段由別人替他記錄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是多麼希望繼續寫作,繼續抒發他曾經多次寫過的他的思鄉之情。他在2007年出版的《病榻雜記》裏,曾經向世人宣佈過,他雖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但他是不能封筆的。他還要寫,還要自己寫。可是他的視力逐漸地減退以至不能辨認較小的字,那曾經寫過上千萬字的手也不太聽使喚了。用鋼筆寫字的時
候,雖然戴上倍數很大的眼鏡,但仍然不能看清筆劃,更難以掌握書寫的方向。他當然不服輸,仍然決心自己去寫,但那一行歪斜模糊的字跡徹底打破了他的雄心壯志,嚴酷的事實逼迫他不得不放下筆。之後,他一定經過非常苦惱的過程,才決定去求助於別人。可是,有了別人的幫助,為什麼竟然連一篇文章都沒有能夠完成呢?這當中一定另有使他不得不放棄的原因,而這種原因除了痛苦之外不會有什麼別的東西的。
那時,父親已經在口述歷史,就是他講述,別人記錄。這種做法,對於父親來說,肯定也是無奈之舉,自然是口服心不服的。但是由於那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只好接受那種方式。可是,對於過去曾經得心應手的短篇散文來說,他無論如何捨不得或者說不習慣由別人執筆來替他寫。有了思緒,順手寫來,情思翻騰,手下的筆也隨之龍飛鳳舞,一篇好文章暫態可成,多麼愜意!現在,他說一句,別人記一句,思緒時斷時續,寫字的筆操在別人手裏,這種寫作的方式對父親來說真是一種痛苦。他很想恢復往日的做法,動手去自己寫作,於是就有了上述的嘗試,就有了上述的文字,也就有了上述的失敗和挫折。對於一個終生舞文弄墨的老人,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多麼大的痛苦。於是,他寧願不出文章,也不願意去受這種痛苦的折磨。他放棄了寫的願望。
父親不服老,是他在進入高齡時的心態。這種心態,使我肅然起敬,使我心靈震撼,使我產生極大的同情,也使我陷入極大的悲哀。面對這種情形,作兒子的我能作些什麼事情來幫助父親擺脫這種絕境呢?要知道這等於使一個人絕處逢生啊。有一天,父親告訴我,他還有幾篇文章要寫,於是我趁機向他提出,由他來口述我來記錄,把它們完成。可是父親猶豫了很久以後說:“再說吧。”我沒有敢堅持。我覺得父親一定是希望有一天他精神好一點的時候,自己動手來寫,因為他相信,過了那一段煩人的時間,自己的精神一定會好起來。是,他的願望終歸沒能實現,上述的幾行字竟成了他最後的散文,而心裏打算寫的那幾篇文字,也成了泡影,雖然我知道至少有一篇的題目是《泉城憶舊》。
父親從1933年開始寫散文,一直寫到2008年,七十五年間,他寫了幾百篇散文,可是最後的這篇散文竟要求助於別人,尚且不能完成,對於父親這太殘酷了。
2010年7月

目次

一輯 20歲以前作品
文明人的公理
醫學士

二輯 21-30歲作品
枸杞樹
黃昏
寂寞

母與子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去故國——歐遊散記之一
聽詩——歐遊散記之一
尋夢

三輯 31-40歲作品
海棠花
Wala
憶章用
胭脂古井
紀念一位德國學者西克靈教授
送禮

四輯 41-50歲作品
到達印度
歌唱塔什干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憶日內瓦
塔什干的一個男孩子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

五輯 51-60歲作品
香櫞
春滿燕園
馬纓花
夾竹桃
師生之間
那提心吊膽的一年
訪紹興魯迅故居
科納克裏的紅豆
巴馬科之夜
野火

六輯 61-70 歲作品
天雨曼陀羅——記加爾各答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春歸燕園
爽朗的笑聲
游天池
登黃山記

七輯 71-80歲作品
游唐大招提寺
富春江上
火車上觀日出
黎明前的北京
我的童年
懷念西府海棠
為胡適說幾句話
《留德十年》節選
晨趣
憶念胡也頻先生
八十述懷

八輯 81-90歲作品
老貓
園花寂寞紅
幽徑悲劇
兩個乞丐
《牛棚雜憶》節選
二月蘭

賦得永久的悔
我的妻子
三個小女孩
清塘荷韻
漫談皇帝
論朋友
我和東坡詞
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

九輯 90歲以後作品
知足知不足
我最喜愛的書
死的浮想
三進宮
《病榻雜記》小引
九十五歲初度
封筆問題

附錄:季羨林年譜

書摘/試閱

枸杞樹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雪之下午
在不經意的時候,一轉眼便會有一棵蒼老的枸杞樹的影子飄過。這使我困惑。最先是去追憶:什麼地方我曾看見這樣一棵蒼老的枸杞樹呢?是在某處的山裏麼?是在另一個地方的一個花園裏麼?但是,都不像。最後,我想到才到北平時住的那個公寓;於是我想到這棵蒼老的枸杞樹。
我現在還能很清晰地溫習一些事情:我記得初次到北平時,在前門下了火車以後,這古老都市的影子,便像一個秤錘,沉重地壓在我的心上。我迷惘地上了一輛洋車,跟著木屋似的電車向北跑。遠處是紅的牆,黃的瓦。我是初次看到電車的;我想,“電”不是很危險嗎?後面的電車上的腳鈴響了;我坐的洋車仍然在前面悠然地跑著。我感到焦急,同時,我的眼仍然“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我仍然看到,紅的牆,黃的瓦,終於,在焦急,又因為初踏入一個新的境地而生的迷惘的心情下,折過了不知多少滿填著黑土的小胡同以後,我被拖到西城的某一個公寓裏去了。我仍然非常迷惘而有點近於慌張,眼前的一切都仿佛給一層輕煙籠罩起來似的,我看不清院子裏的什麼東西,我甚至也沒有看清我住的小屋,黑夜跟著來了,我便糊裏糊塗地睡下去,做了許許多多離奇古怪的夢。
雖然做了夢;但是卻沒有能睡得很熟,剛看到窗上有點發白,我就起來了。因為心比較安定了一點,我才開始看得清楚: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裏,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錯落地擺了幾盆雜花。我記得很清楚:這些花裏面有一棵仙人頭,幾天後,還開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卻是靠牆長著的一棵枸杞樹,已經長得高過了屋簷,枝幹蒼老鉤曲像千年的古松,樹皮皺著,色是黝黑的,有幾處已經開了裂。幼年在故鄉裏的時候,常聽人說,枸杞是長得非常慢的,很難成為一棵樹,現在居然有這樣一棵虯幹的老枸杞站在我面前,真像夢;夢又掣開了輕渺的網,我這是站在公寓裏麼?於是,我問公寓的主人,這
枸杞有多大年齡了,他也渺茫:他初次來這裏開公寓時,這樹就是現在這樣,三十年來,沒有多少變動。這更使我驚奇,我用驚奇的太息的眼光注視著這蒼老的枝幹在沉默著,又注視著接連著樹頂的藍藍的長天。
就這樣,我每天看書乏了,就總到這棵樹底下徘徊。在細弱的枝條上,蜘蛛結了網,間或有一片樹葉兒或蒼蠅蚊子之流的屍體粘在上面。在有太陽和燈火照上去的時候,這小小的網也會反射出細弱的清光來。倘若再走近一點,你又可以看到有許多葉上都爬著長長的綠色的蟲子,在爬過的葉上留了半圓缺口。就在這有著缺口的葉片上,你可以看到各樣的斑駁陸離的彩痕。對了這彩痕,你可以隨便想到什麼東西,想到地圖,想到水彩畫,想到被雨水沖過的牆上的殘痕,再玄妙一點,想到宇宙,想到有著各種彩色的迷離的夢影。這許許多多的東西,都在這小的葉片上呈現給你。當你想到地圖的時候,你可以任意指定一個小的黑點,算作你的故鄉。再大一點的黑點,算作你曾遊過的湖或山,你不是也可以在你心的深處浮起點溫熱的感覺麼?這蒼老的枸杞樹就是我的宇宙。不,這葉片就是我的全宇宙。我替它把長長的綠色的蟲子拿下來,摔在地上,對了它,我描畫給自己種種塗著彩色的幻想,我把我的童稚的幻想,拴在這蒼老的枝幹上。
在雨天,牛乳色的輕霧給每件東西塗上一層淡影。這蒼黑的枝幹更顯得黑了。雨住了的時候,有一兩個蝸牛在上面悠然地爬著,散步似的從容,蜘蛛網上殘留的雨滴,靜靜地發著光。一條虹從北屋的脊上伸展出去,像拱橋不知伸到什麼地方去了。這枸杞的頂尖就正頂著這橋的中心。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陰影,漸漸地爬過了西牆,牆隅的蜘蛛網,樹葉濃密的地方仿佛把這陰影捉住了一把似的,漸漸地黑起來。只剩了夕陽的餘暉返照在這蒼老的枸杞樹的圓圓的頂上,淡紅的一片,熠耀著,儼然如來佛頭頂上金色的圓光。以後,黃昏來了,一切角隅皆為黃昏佔領了。我同幾個朋友出去到西單一帶散步。穿過了花市,晚香玉在薄暗裏發著幽香。不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我曾讀過一句詩:“黃昏裏充滿了木樨花的香。”我覺得很美麗。雖然我從來沒有聞到過木樨花的香;雖然我明知道現在我聞到的是晚香玉的香。但是我總覺得我到了那種縹緲的詩意的境界似的。在淡黃色的燈光下,我們摸索著轉近了幽黑的小胡同,走回了公寓。這蒼老的枸杞樹只剩下了一團淒迷的影子,靠了北牆站著。
跟著來的是個長長的夜。我坐在窗前讀著預備考試的功課。大頭尖尾的綠色小蟲,在糊了白紙的玻璃窗外有所尋覓似的撞擊著。不一會兒,一個從縫裏擠進來了,接著又一個,又一個。成群的圍著燈飛。當我聽到賣“玉米麵餑餑”戛長的永遠帶點兒寒冷的聲音,從遠處的小巷裏越過了牆飄了過來的時候,我便撚熄了燈,睡下去。於是又開始了同蚊子和臭蟲的爭鬥。在靜靜的長夜裏,忽然醒了,殘夢仍然壓在我心頭,倘若我聽到又有窸窣的聲音在這棵蒼老的枸杞樹周圍,我便知道外面又落了雨。我注視著這神秘的黑暗,我描畫給自己:這枸杞樹的蒼黑的枝幹該變黑了罷;那匹蝸牛有所趨避該匆匆地在向隱僻處爬去罷;小小的圓的蜘蛛網,該又捉住雨滴了罷,這雨滴在黑夜裏能不能靜靜地發著光呢?我做著天真的童話般的夢。我夢到了這棵蒼老的枸杞樹。——這枸杞樹也做夢麼?第二天早起來,外面真的還在下著雨。空氣裏充滿了清新的沁人心脾的清香。荷葉上頂著珠子似的雨滴,蜘蛛網上也頂著,靜靜地發著光。
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轉入初秋的澹遠裏去的時候,我這種詩意的又充滿了稚氣的生活,終於也不能繼續下去。我離開這公寓,離開這蒼老的枸杞樹,移到清華園裏來。到現在差不多四年了。這園子素來是以水木著名的。春天裏,滿園裏怒放著紅的花,遠處看,紅紅的一片火焰。夏天裏,垂柳拂著地,濃翠撲上人的眉頭。紅霞般爬山虎給冷清的深秋塗上一層淒豔的色彩。冬天裏,白雪又把這園子安排成為一個銀的世界。在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層輕渺的紫氣,給這園子添了不少的光輝。這一切顏色:紅的,翠的,白的,紫的,混合地塗上了我的心,在我心裏幻成一幅絢爛的彩畫。我做著紅色的,翠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各樣顏色的夢。論理說起來,我在西城的公寓做的童話般的夢,早該被擠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但是,我自己也不瞭解,在不經意的時候,總有一棵蒼老的枸杞樹的影子飄過。飄過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紅花;飄過了夏天的垂柳的濃翠;飄過了紅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現在,是冬天,白雪正把這園子裝成銀的世界,混合了氤氳的西山的紫氣,靜定在我的心頭。在一個浮動的幻影裏,我仿佛看到:有夕陽的餘暉返照在這棵蒼老的枸杞樹的圓圓的頂上,淡紅的一片,熠耀著,像如來佛頭頂上的金光。


黃 昏 一九三四年一月
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不清的天,也就有數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覺到過黃昏的存在呢?——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醒轉來,開始去走一天的路。他們走著,走著,走到正午,路陡然轉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塗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仿佛有什麼東西輕輕地壓在他們心頭。他們知道:夜來了。他們渴望著靜息,渴望著夢的來臨。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們的眼,也糊了他們的心。他們在低隘的小屋裏忙亂著,把黃昏關在門外,倘若有人問:你看到黃昏了沒有?黃昏真美呵。他們卻茫然了。
他們怎能不茫然呢?當他們再從屋裏探出頭來尋找黃昏的時候,黃昏早隨了白茫茫的煙的消失,樹梢上金黃色的消失,鴉背上白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朧的夜,這黃昏,像一個春宵的輕夢,不知在什麼時候漫了來,在他們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麼時候走了。
黃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問:黃昏從哪里來的呢?這我說不清。又有誰說得清呢?我不能夠抓住一把黃昏,問它到底。從東方麼?東方是太陽出來的地方。從西方麼?西方不正亮著紅霞麼?從南方麼?南方只充滿了光和熱。看來只有說從北方來的適宜了。倘若我們想了開去,想到北方的極北端,是北冰洋和北極,我們可以在想像裏描畫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邊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朧的一片灰白。朦朧灰白的黃昏不正應當從這裏蛻化出來麼?
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層陰影;漫過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陰鬱的黑暗;漫過了小溪,把深灰的暮色溶入琤 的水聲裏,水面在闃靜裏透著微明;漫過了山頂,留給它們星的光和月的光;漫過了小村,留下了蒼茫的暮煙……給每個牆角扯下了一片,給每個蜘蛛網網住了一把。以後,又漫過了寂寞的沙漠,來到我們的國土裏。我能想像: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裏,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像——像什麼呢?是不是應當像一陣灰蒙的白霧?或者像一片擴散的雲影?跑了來,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陰影,又跑了去,來到我們的國土裏,隨了彌漫在遠處的白茫茫的煙,隨了樹梢上的淡淡的金黃色,也隨了暮鴉背上的日色,輕輕地落在人們的心頭,又被人們關在門外了。
但是,在門外,它卻不管人們關心不關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們安排好了一個幻變的又充滿了詩意的童話般的世界,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裏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塗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結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的黏黏的濃濃的流動裏。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的,像下著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麼?卻並不,再比現在沉默一點,也會變成墳墓般的死寂。仿佛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優美的輕適的闃靜軟琤從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暮;樹木,房屋,煙
紋,雲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這裏,那裏,點綴著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像一片月明樓上傳來的悠揚的笛聲,一聲繚繞在長空裏亮唳的鶴鳴;像陳了幾十年的紹酒;像一切美到說不出來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讚歎。——然而卻終於給人們關在門外了。
給人們關在門外,是我這樣說麼?我要小心,因為所謂人們,不是一切人們,也絕不會是一切人們的。我在童年的時候,就常常待在天井裏等候黃昏的來臨。我這樣說,並不是想表明我比別人強。意思很簡單,就是:別人不去,也或者是不願意去這樣做。我(自然還有別人)適逢其會地常常這樣做而已。常常在夏天裏,我坐在很矮的小凳上,看牆角裏漸漸暗了起來,四周的白牆上也布上了一層淡淡的黑影。在幽暗裏,夜來香的花香一陣陣地沁入我的心裏。天空裏飛著蝙蝠。簷角上的蜘蛛網,映著灰白的天空,在朦朧裏,還可以數出網上的線條和粘在上面的蚊子和蒼蠅的屍體。在不經意的時候驀地再一抬頭,暗灰的天空裏已經嵌上閃著眼的小星了。在冬天,天井裏滿鋪著白雪。我蜷伏在屋裏。當我看到白的窗紙漸漸灰了起來,爐子裏在白天裏看不出顏色來的火焰漸漸紅起來,亮起來的時候,我也會知道:這是黃昏了。我從風門的縫裏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蓋著雪的屋頂。半彎慘澹的涼月印在天上,雖
然有點淒涼;但仍然掩不了黃昏的美麗。這時,連常常坐在天井裏等著它來臨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裏。只剩了灰蒙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門外,這幻變的朦朧的世界造給誰看呢?黃昏不覺得寂寞麼?但是寂寞也延長不了多久。黃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隱的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不正慨歎黃昏的不能久留嗎?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這黃昏,像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它的寂寞走了。走了,真的走了。現在再讓我問:黃昏走到哪里去了呢?這我不比知道它從哪里來的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黃昏的尾巴,問它到底。但是,推想起來,從北方來的應該到南方去的吧。誰說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樣的走了。——漫過了南牆,漫過了南邊那座小山,那片樹林;漫過了美麗的南國,一直到遼闊的非洲。非洲有聳峭的峻嶺,嶺上有深邃的永古蒼暗的大森林。再想下去,森林裏有老虎——老虎?黃昏來了,在白天裏只呈露著淡綠的暗光的眼睛該亮起來了吧。像不像兩盞燈呢?森林裏還該有莽蒼葳蕤的野草,比人高。草裏有獅子,有大蚊子,有大蜘蛛,也該有蝙蝠,比平常的蝙蝠大。夕陽的餘暉從樹葉的稀薄處,透過了架在樹枝上的蜘蛛網,漏了進來,一條條燦爛的金光,照耀得全林子裏都發著棕紅色,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來的毒氣,幻成五色絢爛的彩霧。也該有螢火蟲吧,現在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也該有花,但似乎不應該是夜來香或晚香玉。是什麼呢?是一切毒豔的惡之花。在毒氣裏,不正應該產生惡之花嗎?這花的香慢慢溶入棕紅色的空氣裏,溶入絢爛的彩霧裏。攪亂成一團,滾成一團暖烘烘的熱氣。然而,不久這熱氣就給微明的夜色消融了。只剩一閃一閃的螢火蟲,現在漸漸地更亮了。老虎的眼睛更像兩盞燈了。在靜默裏瞅著暗灰的天空裏才露面的星星。
然而,在這裏,黃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這卻真的沒人知道了。——隨了淡白的稀疏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裏去麼?隨了眨著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麼?壓在蝙蝠的翅膀上鑽進了屋簷麼?隨了西天的暈紅消融在遠山的後面麼?這又有誰能明白地知道呢?我們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帶了它的寂寞和美麗走了,像一絲微颸,像一個春宵的輕夢。是了——現在,現在我再有什麼可問呢?等候明天麼?明天來了,又明天,又明天當人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塗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仿佛有什麼東西壓在他們的心頭,他們又渴望著夢的來臨。把門關上了。關在門外的仍然是黃昏,當他們再伸出頭來找的時候,黃昏早已走了。從北冰洋跑了來,一過路,到非洲森林裏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誰知道呢?然而夜來了,漫長的漆黑的夜,閃著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動著暗香的夜……只是夜,長長的夜,夜永遠也不完,黃昏呢?——黃昏永遠不存在人們的心裏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賦得永久的悔 一九九四年三月
題目是韓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賦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願作的,所以不是八股。我為什麼心甘情願作這樣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題目出得好,不但實獲我心,而且先獲我心: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東西了。
我己經到瞭望九之年。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從鄉下到城裏;從國內到國外;從小學、中學、大學到洋研究院;從“志於學”到超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既經過“山重水複疑無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悅與憂傷並駕,失望與希望齊飛,我的經歷可謂多矣。要講後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選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裏。我們家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來反對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熱的“老佛爺”,被她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她手下的小嘍囉們曾兩次竄到我的故鄉,處心積慮地把我“打”成地主,他們那種狗仗人勢窮兇極惡的教師爺架子,並沒有能嚇倒我的鄉親。我小時候的一位夥伴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說:“如果讓整個官莊來訴苦的話,季羨林家是第一家!”這一句話並沒有誇大,他說的是實情。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親等三個兄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最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親和九叔餓得沒有辦法,只好到別人家的棗林裏去撿落到地上的幹棗充饑。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最後兄弟倆被逼背井離鄉,盲流到濟南去謀生。此時他倆也不過十幾二十歲。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裏,必然是經過千辛萬苦,九叔在濟南落住了腳。於是我父親就回到了故鄉,說是農民,但又無田可耕。又必然是經過千辛萬苦,九叔從濟南有時寄點錢回家,父親賴以生活。不知怎麼一來,竟然尋(讀若xin)上了媳婦,她就是我的母親。母親的娘家姓趙,門當戶對,她家窮得同我們家差不多,否則也決不會結親。她家裏飯都吃不上,哪里有錢、有閑上
學。所以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識,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她家是在另一個莊上,離我們莊五裏路。這個五裏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北京大學那一位“老佛爺”要“打”成“地主”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就有這樣一位母親。
後來我聽說,我們家確實也“闊”過一陣。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東三省用口袋裏剩下的最後五角錢,買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災獎券,中了獎。兄弟倆商量,要“富貴而歸故鄉”,回家揚一下眉,吐一下氣。於是把錢運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裏,鄉裏的事由父親一手張羅,他用荒唐離奇的價錢,買了磚瓦,蓋了房子。又用荒唐離奇的價錢,置了一塊帶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時興會淋漓,真正揚眉吐氣了。可惜好景不長,我父親又用荒唐離奇的方式,仿
佛宋江一樣,豁達大度,招待四方朋友。一轉瞬間,蓋成的瓦房又拆了賣磚、賣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變了主人。全家又回歸到原來的情況。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降生到人間來的。
母親當然親身經歷了這個巨大的變化。可惜,當我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有幾歲,告訴我,我也不懂。所以,我們家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曇花一現,我到現在也不完全明白。這個謎恐怕要成為永恆的謎了。不管怎樣,我們家又恢復到從前那種窮困的情況。後來聽人說,我們家那時只有半畝多地。這半畝多地是怎麼來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這半畝多地生活。城裏的九叔當然還會給點接濟,然而像中湖北水災獎那樣的事兒,一輩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沒有多少錢接濟他的哥哥了。家裏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按照當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麵或棒子麵餅子,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小米麵或棒子麵餅子顏色都是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嚥。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談“紅”色變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辦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個舉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們這一支是有錢有地的。雖然舉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的親孫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鍾愛都傾注到我身上來。她是整個官莊能夠吃“白的”的僅有的幾個人中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給我留出半個或者四分之一個白麵饃饃來。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立即跳下炕來向村裏跑,我們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從口袋裏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此外,我也偶爾能夠吃一點“白的”,這是我自己用勞動換來的。一到夏天麥收季節,我們家根本沒有什麼麥子可收。對門住的甯家大嬸子和大姑——她們家也窮得夠嗆——就帶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裏去“拾麥子”。所謂“拾麥子”就是別家的長工割過麥子,總還會剩下那麼一點點麥穗,這些都是不值得一撿的,我們這些窮人就來“拾”。因為剩下的決不會多,我們拾上半天,也不過拾半籃子,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已經是如獲至寶了。一定是大嬸和大姑對我特別照顧,以一個四五歲、五六歲的孩子,拾上一個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麥粒。這些都是母親親手搓出來的。為了對我加以獎勵,麥季過後,母親便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或貼成白麵餅子,讓我解饞。我於是就大快朵頤了。
記得有一年,我拾麥子的成績也許是有點“超常”。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至於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一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賣煮牛肉的作坊。給農民勞苦耕耘了一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後賣掉。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民就在肉鍋裏小便一通,這樣肉就好爛了。農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你們別買!”老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幾個製錢,裝一罐子牛肉湯,聊勝於無。記得有一次,罐子裏多了一塊牛肚子,這就成了我的專利。我捨不得一氣吃掉,就用生了鏽的小鐵刀,一塊一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這一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儘管我只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裏去劈高粱葉。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長得就能更好,糧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喂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常養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的大門,我心裏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裏,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卷”(我們那裏的土話,意思是“罵” )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裏覺得,在過去的一年裏,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裏賴著吃黃面糕。黃面糕是用黃米麵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只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於是黃面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麼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並不複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餘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待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甯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侯,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
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