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視覺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簡體書)
滿額折

視覺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隨著神經影像學、顯微外科技術及手術器械(包括內鏡、導航、術中監護、術中磁共振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已經進入了精準、微刨的時代。這使得減輕患者痛苦、全切病變、最大限度地保護神經功能、恢復患者最佳的生活質量成為現實。通過醫療服務讓患者受益,是臨床醫學的核心目標。展望未來,追求、完善這些科學發展理念,依然是臨床神經外科發展的主要方向,前景光明而任重道遠。充分發揮這些技術優勢,保護患者最佳生活質量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重視臨床醫學的個體差異特性,針對具體患者制訂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方案。二是對疾病早診早治。以神經解剖和功能相關的生理學為基礎,早期作出臨床定位診斷。

視覺神經系統是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相關視覺神經纖維遍布大腦半球的所有腦葉和小腦,并投射到大部分腦干。當患者出現諸如視力下降、視力檢查正常而視物模糊、視野缺損、視物重影、眼位偏斜、辨別顏色能力下降、兩眼瞳孔不等大等視覺癥狀時,首診醫生面臨一個現實的挑戰:是眼病,還是顱、腦疾病?如何做到在患者就醫的第一時間作出定位診斷和病因診斷?本書力圖從最簡單的結構——神經元人手,將整個視覺神經系統系統化。從視覺神經通路的系統化,再過渡到對整個神經系統的系統化認識。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中,視覺系統具有普遍意義的機制、概念、突觸傳遞規律。如果對視覺的神經機制有系統化的了解,無疑會對整個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體征定位和探索病因有重要幫助。神經外科醫生、眼科醫生和其他相關臨床學科醫生了解這些基礎知識,尤其是對整個神經系統有一個整體化、系統化的認識,有助于提升我們的臨床工作水平。

作者簡介

金崇華,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神經眼科主任,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專家組神經眼科專家。1964年大學畢業后進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任眼科軍醫15年。1978年轉業進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眼科,重點從事前顱底和眼眶外科臨床工作。經歷900余例各種眼眶疾病的手術實踐。1988年轉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眼科,歷任眼科副主任和主任。在王忠誠院士的教誨和神經外科濃郁學術氛圍的影響下,深刻認識到神經科疾病所表現的眼部癥狀,給臨床診斷帶來的復雜性和困難,專業重點逐漸轉向眼科學的亞學科——神經眼科。直至于春江教授與同事們共同組建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后,在三博腦科醫院組建了神經眼科并擔任主任至今,從事神經眼科臨床工作已25年。在臨床工作的同時,從1979年開始分別參與首都醫科大學臨床一系和臨床五系的教學工作,并擔任眼科教研室主任。于春江,男,1955年12月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視覺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章視覺神經系統基礎概念與導讀
第一節神經眼科學要點概述
一、視覺在大腦中的高度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二、視覺傳入通路神經元的功能與通訊方式
三、視覺傳出通路——運動是視覺形成的基礎
四、視覺神經系統疾病的眼部表現和定向診斷
第二節與視覺相關的顱腦腫瘤分類
第三節生存質量是臨床醫學的核心要素
第四節運動決定腦細胞的生存質量——視網膜內的膜電位形成與傳導
一、細胞的運動形式及其意義
二、視網膜內的膜電位形成與傳導
第五節視覺神經系統疾病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可以識別的早期表現
二、有確切的診斷方法
三、早期治療更簡單、更微創、更有效、更低成本

第一章視覺神經系統基礎概念與導讀

 第一節神經眼科學要點概述

一、視覺在大腦中的高度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二、視覺傳入通路神經元的功能與通訊方式

三、視覺傳出通路——運動是視覺形成的基礎

四、視覺神經系統疾病的眼部表現和定向診斷

 第二節與視覺相關的顱腦腫瘤分類

 第三節生存質量是臨床醫學的核心要素

 第四節運動決定腦細胞的生存質量——視網膜內的膜電位形成與傳導

一、細胞的運動形式及其意義

二、視網膜內的膜電位形成與傳導

 第五節視覺神經系統疾病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可以識別的早期表現

二、有確切的診斷方法

三、早期治療更簡單、更微創、更有效、更低成本

 第六節視覺通路CT、MRl及其他影像學檢查適應證

 第七節醫學的個體化特性與醫生的思考

 第八節概述眼科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相關的基礎知識要點

一、腦神經

二、眼底檢查

三、視野檢查

第二章視覺傳入系統及其疾病——解剖、生理、臨床定位診斷

 第一節視覺基礎概念

 第二節全程視路一一腦的組構及其臨床要點

一、概述

二、環境是視覺的第一要素

三、視覺系統的組構及其臨床要點

四、視束突觸的三個靶向結構

第三節視路與顱腦的解剖關系及其臨床特征

一、與視路解剖相關的基礎知識

……

第三章 視覺傳出系統及其疾病定位診斷

第四章 視神經疾病

第五章 視覺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

參考文獻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值得重視的是,這種軟腦膜血管網的供血方式一直延續到視交叉和視束,換句話說,篩板以后的整個腦外段的視路供血完全依賴軟腦膜微循環。軟腦膜實質上是腦髓實質的外界膜,這是很薄的神經膠質膜,它不僅緊貼在腦和脊髓的凸面,而且還伸展覆蓋在全部腦回深溝里腦和脊髓的表面,并且發出小梁伴隨血管深入腦和脊髓實質內的一定距離。可見,承教豐富的血管分布不是為了軟腦膜本身,而是為了進入腦和神經實質的供血(前面已提到,這些微血管床的結構與功能很重要)。記住這個基本原則很重要,即軟腦膜是緊貼在腦表面的一層薄膜,上面分布許多小血管網,這些血管最終(供血的終末支)進入軟腦膜下的腦實質內(包括視路)。視神經是腦白質的組成部分,軟腦膜的毛細血管網一旦停滯,就會影響到動作電位的傳遞,因此,視神經病變很常見。顱內段視神經(也包括管內段)和視交叉的供血由頸內動脈的虹吸部水平段發出的多條終支參與,它們是:大腦前動脈、前交通動脈、垂體上動脈和眼動脈。眼動脈是眼內段和眶內段視神經的基本供血源,它沒有直接的血管分布到視交叉,它向前從視神經顱內段、管內段一直到眼眶分配血流。此外,眼動脈還分布到鼻副竇、前顱底硬腦膜和顏面部皮膚。
綜上所述,眼動脈阻塞可能導致患側眼視力下降。頸內動脈阻塞疾病時,導致眼動脈供血區受累比較常見。眼動脈供血區的關鍵結構是視網膜和視神經。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對供血很敏感,對缺血的耐受力很差,灌注不足就可造成一過性黑朦,供血中斷會永久性失明,如果側支循環迅速建立視力可能恢復。理論上講,終末動脈沒有側支吻合。但是作為頸內動脈終末動脈的眼動脈有非常豐富的側支循環,除非病變累及視網膜中央動脈(真正的終末支,一定會失明),眼動脈初始端阻塞一般不會導致同側眼視力喪失。臨床癥狀復雜多變,關鍵看阻塞的具體部位、缺血的速度、側支循環重建的速度和吻合支的變異情形。
4.對視交叉和垂體供血的思考顱內段視神經、視交叉和視束沒有硬腦膜被膜,只被軟腦膜包覆,被圍繞在腦底動脈環內。Willis動脈環具有平衡兩側腦動脈壓和調節腦內血流的作用。它是一個側支循環代償裝置,病變時,視交叉或腦垂體的一側供血動脈缺血,可迅速從對側獲得血液供應,不致造成某一結構缺血。從生理學角度看,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左右兩側的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血壓相等,血液不分流到對側。但是在頭部和頸部運動時,兩側頸內動脈和兩側椎動脈這四條血管至少有一條以上的血流驟然變化(血流增加或減少),此刻,通過Willis動脈環立即將兩側血流平衡,以適應人體運動和保障腦組織的充分供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