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發展、遷移與治理:工程非自願移民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發展、遷移與治理:工程非自願移民法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體現出作者明顯的“問題意識”導向:移民補償、移民貧困與后期扶持、移民搬遷與生態保護、移民糾紛的解決以及移民法制改革
● 濃墨重彩地描述了發展項目對非自愿移民的影響以及移民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題
● 全面梳理了中國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政策法律規定
● 詳細解構了現行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政策法律規范的表達以及政府的治理行動

作者簡介

黃東東,分別于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訪問學者。現為重慶郵電大學大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名人/編輯推薦

《發展、遷移與治理: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法研究》體現出作者明顯的“問題意識”導向:移民補償、移民貧困與后期扶持、移民搬遷與生態保護、移民糾紛的解決以及移民法制改革;濃墨重彩地描述了發展項目對非自愿移民的影響以及移民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題;全面梳理了中國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政策法律規定;詳細解構了現行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政策法律規范的表達以及政府的治理行動。

目次


致謝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公共工程在中國的特殊地位
二、新中國工程性非自愿移民問題
三、當代中國工程性移民制度變革
第二節 研究綜述
一、社會學人類學視角
二、經濟學視角
第三節 法律學術意義
一、地方性問題
二、法學研究現狀
三、主要法律問題
第四節 目的、方法與結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組織結構
第二章 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法概述
第一節 概念辨析
一、移民的一般定義
二、移民基本分類
三、自愿與非自愿
四、研究范圍界定
第二節 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法制特征
一、市場主導型移民法制
二、行政主導型移民法制
三、語境化地理解兩類制度
第三節 工程性非自愿移民法初探
一、移民法域
二、法律淵源
三、基本原則
四、規范要點
第三章 移民補償研究
第一節 補償原則
一、經濟學視角
二、法理學解讀
三、中國法規定
第二節 補償標準
一、土地補償
二、房屋補償
第三節 補償范圍
一、補償范圍梳理
二、補償范圍評論
第四節 補償費的分配
一、政策法律規定
二、實踐的邏輯
三、司法的應對
第五節 與世界銀行政策比較
一、補償目標
二、項目對移民的影響
三、補償標準
四、移民參與
第六節 移民補償的困境
一、移民的成本
二、改革實踐的困惑
三、補償的社會學批判
第四章 移民貧困與后期扶持研究
第一節 搬遷對移民的影響
一、樣本與資料
二、搬遷對城市移民的影響
三、搬遷對農村移民的影響
四、初步結論
第二節 開發性移民實踐
一、“開發性移民”概念的導入
二、開發性移民的表達與實踐
三、開發性移民的受益者
第三節 移民貧困的制度根源
一、貧困的多重含義
二、移民的相對貧困
三、移民的制度性貧困
第四節 后期扶持
一、后期扶持的必要性
二、恩惠抑或權利
三、移民的新財產權
四、后期扶持措施的不足
第五節 消除貧困的理念更新
一、基本理念:能力建設
二、當下重點:提高福利
三、防范重點:預防貧困
第五章 工程移民與生態環境問題研究
第一節 生態環境對工程性移民的挑戰
一、工程生態環境爭議
二、工程生態環境問題
三、環境容量與移民安置
四、工程移民與生態移民
第二節 生態環境視角下工程性移民法
一、立法指導思想
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供給
三、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程序
四、退耕還林還草實踐與問題
第三節 區域生態補償基本法律問題探討
一、移民問題呼喚區域生態補償制度
二、通過生態補償平衡公平與效率
三、征稅型區域生態補償法律關系
第四節 工程性移民法的生態化路徑
一、理念落實
二、整合創新
三、具體建議
第六章 移民群體性糾紛研究
第一節 移民群體性糾紛
一、引子:幫促移民
二、社會學意義的群體性糾紛
三、結果不同的兩個案件
第二節 地方政府行動策略
一、重建科層制社會控制
二、制度化幫扶
三、構建公共傳媒支撐體系
四、公證政府行為
第三節 和諧社會的實現
一、問題的提出
二、為什么“幫促移民”?
三、為什么不通過司法解決?
四、通過博弈實現社會和諧
第四節 評論
一、法律帝國抑或選擇共和國
二、“幫促移民”的另一面
三、集權的精細治理
第七章 移民法制的改革與完善
第一節 移民制度的變遷
一、交易成本理論框架
二、古代中國移民制度的特點
三、新中國移民法律制度的變遷
四、制度如何變遷
第二節 改革方向
一、改革思路
二、改革方向
三、法治的交易成本闡釋
第三節 改革建議
一、移民補償
二、安置方式
三、移民程序
四、后期扶持
第四節 結束語
一、研究總結與制度建議
二、移民危機是對治國的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第一,事前評估往往對部分工程建設和移民項目難以準確估量生態環境影響。一些破壞生態環境與地下水資源的建設項目和大規模非自愿移民項目,如煤炭資源開發、水利水電開發,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滯后,項目竣工運行前期問題尚未充分暴露,生態恢復措施也未實施;因此在項目竣工時,環境保護驗收無法對其實際造成的環境影響及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進行全面檢驗和準確評估。
第二,對運營期和移民安置以后產生的環境問題難以有效監管。部分企業和部門環保意識淡薄,項目通過驗收后,在項目運作過程中對環評提出的生態保護措施不予落實,環保部門批復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淪落為應景之作,缺乏約束力。
第三,評價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環境影響評價只是一種預測,預測結果往往與項目實施后的環境影響存在一定差距。只有通過后評價,提出補救措施及改進意見,這樣的評價體系才算全面。在環境影響后評價制度運作方面,將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納入環保部門的日常管理,明確建設單位、管理部門和評價單位的責任和義務,避免“一次環評定終身”,才能堵住生態環境管理的一些漏洞。
四、退耕還林還草實踐與問題
水土保持是工程建設和大規模非自愿移民搬遷安置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之一,通過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是我國采取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大中型工程建設生態保護的一項重要法律措施。例如三峽庫區本來就人口超載,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抗逆能力弱,移民搬遷安置很可能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加劇。有資料顯示,“三峽庫區中度水土流失面積占40.4%,強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占29.0%,無明顯水土流失的面積僅占6.3%。水土流失不僅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而且對未來三峽水庫的安全也將產生嚴重的影響。例如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災的直接原因是氣候異常、降雨集中,但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是引發和加劇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該地區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